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区政府办公室,百叶窗漏进的第一缕晨光正爬上林昭的额头。
他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右手食指在键盘上悬了三秒,最终按下删除键——南湖项目第三期资金表中"生态修复补贴"五个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景观工程"。
"宿主确定要这么做?"阮棠的淡蓝旗袍在屏幕上泛起涟漪,"1270万的资金用途错标,这相当于给督导组递了把带血的刀。"
林昭转动手中的马克杯,杯壁还残留着昨夜冷掉的茶渍。"不是递刀,是诱蛇出洞。"他的声音像浸在凉水里的钢丝,"系统对魏承垏的人性图谱评分是8.6,接近临界信任值。
他这种在体制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狐狸,最恨被当枪使——但如果有个现成的'失误'摆在面前,他会觉得是自己抓住了把柄。"
打印机开始嗡嗡作响,三张纸页次第吐出。
林昭将其中一张对折,放进牛皮纸文件袋时,指腹在"景观工程"四个字上轻轻一蹭,仿佛在确认猎物的皮毛是否够软。
另外两张锁进抽屉时,金属锁舌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像给棋局落了第一颗子。
上午九点的汇报厅,投影仪的白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林昭站在台前,念到"资金流向"时故意顿了半拍,喉结滚动的幅度比平时大了些。
台下,魏承垏正在翻他提交的简报,西装袖口露出半截银链——那是他亡母留下的遗物,系统在三天前就标注过这个细节。
"林科长对生态修复和景观工程的界定,似乎有些模糊。"魏承垏突然开口,声音像块冷铁。
林昭的指尖在讲台上轻轻一叩,这是他提前设计好的"慌乱"节奏:"可能是我整理材料时......"话没说完就停住,低头翻找文件,耳朵却敏锐捕捉到后排沈清欢记笔记的笔顿住的声响——她在帮他记录现场反应。
散会时,魏承垏的公文包带勾住了椅子扶手。
林昭假装帮忙整理,瞥见他公文包内层露出半张泛黄的照片,是个戴草帽的老农在田埂上笑——和系统调取的魏老根扶贫旧照分毫不差。
"林昭,下午三点来督导楼203。"魏承垏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尾音压得很低,像根绷直的琴弦。
林昭转身时,腕表闪过一道蓝光——沈清欢的加密消息已经发到系统后台:"魏厅让我改了三次会议记录,最后在'景观工程'四个字下画了三道线。"他低头看表,十二点十七分,足够他去食堂吃碗青菜面,再绕到档案室查十年前的财政条例。
下午两点五十分,林昭没像往常那样提前十分钟到。
他站在督导楼走廊尽头的饮水机旁,纸杯里的水晃出半圈涟漪。
沈砚秋的高跟鞋声从转角传来时,他刚好把最后一口水喝完,纸杯被捏出细碎的褶皱。
"魏厅长不喜欢被人等。"沈砚秋的声音像浸了冰水的丝绸,目光却扫过他左手无名指——那里有圈浅浅的戒痕,是系统标注的"魏承垏对守时者的隐性好感点"。
"所以我让他觉得,是他在等我。"林昭把空纸杯扔进垃圾桶,金属盖碰撞的声响惊得走廊尽头的麻雀扑棱着飞走。
203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很低。
魏承垏坐在长桌主位,面前摊着林昭的简报,钢笔帽被他转得飞快。"解释。"单字出口,像颗钉进墙里的钉子。
林昭把三份整改方案推过去,封皮分别标着A、B、C。"A案全面叫停,会导致南湖项目滞后八个月,市建委那边......"他顿了顿,"您知道他们和云山会的关系。
B案拆分申报,需要补七份环评报告,最快也要三个月——"
"说重点。"魏承垏的钢笔尖在C案封皮上点出个小坑。
"C案'合规包装'。"林昭的拇指在C案第二页右下角轻轻一按,那里贴着张隐形便签,"把生态修复拆成苗木采购、河道清淤、土壤改良三个子项,分别挂到去年的三个已批项目下。
表面看完全合规,但......"他抬眼直视魏承垏的眉心,"实际会让这笔钱卡在审批流程里,动不了。"
魏承垏的手指在C案上停顿了十七秒——系统昨晚推演的最优反应时间是十五到二十秒。
林昭知道火候到了,从文件夹夹层抽出那张泛黄的复印件:"2008年11月15日,魏老根在大凉山的驻村日记。
'孩子上学要过河,桥塌了,心也塌了'。"
会议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风声。
魏承垏的喉结动了动,指节捏得发白,却没去接那张纸。
他盯着复印件上的字迹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抓起钢笔在C案上画了个圈,墨水晕开一片,像块即将裂开的冰。
"明天上午八点,财政厅内部评审会。"他把钢笔重重插进笔帽,"沈砚秋会通知你列席。"
傍晚六点的晚风卷着桂花香扑进衣领。
林昭走出督导楼时,系统提示音在耳蜗里轻响:"目标人物魏承垏派系离心率更新至89%,标记可动摇对象,解锁跨层级信息反哺权限。"阮棠的虚影浮现在他余光里,旗袍下摆少见地有些发皱:"他没说同意,但也没反对。"
"沉默就是最好的表态。"林昭望着市委大楼顶层那扇永远亮到深夜的窗户,李文远的影子在窗帘后晃了晃,像团烧得不太旺的火,"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人了——而怀疑,是裂痕的开始。"
黑色轿车的引擎声从身后传来。
沈砚秋摇下车窗,递出张便签纸,指尖擦过他掌心时凉得像块玉:"魏厅长说,明天的会,有些账该算算了。"
便签正面空白,背面有道铅笔划痕——和魏老根日记里"桥塌了"那页的页脚折痕分毫不差。
林昭把便签攥进手心,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路灯次第亮起时,他看见自己在玻璃幕墙上的倒影,眼睛里有团火在烧。
第二天清晨七点,财政厅大楼前的梧桐叶上还沾着露水。
林昭穿着熨得笔挺的西装,手里攥着那份画了圈的C案,刚要进旋转门,却被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拦住。
左边那个掏出名片:"云山会秘书处的,张处长想见您。"
林昭低头看表,七点零五分。
评审会八点开始,现在被拦在这里......他抬眼望向财政厅十二层的窗户,那里已经亮起了灯。
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露出内侧别着的微型录音器——阮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跨层级信息反哺已启动,您的每句话,都将同步到省纪委的加密服务器。"
他对着拦住他的两人笑了笑,那笑容像把刚磨好的刀:"告诉张处长,我赶时间。"
他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右手食指在键盘上悬了三秒,最终按下删除键——南湖项目第三期资金表中"生态修复补贴"五个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景观工程"。
"宿主确定要这么做?"阮棠的淡蓝旗袍在屏幕上泛起涟漪,"1270万的资金用途错标,这相当于给督导组递了把带血的刀。"
林昭转动手中的马克杯,杯壁还残留着昨夜冷掉的茶渍。"不是递刀,是诱蛇出洞。"他的声音像浸在凉水里的钢丝,"系统对魏承垏的人性图谱评分是8.6,接近临界信任值。
他这种在体制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狐狸,最恨被当枪使——但如果有个现成的'失误'摆在面前,他会觉得是自己抓住了把柄。"
打印机开始嗡嗡作响,三张纸页次第吐出。
林昭将其中一张对折,放进牛皮纸文件袋时,指腹在"景观工程"四个字上轻轻一蹭,仿佛在确认猎物的皮毛是否够软。
另外两张锁进抽屉时,金属锁舌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像给棋局落了第一颗子。
上午九点的汇报厅,投影仪的白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林昭站在台前,念到"资金流向"时故意顿了半拍,喉结滚动的幅度比平时大了些。
台下,魏承垏正在翻他提交的简报,西装袖口露出半截银链——那是他亡母留下的遗物,系统在三天前就标注过这个细节。
"林科长对生态修复和景观工程的界定,似乎有些模糊。"魏承垏突然开口,声音像块冷铁。
林昭的指尖在讲台上轻轻一叩,这是他提前设计好的"慌乱"节奏:"可能是我整理材料时......"话没说完就停住,低头翻找文件,耳朵却敏锐捕捉到后排沈清欢记笔记的笔顿住的声响——她在帮他记录现场反应。
散会时,魏承垏的公文包带勾住了椅子扶手。
林昭假装帮忙整理,瞥见他公文包内层露出半张泛黄的照片,是个戴草帽的老农在田埂上笑——和系统调取的魏老根扶贫旧照分毫不差。
"林昭,下午三点来督导楼203。"魏承垏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尾音压得很低,像根绷直的琴弦。
林昭转身时,腕表闪过一道蓝光——沈清欢的加密消息已经发到系统后台:"魏厅让我改了三次会议记录,最后在'景观工程'四个字下画了三道线。"他低头看表,十二点十七分,足够他去食堂吃碗青菜面,再绕到档案室查十年前的财政条例。
下午两点五十分,林昭没像往常那样提前十分钟到。
他站在督导楼走廊尽头的饮水机旁,纸杯里的水晃出半圈涟漪。
沈砚秋的高跟鞋声从转角传来时,他刚好把最后一口水喝完,纸杯被捏出细碎的褶皱。
"魏厅长不喜欢被人等。"沈砚秋的声音像浸了冰水的丝绸,目光却扫过他左手无名指——那里有圈浅浅的戒痕,是系统标注的"魏承垏对守时者的隐性好感点"。
"所以我让他觉得,是他在等我。"林昭把空纸杯扔进垃圾桶,金属盖碰撞的声响惊得走廊尽头的麻雀扑棱着飞走。
203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很低。
魏承垏坐在长桌主位,面前摊着林昭的简报,钢笔帽被他转得飞快。"解释。"单字出口,像颗钉进墙里的钉子。
林昭把三份整改方案推过去,封皮分别标着A、B、C。"A案全面叫停,会导致南湖项目滞后八个月,市建委那边......"他顿了顿,"您知道他们和云山会的关系。
B案拆分申报,需要补七份环评报告,最快也要三个月——"
"说重点。"魏承垏的钢笔尖在C案封皮上点出个小坑。
"C案'合规包装'。"林昭的拇指在C案第二页右下角轻轻一按,那里贴着张隐形便签,"把生态修复拆成苗木采购、河道清淤、土壤改良三个子项,分别挂到去年的三个已批项目下。
表面看完全合规,但......"他抬眼直视魏承垏的眉心,"实际会让这笔钱卡在审批流程里,动不了。"
魏承垏的手指在C案上停顿了十七秒——系统昨晚推演的最优反应时间是十五到二十秒。
林昭知道火候到了,从文件夹夹层抽出那张泛黄的复印件:"2008年11月15日,魏老根在大凉山的驻村日记。
'孩子上学要过河,桥塌了,心也塌了'。"
会议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风声。
魏承垏的喉结动了动,指节捏得发白,却没去接那张纸。
他盯着复印件上的字迹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抓起钢笔在C案上画了个圈,墨水晕开一片,像块即将裂开的冰。
"明天上午八点,财政厅内部评审会。"他把钢笔重重插进笔帽,"沈砚秋会通知你列席。"
傍晚六点的晚风卷着桂花香扑进衣领。
林昭走出督导楼时,系统提示音在耳蜗里轻响:"目标人物魏承垏派系离心率更新至89%,标记可动摇对象,解锁跨层级信息反哺权限。"阮棠的虚影浮现在他余光里,旗袍下摆少见地有些发皱:"他没说同意,但也没反对。"
"沉默就是最好的表态。"林昭望着市委大楼顶层那扇永远亮到深夜的窗户,李文远的影子在窗帘后晃了晃,像团烧得不太旺的火,"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人了——而怀疑,是裂痕的开始。"
黑色轿车的引擎声从身后传来。
沈砚秋摇下车窗,递出张便签纸,指尖擦过他掌心时凉得像块玉:"魏厅长说,明天的会,有些账该算算了。"
便签正面空白,背面有道铅笔划痕——和魏老根日记里"桥塌了"那页的页脚折痕分毫不差。
林昭把便签攥进手心,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路灯次第亮起时,他看见自己在玻璃幕墙上的倒影,眼睛里有团火在烧。
第二天清晨七点,财政厅大楼前的梧桐叶上还沾着露水。
林昭穿着熨得笔挺的西装,手里攥着那份画了圈的C案,刚要进旋转门,却被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拦住。
左边那个掏出名片:"云山会秘书处的,张处长想见您。"
林昭低头看表,七点零五分。
评审会八点开始,现在被拦在这里......他抬眼望向财政厅十二层的窗户,那里已经亮起了灯。
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露出内侧别着的微型录音器——阮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跨层级信息反哺已启动,您的每句话,都将同步到省纪委的加密服务器。"
他对着拦住他的两人笑了笑,那笑容像把刚磨好的刀:"告诉张处长,我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