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谁在怕听证会?-《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

  市律协档案室的顶灯在凌晨五点五十分突然闪了闪,苏绾握着钢笔的手顿了顿。

  她垂眸看向桌上摊开的司法解释汇编,睫毛在眼下投出两片青黑的影子——这是她在档案堆里熬的第七个小时。

  老空调发出沙哑的嗡鸣,她伸手揉了揉发酸的后颈,指尖触到后颈那枚翡翠锁骨链,是今早出门时林昭塞给她的,说“冷了暖手,倦了提神”。

  此刻金属凉意透过衬衫渗进皮肤,倒真让她清醒几分。

  “叮——”

  系统提示音在耳畔响起时,苏绾的瞳孔微微收缩。

  她余光瞥见阮棠的淡蓝投影从桌面浮起,月白长衫的下摆随着虚拟气流轻晃:“检测到‘行政程序法专家知识库’兑换条件达成,消耗1技能点。”

  “终于来了。”她低笑一声,指尖迅速划过平板电脑屏幕,知识库的条文如潮水般涌进视网膜投影。

  那些曾在记忆里模糊的“听证程序启动要件”“历史遗留问题法律溯及力”等概念突然清晰,像被一根金线串成了珠链。

  笔杆在指节间转了个圈,她提笔在《听证程序合法性论证意见书》末尾落下“云州公共治理法律研究中心”的落款。

  墨迹未干时,窗外传来第一声鸟鸣,她抬头望向窗外泛白的天际,唇畔扬起抹锋利的笑:“用程序压人?那便让他们看看,程序能开出怎样的花。”

  省委办公厅文书处的挂钟敲响十点零八分时,沈砚秋正对着拟退回的听证会动议文件皱眉。

  她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文件边缘——这是今天第五份被标记“程序不合规”的改革动议了,可拆开来看,林昭团队提交的听证预备通知分明盖着青阳区政府的红章,附件里的法律依据更是厚得能砸伤人。

  “沈专员。”

  低唤声从身侧传来。

  沈砚秋转头,见柳知秋抱着一摞文件站在办公桌旁,发梢沾着晨露的湿气。

  年轻的会议记录员不动声色地将最上面的文件夹翻开半寸,一张便签纸从缝隙里滑出,落在她手边。

  “五位老同志联署信原件已由省纪委备案,证据链完整。若退回,需书面说明依据。”

  娟秀的小楷刺得她瞳孔微缩。

  沈砚秋垂眸盯着便签,忽然想起上周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见到的白知远——那位退休审计厅长递茶时,指节上还留着翻档案时蹭的墨渍。

  原来那些“偶然”的老同志们联署,从来都不是偶然。

  她抓起红笔,笔尖在“退回”二字上悬了三秒,最终重重划去。

  笔锋一转,在文件空白处批注:“建议纳入下周政研室专题会讨论议程”,末了又补了句“请抄送督查室备案”。

  墨迹未干,她抬头对柳知秋点了点头,姑娘眼尾的泪痣跟着弯了弯,抱着文件转身时,发间的珍珠发夹闪了闪,像颗未落的星。

  省国资委法规处的空调开得太足,秦守中的后颈起了层鸡皮疙瘩。

  他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消息提示——“听证会动议进入政研室议程初排”,指节捏得发白。

  “周主任。”他按下通话键,声音发紧,“必须让法院出司法建议函,强调‘历史规划不具备现行法律效力’。”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周砚舟的声音带着算盘珠子般的清脆:“可以,但需要个‘利害关系人’来申请。法院不能主动介入行政争议,这是程序。”

  秦守中扯松领带,喉结滚动两下。

  他望向窗外,楼下的梧桐叶被风卷得乱飞,像极了当年青阳区拆迁时漫天的纸片。

  “找家受影响的国企,让他们‘主动维权’。”他冷笑,“就天楚集团吧——他们在青阳有块地,当年批文上的日期正好卡在1998年。”

  半小时后,天楚集团法务部的传真机“滋啦”作响。

  助理小吴捡起飘出来的纸页,上面只有一行打印字:“请就‘青阳试点可能影响国有资产权益’向法院提出司法审查申请。”他拿着纸冲进法务总监办公室时,正撞见苏绾踩着细高跟从电梯里出来,金丝眼镜后的眼尾微挑:“听说有重要文件?拿来我看看。”

  天楚律所会议室的百叶窗拉得严丝合缝,投影仪的冷光打在苏绾脸上。

  她捏着法院转来的司法审查申请书,指甲在纸页边缘压出道浅痕。

  “好啊,送上门的靶子。”她突然笑出声,指尖重重敲在“天楚集团”的落款上,“他们大概忘了,天楚集团的法律顾问是谁。”

  阮棠的投影适时浮现在她身侧,月白长衫的袖口翻卷:“检测到反制时机成熟。建议提交《第三人参与意见书》,主张‘公众知情权与历史正义优先于单方资产主张’。”

  苏绾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翻飞,三千余名市民的联署签名扫描件被上传到法院立案系统。

  她特意勾选“公开审理建议”,看着系统提示“案件标记为重大敏感,72小时内必须回应”时,将钢笔往桌上一掷,金属笔帽撞出清脆的响:“现在,轮到他们坐立不安了。”

  省委督查室的夜总是来得格外早。

  沈砚秋合上刚收到的法院流程通报时,窗外的暮色已经漫过窗棂。

  她盯着“青阳试点听证会相关司法审查已立案”的字样,忽然想起今早白知远打来的电话:“小沈啊,当年我们烧档案时,总想着给后人留条缝。现在这缝,该变成门了。”

  她打开内网邮箱,新建了份名为《关于保障重大改革事项程序透明的内部建议》的文档。

  附件里,柳知秋整理的“合规审查过度干预案例”足有二十三个,每个案例末尾都贴着当年的处理结果——“不了了之”“被迫中止”“不了了之”。

  鼠标悬在“发送”键上时,她的拇指轻轻摩挲着无名指上的素圈戒指——那是亡夫留下的,内侧刻着“守正”二字。

  “叮”的一声轻响,邮件带着加密标识冲进内网,像颗投入深潭的石子。

  系统提示音在这时响起,阮棠的投影出现在她电脑屏幕右下角:“政治信用点回升至71%,‘跨域协调’权限升级——可发起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动议。”

  沈砚秋望着窗外省委大楼里依旧亮着的几盏灯,忽然笑了。

  那些藏在程序阴影里的手,终于要被拽到光下来了。

  夜八点二十七分,林昭的手机在书房响起。

  他接起电话,苏绾的声音带着几分倦意却满是雀跃:“听证会的局,我们盘活了。”

  “辛苦。”他低笑,目光落在书桌上的老笔记本上——空白的纸页间,一行新字迹正在生长,“《青阳区档案备份库管理条例(修订稿)》”。

  窗外的风掀起窗帘,吹得纸页哗哗作响。

  林昭伸手按住笔记本,指尖触到纸页上还未干透的墨迹,像触到了某种正在苏醒的力量。

  凌晨六点二十三分,青阳区档案备份库的电子锁突然发出“滴”的轻响。

  (下一章:尘封三十年的铁皮柜里,一沓泛黄的规划图正静静躺着,纸页边缘的焦痕还带着当年火烧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