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炮灰-《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

  瓦列里迅速赶到距离前沿阵地不足千米的前线观察所,用望远镜透过信号弹的光亮观察远处的情况,现在的时间已经快要进入夜晚,夕阳只剩下最后一丝光亮映照在这片大地上。

  周围环境光亮已经很是昏暗了。

  凛冽的寒风卷起地面的雪沫,拍打在观察所冰冷的混凝土护墙上。

  瓦列里观察一会儿后,随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揉了揉被冻得发疼的眼眶,列宁格勒开始入夜后,身上厚重的军大衣也难以完全抵御这片冰原渗透骨髓的寒意,温度在不断下降。

  列宁格勒的夜晚普遍都在零下三十度往下,很容易冻死一个没有保暖衣物的人,这也是为何苏德双方士兵身上都多多少少有冻伤的原因。

  吐出两口白气,他继续抬起望远镜观察着前线的情况。

  透过高倍望远镜,列宁格勒外围被冰雪覆盖的废墟、交错纵横的战壕和狰狞的铁丝网一览无余。

  远处,德军阵地的方向,一片死寂,只有风吹过扭曲金属和断壁残垣发出的呜咽声,以及处于双方阵地中间,大大小小被积雪覆盖的扭曲的坦克残骸。

  这都是德军在入冬前再次进攻时留下的坦克残骸。

  随之,又一阵沉闷的炮声打破了寂静。

  “将军,炮击,注意隐蔽!” 身边的观察员低声喊道。

  ‘咻——咻——!’

  几发德军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划过灰蒙蒙的天空,砸在苏军前沿阵地前方数百米的雪地里,爆炸掀起冲天的雪泥混合物。这是德军的标准的试射和火力侦察。

  “这是德军标准的火力侦察,没关系。”

  瓦列里说完后,没有躲闪,反而继续举起了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情况。

  这种炮击的规模,德军肯定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这就是简单的火力侦查,连火力压制的水平都达不到。

  果然如同瓦列里猜测的一样,接下来的德军炮击零零散散的,很少就能砸到苏军阵地上的,基本上都砸到了苏军阵地前。

  短暂炮击过后,大约一个连规模的德军步兵,在几辆三号突击炮的掩护下,如同灰色的潮水,从他们的出发阵地跃出,呈散兵线,小心翼翼地向苏军防线推进。

  他们弯着腰,迎着苏军照明弹的光亮,迎着风雪,脚步在深雪中艰难跋涉,枪口警惕地指向前方。

  “试探性进攻。” 瓦列里低声对身边的第42集团军的一名步兵师长说道,“看起来屈希勒尔这老家伙想摸摸我们的底。”

  这帮家伙就是屈希勒尔派来的送死鬼炮灰…

  正好,也可以利用他们来测试下经过自己调整的防御阵地是否可行。

  瓦列里随后继续抬起望远镜观察着情况。

  德军士兵在雪地里缓慢推进,逐渐进入苏军火力有效射程。

  突然,苏军阵地上沉默的冰雪仿佛瞬间苏醒!

  “哒哒哒!哒哒哒!”

  没有漫无目的的疯狂扫射,只有精准、短促、致命的点射。

  苏军步枪射击的声音虽然略有稀疏,但却一直在不断的响起。

  MG-42机枪那撕布般的声音只响了短短几个点射就停顿,然后紧接着依旧是莫辛-纳甘步枪沉稳而准确的射击声!子弹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地钻进雪地里移动的灰色身影中。

  “噗通!噗通!”

  几名德军士兵一声不吭地栽倒在雪地里,洁白的雪地上迅速晕开刺目的鲜红。

  “轰!轰!”

  苏军隐蔽巧妙的迫击炮和反坦克炮也开火了,炮弹几乎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准确地落在德军突击炮的前进路线上和步兵散兵线中间。

  爆炸的冲击波和破片瞬间又将几名德军士兵掀翻,鲜血洒满白雪,仿佛是给白雪裹上一层外衣…

  德军士兵的惨叫声,哀嚎声,接连响起,步兵们被苏军精确射杀的火力压制的只能窝在被白雪覆盖的钢铁残骸后面当做掩体,根本不敢出去。

  出去…苏军就会吃到苏军送来的子弹,单凭他们这么点人,再往前进攻就纯粹是在找死。

  德军突击炮试图掩护步兵们开火还击,但苏军的反坦克炮手似乎早已锁定了它们。

  一枚76毫米穿甲弹精准地命中了领头那辆突击炮的侧面!一声闷响,那辆突击炮的履带哗啦一声断裂,车身猛地一歪,瘫痪在原地,冒起浓烟。

  其他突击炮见状,立刻慌乱地倒车,寻找掩体。

  苏军其他85MM,76MM反坦克火炮也接连开火,将负责掩护德军步兵的突击炮小队打了个七零八落,两辆突击炮当场就起火爆炸。

  整个交火过程短暂而激烈。苏军的火力并不密集,却按照瓦列里的要求保持的极其高效,每一发子弹,每一颗炮弹,仿佛都经过了精确计算,力求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绝不浪费宝贵的弹药。

  这也是瓦列里所尽量所要求的一点,确保每一颗子弹都能打中敌人,列宁格勒目前的弹药储备经过入冬前德军发动的两次进攻后虽然还囤积不少。

  但目前后勤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完毕,从生命之路上目前能获取的弹药数量也极其有限,何况列宁格勒目前最需要的还是食物,每次弹药的运输基本上都被削了数成,来换成同等重量的食物。

  想要保持战斗力,根本还是得让士兵们和市民们吃饱。

  瓦列里清楚的记得他刚进列宁格勒没两天,就学以前看过的纪录片做了一个测试,挑选十个看起来状态比较良好的士兵,背着自己的步枪,看他们能走多远。

  结果得到的结果十分的糟糕,走的最远的只有300多米就开始气喘吁吁,脸色满是因为营养不良而产生的苍白。

  从那开始,瓦列里就明白列宁格勒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尽量保持食物供应。

  等到拉多加湖经过大轰炸的生命之路重新建设完毕,差不多城内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也就不用实施如此严苛的食物分配限制了。

  望远镜内,德军部队开始狼狈的向后窜去,他们撤退了。

  德军进攻部队显然没料到会遭遇如此精准而凶狠的抵抗。

  他们的推进立刻受阻,伤亡不断增加,却连苏军主阵地的边都没摸到,被前沿阵地给打的不知所措。

  喜欢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