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三十分,南川县清水村的鸡刚打第一遍鸣。
方砚秋在炕沿坐直身子时,后颈还沾着被汗水浸透的碎发——她昨夜在田埂上和老韩对规划图到后半夜,刚眯了两小时。
手机在枕头下震动得发烫,屏幕亮起的蓝光刺得她眯起眼,来电显示是县农办王主任。
"小方啊,"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没睡醒的沙哑,"市里说要建共享平台是好事,但你们村那个议事会...得改名叫'咨询小组'。"王主任顿了顿,背景里传来茶杯轻碰的脆响,"以后只负责提提建议,不能表决。"
方砚秋的指甲掐进掌心。
三个月前她蹲在泥地里和张大娘掰扯拆迁补偿,是议事会举手表决通过了"按户头分地 按劳动力分补偿"的方案;上个月李二狗家的鱼塘被上游养猪场污染,也是议事会连夜凑了二十户代表,堵着村主任的门要说法。
现在要把"表决"两个字抠掉?
她翻身下地,光脚踩在凉丝丝的青砖上,摸到床头那本翻得卷边的《基层破局百案》。
翻到"权力虚置陷阱"章节时,纸页发出细碎的响,那是她用红笔圈过的重点:"当上级试图剥离基层组织的实质决策权,最有效的反制是——用制度把权力焊死在地上。"
"王主任,我记下了。"她压着嗓子应了声,挂电话时指节发白。
窗外的天刚泛起鱼肚白,她抄起手电筒就往院外跑,手电筒光束扫过墙上贴的"乡村振兴规划图",那上面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着二十七个待落地的产业项目,每个便签角都沾着泥点子——是老韩蹲在田埂上和她一起贴的。
"张大娘!"她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扯开嗓子喊,"议事会紧急开会!
带印泥!"
东边的窗陆续亮起灯。
最先赶来的是扛着锄头的刘二叔,裤脚还沾着晨露;接着是抱着孙子的张大娘,怀里揣着个用红布包着的铜印——那是她家传的老物件;李二狗跑得直喘气,手里举着半块没吃完的玉米饼:"方姑娘,是不是又要和上边掰腕子?"
方砚秋把《自治公约(修订稿)》拍在村部的八仙桌上,墨迹未干的新条款在晨光里泛着湿意:"凡涉及集体资产处置、公共事务决策,须经议事会三分之二成员通过方可提交村委。"她抓起笔在"三分之二"下面画了道粗线,"今天谁要是觉得这规矩不合理,现在就说;要是觉得合理——"她扯开红布露出印泥,"按个手印,咱们立个字据。"
刘二叔最先按上拇指,红泥在纸页上晕开个圆:"我孙女上回分学区房,议事会投了二十票才定的,比村主任拍脑袋强。"张大娘的铜印"咔"地盖在名字旁,铜锈混着印泥香:"我老头子走前说,咱庄稼人说话得有分量。"
天没大亮时,八十个红手印已经把纸页挤得满满当当。
方砚秋摸着那些还带着体温的印记,忽然听见院外传来拖拉机的轰鸣——是老韩从县里赶回来了,后车厢堆着刚印好的《议事会操作手册》。
上午十点,市委政研室的空调开得太足,韩砚声的白衬衫贴着后背。
他坐在长条会议桌的末位,听着对面戴金丝眼镜的干部说:"共享平台可以设成信息报送系统,基层报经验,市里统一审定发布。"
"那和十年前的简报系统有什么区别?"韩砚声拍桌的声音惊得水杯晃了晃,"南川的村民议事会能解决土地流转矛盾,临江的社区议事会擅长调解物业纠纷,要是只能上报不能调用,这平台就是个电子废纸篓!"他掏出平板点开个界面,蓝色数据链在屏幕上交织成网,"林昭他们做了跨区经验匹配模型,南川的土地问题和临江的物业问题,底层逻辑都是利益分配,模型能直接推送解决方案。"
政研室主任推了推眼镜:"这模型...哪来的?"
"基层干部自己做的。"韩砚声把平板转向众人,屏幕上"青阳区林昭"的署名格外清晰,"他们白天跑村入户记数据,晚上在办公室敲键盘,熬坏了三台打印机。
您说这是拍脑袋想的?"他扫过会议室里突然沉默的众人,声音放轻了些,"咱们总说要尊重基层首创,可首创要是连个能使上劲的平台都没有..."
主任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拉两下,在"信息报送"四个字上画了个叉。
中午十二点,党校办公楼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柳砚秋的镜片上切出细碎的光斑。
他盯着手机里的通知:"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需增加'意识形态审核模块'。"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秒,突然点开全省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后台,把《基层协商议事规程(试行)》草案拖进上传框。
"柳老师,这草案还没通过审..."助理小周探进头来。
"已经通过了。"柳砚秋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显示"上传成功"的提示,"全省两千三百一十七名干部正在学,其中包括组织部的三位考核专员。"他指着电脑右下角的在线人数,数字还在往上跳,"知识一旦公开,审查就变成了背书——他们总不能说,基层干部学自己的议事规则是错的。"
虚拟影像在他身侧浮现,阮棠的淡蓝旗袍掠过桌面:"您这招,比系统推演的'延迟上传'更狠。"
柳砚秋笑了笑,把保温杯里的枸杞茶抿得只剩底:"林昭说过,规矩要长在人心里,才拔不掉。"
下午四点,市府办技术中心的打印机发出嗡鸣。
林昭盯着电脑里的平台建设初稿,"决策权"三个字被替换成了"建议参考权",括号里还标着"需上级部门确认"。
他摸出手机给沈清欢发了条消息:"初稿里的模糊字段,是哪位领导改的?"
回复来得很快:"分管副秘书长,上周刚调过来。"
林昭敲了敲桌面,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检测到关键矛盾,是否消耗22点声望值兑换'国家发改委基层治理现代化试点观察员'身份?"他盯着屏幕上的声望值从128跳到106,点开预先准备好的函件模板,在落款处填上那个刚兑换的身份,附件里是两份国家级试点案例——浙江某村的"五议两公开"和广东某社区的"议事会决策流程图"。
"叮。"政研室的内网邮箱弹出新邮件时,主任正端着茶杯要喝,看了眼发件人,茶差点呛进鼻子里:"发改委的试点观察员?
这案例...是中央农办去年的典型。"他翻到附件最后一页,试点经验总结里明明白白写着:"保障基层议事会的实质表决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晚上八点,林昭书房的台灯调成了暖黄色。
系统光屏在他面前展开,"跨部门协作"的权限框闪着金光,阮棠的声音难得带了点波动:"他们想把火关进玻璃罩,你却让它烧穿了墙。"光屏上,十二区县的蓝点正在连成光网,每个点上都跳着实时数据——南川的八十个红手印,政研室修改的方案稿,全省干部学习的进度条。
手机震动,是方砚秋的消息:"县农办说,村民按的公约要'研究参考'。"林昭盯着屏幕上"研究参考"四个字,忽然笑出声。
他想起上午在政研室看到的会议记录,主任在"建议参考权"旁边批注:"需结合基层实际,保障议事会实质功能。"
"不是研究,是认了。"他轻声说,手指划过光屏上的光网,"从今往后,尺子不在上面量人,而在下面量心。"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时,市委大院的打印机还在工作。
《关于加快推进市级基层经验共享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首页上,牵头单位栏写着"市府办",协作单位列了审计局、政研室、党校和十二个区县政府。
凌晨两点,林昭合上电脑准备休息。
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区域治理指数提升0.7%,触发隐藏任务:'园区破局'。"他刚要细看,手机又震了——是老周发来的消息,照片里是南湖科技园区东门,路灯下老周搓着手呵出白气,记事本摊开在膝盖上,第一行写着:"园区企业欠薪名单:32家,涉及工人1786名。"
月光透过纱窗落在记事本上,把"欠薪"两个字照得发白。
方砚秋在炕沿坐直身子时,后颈还沾着被汗水浸透的碎发——她昨夜在田埂上和老韩对规划图到后半夜,刚眯了两小时。
手机在枕头下震动得发烫,屏幕亮起的蓝光刺得她眯起眼,来电显示是县农办王主任。
"小方啊,"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没睡醒的沙哑,"市里说要建共享平台是好事,但你们村那个议事会...得改名叫'咨询小组'。"王主任顿了顿,背景里传来茶杯轻碰的脆响,"以后只负责提提建议,不能表决。"
方砚秋的指甲掐进掌心。
三个月前她蹲在泥地里和张大娘掰扯拆迁补偿,是议事会举手表决通过了"按户头分地 按劳动力分补偿"的方案;上个月李二狗家的鱼塘被上游养猪场污染,也是议事会连夜凑了二十户代表,堵着村主任的门要说法。
现在要把"表决"两个字抠掉?
她翻身下地,光脚踩在凉丝丝的青砖上,摸到床头那本翻得卷边的《基层破局百案》。
翻到"权力虚置陷阱"章节时,纸页发出细碎的响,那是她用红笔圈过的重点:"当上级试图剥离基层组织的实质决策权,最有效的反制是——用制度把权力焊死在地上。"
"王主任,我记下了。"她压着嗓子应了声,挂电话时指节发白。
窗外的天刚泛起鱼肚白,她抄起手电筒就往院外跑,手电筒光束扫过墙上贴的"乡村振兴规划图",那上面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着二十七个待落地的产业项目,每个便签角都沾着泥点子——是老韩蹲在田埂上和她一起贴的。
"张大娘!"她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扯开嗓子喊,"议事会紧急开会!
带印泥!"
东边的窗陆续亮起灯。
最先赶来的是扛着锄头的刘二叔,裤脚还沾着晨露;接着是抱着孙子的张大娘,怀里揣着个用红布包着的铜印——那是她家传的老物件;李二狗跑得直喘气,手里举着半块没吃完的玉米饼:"方姑娘,是不是又要和上边掰腕子?"
方砚秋把《自治公约(修订稿)》拍在村部的八仙桌上,墨迹未干的新条款在晨光里泛着湿意:"凡涉及集体资产处置、公共事务决策,须经议事会三分之二成员通过方可提交村委。"她抓起笔在"三分之二"下面画了道粗线,"今天谁要是觉得这规矩不合理,现在就说;要是觉得合理——"她扯开红布露出印泥,"按个手印,咱们立个字据。"
刘二叔最先按上拇指,红泥在纸页上晕开个圆:"我孙女上回分学区房,议事会投了二十票才定的,比村主任拍脑袋强。"张大娘的铜印"咔"地盖在名字旁,铜锈混着印泥香:"我老头子走前说,咱庄稼人说话得有分量。"
天没大亮时,八十个红手印已经把纸页挤得满满当当。
方砚秋摸着那些还带着体温的印记,忽然听见院外传来拖拉机的轰鸣——是老韩从县里赶回来了,后车厢堆着刚印好的《议事会操作手册》。
上午十点,市委政研室的空调开得太足,韩砚声的白衬衫贴着后背。
他坐在长条会议桌的末位,听着对面戴金丝眼镜的干部说:"共享平台可以设成信息报送系统,基层报经验,市里统一审定发布。"
"那和十年前的简报系统有什么区别?"韩砚声拍桌的声音惊得水杯晃了晃,"南川的村民议事会能解决土地流转矛盾,临江的社区议事会擅长调解物业纠纷,要是只能上报不能调用,这平台就是个电子废纸篓!"他掏出平板点开个界面,蓝色数据链在屏幕上交织成网,"林昭他们做了跨区经验匹配模型,南川的土地问题和临江的物业问题,底层逻辑都是利益分配,模型能直接推送解决方案。"
政研室主任推了推眼镜:"这模型...哪来的?"
"基层干部自己做的。"韩砚声把平板转向众人,屏幕上"青阳区林昭"的署名格外清晰,"他们白天跑村入户记数据,晚上在办公室敲键盘,熬坏了三台打印机。
您说这是拍脑袋想的?"他扫过会议室里突然沉默的众人,声音放轻了些,"咱们总说要尊重基层首创,可首创要是连个能使上劲的平台都没有..."
主任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拉两下,在"信息报送"四个字上画了个叉。
中午十二点,党校办公楼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柳砚秋的镜片上切出细碎的光斑。
他盯着手机里的通知:"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需增加'意识形态审核模块'。"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秒,突然点开全省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后台,把《基层协商议事规程(试行)》草案拖进上传框。
"柳老师,这草案还没通过审..."助理小周探进头来。
"已经通过了。"柳砚秋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显示"上传成功"的提示,"全省两千三百一十七名干部正在学,其中包括组织部的三位考核专员。"他指着电脑右下角的在线人数,数字还在往上跳,"知识一旦公开,审查就变成了背书——他们总不能说,基层干部学自己的议事规则是错的。"
虚拟影像在他身侧浮现,阮棠的淡蓝旗袍掠过桌面:"您这招,比系统推演的'延迟上传'更狠。"
柳砚秋笑了笑,把保温杯里的枸杞茶抿得只剩底:"林昭说过,规矩要长在人心里,才拔不掉。"
下午四点,市府办技术中心的打印机发出嗡鸣。
林昭盯着电脑里的平台建设初稿,"决策权"三个字被替换成了"建议参考权",括号里还标着"需上级部门确认"。
他摸出手机给沈清欢发了条消息:"初稿里的模糊字段,是哪位领导改的?"
回复来得很快:"分管副秘书长,上周刚调过来。"
林昭敲了敲桌面,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检测到关键矛盾,是否消耗22点声望值兑换'国家发改委基层治理现代化试点观察员'身份?"他盯着屏幕上的声望值从128跳到106,点开预先准备好的函件模板,在落款处填上那个刚兑换的身份,附件里是两份国家级试点案例——浙江某村的"五议两公开"和广东某社区的"议事会决策流程图"。
"叮。"政研室的内网邮箱弹出新邮件时,主任正端着茶杯要喝,看了眼发件人,茶差点呛进鼻子里:"发改委的试点观察员?
这案例...是中央农办去年的典型。"他翻到附件最后一页,试点经验总结里明明白白写着:"保障基层议事会的实质表决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晚上八点,林昭书房的台灯调成了暖黄色。
系统光屏在他面前展开,"跨部门协作"的权限框闪着金光,阮棠的声音难得带了点波动:"他们想把火关进玻璃罩,你却让它烧穿了墙。"光屏上,十二区县的蓝点正在连成光网,每个点上都跳着实时数据——南川的八十个红手印,政研室修改的方案稿,全省干部学习的进度条。
手机震动,是方砚秋的消息:"县农办说,村民按的公约要'研究参考'。"林昭盯着屏幕上"研究参考"四个字,忽然笑出声。
他想起上午在政研室看到的会议记录,主任在"建议参考权"旁边批注:"需结合基层实际,保障议事会实质功能。"
"不是研究,是认了。"他轻声说,手指划过光屏上的光网,"从今往后,尺子不在上面量人,而在下面量心。"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时,市委大院的打印机还在工作。
《关于加快推进市级基层经验共享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首页上,牵头单位栏写着"市府办",协作单位列了审计局、政研室、党校和十二个区县政府。
凌晨两点,林昭合上电脑准备休息。
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区域治理指数提升0.7%,触发隐藏任务:'园区破局'。"他刚要细看,手机又震了——是老周发来的消息,照片里是南湖科技园区东门,路灯下老周搓着手呵出白气,记事本摊开在膝盖上,第一行写着:"园区企业欠薪名单:32家,涉及工人1786名。"
月光透过纱窗落在记事本上,把"欠薪"两个字照得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