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弄巧成拙阎埠贵-《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

  李德明能够回到四九城,这个契机来得很巧,否则想要回来,恐怕还需要时间,或者等到三线建设完成,才会有回来的机会。

  “第一轧钢厂的总工程师,可真是厉害,不像我家建国,就只会开个车。”

  嘴上这样说着,不过孙父心里并没有拿两人比较,孙建国虽然只是一个驾驶员。

  可走南闯北这些年,从外面拿回家来的东西,那稀缺程度,即便是轧钢厂的领导也弄不到。

  自从他成为驾驶员以后,家里也从来没有缺少吃食,谁有本事?对于孙建国来说,他觉得能够把老婆孩子养好,就是本事。

  在这个时代之下,只要是能够让家里人不饿肚子,不被冻着,就是有本事的。

  孙父并没有贬低刘德明的意思,相反,从战争岁月走来的人,他对刘德明这样有学问的人非常尊敬。

  如今的新国家百废待兴,能够有刘德明这样的读书人去建设,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他们这一辈人负责从废墟中建立新的秩序,刘德明他们这一辈人负责添砖加瓦,这就是传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不过在那些年,先辈已经把后代的事做了许多,吾辈当时刻铭记于心,勿忘国耻,勿忘先辈之功劳。

  “对了,三大爷,你这是?”

  徐雪可没忘记阎埠贵的存在,她是有点好奇,难道他和孙父今天要商量开全院大会吗?

  这是徐雪的想法,她完全就不知道,阎埠贵来孙家的初衷是为了看热闹,顺便看有没有机会,从孙父手中拿到一大爷的位置。

  “呃……”

  被徐雪突然发问,阎埠贵顿时有点尴尬,他这会在孙家这里,显得是那么的多余,显得是那么的小人。

  “那什么,我是来找建国有点事,不过你家今天有客人,那就算了,反正也只是一件小事。”

  说着阎埠贵便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出了孙家的门,他还是太着急了,这种事应该等到确认,他在进去调解,这才符合他的利益与人设。

  可惜今天真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阎埠贵的小心思在孙父面前直接暴露出来。

  隐藏起来的小人,总是让人害怕的,就像是阴影里面的毒蛇,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来咬你一口。

  暴露在明面上的,总归是有了防备,心里有了准备,那就只需要默默的看着表演就好。

  “老阎,急什么,要不要喝杯茶再走?”

  调侃之意在明显不过,今天阎埠贵想着看孙家的笑话,这个事情孙父记下了,有机会那肯定是要弄他一下。

  “不了不了,家里还等着我吃饭……”

  落荒而逃形容的就是此时的阎埠贵,现在的他恨不得多长两条腿,早些从孙家的院里出去。

  他现在非常后悔,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出了孙家的门,阎埠贵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家的。此时他的脑海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到自己老伴无精打采,并且还有些迷糊,三大妈顿时就是好奇了。

  她可从来没有见到过阎埠贵这副模样,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阎埠贵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表情。

  “老阎,你这是怎么了?”

  给阎埠贵倒了杯水,三大爷有点担心,按照阎埠贵平时的性格来看,他也得罪不了谁。

  今儿个钓鱼回来,他都还是挺高兴的,还在炫耀今天钓了两条大鱼。

  这在外面不过一会时间,怎么就愁眉苦脸了,难道说她家老阎,被眼里那个长舌妇给羞辱了一遍。

  “没事,唉。”

  阎埠贵不想多说,他自觉自己做的事情不地道,被孙父记住是很正常的。

  只不过就是不知道孙父,会用什么手段来对付他,这才是他忧心所在。

  阎埠贵不想说,三大妈也就不再询问,她家老阎既然不说,那即便是问了,他也不会告诉自己。

  ……

  此时的孙家,一阵阵肉香开始飘向四合院,刚刚进入院子的孙母和孙晓丽闻着这股香味,明白这是自家老哥(儿子)的手艺。

  要问为什么孙母会和孙晓丽一起,那就不得不说这是孙父走的太快,把她们母女俩给遗落在后边。

  回到家的孙父,总是感觉少了什么,等到自己媳妇闺女进门,脑子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可惜这会想起来也没用,被孙母拉着去一边数落去了,孙晓丽则是坐了下来。

  她同样的认识李清月,当初徐雪的僚机是李清月,那么孙建国的僚机就是孙晓丽。

  在孙建国和徐雪谈对象期间,两人去过二人世界,那么她和李清月两人也是同样的过着二人世界。

  有过几次经历以后,孙晓丽和李清月自然而然的也就熟络起来。

  “月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都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

  看到李清月的到来,孙晓丽也很是开心,这些年她和李清月同样的也是书信来往。

  她经常在信中和她抱怨,抱怨学习压力太大,也在信中说了哥哥和嫂子的一些日常。

  总之,她就像是李清月的一只眼睛,留在孙建国和徐雪之间的“内应”。

  “我也是今天才刚回来,我可不确定时间,怎么好让你去接我!”

  这个时代的火车,晚点是常有的事,能够按时按点的到达地方,那才是怪事。

  当然了,要是军方的列车,那就不存在晚点的情况,在他们的眼中,时间大于一切。

  “也是哈,就那火车,就没有个准点的时候。”

  这时候的列车,可不光是载人的,如今的列车可是人货混装,一般情况下,前面的几节车厢是用来载人,后面的车厢用来载货。

  “谁说不是呢!就这一路上,光是火车就坐得人难受。”

  这会的列车,时速可不像后世,能够有个五六十的时速,都算得上是快车。

  平均时速在三十到四十左右的列车,对于几千公里来说,的确是需要不短的时间。

  更别说,这会的列车通风什么的可不是很好,车厢里那股酸爽劲,谁坐谁知道。

  喜欢四合院:六十年代的那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