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陆,你可愿正式入我门下-《神话副本:开局我为道祖牵青牛》

  而在另一边。

  中途休息的孔子和老聃也一直在看着这里。

  “难怪这位陆小友能入老师之言,果真是有不凡之处的。”

  “被误解,本就是表达者的宿命。”

  “能说出这话,足可见他对于大道已经颇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微微感叹道。

  老聃面色怪异。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小陆是能说出这种话的人?

  不过当着外人的面,老聃也不能拆陆歌的台。

  只能含糊其辞。

  “还行吧,就那样。”

  孔子又看向颜回道:“记我言行,是你的事。”

  “如何理解,是后世之人的事。”

  “前人哪还能管得了后人如何想?”

  “若是被误解,只要他理解之意是正非恶,那便足矣。”

  “当然若是有人故意曲解,以谋其利,行不正之事。”

  孔子微微顿了顿,莞尔笑道:“天下众生,不知凡几,岂能皆受愚弄?”

  “总会有人秉持正道,重塑乾坤的。”

  陆歌也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

  “你只管记就是。”

  “后世之人从你记载之中,若是因此受益,那便是你的功德。”

  “要是有人故意扭曲其中意思,那是他自己的恶行,跟你也没关系。”

  “到时候他自会受到报应的。”

  颜回已经逐渐缓过来了,面色微微泛红。

  朝着孔子和陆歌一礼。

  “是我失态了。”

  老聃开口笑道:“心态不行,一点就炸,还得练啊。”

  陆歌一愣,这话不是以前自己逗李大时候说的么?

  这老李咋还记住了。

  要不说人家是圣人呢,一把年纪了还能过目不忘。

  “弟子谨记圣人教诲。”

  颜回又是认真朝老聃一礼。

  心中暗自反省。

  自己这心态,确实不太行。

  今日陆兄还无恶意,自己就差点道心崩塌。

  日后若是敌人如此,甚至变本加厉,自己岂不是毫无抵抗之力?

  一连三日,孔子与老聃论道。

  直至论道结束,孔子再三请求,要与老聃同行护送。

  但老聃却坚持拒绝。

  孔子无奈,只能率众弟子送别老聃。

  陆歌牵着青牛,朝着颜回挥手。

  这三天时间,他俩也是混熟了。

  看着陆歌跟着老聃离去,颜回心中也是不舍。

  若非这次遇到陆兄,自己怕是难以发现自己的道心弱点。

  日月交替,四季轮换。

  陆歌感觉自己好像要去西天取经一样。

  嗯,毕竟都是往西边走。

  终于,跨越诸国,历经战火。

  前方关口,如巨龙横卧,已经浮现眼前。

  函谷关。

  关在谷中,深险如函。

  从楚国出发,往西而行,而后绕路往下,又往东走,最后往北。

  历经接近一年,终于是到了。

  函谷关的位置,距离楚国并不远。

  但如今战乱四起,想走直线是不可能的。

  只能绕了一大圈。

  陆歌细细一算,才发现他们已经差不多就是围着楚国绕了一圈。

  “话说函谷关有谁啊。”

  “您为啥非得去那?”

  陆歌满是不解。

  以前他不懂时,以为出了函谷关,就是西域呢。

  后来才知道,函谷关就是在后世河南地界。

  而老聃家在楚国,也就是湖北。

  几乎就是挨着的。

  “子丘之道,有弟子记录,传于后世。”

  “而吾之道,自然也许有人传承。”

  老聃淡淡开口。

  “本来你是挺好的人选。”

  “可你终究不属于这里,所以我只能另寻他人了。”

  “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很不错。”

  陆歌闻言,有些意外。

  他原本还以为,老聃是路过函谷关,受尹喜所求,才传下道德经。

  原来不是这样。

  老聃就是故意冲着他去的啊。

  如果没有自己,在此世之中,尹喜才算得上是老聃唯一的衣钵传人,关门弟子。

  不过尹喜也确实不差。

  《吕氏春秋》里就说过。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

  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

  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说话之间,已经来到关口。

  远远就看到有一人拱手而立,似乎等候许久。

  陆歌看其服饰,暗自打量。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应该就是尹喜了。

  果然。。。

  “尹喜见过圣人。”

  尹喜匆匆上前一礼。

  老聃笑眯眯道:“我不过一老朽,你怎口呼圣人?”

  尹喜俯首道:“弟子善观气象。”

  “前几日就见东方有紫气东来,浩浩荡荡三千里。”

  “此为圣人驾临之象。”

  “而那紫气之上,又有白云盖顶。”

  “故圣人当为白发老者。”

  “弟子已经在此等候数日,今日终于得见圣人,真乃三生幸事。”

  尹喜越说,面色越是激动。

  活脱脱就是老聃的小迷弟啊。

  陆歌在一旁听得入神,抬头看了看天空。

  怪了。

  自己这也看不到紫气啊。

  白云倒是很多。

  青牛低声道:“别看了,你又不会望气之法。”

  “你就是把天瞪穿了,也看不出端倪的。”

  青牛开口吐人言,尹喜倒是没有什么反应。

  也是,都会望气之法了,肯定也不是凡人。

  老聃抚须道:“且先入关吧。”

  尹喜赶忙上前带路,领着老聃和陆歌入关。

  入了函谷关,来到关令府邸。

  尹喜是热情招待,忙前忙后,不亦乐乎。

  一连过去三日。

  陆歌牵着吃完草的青牛回来。

  “小陆。”

  老聃喊住陆歌。

  陆歌一愣,拍拍青牛的牛角,让他自己回去。

  “怎么了?”

  老聃眼神柔和,看着陆歌。

  “你我相识十六载。”

  “不知你可愿正式入我门下?”

  陆歌虽然跟着老聃学道,但一直都是处于亦师亦友的关系。

  之前对孔子说,陆歌是他弟子,也只是口头上的话。

  这种顶多就是记名弟子。

  而现在老聃这么问,分明是要收入门亲传。

  老聃这突然开口,陆歌一时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等,等等。”

  “我这是考察期终于过了,你愿意收我为弟子了?”

  陆歌心中惊喜不已。

  但喜过之后,又有些惆怅。

  老聃愿意收自己入门,是就是完全认可了自己。

  而一旦认可自己,那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任务完成了,那岂不是说,自己就要离去了。

  他想过会有这一日,但等真的到来时,陆歌心中依旧还是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