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进宫殿试-《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这不,某日下晌,萧帝又来了。

  见皇后起身见礼之后,又换上惯性的冷寞,一副皇上您请便的样子,自顾的制着手中香。

  萧帝依旧不以为然,坐下来自言自语的同皇后【唠嗑】。

  寻常时,无论萧帝谈论到什么事,皇后都仿佛是没听见,或者根本没往心里去,偶尔表现出一副【皇上您说的都对】,以表示回应。

  今儿,萧帝提到了宫外的年庚夫妻俩,就不由得令皇后拎着细勺的手微微一顿。

  皇后并不意外萧帝早些年是怎么找到的人,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大殿上的龙椅他也不必坐了。

  她状似无意的听着,眉眼都没抬一下,手中依旧一下一下的拨弄香料。

  “据朕所知,齐先生亲自抚养到他八岁,想来是随他父亲学了些本事,罕见五试之首,可谓是天纵奇才。”

  萧帝说着,端起玉盏,抿了口皇后宫里加了花瓣沏的雨前龙井,又道:“朕看好他,想来他也不会令朕失望。”

  “许是天赐之缘,竟让他娶了朕的妹子,夫妻俩膝下育有三儿一女,前头两个还是双生子,确实有福气。”

  皇后听到这,微垂的眉眼微微蹙动。

  真不想提醒萧帝,人家郡主还不一定认您这位表兄,倒是会自作多情。

  注意到皇后略显嫌弃的神色,萧帝语气不觉松快些许,“那丫头也是个有本事的,会搛银子,带着养母一家种山药做买卖,前阵子京城开的那家食坊和另一间糕点铺都是她的手笔。”

  “倒是个手巧的,做的零嘴和糕点味道独特,买卖做得也好,合该搛这份钱。”

  萧帝边说边打量皇后微微上扬的嘴角,他的眼底不禁跟着露出些许悦色,又道:“皇后若是想吃,回头朕让李熹到宫外捎些回来,听说那叫【玛苏】的果子,京中朝臣家眷日日派人去排队买,去晚了还赶不上趟,可见味道是不错的。”

  皇后闻言,总算吝啬的抬起头看了看萧帝,语气淡淡道:“多谢皇上。”

  “诶~!”自言自语了这许多天,终于见皇后有一句话回应他了,萧帝乐得摩拳擦掌,“皇后说的什么话,你爱吃,朕天天让人到宫外给你买。”

  皇后嘴角抽搐:……

  “怎好劳烦了皇上,皇上日理万机,这等小事臣妾自会让旁人去办。”

  “这怎能一样。”萧帝不容置疑,立马回头示意一旁的李熹:“你现在便遣人出宫一趟,定要仔细买上新鲜出炉的果子给皇后送来。”

  “是。”

  难得见帝后终于有了互动,作为身边伺候的奴仆,李熹和竹心皆不由得喜形于色,半点不敢耽误了差事。

  皇后见制止无果,便也由得他去,继续低头制自己的香料。

  萧帝心情大好,愈发腆着厚脸赖在凤禧宫。

  好几回皇后险些没忍住,真想问问他,前朝最近没有侫臣供您玩乐?

  怎的如此有雅兴,专程来她的凤禧宫忧人清静!

  ——————

  时间很快来到了殿试这一日,寅时初,贺宅后院正房便点亮了烛火。

  锦绣为年庚系好圆领青衫元服的腰带,不忘了叮嘱道:“既已过了会试,听说殿试大差不差都能上皇榜,你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这一次,锦绣不奢望贺年庚定要考上一甲,有时候风头过盛未尝是好事,倒不如安安稳稳来得实在。

  年庚扬唇一笑,应声道:“好,为夫都听娘子的,收着点儿。”

  锦绣:……

  “赶紧把你的狐狸尾巴藏起来,没得让人发现。”

  男人闻言,不禁笑得开怀。

  锦绣郁闷得拍了拍他胸膛,提醒道:“快别吵醒隔壁屋的好姐儿。”

  这时,房门叩响,外头传来魏娘压低的声音,得了屋里主子的话,她方轻轻推开房门。

  魏娘身后跟来扶桑和丹若,手上都提着食盒。

  魏娘说:“娘子,厨房赶早做了朝食,奴家给您和主君先送了来,好的主子们吃了再出门。”

  锦绣示意她们摆出朝食,自己在里间重新检查年庚的书箱,确认该备的都备齐整。

  这回殿试是在宫里考,要是丢三落四,不仅让人瞧见了笑话,还会被认为做事不持重。

  见媳妇为自己张前忙后,年庚心坎微暖,拉过她的手,“先前我已是看过,笔斗砚台都齐整,眼下娘子该紧着陪我用饭才是。”

  锦绣没好气的睨他一眼,亲自确认一番,方才点头:“好。”

  夫妻携手来到外间一同用饭,昨儿个锦绣特意吩咐厨房,今日赶早做几样清淡的吃食,好的男人吃饱了再进宫。

  在前院的年北也是赶早就醒来,今日是他大哥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事关大哥将来的仕途前程,也关乎贺氏一族往后的荣耀,小伙子说什么都要跟着玄夜一同驾马车把人送到宫门口。

  锦绣在院门前送别马车离去的时候,月色仍旧漆黑,据说应试贡士进殿时辰是在辰时,但近二百名贡士到了宫门还需经过守宫将士的层层戒严搜查,一来二去时间都花费在这上头。

  直到马车没入黑夜巷口,魏娘轻声劝慰锦绣:“娘子,晨早寒气重,奴家伺候你回屋再歇会儿。”

  锦绣回过神,看了看渐渐透白的月色,笑道:“眼下我也是睡不着,再有半个时辰哥儿就该起来习武,昨儿,停云说想吃猪肉木耳馅的饺子,不如让厨房今早给哥儿做饺子吃了再上书塾。”

  “是娘子,奴家这便去吩咐厨房准备。”魏娘说罢,示意扶桑和丹若,“你们伺候娘子回院。”

  “是。”

  锦绣回到正房,接过丹若新沏的新茶,想了想,说道:“反正睡不着,把昨儿做到一半的料子取了来,好紧着给主君多做几件衣裳。”

  "是,娘子。"

  扶桑忙转身到一旁的柜子取物,丹若将红木圆桌面上的茶托放到一旁,接过扶桑手上的桌垫铺上,再有一应的针线竹尺,以及快收尾的宽大圆领衫。

  扶桑将衣衫料子送到罗汉椅给锦绣,“娘子,这是老爷的衣衫,奴婢们在前面给公子姑娘们把衣裳尺寸裁剪好。”

  “好。”锦绣接过衣料,执起针线很快找到昨儿做到的细活处。

  家里虽有胡管事家的针线活做得好,但锦绣闲时还是喜欢亲手为当家男人和孩子缝制衣裳,她眼光独到,缝制前会先描绘图纸,再对照图纸来做。

  无论是绣样还是衣襟的开领都是独有的一份,所以做出的衣裳样式新颖,少不得归功于礼大夫的话本子。

  另一边,扶桑和丹若姐妹俩,同样是照着锦绣描绘的图纸进行尺量裁剪,她俩跟在主子身边伺候短短时日,常常被主子绰然的手艺本事所惊叹。

  这不,连主子描绘的衣裳样式都比城里的成衣铺买的还要好看。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掀起了鱼肚白。

  喜欢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