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人物争议!-《大明忠勇侯》

  用AI做了张图,在最下方,一人是蓟辽总督洪承畴,一个是锦州总兵祖大寿,两人跪在大清门前投降呢。

  祖大寿就不说了,单说洪承畴。这个人在我的书中受到一些读者的争议,今天就单单聊一聊这个人,看到最多的是说他,被满清列为贰臣传的第一人。

  要么就是说他是罪大恶极的汉奸,要么就说他罪该万死。说作者是在给洪承畴洗白。

  先不说他在明朝做了什么事,就说他投降,他肯定是该死的,是不是汉奸呢?这是不用质疑的,满清能坐稳天下,他有着很大的功劳。

  但是这一切他都有一个前提条件,明朝灭亡,崇祯死了。两者最起码要最起码要达成一个,古人和现代人也是一样,都有情感,不是木头人。

  我不知道你们在看正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书中正文的时间线?如果你看到了啊,但是你的脑子里面自动忽略了,那么你也可以当做这句话不存在。

  洪承畴他是崇祯十五年兵败松山被俘虏。崇祯十七年下旬,随阿巴泰从宣府破关入塞,然后又被我们的主角给俘虏了回来。

  那么他帮着满清坐稳天下的时间线是在满清入关之后,那时崇祯皇帝已经死了,那个时候他才开始为满清出力,在崇祯皇帝还没有死的时候,他有些个人的情感在里面,这是很正常的。

  最近看到一个无脑的读者,自称是明粉,这让我觉得特搞笑。你连时间线都不看懂,就是这样那样,其实我挺无语的。

  我拜托你这样的读者,你看书的时候,你能不能不要只带着你的眼睛,你把你的脑子也带上,可以吗?说什么多少多少章,洪承畴的心理反应多少多少章心里面感到后悔。

  哎,别的就不说了,单说你是个人啊,你犯了错,你心里不后悔吗?被抓回去的时候,你心里难道就没有对当初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吗?

  他本可以啊,在史书上面留下一笔美名,就因为没能坚持气节。然后被抓回去的时候,不应该后悔吗?。

  我不知道你这样的读者是不是只有两只眼睛在看,没有脑子在思考,如果你没有的话,你可以当我什么都没说,ok。

  所以在这本书里面他为满清效力的时间线,包括在正史上面,也是满清入关之后要搞清楚,现在满清没有入关坐天下。他的旧主子也没有死。

  单说一个人对你恩重如山,你做的错事你心里面难道就没有后悔之感?,什么什么样的感觉吗?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评论,我是真的不想再跟你们单个拿出来唠。

  我就直接在这里面回复一下,如果你没有脑子去思考一些问题的话,那么你可以当做你什么都没看到,也可以当做我什么都没说好吧,连时间线都看不懂,就这样说,那样说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情,你就直接去说这个人做了这样的事,做了那样的事你觉得合适吗?。

  如果是把小说当成正史来看,那就大可不必再看下去,你去看正史就可以了,好吧。

  还有再说最近章节的一个问题啊,有人说啊,为什么你不多留一些兵力守城啊?导致后路被断了呀?

  还有说什么啊?有些章节刻意煽情啊,为什么不让官兵去做那些事情啊?为什么要让女子去做那些事情呀?。

  每一场战争里面,尤其是古代战争。绝对离不开小人物的贡献,能明白这样一句话吗?

  很多书里面都是把所有的光环全部都给到了主角身上,而忽略了很多的小人物的存在,在这本书里面,我只是让他们的一面能够展现出来,也是为了一个真实感。

  再说清军断后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主角是开了挂,有金手指,那直接开,第三张地图。次次都料敌于先啊,那也就不存在这是一个没有系统的书了,ok吗?

  能看得懂吗?那就是在开挂。所以是没有第三只眼的,没有上帝视角。

  再重复一遍,注意时间线,十七年之前的事情我们可以了解,但是十七年之后,尤其对于古代战场变化多端,十分复杂,有些情节为了展现真实,所以要去那样写,你可以看不懂,但是你可以用你的脑子思考,还是那句话,没有当我没说。

  最后强调一句,真料敌于先那就是给多尔滚降智,他在历史上是个很聪明的人,不是弱智。

  这一千六百多字如果有用的话,那就是有用,没有用的话也可以当做没看到,毕竟爽文和无脑文看多了,有些东西他的脑子会自动降智

  感谢很多老读者一路以来的支持,每每点开催更列表总能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非常爱你们。!

  本书目前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嗯,会尽可能的以最燃的情节,来展现出这样的一场大战,能有一个完美的收尾。

  喜欢大明忠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