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编年史-《长生从不断重生开始》

  “此龟乃是澹台师姐赠送给我的”

  沈清晏想也没想便说道

  “哦,原来是那白莲宗的宗主送给你的呀”

  杨威应了声点点头

  “怎么,是小龟出了什么问题吗?”

  沈清晏见他这副模样,不由有些担忧地问道

  “没有,我就随便问问,不知咱们宗里是否有记录七星莲历史的书籍?在下想要研读一二,日后与那些兄弟宗门打交道,也免得闹出笑话”

  杨威这话可谓滴水不漏

  听闻他这么说,沈清晏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这个自然是有的,我们净芙宗就有本《七星莲编年史》,只是这书籍资料浩繁,皓阳道友若要翻看,恐怕得花些时间”

  “呵呵,那就有劳沈宗主替在下找来此书了”

  果然如杨威所料,七星莲这般的宗门,即便如今式微,至少曾经也算有规模,还是有正规编年史的,而且其中内容自然是越详细越好

  “好,那皓阳道友,咱们这便去藏书阁阅读吧”

  沈清晏带着杨威,一路来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前

  这座阁楼规模不大,仅有两层,门外也没有高人把守,修士们甚至能自由出入

  阁内仅有一名女弟子坐在门口,负责记录书籍的借阅与归还

  杨威见状,不禁眉头微皱,要知道一般宗门对于功法大殿,都会设置最为严苛的守卫

  通常除非突破大境界,或是对宗门有重大功劳,才会奖励允许进入其中借阅功法

  而且高阶的核心功法,更是有着天道誓言的约束,绝不允许私自传阅

  能够参悟这些功法的,也绝非泛泛之辈,因为功法殿几乎就是整个宗门除了高阶修士外真正的底蕴所在

  其功法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整个宗门修士的发展

  就像杨威当年在青云宗,为了换取核心功法“紫霞神功”的下册,可是花费了数十年的心血,用自己的无数个日夜苦劳贡献换来的

  当时若不是看在他年事已高,且确实对青云宗作用不小,那些老家伙还不一定会把这功法传授给他

  而净芙宗的功法殿竟是这般模样,没有严密守护,便说明没有什么高深的法门秘诀在其中

  也难怪如今的净芙宗,哪怕放在整个七星莲里也是垫底的存在

  他们已经严重走偏了,虽说发展些旁门左道也是一种选择,然而若是都去发展这些东西,将宗门的核心武学功法淡忘,那便是本末倒置,待到真有危机之时,想要自保都困难

  净芙宗如今显然就遇到了这种问题,严重的青黄不接,除了掌门,杨威在宗内再未见到过一个金丹修士,就连所谓的大师姐凤银雪也只是筑基中期,也难怪这次燕河大会,净芙宗要抱上他这条大腿

  “皓阳道友,这本便是宗门的编年史了”

  沈清晏很快便替杨威取来了一本有着足足四指头厚度的黄皮大书,拿在手中约莫都有十多斤重

  杨威不禁汗颜,这七星莲在这编年史中究竟写了些什么,竟然能写这么多

  当下他立即找了一座书桌坐下,安静地翻阅起来

  《七星莲编年史》

  翻开书页的第一章,第一个序章,便让杨威震惊了

  只见其上只有短短的八个字:

  “成败有时,不可丧志”

  旁边还有着“武莲”二字落款,这几个大字用的还是草书的笔法,写得极为灵动飘逸,瞬间便让人有一种无以复加的震撼与豁达之感

  光是看着这八个字,杨威便不禁回味起自己的人生

  “成败有时,不可丧志”多么豁达明亮的人生观,不愧是曾经燕国第一大宗星火门的创建者,杨威还没观看其生平事迹,便已从这寥寥数字中看出这武莲至尊绝非泛泛之辈

  这部编年史虽不是他自己撰写的,但其上这几个字绝对是后世依照他生前的笔法所书

  仅从书册的第一页,由此也可看出武莲至尊对七星莲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代宗师。

  随后杨威翻开了第一页正文,其上描述的果然是武莲至尊的生平事迹

  武莲至尊原是大晋武氏世家子弟,在千年前举族迁徙到了燕地

  武莲自幼天资聪颖,根骨绝佳,乃是百年难遇的震雷道体,自十四岁筑基伊始,不惑之年踏入真君之境,未达古稀便勘破化神,接着开创了星火门,自创功法《九劫青莲雷典》,纵横修行界二百余载,最终成就灵君之境

  在离开天行九州之前,将自身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七位弟子

  对于这位武莲至尊的记录,哪怕是在这编年史中,也仅仅只有一页的篇幅

  那般人物所习所悟,不是后辈之人可以随意揣摩的,并且记载需符合一定事实,胡编乱造便是对先祖的不敬

  而在武莲至尊走后,七星莲也并未衰退下去,反而更加兴盛起来

  七位各宗的开山祖师,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后世之人将他们合称为“燕地七圣”

  在师尊走后原本星火门分成了七个宗门,然而即便如此这七个宗门依旧稳稳把持着燕国第一大宗的地位,是每个宗门单拎出来,都能吊打其他宗门的地步

  七位祖师暗中发展势力、壮大宗门、巩固修为,并且积极地搜罗与开发各类功法

  每个人都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成为了宗师级的人物

  除去修为成就而言,甚至不比武莲至尊要差

  比如火莲宗的开派祖师赤松子,一手青阳天火,便已傲视群雄,传闻他手中的青莲天火施展起来,犹如天降暴雨一般,其覆盖宽度甚至可以笼罩整个国家,将万事万物燃烧殆尽

  白莲宗的玉浸娘娘以一千八百朵莲花为宝器,直接祭炼出了一件玄天灵宝,乃是一代传说养宝人

  而净芙宗那位掌教就更了不起,其乃是上古恶鬼道的传承者,并根据大量流传下来的恶鬼道法门,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分支——饕餮道

  此道讲究的便是食补,顾名思义,便是可以根据所摄入的食物改变自身的形态

  这是什么概念?无需透支生命,也不会产生所谓的耐药性,并且修行者可以根据吃下去的东西改变自身的体质,简直是将“吃什么补什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只要有吃食的情况下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当这七位祖师在世时,整个七星莲依旧是燕国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宗

  传承到第二代,他们弟子这一辈,虽比开派祖师们差了些,却也依然发扬着前辈们的探索精神

  一直延续到第三四代时,宗门的发展才彻底放缓,并且出现了矛盾

  其中一场波及到整个七星莲的党派大战更是将各宗从燕国第一大宗的位置上打了下来

  对于那场争斗的起因,编年史中只以“理念不合”寥寥带过

  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触目惊心的,整个七星莲因为这场混战,足足损失了七成核心修士

  让这个原本屹立在顶端的宗门瞬间一落千丈,从此便开始了无尽的下坡路

  杨威也在这其中看到了第四代白莲宗掌门陶若森的名字,他还有一个别名正是筱梦真君

  这筱梦真君也算年少有为了,年纪轻轻不到花甲之年便成就真君,还迎娶了当时号称燕国第一美女的净芙宗掌门,好一个意气风发

  在他的带领下两宗这才不至于在那场混乱中被灭门

  既然找到了筱梦真君的名字,杨威便要好好地对其研究一番

  翻到他的个人简介页面,杨威看到筱梦真君的生平过往,可谓也是一个天才的崛起历程

  年少成名也曾有过在修行界纵横驰骋的岁月,然而最终却也难逃晚年被人嫌弃,徒弟白须子联合道侣背叛了他,最终共同计划袭杀了他

  原来并非是徒弟不认他这个师父,而是他这个徒弟早就欺师灭祖了

  也难怪这筱梦真君知道他的徒弟白须子尚在之时,也不愿与之相见

  然而很快一个疑问又涌上了杨威的心头,哪怕是那白须子,也是几百年前的人物了

  而且比起他这个师父,白须子更惨,竟是被魔道妖女掳了去,最终被采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