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一对一公关的狗血发现-《纽约1990》

  第二天晚上,西村,一栋充满工业风的Loft建筑内。这里正是“时光胶囊”项目的总部。

  柔和的爵士乐流淌,人群低声交谈,来的人基本都是这个项目的元老用户和志愿者。

  一场庆祝“时光胶囊”完成社区化改版的小型派对正在进行。

  罗伯特·德尼罗穿着黑色高领毛衣,正与华尔特·艾萨克森低声交谈。

  米亚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蓝色套装,气质优雅干练。

  伍迪·艾伦则独自站在窗边,手里端着一杯威士忌,望着窗外的城市夜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后眼神带着惯有的疏离和审视。

  林恩端着酒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他看到米亚·法萝正低声对伍迪·艾伦说着什么,脸上带着真诚的赞许。

  他隐约捕捉到几个词:

  “...难以置信的慷慨...五十万美元...直接用于艺术疗愈...”

  “...科威特边境...儿童援助中心...世界宣明会...”

  “...很有想法...脚踏实地...”

  伍迪·艾伦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却似乎柔和了一丝。

  林恩心中了然,昨天在“彩虹桥”的捐款和公益行动,加上米亚·法萝的背书,显然已经在伍迪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初步印象。

  时机成熟。

  林恩深吸一口气,向华尔特·艾萨克森和罗伯特·德尼罗使了个眼色,三人默契地走向窗边的伍迪·艾伦。

  “艾伦先生,”林恩的声音温和而恭敬,“很荣幸您能来。我是LINK。”

  伍迪·艾伦转过身,目光在林恩脸上停留片刻,带着一丝探究:

  “你好,LINK。米亚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你和你基金会的事。你做得很不错。”

  “谢谢您的肯定。”林恩谦逊地回应,“我一直非常仰慕您的作品,尤其是您对纽约这座城市灵魂的捕捉。”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求知者”的真诚:

  “艾伦先生,我最近在重读菲利普·罗斯的作品,特别是《波特诺伊的抱怨》。罗斯先生那种将犹太身份焦虑、道德困境与近乎残酷的幽默感交织在一起的笔法,令人震撼。

  我注意到,您早期的电影,比如《安妮·霍尔》,似乎也深受这种知识分子式的自我剖析和黑色幽默的影响?”

  伍迪·艾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菲利普·罗斯是他极为推崇的作家,罗斯笔下那种对犹太知识分子身份、欲望与道德困境的犀利解构,与他自己的创作内核有着深刻的共鸣。

  LINK能精准地提到罗斯,并且将《波特诺伊的抱怨》与《安妮·霍尔》联系起来,显然不是泛泛而谈。

  伍迪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得的兴致:

  “罗斯...”

  “他是最懂得如何用喜剧的刀锋解剖人性悲剧的作家之一。《波特诺伊》里那种歇斯底里的自白,那种对欲望的羞耻与沉迷...

  它撕开了中产阶级道德虚伪的面纱,展现了欲望本身的荒诞和痛苦。这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我。”

  他顿了顿,看向林恩:“你读出了什么?”

  林恩早有准备,他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从学校英文老师那抄的作业,侃侃而谈:

  “我读出了‘羞耻’作为一种武器的力量。波特诺伊通过自曝其短,通过将最私密、最不堪的欲望公之于众,反而获得了一种扭曲的自由和解脱。

  这种将个人困境升华为普遍人性困境的能力,罗斯先生炉火纯青。就像您在《汉娜姐妹》里,用多线叙事和看似琐碎的日常,最终拼凑出关于爱、死亡和信仰的沉重图景...那种举重若轻的笔触,异曲同工。”

  这种一对一的攻坚战才是林恩所擅长的方式,把伍迪·艾伦从那个该死的‘爵士乐沙龙’里拉出来,攻略难度大大降低!

  伍迪·艾伦认真地听着,脸上的疏离感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遇到知音的专注。

  罗伯特·德尼罗和华尔特·艾萨克森适时地加入讨论,话题从罗斯聊到纽约知识分子圈,再聊到独立电影的困境。

  气氛逐渐热络。华尔特·艾萨克森见时机成熟,将话题引向“新视野”计划:

  “艾伦,米亚,你们觉得LINK和鲍勃推动的这个‘新视野’计划怎么样?扎根翠贝卡电影中心,整合华纳的部分发行资源、《时代》的媒体力量,为独立电影打通一条从制作到观众的完整通路。

  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真正属于纽约、属于独立精神的电影生态,完全反好莱坞那套商业流水线模式。”

  罗伯特·德尼罗立刻接话,声音沉稳有力:

  “艾伦,我们需要你。纽约的电影需要一面旗帜。‘新视野’计划需要你的智慧和影响力。我们一起,给那些有才华但无处发声的电影人一个家,一个不受好莱坞规则束缚的创作空间。”

  林恩接着补充:“百视达也可以帮忙,我现在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我们完全可以绕过好莱坞巨头的制片厂制度,建立自己的发行渠道。”

  伍迪·艾伦沉默了片刻,大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

  他看了看眼神真诚而充满野心的林恩,又看了看老熟人德尼罗,最后目光扫过华尔特·艾萨克森。

  “这个想法...有点意思。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对抗好莱坞的单一审美...方向是对的。”他顿了顿,看向林恩。

  “小子,你比我想象的...更有想法,也更有行动力。”

  他举起酒杯,对着林恩、德尼罗和华尔特示意了一下:

  “具体细节,我们可以改天再谈。”

  林恩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太好了!艾伦先生!谢谢您的支持!”

  伍迪·艾伦这种大咖愿意参与这个目前只有场地和还未打通最关键的院线渠道的计划...算得上的鼎力支持和大新闻了。

  华尔特立刻掏出录音笔开始进行简单的采访。

  林恩转身把空间留给他们,他目光无意间扫过派对角落,瞬间凝固。

  他看到米亚·法萝身边站着一个年轻的亚裔女孩——按见面时的介绍,这是米亚和安德烈·普列文(米亚的第二任前夫)共同收养的韩国养女宋宜(Soon-Yi previn)。

  宋宜看起来有些拘谨,但伍迪·艾伦的目光却不时地、极其自然地飘向她,眼神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和关注。

  那不是父亲看女儿的眼神,也不是普通长辈的关怀,而是一种带着隐秘吸引力的、近乎宠溺的温柔。

  林恩的心猛地一跳,作为情场老手杰米教出来的好学生兼新晋渣男,他对这种眼神可太熟悉了!

  那分明是男人看心仪女人的眼神!

  而且,宋宜在回应伍迪的目光时,虽然低着头,但嘴角那抹羞涩的笑意和微微泛红的脸颊...天啊!

  这关系绝对不正常!伍迪·艾伦现在名义上可是她的养父!

  伦理问题先不谈...宋宜的长相...林恩客观地评价,实在算不上漂亮,和风华已经不再的米亚·法萝都差远了,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年轻...

  男人果然永远喜欢十八岁的...

  这个发现如同惊雷般在林恩脑海中炸响。

  他赶紧移开视线,压下心中的震惊。

  这信息量太大了!简直比好莱坞剧本还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