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相去甚远-《恶毒后娘:靠美食养活一窝小反派》

  说完,便带着人匆匆离去。

  旁边一个瘦小的年轻小厮赶紧上前,低头哈腰地对舒雅说:“舒姑娘,请跟我来,厨房在西跨院那边。”

  舒雅点点头,提起包裹,安静地跟在他身后。

  等她终于走进陈家宽敞的厨房,才发现这地方比她想象中还要热闹。

  大灶小灶一排排开着火,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油香和炖肉的香气。

  而更让她意外的是,陈家不止请了她一个厨师。

  厨房里正中央站着个胖乎乎的中年厨子,身穿一袭深褐色围裙,满脸油光,正被几个帮厨围着连连称赞。

  “于大厨这道‘翡翠白玉汤’真是绝了,光看那汤色就知火候精准!”

  “可不是嘛,听说上回县太爷来府上赴宴,就点名要这道菜!”

  那人正是被称作“于大厨”的于德福,在县城厨行里颇有些名气,自视甚高。

  见舒雅提着包裹走进来,他微微侧目,眼神里透着几分轻蔑与不屑,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笑。

  舒雅也没在意。

  她来是做菜的,不是来跟人争高低、斗口舌的。

  她神色平静,走到角落的料理台前,从随身的粗布包裹里小心翼翼取出自己的刀具。

  那是一套再普通不过的厨刀,刀柄有些磨损,刀身也略显暗淡。

  这是她刚在镇上开小店时,花了几两银子从铁匠铺买的。

  镇上卖的东西,用着还算顺手,胜在结实耐用,可样子实在普通,远远比不上那些名家打造的器具。

  而再看于大厨带来的那套刀,刀鞘镶嵌着铜纹,刀柄刻着祥云纹路,把把精雕细琢,刀刃寒光闪烁,一看就是出自名匠之手,价值不菲。

  舒雅刚把刀放在案上,旁边几个帮厨便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哎,你看她那刀,跟咱家切菜的都没啥区别……”

  “嘘,小声点,好歹也是陈员外请来的人。”

  “请来又如何?年纪轻轻,能做出什么好菜?怕不是来凑数的。”

  话里话外,都在嘲笑她寒酸、资历浅。

  于大厨更是毫不掩饰,直接抬高声音,语气讥讽:“小姑娘,你师父呢?这么重要的寿宴,他怎么自己不来?莫非是怕露了底,才让你这个徒弟顶缸?”

  这话一出,厨房里的声音顿时安静了几分。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明摆着是觉得舒雅太嫩,不够格站在这陈家的主厨之列。

  舒雅抬眼看了他一眼,神色如常,声音不高,却清晰冷静:“我已经出师了。今天能站在这儿,是陈员外亲自派人来请的。你要有意见,大可以去找他提。”

  她语气平淡,却字字有力,不卑不亢。

  于大厨脸色一僵,被堵得一时无话,随即冷哼一声,猛地转过身去,朝着自己两个徒弟厉声训斥:

  “杵在这儿发什么呆?眼巴巴看着别人干什么?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学了几年手艺,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别人多夸两句,尾巴就翘上天了!还不赶紧把食材处理好,等菜上桌了再手忙脚乱吗?”

  这些话听着像是在骂徒弟,其实句句都冲着舒雅来。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细小的针,看似不经意,却全都精准地扎在她的方向。

  说话的人语气含笑,却带着不容忽视的讥讽与轻蔑,仿佛在无声地宣示着:你不过是个无名小辈,根本不配站在这里。

  那目光虽未直视她,余光却始终落在她身上,带着审视与不屑。

  舒雅只当没听见,默默干自己的活。

  她低垂着眼帘,手指稳稳地握住菜刀,刀锋与砧板接触时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

  她动作利落,不急不躁,仿佛周围的冷言冷语不过是耳边掠过的风,吹不乱她一丝心绪。

  她的背脊挺直,肩线平直,透着一股不动如山的沉静。

  她知道自己是谁,也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无需辩解,更不必争执。

  好在没过多久,外面有人来报:“夫人来了。”

  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通报声打破了厨房里微妙的沉默。

  那声音一落,原本喧闹的厨房顿时安静了几分,连火炉上滚着的汤锅都像是被压低了声响。

  众人不约而同地抬眼望向门口,仿佛来了什么不得了的人物,连空气都紧绷了几分。

  这次宴席关系到儿子的婚事,陈夫人格外上心。

  这不仅是一场家宴,更是一次关乎两家体面的较量。

  陈家有意与刘家结亲,婚事若成,门第上便是强强联合。

  而首场见面的宴席,便成了重中之重。

  菜肴的滋味、火候、摆盘,乃至厨师的身份,都可能影响刘家人的观感。

  陈夫人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一处细节失礼,坏了整盘棋局。

  听说刘家人偏爱鲁菜,她特意托人找来一位擅长鲁菜的名厨。

  鲁菜讲究咸鲜醇厚,重油重色,讲究火工与刀工,素有“百菜之首”的美誉。

  刘家祖籍山东,长辈们对鲁菜情有独钟,连家宴都必上几道经典鲁菜。

  为了讨得刘家人欢心,陈夫人费尽心思,几经辗转,才通过熟人牵线,请来了一位传闻中手艺精湛的鲁菜师傅,只盼今日能一鸣惊人。

  可当她走进厨房,却愣了一下。

  阳光从窗棂间斜斜照入,映在灶台边那人的侧脸上。

  陈夫人原本以为会见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花白的老师傅,满脸岁月刻下的皱纹,透着一股匠人独有的沉稳与威严。

  可眼前这人,面容虽显成熟,却远不到“年岁不小”的地步,约莫四十出头,身材敦实,眼神精明,与她心中所想相去甚远。

  陈员外跟她提过,那人是个年岁不小的老师傅。

  她记得丈夫还特意叮嘱她:“这位于师傅在鲁菜界极有声望,虽年纪大了,但手艺从未退步,您务必礼遇。”

  正是这句话,让她心中有了预期。

  如今一看,这位“老师傅”不但不老,反而精神抖擞,连走路都带着股利落劲儿,让她不由得生出几分疑虑。

  所以她第一眼就看向了于大厨。

  她目光在厨房里扫视一圈,迅速锁定在那个穿着整洁厨师服、正在整理厨具的男人身上。

  他站姿挺拔,手中一把菜刀磨得锃亮,腰间围裙一丝不苟,确实有几分大厨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