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看向陈满仓,目光坦诚而直接。
“满仓哥,你想投,当然可以。咱们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明朗语气平静,但内容却石破天惊:“光速科技现在确实需要资金加速扩张。既然你问起来,我也给你个准话。公司现在有手机生产牌照,这本身就是一道很高的门槛。G1的销量和市场反响你也看到了,利润率确实比传统的化工行业高很多。”
他略一沉吟,仿佛在内心最后确认了一个数字,然后清晰地说道:“基于目前的势头、牌照价值、技术积累和未来市场空间,我对光速科技的估值是一个亿人民币。你要投的话,百分之五的股份,五百万。愿意,钱到位,手续办好,股份就是你的。”
“哐当”一声,陈满仓刚拿起来的勺子掉进了香锅盆里,溅起几点红油。他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仿佛没听清一样,直勾勾地看着明朗。
“多……多少?”他几乎是结巴着问出来,“一个亿?百分之五……五百万?!”
这个数字显然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他想象中的投资,可能是一两百万就能占个百分之十甚至二十,毕竟光速科技成立才多久?
在他传统的认知里,一个工厂的价值是要看土地、厂房、设备这些实实在在的硬资产的。
一旁的沈若兰也惊讶地捂住了嘴,一双美眸在明朗和陈满仓之间来回转动,轻声惊呼道:“天哪……一个亿?明朗,这……江州国际联合化工规模那么大,估值好像也没到一个亿吧?你这……是不是太高了?”
她不是质疑明朗,而是这个数字在2005年,对于一个新兴的手机公司来说,确实堪称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不了解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爆发力的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明朗看着两人震惊的表情,并没有感到意外。
想当初,光速科技还在厕所旁边的时候明朗就估值两千万。
他早就预料到这个反应。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不慌不忙地开始解释,语气沉稳而充满自信:
“若兰,满仓哥,我明白你们的惊讶。但你们不能用看待传统化工企业的眼光来看待科技公司,尤其是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结合的公司。它们的估值逻辑完全不同。”
他伸出手指,一条条地分析道: “第一,利润率。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做得不错,但净利润率能做到10%已经非常优秀。而光速G1的手机,硬件综合毛利率超过40%,这还不算未来软件生态和服务的收入,那将是更高的利润率。”
“第二,成长性。化工行业是稳步增长,而智能手机市场是爆发式增长。我们现在站的这个风口,未来几年可能是几何级数的扩张。估值是对未来的预期。”
“第三,资产性质。化工看重的是有形资产,但我们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是无形资产:品牌、技术专利、研发团队、销售渠道,尤其是我们这张全国手机生产牌照,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价值连城。”
“第四,市场份额和销量。G1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首批现货在光棍节当天几乎秒光,现在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春节后。这种销售速度和市场热度,是传统行业无法想象的。”
“所以,一个亿的估值,并非漫天要价。是基于现实业绩和未来潜力的综合判断。甚至有 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已经开始接触我们,给出的估值框架比这个只高不低。”
明朗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有数据支撑又有趋势判断,一下子把光速科技的价值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陈满仓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努力消化着这些对他来说有些超前的概念。
“风口”、“估值逻辑”、“VC”、“软件生态”……这些词语冲击着他固有的商业认知。
他下意识地拿起桌上那部光速G1手机,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边框,仿佛想从这实实在在的产品里,触摸到那个“一个亿”的价值。
他内心剧烈地挣扎着。
五百万,对他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是他今年在满仓物流赚到的所有利润的一大半了。
投一个看起来“虚头巴脑”的科技公司,风险太大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比信任明朗的能力和眼光。
从化工厂到手机公司,明朗每一步都踩得出人意料却又精准无比。
G1手机的热销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这……这……”陈满仓挠了挠头,脸上写满了纠结:“小明,我不是不信你,只是这……这数目太大了,我这心里直打鼓。你得让老哥我再琢磨琢磨,好好想想……”
明朗理解地笑了笑,拿起公筷给他夹了一大块排骨:“当然,投资是大事,尤其这个数额。你慢慢考虑,不着急。先把饭吃好。”
他知道,让传统行业的商人理解并接受科技公司的估值模式,需要时间。
沈若兰看着明朗在谈笑间从容应对数百万级别的投资谈判,眼中充满了欣赏和一丝骄傲。
她适时地举起饮料杯,柔声说道:“好了好了,先吃饭吧,菜都要凉了。明朗,不管怎么样,我相信你的判断。满仓哥,你也别太有压力。”
“对对对,吃饭吃饭!”陈满仓连忙附和,仿佛找到了台阶下,但目光还是时不时地瞟向那部手机,显然内心远没有表面那么平静。
这顿饭,在麻辣鲜香的滋味中,掺杂了资本的诱惑、未来的期许、传统的疑虑以及友情的重量。
窗外的天空已经彻底放晴,那道彩虹早已消失,但在这个小小的餐馆卡座里,关于未来的一幅更宏大、更激进的蓝图,正伴随着光速科技的一个亿估值,悄然展开。
而江州玻璃器皿厂的困境与光速科技的闪耀,如同这个时代的一体两面,同时呈现在他们面前。
喜欢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
“满仓哥,你想投,当然可以。咱们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明朗语气平静,但内容却石破天惊:“光速科技现在确实需要资金加速扩张。既然你问起来,我也给你个准话。公司现在有手机生产牌照,这本身就是一道很高的门槛。G1的销量和市场反响你也看到了,利润率确实比传统的化工行业高很多。”
他略一沉吟,仿佛在内心最后确认了一个数字,然后清晰地说道:“基于目前的势头、牌照价值、技术积累和未来市场空间,我对光速科技的估值是一个亿人民币。你要投的话,百分之五的股份,五百万。愿意,钱到位,手续办好,股份就是你的。”
“哐当”一声,陈满仓刚拿起来的勺子掉进了香锅盆里,溅起几点红油。他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仿佛没听清一样,直勾勾地看着明朗。
“多……多少?”他几乎是结巴着问出来,“一个亿?百分之五……五百万?!”
这个数字显然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他想象中的投资,可能是一两百万就能占个百分之十甚至二十,毕竟光速科技成立才多久?
在他传统的认知里,一个工厂的价值是要看土地、厂房、设备这些实实在在的硬资产的。
一旁的沈若兰也惊讶地捂住了嘴,一双美眸在明朗和陈满仓之间来回转动,轻声惊呼道:“天哪……一个亿?明朗,这……江州国际联合化工规模那么大,估值好像也没到一个亿吧?你这……是不是太高了?”
她不是质疑明朗,而是这个数字在2005年,对于一个新兴的手机公司来说,确实堪称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不了解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爆发力的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明朗看着两人震惊的表情,并没有感到意外。
想当初,光速科技还在厕所旁边的时候明朗就估值两千万。
他早就预料到这个反应。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不慌不忙地开始解释,语气沉稳而充满自信:
“若兰,满仓哥,我明白你们的惊讶。但你们不能用看待传统化工企业的眼光来看待科技公司,尤其是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结合的公司。它们的估值逻辑完全不同。”
他伸出手指,一条条地分析道: “第一,利润率。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做得不错,但净利润率能做到10%已经非常优秀。而光速G1的手机,硬件综合毛利率超过40%,这还不算未来软件生态和服务的收入,那将是更高的利润率。”
“第二,成长性。化工行业是稳步增长,而智能手机市场是爆发式增长。我们现在站的这个风口,未来几年可能是几何级数的扩张。估值是对未来的预期。”
“第三,资产性质。化工看重的是有形资产,但我们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是无形资产:品牌、技术专利、研发团队、销售渠道,尤其是我们这张全国手机生产牌照,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价值连城。”
“第四,市场份额和销量。G1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首批现货在光棍节当天几乎秒光,现在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春节后。这种销售速度和市场热度,是传统行业无法想象的。”
“所以,一个亿的估值,并非漫天要价。是基于现实业绩和未来潜力的综合判断。甚至有 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已经开始接触我们,给出的估值框架比这个只高不低。”
明朗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有数据支撑又有趋势判断,一下子把光速科技的价值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陈满仓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努力消化着这些对他来说有些超前的概念。
“风口”、“估值逻辑”、“VC”、“软件生态”……这些词语冲击着他固有的商业认知。
他下意识地拿起桌上那部光速G1手机,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边框,仿佛想从这实实在在的产品里,触摸到那个“一个亿”的价值。
他内心剧烈地挣扎着。
五百万,对他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是他今年在满仓物流赚到的所有利润的一大半了。
投一个看起来“虚头巴脑”的科技公司,风险太大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比信任明朗的能力和眼光。
从化工厂到手机公司,明朗每一步都踩得出人意料却又精准无比。
G1手机的热销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这……这……”陈满仓挠了挠头,脸上写满了纠结:“小明,我不是不信你,只是这……这数目太大了,我这心里直打鼓。你得让老哥我再琢磨琢磨,好好想想……”
明朗理解地笑了笑,拿起公筷给他夹了一大块排骨:“当然,投资是大事,尤其这个数额。你慢慢考虑,不着急。先把饭吃好。”
他知道,让传统行业的商人理解并接受科技公司的估值模式,需要时间。
沈若兰看着明朗在谈笑间从容应对数百万级别的投资谈判,眼中充满了欣赏和一丝骄傲。
她适时地举起饮料杯,柔声说道:“好了好了,先吃饭吧,菜都要凉了。明朗,不管怎么样,我相信你的判断。满仓哥,你也别太有压力。”
“对对对,吃饭吃饭!”陈满仓连忙附和,仿佛找到了台阶下,但目光还是时不时地瞟向那部手机,显然内心远没有表面那么平静。
这顿饭,在麻辣鲜香的滋味中,掺杂了资本的诱惑、未来的期许、传统的疑虑以及友情的重量。
窗外的天空已经彻底放晴,那道彩虹早已消失,但在这个小小的餐馆卡座里,关于未来的一幅更宏大、更激进的蓝图,正伴随着光速科技的一个亿估值,悄然展开。
而江州玻璃器皿厂的困境与光速科技的闪耀,如同这个时代的一体两面,同时呈现在他们面前。
喜欢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