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郡。
秦国某边城。
一场战斗正在这里发生着,而战斗双方居然是县令和百姓。
一百多手持盔甲、刀剑的护卫正守着一座大宅子,对抗着门外数百名手持锄头、扁担、柴刀的民众。
“大胆!尔等是要聚众谋反不成?”
宅院墙后传来一声大喊,明显能听得出略带颤抖的语气,以及说话者的底气不足。
而宅院门口,一个小官似乎是领头者,他愤怒大骂道:“我去你妈的!彭氏造反逃离,你身为县令却甘当彭氏走狗竟也要携民造反,你以为我们不知道?”
“谎报政令,杀官谋反,还私闯城防武库,你们已有取死之道!”
今天上午。
在陇西上百年的彭氏突然造反,带着数百私兵和上千被裹挟的佃农冲击了两座城,随后逃出国境。
而这座县城的县令是彭氏的官员提拔举荐起来的,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动手下准备假传政令、发动整个县的人造反。
然后第一步就卡住了……
在县令召集心腹官员筹备时,明明在之前向他靠近且听命于他的一个司长,在面对造反的问题上誓死不从。
不仅不从,还当即反抗杀死了好几个人,并且在被围杀前让自己的手下把消息散布了出去。
以至于造反之事还没展开,全城的人就都知道了。
而在得知有人要造反后,一个小官当即就煽动全城百姓武装反抗,只为了清算叛国之人。
当听说有人要造大王的反甚至想把全城百姓都拉下水时,许多百姓都愤怒了!
从情感上来说,当今大王绝对是他们心中最好的王,他没继位之前我们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这日子不好?你要造他的反,岂不就是想拦我们的好日子吗?
从理智上来说,一旦被牵连进造反里,那后果绝对凄惨无比,而现在有一个立功的机会。
至于造反成功……
醒醒,时代变了!
你的盔甲能挡得住大炮?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以县令为首的反贼就在一些想要立功的小官带领的百姓队伍围剿下,只剩下了这一座宅子。
到这里,他们虽然打不进去了,但还是能围起来的。
早在县城局势有变时,就已经有人去往周围县城报信,只要有官方的支援赶来,那这点敌人不足为虑。
宅子内。
县令坐在台阶上看着大门口,头发散乱,双眼无神。
其实他也不想造反的,只是他跟彭氏牵连得太深,他妻儿老小全都在对方手里,彭氏既然已经带人叛出了国境,那肯定也带上了自己的家人、不然不可能派人来让他也起事。
他不相信彭氏能成功,甚至不相信他们能再多活几天。
只要郡守反应过来,他们哪怕跑出了国境也得死个干净,甚至月氏要是得到消息了都会主动派兵替秦国杀了他们。
但同时,他也不相信郡守能把他家人从彭氏手下救出来。
既然家人死定了,那他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主要是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
贪墨朝廷钱财不说,隐匿人口与田地甚至纵容亲信欺压百姓等等都是小儿科,他甚至帮着彭氏暗地里干过给还没和大秦建交的月氏卖精盐和退役武器的杀头大事。
也许,玄衣卫那里早就有了他的罪证,只等着什么时候把他们连根拔起。
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戏剧性。
他的造反居然连一个时辰都没撑过去……
县令带头造反,结果被一帮底下的小官员带着百姓给扑灭了,这估计会在日后的史书中被后来者当成反面案例嘲笑而遗臭万年吧……
与此同时。
秦国国境线之外。
一批人马正在荒野上快速朝着远处的大山而去。
路上时不时有人掉队,然后后方的一批护卫就会立刻把这些掉队的人给杀了,以至于到现在,队伍里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青壮年。
队伍最前方的马车里,一个青年掀开窗帘看了看后方哀嚎不断的人群,脸色狰狞。
“爹,我们都跑出国境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这帮贱民?自己跑不是更快吗?”
“再等等。”男人皱眉摇头。
“如果秦军追上来,以他们为人质可以拖延一段时间。”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他却隐隐感到了不安。
理由很简单,他们昨夜召集的人手,今天凌晨时分发动的反叛,到现在跑了整整一天都跑出国境线了,为什么秦军还没有追来?
原本掳掠的上千佃农和路上抓的百姓接近两千人,到现在只剩下了五百多人。
再跑一会,估计他们也得掉队。
难道也给杀了?
哪怕他们不是走的边关而是走的小路,秦军也不可能反应这么慢,为什么还没来?
一个时辰后。
身后依旧没有追兵的身影。
而此时,队伍中除去他们彭氏自家的人外,裹挟而来的百姓只剩下了两百多人,大部分也都疲惫无比,哪怕有护卫用鞭子抽也动不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忽然,一个男人实在跑不动了,直挺挺的躺在了地上。
身边一个年纪比他稍小的人焦急的呼喊着他,却毫无应答,直到他将手探到鼻子下发现没气了,这才痛哭起来。
顿时,人群一阵骚动。
“杀了他们!”
最前方的马车上,男人下了令。
秦军很显然没打算来追他们,这个时候留着这些人也没用了,与其等他们主动爆发反抗还不如先解决了他们!
顿时,一阵刀光剑影在人群中闪过,带着殷红的鲜血和众人的惨叫。
“爹,咱们加快速度吧!”
马车上,青年催促道。
男人摇了摇头,苦笑一声:“走不掉了。”
他不相信秦军的反应会这么慢,加上自己等人跑出来拖家带口的,原本是想着把老弱妇孺和佃农们当做人质,带他们这些核心成员脱身的,但现在……
果然。
继续跑了不到十里地,身后扬起了滚滚烟尘。
……
“号外号外!陇西彭氏造反,杀死所有佃农叛国,已被陇西郡衙全族诛灭!”
咸阳。
报社临时加了一期报纸,详细描述了彭氏造反之事。
在朝廷的官方信息中,陇西彭氏是暴力掳掠着所有佃农一起叛国的,但在刚出国境线后没多久,就被边境的驻军发现端倪。
那里的秦军本想解救那些无辜百姓,但彭氏丧心病狂,居然在临死前将屠刀对准手无寸铁的百姓,将所有佃农全部杀害,直到秦军把他们打败并控制起来。
同时,陇西一个县城的事也让百姓们感到惊讶。
县令造反,居然被心怀国家的官员带着全城百姓一起扑灭,直到最近的秦军部队赶来收尾。
为此,郡守临时将那几个立功的小官全部提拔,并且向咸阳申请了奖励和表彰。
而大王的奖励更是让所有百姓都激动不已。
全县明年免税,所有参与对叛军作战的百姓,每人五百钱的奖励、今年所交的税赋朝廷全额退还,受伤和战死者另有嘉奖,其子嗣由朝廷抚养。
至于带头的那几个官员,全部升官,表现最好之人直接调入郡城、官位连升三级任副局长。
最开始那位誓死不从、且传递出叛乱消息的司长,其家人终生免税赋、妻儿老小由朝廷供养,其家庭获得一面由大王亲自书写的锦旗,由王宫派特使前去抚慰亲属,可在陪葬骊山嬴政王陵。
可以说,仅凭借这次的功劳,其后代只要不犯叛国、谋反之类的大罪,都可以保证富贵。
百姓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挽救朝廷、拯救大局,原来他们也可以成为平叛的功臣。
同时,另一种思想也在民间流传,尤其是在许多贵族自己的封地内。
陇西彭氏造反前居然杀了所有佃农,这对其他百姓和那些在贵族之下的人都是一个警钟:
你上头的人要是造反失败,会先拿你开刀见血!
这仿佛给所有人头上都悬了一把剑。
但这把剑的最上方却隐于云层之上,让百姓和贵族都看不清掌控者。
“父王,这李郡守是故意的吧?”
去骊山的路上,嬴政和扶苏同在一辆马车里,扶苏对着嬴政问道。
那位司长的尸身已经运抵了骊山,他们打算亲自去看看——这是嬴政给英雄的殊荣。
对于这件嬴政亲政以来的第一起反叛,陇西郡守李珂早在叛乱发生后不到一个时辰就知道了。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马上调集力量镇压,并且传讯边军封锁道路。
可他没有,只是派人盯着出逃的彭氏队伍,对那造反的县令也是在得知正被百姓围堵后就让援军等在县城之外。
直到彭氏把所有佃农全部杀光,直到县城内的反叛被百姓彻底压下。
这些事没有公开,嬴政在拿到报告后也是立刻封锁了消息,甚至把所有知情人全部调离原岗位,另派他处。
扶苏身为太子,他还是能看到这消息的。
他的第一反应:这李珂想干嘛?
第二反应:不会就是想达到现在的效果吧?
嬴政微微一笑,不作回答。
这几个月的大肆抓人,他知道有人会铤而走险,也早就做好了以雷霆之势镇压的准备,就是为了告诉其他人,别想着跟我用武力!
但李珂这一手,让百姓和贵族开始互相猜疑起来,作用反倒是出奇的好。
当然,李珂这属于先斩后奏,他也有自知之明,在给嬴政汇报详情的同时也认罪认罚。
嬴政以他监察不利为由撤了他的郡守之职。
但紧接着又以陇西不可一日无郡守为由,让他代行郡守职责。
表面上打一棍子,实际什么处罚都没有。
官员们都是聪明人,他们看得出郡守李珂这一手,也看得出嬴政对此喜闻乐见,毕竟‘黑锅’是李珂的,与嬴政无关、他只是被动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可把许多人看沉默了。
嬴政并不是一个喜欢让下属背锅的人,他自己的自尊也不屑于去这么做;但如果是真的被先斩后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嬴政也是个俗人,依旧会接受这种‘被迫’的好处。
“父王,现在许多官员好像对百姓态度都好了起来。”扶苏说。
嬴政点了点头,他们当然得好。
不然什么时候如果有人去他们治下的佃农中宣传消息说他们要造反,然后佃农又恰好暴动了,然后朝廷又发现他们的实际财产与登记信息不符,那岂不是死到临头了?
一些事情没有说破之前,对双方都好。
可一旦说破了就绝对有一方要倒霉。
而大义是掌握在嬴政手上的。
他现在无法把所有隐户都解救出来,那让贵族们对他们好一点、少压榨一点,也算是好处了吧?
“你觉得这次事对秦国影响大吗?”嬴政对扶苏考校道。
扶苏想了想,摇了摇头。
“为什么?这可是我亲政以来,第一次有贵族明目张胆的造反、叛逃,要知道,往上三代先王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国师跟我说过,体量越大的国家,就越能承受一些损失。”
扶苏说:“何况秦国的贵族太多了,死上一些只会更好的给其他寒门和百姓腾位置。”
“不错。”嬴政点了点头。
“不过父王,有件事,好像有坏处。”
“什么?”
“宗族关系太大了。”扶苏说。
这次陇西彭氏造反,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彭氏内十几个官员中有大半都被抓了或者被降职,彭氏自身又不干净,于是彭氏的家主在得知自己也被玄衣卫盯上可能会被查后,觉得死到临头的他这才放手一搏。
但彭氏不止他们那么点人,他们的罪责本与其他人无关。
而且有一件事很尴尬。
彭氏不止一个。
为官的家族中,秦国有个陇西彭氏,楚国还有一个,齐国也还有一个。
陇西彭氏的造反,让在咸阳为官的一个彭姓局长之家颇为尴尬;他不是陇西彭氏的,而是楚国彭氏的分支。
但现在,秦国百姓一提起彭氏造反,就会说姓彭的不是个好东西……
不是,他陇西彭氏造的反,和整个姓彭的有什么关系?
这得是几百年前才能打的着关系的事了,怎么还能牵连到我们?
于是最近几天,那个局长面对着周围异样的眼光,直接告病在家,并且亲自去和自己麾下的佃农们解释去了。
我不是那个叛贼一家的,你们没必要拿着锄头想着跟我拼命或者去举报我……
三天内接到了十几封举报信你敢信?
虽然这当中,很多都是政敌在暗戳戳的搞他……
嬴政笑了:“那这事交给你去办如何?”
“啊?”
扶苏一愣,这怎么突然落我头上了?
喜欢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秦国某边城。
一场战斗正在这里发生着,而战斗双方居然是县令和百姓。
一百多手持盔甲、刀剑的护卫正守着一座大宅子,对抗着门外数百名手持锄头、扁担、柴刀的民众。
“大胆!尔等是要聚众谋反不成?”
宅院墙后传来一声大喊,明显能听得出略带颤抖的语气,以及说话者的底气不足。
而宅院门口,一个小官似乎是领头者,他愤怒大骂道:“我去你妈的!彭氏造反逃离,你身为县令却甘当彭氏走狗竟也要携民造反,你以为我们不知道?”
“谎报政令,杀官谋反,还私闯城防武库,你们已有取死之道!”
今天上午。
在陇西上百年的彭氏突然造反,带着数百私兵和上千被裹挟的佃农冲击了两座城,随后逃出国境。
而这座县城的县令是彭氏的官员提拔举荐起来的,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动手下准备假传政令、发动整个县的人造反。
然后第一步就卡住了……
在县令召集心腹官员筹备时,明明在之前向他靠近且听命于他的一个司长,在面对造反的问题上誓死不从。
不仅不从,还当即反抗杀死了好几个人,并且在被围杀前让自己的手下把消息散布了出去。
以至于造反之事还没展开,全城的人就都知道了。
而在得知有人要造反后,一个小官当即就煽动全城百姓武装反抗,只为了清算叛国之人。
当听说有人要造大王的反甚至想把全城百姓都拉下水时,许多百姓都愤怒了!
从情感上来说,当今大王绝对是他们心中最好的王,他没继位之前我们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这日子不好?你要造他的反,岂不就是想拦我们的好日子吗?
从理智上来说,一旦被牵连进造反里,那后果绝对凄惨无比,而现在有一个立功的机会。
至于造反成功……
醒醒,时代变了!
你的盔甲能挡得住大炮?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以县令为首的反贼就在一些想要立功的小官带领的百姓队伍围剿下,只剩下了这一座宅子。
到这里,他们虽然打不进去了,但还是能围起来的。
早在县城局势有变时,就已经有人去往周围县城报信,只要有官方的支援赶来,那这点敌人不足为虑。
宅子内。
县令坐在台阶上看着大门口,头发散乱,双眼无神。
其实他也不想造反的,只是他跟彭氏牵连得太深,他妻儿老小全都在对方手里,彭氏既然已经带人叛出了国境,那肯定也带上了自己的家人、不然不可能派人来让他也起事。
他不相信彭氏能成功,甚至不相信他们能再多活几天。
只要郡守反应过来,他们哪怕跑出了国境也得死个干净,甚至月氏要是得到消息了都会主动派兵替秦国杀了他们。
但同时,他也不相信郡守能把他家人从彭氏手下救出来。
既然家人死定了,那他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主要是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
贪墨朝廷钱财不说,隐匿人口与田地甚至纵容亲信欺压百姓等等都是小儿科,他甚至帮着彭氏暗地里干过给还没和大秦建交的月氏卖精盐和退役武器的杀头大事。
也许,玄衣卫那里早就有了他的罪证,只等着什么时候把他们连根拔起。
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戏剧性。
他的造反居然连一个时辰都没撑过去……
县令带头造反,结果被一帮底下的小官员带着百姓给扑灭了,这估计会在日后的史书中被后来者当成反面案例嘲笑而遗臭万年吧……
与此同时。
秦国国境线之外。
一批人马正在荒野上快速朝着远处的大山而去。
路上时不时有人掉队,然后后方的一批护卫就会立刻把这些掉队的人给杀了,以至于到现在,队伍里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青壮年。
队伍最前方的马车里,一个青年掀开窗帘看了看后方哀嚎不断的人群,脸色狰狞。
“爹,我们都跑出国境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这帮贱民?自己跑不是更快吗?”
“再等等。”男人皱眉摇头。
“如果秦军追上来,以他们为人质可以拖延一段时间。”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他却隐隐感到了不安。
理由很简单,他们昨夜召集的人手,今天凌晨时分发动的反叛,到现在跑了整整一天都跑出国境线了,为什么秦军还没有追来?
原本掳掠的上千佃农和路上抓的百姓接近两千人,到现在只剩下了五百多人。
再跑一会,估计他们也得掉队。
难道也给杀了?
哪怕他们不是走的边关而是走的小路,秦军也不可能反应这么慢,为什么还没来?
一个时辰后。
身后依旧没有追兵的身影。
而此时,队伍中除去他们彭氏自家的人外,裹挟而来的百姓只剩下了两百多人,大部分也都疲惫无比,哪怕有护卫用鞭子抽也动不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忽然,一个男人实在跑不动了,直挺挺的躺在了地上。
身边一个年纪比他稍小的人焦急的呼喊着他,却毫无应答,直到他将手探到鼻子下发现没气了,这才痛哭起来。
顿时,人群一阵骚动。
“杀了他们!”
最前方的马车上,男人下了令。
秦军很显然没打算来追他们,这个时候留着这些人也没用了,与其等他们主动爆发反抗还不如先解决了他们!
顿时,一阵刀光剑影在人群中闪过,带着殷红的鲜血和众人的惨叫。
“爹,咱们加快速度吧!”
马车上,青年催促道。
男人摇了摇头,苦笑一声:“走不掉了。”
他不相信秦军的反应会这么慢,加上自己等人跑出来拖家带口的,原本是想着把老弱妇孺和佃农们当做人质,带他们这些核心成员脱身的,但现在……
果然。
继续跑了不到十里地,身后扬起了滚滚烟尘。
……
“号外号外!陇西彭氏造反,杀死所有佃农叛国,已被陇西郡衙全族诛灭!”
咸阳。
报社临时加了一期报纸,详细描述了彭氏造反之事。
在朝廷的官方信息中,陇西彭氏是暴力掳掠着所有佃农一起叛国的,但在刚出国境线后没多久,就被边境的驻军发现端倪。
那里的秦军本想解救那些无辜百姓,但彭氏丧心病狂,居然在临死前将屠刀对准手无寸铁的百姓,将所有佃农全部杀害,直到秦军把他们打败并控制起来。
同时,陇西一个县城的事也让百姓们感到惊讶。
县令造反,居然被心怀国家的官员带着全城百姓一起扑灭,直到最近的秦军部队赶来收尾。
为此,郡守临时将那几个立功的小官全部提拔,并且向咸阳申请了奖励和表彰。
而大王的奖励更是让所有百姓都激动不已。
全县明年免税,所有参与对叛军作战的百姓,每人五百钱的奖励、今年所交的税赋朝廷全额退还,受伤和战死者另有嘉奖,其子嗣由朝廷抚养。
至于带头的那几个官员,全部升官,表现最好之人直接调入郡城、官位连升三级任副局长。
最开始那位誓死不从、且传递出叛乱消息的司长,其家人终生免税赋、妻儿老小由朝廷供养,其家庭获得一面由大王亲自书写的锦旗,由王宫派特使前去抚慰亲属,可在陪葬骊山嬴政王陵。
可以说,仅凭借这次的功劳,其后代只要不犯叛国、谋反之类的大罪,都可以保证富贵。
百姓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挽救朝廷、拯救大局,原来他们也可以成为平叛的功臣。
同时,另一种思想也在民间流传,尤其是在许多贵族自己的封地内。
陇西彭氏造反前居然杀了所有佃农,这对其他百姓和那些在贵族之下的人都是一个警钟:
你上头的人要是造反失败,会先拿你开刀见血!
这仿佛给所有人头上都悬了一把剑。
但这把剑的最上方却隐于云层之上,让百姓和贵族都看不清掌控者。
“父王,这李郡守是故意的吧?”
去骊山的路上,嬴政和扶苏同在一辆马车里,扶苏对着嬴政问道。
那位司长的尸身已经运抵了骊山,他们打算亲自去看看——这是嬴政给英雄的殊荣。
对于这件嬴政亲政以来的第一起反叛,陇西郡守李珂早在叛乱发生后不到一个时辰就知道了。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马上调集力量镇压,并且传讯边军封锁道路。
可他没有,只是派人盯着出逃的彭氏队伍,对那造反的县令也是在得知正被百姓围堵后就让援军等在县城之外。
直到彭氏把所有佃农全部杀光,直到县城内的反叛被百姓彻底压下。
这些事没有公开,嬴政在拿到报告后也是立刻封锁了消息,甚至把所有知情人全部调离原岗位,另派他处。
扶苏身为太子,他还是能看到这消息的。
他的第一反应:这李珂想干嘛?
第二反应:不会就是想达到现在的效果吧?
嬴政微微一笑,不作回答。
这几个月的大肆抓人,他知道有人会铤而走险,也早就做好了以雷霆之势镇压的准备,就是为了告诉其他人,别想着跟我用武力!
但李珂这一手,让百姓和贵族开始互相猜疑起来,作用反倒是出奇的好。
当然,李珂这属于先斩后奏,他也有自知之明,在给嬴政汇报详情的同时也认罪认罚。
嬴政以他监察不利为由撤了他的郡守之职。
但紧接着又以陇西不可一日无郡守为由,让他代行郡守职责。
表面上打一棍子,实际什么处罚都没有。
官员们都是聪明人,他们看得出郡守李珂这一手,也看得出嬴政对此喜闻乐见,毕竟‘黑锅’是李珂的,与嬴政无关、他只是被动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可把许多人看沉默了。
嬴政并不是一个喜欢让下属背锅的人,他自己的自尊也不屑于去这么做;但如果是真的被先斩后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嬴政也是个俗人,依旧会接受这种‘被迫’的好处。
“父王,现在许多官员好像对百姓态度都好了起来。”扶苏说。
嬴政点了点头,他们当然得好。
不然什么时候如果有人去他们治下的佃农中宣传消息说他们要造反,然后佃农又恰好暴动了,然后朝廷又发现他们的实际财产与登记信息不符,那岂不是死到临头了?
一些事情没有说破之前,对双方都好。
可一旦说破了就绝对有一方要倒霉。
而大义是掌握在嬴政手上的。
他现在无法把所有隐户都解救出来,那让贵族们对他们好一点、少压榨一点,也算是好处了吧?
“你觉得这次事对秦国影响大吗?”嬴政对扶苏考校道。
扶苏想了想,摇了摇头。
“为什么?这可是我亲政以来,第一次有贵族明目张胆的造反、叛逃,要知道,往上三代先王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国师跟我说过,体量越大的国家,就越能承受一些损失。”
扶苏说:“何况秦国的贵族太多了,死上一些只会更好的给其他寒门和百姓腾位置。”
“不错。”嬴政点了点头。
“不过父王,有件事,好像有坏处。”
“什么?”
“宗族关系太大了。”扶苏说。
这次陇西彭氏造反,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彭氏内十几个官员中有大半都被抓了或者被降职,彭氏自身又不干净,于是彭氏的家主在得知自己也被玄衣卫盯上可能会被查后,觉得死到临头的他这才放手一搏。
但彭氏不止他们那么点人,他们的罪责本与其他人无关。
而且有一件事很尴尬。
彭氏不止一个。
为官的家族中,秦国有个陇西彭氏,楚国还有一个,齐国也还有一个。
陇西彭氏的造反,让在咸阳为官的一个彭姓局长之家颇为尴尬;他不是陇西彭氏的,而是楚国彭氏的分支。
但现在,秦国百姓一提起彭氏造反,就会说姓彭的不是个好东西……
不是,他陇西彭氏造的反,和整个姓彭的有什么关系?
这得是几百年前才能打的着关系的事了,怎么还能牵连到我们?
于是最近几天,那个局长面对着周围异样的眼光,直接告病在家,并且亲自去和自己麾下的佃农们解释去了。
我不是那个叛贼一家的,你们没必要拿着锄头想着跟我拼命或者去举报我……
三天内接到了十几封举报信你敢信?
虽然这当中,很多都是政敌在暗戳戳的搞他……
嬴政笑了:“那这事交给你去办如何?”
“啊?”
扶苏一愣,这怎么突然落我头上了?
喜欢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