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帝国总动员(上)-《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

  马丁鲍曼带着元首那道充满固执却又相对冷静的命令离开了办公室,厚重的橡木门关上后,别墅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安静,壁炉内的火焰安静的燃烧着,映照着希儿沉思的侧脸。

  他没有再继续之前的工作,而是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的,有节奏敲击着椅子的扶手,莫雷尔药物的停用,让他原本昏昏欲睡的大脑散发出别样的生机。

  各种想法此时都百花齐放。

  看着墙上挂着的腓特烈大帝二世寂静无言…脑袋里思索着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构思的法案。

  “战果…不如预期…”他低声捣鼓着,前线将领的集体反对如同一根刺插在他的脑袋中,脑袋里原本思索法案的想法也逐渐变成自己前些日子与总参谋部推演的,若是没有瓦列里这个‘变量’的理想结局。

  基辅战役的功亏一篑,莫斯科战役北线的僵持不下,刻赤半岛的僵局,哈尔科夫放跑的部队,斯大林格勒的惨烈消耗以至于最终失败。

  还有列宁格勒的棘手变数,这一切的背后,似乎都若有若无的晃动着那个年轻苏联将军的身影。

  这个认知让他心中那股淡淡的愤怒再次升起,但是这一次,愤怒没有歇斯底里 让他失去理智,反而让他继续沉着的进行必要的思考。

  脑海里慢慢想着从战争开始到现在,德军军队从百战百胜变成现在的勉强维持战局,希儿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一件事,他也必须接受这件事。

  那就是战争不会按照他料想的那么简单的结束了,闪电战的神话自从斯大林格勒已经破灭,现在每条战线都在僵持,在这么下去,苏德双方的战斗肯定会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

  这就跟一战德法双方的战斗一样,一战那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将德意志帝国给拖垮了,也拖垮了法兰西,但最终还是法兰西赢了。

  如果再演变成那种局势…

  希儿目光逐渐凝重起来,德国绝对不可以再败第二回!

  “如果仗打输了,那就什么都没了。”这个念头近几日一直如同野草般盘亘在希儿的脑海中。

  什么‘千年帝国的愿景’,什么‘生存空间的蓝图’,什么‘日耳曼尼亚’,都将化作泡影,他个人以及Nc高层的命运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希儿明白自己现在想要什么,个人的荣辱以及将领们的反对在此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研究着脑海中的这种想法,琢磨着一个初步的动员生产法案,凯特尔今天的汇报,让他坚定了签署这道法案的决心。

  他思索着,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喝了口凉掉的安神茶,他按了按桌上的呼叫铃,片刻之后,回来的马丁鲍曼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

  “鲍曼。”希儿的声音非常的平静:“麻烦你立刻联系施佩尔部长,让他马上过来,我有事找他。”

  “是,我的元首。”鲍曼的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元首有什么事需要找施佩尔呢,作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长(也就是装备部长),是元首极为信任的艺术陪伴者兼好友兼下属。

  他的到来往往意味着有比较重要的生产建设计划。

  没过多久,阿尔伯特·施佩尔就来到这处位于柏林郊外的别墅。他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看起来精明强干。他脸上带着些许疲惫,这些日子的生产和经济工作让他都有些疲劳。

  元首现在开始休养一段时间…这次把自己叫过来难道还是聊聊未来日耳曼尼亚的建设问题吗?

  一边想着,施佩尔一边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希儿依旧在侧头看着腓特烈大帝的画像,久久不语,听到门打开的声音才转头看向门口。

  “我的元首,您找我?” 施佩尔走进来关上办公室的门,微微颔首。

  “是的,坐,施佩尔。” 希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态度比对待将军们要和缓得多,带着数缕对朋友和能人的尊重,语气温和:“我们需要谈谈,关于未来。”

  施佩尔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希儿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他的声音罕见的带上一丝严肃,并非是艺术的问题,反而是关于东线战场的:“施佩尔,东线的局势,比我们向公众展示的要复杂和恶劣。”

  “俄国人的抵抗意志和资源依旧源源不断,英美的支援也一刻不停,尤其是俄国人那边还出现了一些棘手的将领,比如那个瓦列里…他比我们最初预想的要顽强得多。”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施佩尔:“我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施佩尔,那就是闪电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消耗战。这意味着,前线对武器、弹药、装备的需求,将是无止境的,而且是越来越庞大的。同样,前线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去填补前线的损失,并组建新的部队。”

  施佩尔闻言,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他立刻明白了这次希儿见他的目的:“我的元首,您的意思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军备生产的规模和范围?并且…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

  “没错,施佩尔。”希儿重重点一下头:“这次的法案将会简单从动员和物资生产两方面开始抓,这次的法案就叫做《总体战动员法》,我们要挖掘占领区和德国境内的全部潜力。”

  “刚开始的装备生产要求和动员要求可能不那么高,我们要慢慢加,确保我们的基础不被动摇。”

  希儿不能一上来就榨干德意志内部的生产能力,那样会让民众们非常痛苦,到时候万一重蹈一战的覆辙,那就真的完蛋了,不如先慢慢的温水煮青蛙,慢慢的进入总体战的最终要求。

  总而言之,装备生产和动员都必须要做的,不然肯定是打不过该死的俄国人的,如果不动员国内,那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