第122章 搅和-《恶毒后娘:靠美食养活一窝小反派》

  这味道不张扬,却极见功力,非一日之功可成。

  她又喝了半勺汤,缓缓咽下,唇齿留香,久久不散。

  她放下筷子,点头道:“怪不得老爷一直夸,这厨子确实有两把刷子。”

  言语间满是信服。

  她原以为丈夫不过是随口一夸,如今亲口尝过,才知所言非虚。

  这般手艺,别说城里寻常饭馆,便是那些老字号酒楼,也未必能拿得出。

  说完,还让身边的小丫鬟柳枝也尝尝。

  “柳枝,你也吃一个。”

  她说得随意,却透着几分炫耀的意味,像是得了什么稀世珍宝,忍不住要与人分享。

  柳枝受宠若惊,连忙欠身行礼,双手接过勺子,小心翼翼地舀起一颗鱼圆,轻轻吹了两下才送入口中。

  柳枝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天呐,我从没吃过这么鲜的鱼圆!咱们家厨子可弄不出这个味儿。”

  她声音不大,却满是惊叹。

  平时厨房做的鱼圆,不是腥味重,就是太粉,嚼着像嚼烂泥。

  可这颗不一样,鲜得纯粹,嫩得离谱,连汤都恨不得一滴不剩喝光。

  她忍不住又夹了一颗,却被陈夫人轻斥了一句:“别贪嘴,留着给老爷尝。”

  陈夫人叹道:“咱们厨房那几个,都是老夫人留下的老人。老夫人不讲究吃食,他们也懒得多练手艺,这些年半点进步没有。”

  她语气中带着惋惜,也夹着几分无奈。

  陈家虽富,但老夫人信佛,常年茹素,对荤腥饭菜素来不闻不问。

  那些厨子靠着旧本事混日子,没人督促,自然松懈。

  刀工退步,火候不准,连最基本的高汤都熬不出味道。

  如今要办大事,才发觉身边竟无可用之人。

  “平常吃喝无所谓,可这次是大郎的亲事大事。要是招待不周,让女方家看轻了,那可不好看。”

  她说这话时,神情严肃了几分。

  婚姻不仅是两个年轻人的事,更是两家门第的较量。

  一顿饭的水准,往往能看出一个家族的家风与诚意。

  若宴席办得寒酸,刘家那边哪怕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免生出轻视之意。

  原来陈家大少爷到了成婚的年纪,刘家刚好有个闺女待嫁。

  陈大少爷年方二十,相貌端正,读过几年书,虽未中举,但也算有礼有度。

  刘家小姐则年方十八,知书达理,擅长女红,且容貌出众,在本地颇有些名声。

  两家门当户对,又有长辈早年结下的旧谊,往来自然频繁。

  这门亲事虽没完全定下,但两家已来往多次,差不多有五六分眉目。

  只要不出岔子,基本能成。

  上个月,刘家老太太寿辰,陈家送去厚礼;前几日,陈夫人去庙里上香,恰好遇见刘家太太,两人坐在一起说了半个时辰的话,相谈甚欢。

  种种迹象表明,这段姻缘已如春水初涨,只差最后一步定音。

  陈员外知道刘家讲究门面,生怕招待不周,才想请些手艺好的厨子来撑场面,显得自家上心。

  刘家祖上出过进士,世代书香,最看重规矩与体面。

  宴席若办得马虎,便会被视为轻慢。

  陈员外虽是商人出身,但极重脸面,岂肯在这件事上落人口实?

  他早打定主意,婚宴必须请高明厨子,做出几道叫人交口称赞的菜,方能彰显诚意与气派。

  那边陈夫人正和人商量如何待客,这边舒雅已经回了家。

  她脚步轻快,面上虽无笑意,眸中却闪着笃定的光。

  今日之举,不过是顺水推舟,却已埋下伏笔。

  她知道,那碗鱼圆不会白送,陈家早晚会上门。

  今天铺子里多了莫晨帮忙,陆小和舒二妹轻松不少。

  莫晨一早就到了,背着一个旧布包,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衫,话极少,做事却极稳。

  他不抢风头,也不问东问西,只默默地搬柴、烧火、端盘、擦桌,动作利落,毫不拖沓。

  客人点的菜一出厨房,他接过来便走,脚步不急不缓,汤汁从不洒出一滴。

  莫晨虽然话少,但脑子灵,手也稳,端菜上桌从不出错。

  有人多加辣,有人忌葱蒜,他听一遍就记住,上菜时总能精准无误。

  就连挑剔的老主顾李掌柜,都忍不住夸了一句:“这后生不错,沉得住气。”

  舒二妹根本插不上手,只好溜进厨房,帮舒雅打下手。

  她原想在外面招呼客人,可一看莫晨样样都做了,自己连个递毛巾的机会都没有,只得讪讪地退开。

  进了厨房,她挽起袖子,主动去洗菜切葱,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姐,这莫晨真能干啊,比陆小靠谱多了。”

  舒雅只笑笑,手上揉着面团,一句多的话也不说。

  刚进屋,她就吞吞吐吐地开口:“姐,我……我想跟你说件事。”

  “啥事?”

  舒雅刚要问,陈氏也从里屋走了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件补好的衣裳,脚步略显迟疑。

  “婉娘,我也想跟你谈点事。”

  陈氏站在门口,目光在舒雅和舒二妹之间来回扫了扫,神情有些复杂。

  舒雅一乐,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今儿咋了?你们娘俩都凑一块找我商量事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舒二妹赶紧摆手,脸微微泛红:“不不不,我的事不急,真的不急。你先跟娘说吧,我不争这个先后。”

  舒雅便跟着陈氏进了屋,顺手带上了门。

  屋内光线略显昏暗,油灯刚点上,火苗微微跳动,映得墙上人影晃动。

  “娘,有啥事?”

  舒雅在床边坐下,抬头看着陈氏,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

  陈氏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才慢慢说道:“今天啊,刘二婶来了。”

  舒雅眉头一皱,眉头立马蹙了起来:“她来干啥?不会又是盯着莫晨那小子吧?前几回她就想把她家闺女塞给莫晨,被我当场回绝了,这回又来搅和?”

  “倒不是。”

  陈氏摇头,坐在了桌边的板凳上,手指轻轻摩挲着粗糙的木桌边缘,“她说的是另一桩事。”

  “啥事?”

  舒雅语气顿时警惕起来,身子微微前倾,“娘,你可别信她。那人心眼歪,嘴上没一句实话。前年她骗三婶说村东头那块地没人要,结果转头就让自家儿子占了去,害得三婶一家吵了半个多月。”

  陈氏点头,神情认真:“我知道她不靠谱。可她今天提的事,我觉得……还是该听听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