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娄父、娄母的消息-《四合院:疯批傻柱一心报复白眼狼》

  特别是提到了一个被划为特区的城市。“……靠近香江,现在那边啊,管理十分严格,但建设得是真快!

  现在这叫一天一个样,到处都是工地,机器轰鸣,口号震天,那股子闯劲和干劲。

  简直就像……” 大领导寻找着合适的比喻:“就像憋足了劲的火车头,拉着整个地区往前冲!”

  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创造奇迹的鹏城!!!

  上辈子何雨柱虽然没去过鹏城,但听广播、看报纸,电视机里早已心向往之。

  此刻听到大领导亲口描述,更是觉得那一片热土仿佛就在眼前,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可能。

  他仿佛能看到高楼拔地而起,感受到那股席卷一切的改革春风。

  雅间里,茶香与残肴的香气混合着,氤氲出一种温暖怀旧的气氛。

  两人聊着过往,从当年的食堂趣事说到后来的风雨变迁。

  一顿饭竟不知不觉吃到了下午两点多。

  大领导看了看腕表,这才意犹未尽地站起身,用力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柱子,好,真好!

  看到你现在这样,我心里就踏实了。”他从内袋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抽出一张便签。

  用钢笔仔细写下一个地址和一串电话号码,递给何雨柱:“上面是我的联系法子。

  随时能找我。”

  何雨柱双手接过,那薄薄的纸片仿佛有千斤重,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址。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和重新连接的桥梁。

  他将大领导一直送到饭店大门外,看着小汽车驶远,这才猛地一拍大腿。

  想起还在办公室等他的娄晓娥。

  他攥紧了手里的纸条,马不停蹄地转身跑向二楼。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娄晓娥已经对好了账本,正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歇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花,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却也照出了她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她抬起头,见是何雨柱气喘吁吁地进来,便放下手中的茶杯。

  带着些许好奇开口询问:“谁来了?聊了这么久,饭菜我都让服务员给你们热了两回。”

  何雨柱喘匀了气,眼睛亮得惊人,他走到娄晓娥面前,声音里还带着奔跑后的急促。

  却又刻意压低了,像是要宣布一个天大的秘密:“晓娥,今儿个来的不是别人。

  就是我一直跟你提过的那位,对我有知遇之恩的大领导!”

  娄晓娥闻言,眼睛微微睁大,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喔?他从南方调回来了?”

  她对这位素未谋面,却常被丈夫挂在嘴边的领导心存感激。

  也知道丈夫这些年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位大领导。

  何雨柱重重地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嗯”,他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平复激动的心情。

  这才看着妻子的眼睛,不急不缓,却字字清晰地开口道:“调回来了……

  而且……他还带来了关于你爸、妈的消息。”

  “爸妈”这两个字像一道猝不及防的闪电,直直劈入娄晓娥沉寂已久的心湖。

  她像是没听清,又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击懵了,整个人僵在原地。

  呆愣愣地看着何雨柱,足足有两秒钟。

  随即,巨大的情绪浪潮猛地冲垮了堤坝,她“腾”地一下站起身,因为起得太猛,身子甚至晃了一下。

  一把紧紧抓住何雨柱的胳膊,手指用力到指节泛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和急切:

  “真的?!快!快和我说说!爸妈怎么样?!他们好不好?!他们在哪儿?!”

  十多年的音讯全无,十多年的牵肠挂肚,在这一刻全化作了眼底汹涌的期盼和恐惧。

  几乎要将何雨柱吞噬。

  看着媳妇瞬间苍白的脸和那双盈满了水光、死死盯着自己的眼睛。

  何雨柱心尖一疼,连忙扶住她,将她按回椅子里,用自己的大手包裹住她冰凉微颤的手。

  将大领导方才的话,尽可能清晰、完整地复述了一遍:“领导说,爸和妈当年很顺利就到了香江。

  起初人生地不熟,是艰难了些,但爸的本事你是知道的,眼光准,肯吃苦。

  后来抓住了做纺织成衣的机会,慢慢就站住了脚,又通过股票市场,挣到了不少钱。

  渐渐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现在规模很不小,是成功的实业家了。

  领导特意说了,二老身体都硬朗,精神头也很好,一切都好,让你千万别担心。”

  娄晓娥听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往下掉,止都止不住。

  什么生意成功,什么事业规模,她半点都没往心里去。

  她只牢牢抓住了那句“身体硬朗”、“一切都好”。

  她反手死死攥住丈夫的手,像是抓住救命稻草,哽咽着,一遍遍地确认:“真的?都好?你没骗我?

  领导真是这么说的?……那、那他们是……你是说,爸妈近期就能回四九城了?

  我们能见到他们了?”最重要的,是那蚀骨的思念终于有了尽头。

  她很快就能真真切切地看到、触碰到分别了十多年的父母了!

  何雨柱看着妻子激动得浑身发抖、泪流满面的样子,心中那份深埋已久的歉意如同潮水般翻涌上来。

  堵得他喉咙发紧。

  当年娄家处境艰难,风雨飘摇,她本是娄家娇养的大小姐。

  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来,陪着他这个一穷二白、只有一把傻力气的厨子。

  在这四合院里熬着清贫却踏实的日子,时不时还要担心“委员会”前来找麻烦。

  若不是为了自己,她本可以跟着父母远走,不必承受这骨肉分离之苦。

  不必在无数个深夜因为担忧和思念而辗转反侧、暗自垂泪。

  更不必连一封报平安的家书都成了奢望,一等就是十几年……

  这漫长的担忧与刻骨的思念,他虽无法完全体会,却日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何雨柱只能更用力地回握她的手,用坚定的语气给她力量:“嗯!领导亲口说的。

  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但确定了他们肯定能回来!只是手续上的事儿你也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