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如刀,刮过冰封的大河。河面冻得铁硬,映着灰白的天光,望去是一片死寂的苍茫。岸边的渔猎部落已挨饿多日,往日里贮存的食物见了底,男人们凿冰垂钓终日,往往只得几尾瘦小鱼儿,不够全族百来口人塞牙缝的。
木措搓着冻得发红的手,望着毡房里蜷缩的弟妹,心里一阵发紧。他才十六岁,但渔猎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去年追猎一头麅子跌进冰窟没了踪影,他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哥,我饿。”五岁的小妹扯着他的皮袍下摆,眼睛大而无神。
木措摸摸她的头,强笑道:“忍一忍,哥再去冰上看看。”
走出毡房,寒风立刻灌进脖颈,他打了个哆嗦。族长老巴特站在河边,望着冰面叹气,脸上的皱纹比去年又深了许多。
“族长,还是没鱼吗?”木措问。
老巴特摇头:“河神生气了,不肯赐予我们食物。”
部落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几个妇人跪在冰上,朝着河心磕头,嘴里念念有词,祈求河神开恩。
夜里,木措裹着破旧的皮袍,坐在火塘边发呆。母亲在旁缝补渔网,忽然低声道:“你父亲在世时,常说起银鳞鱼的传说。”
“银鳞鱼?”木措抬头。
“族中最老的乌恩爷爷说,冰河深处有一种通体银鳞的神鱼,只在冬至之夜跃出冰面。见到它的人来年将衣食无忧。”母亲眼里闪着微弱的光,“可那只是传说,没人真的见过。”
木措却上了心。他悄悄去找乌恩爷爷。老人的毡房在部落最深处,里面弥漫着草药和岁月的气味。
“银鳞鱼啊......”乌恩爷爷盘坐在火塘旁,浑浊的眼睛望向虚空,“我爷爷的爷爷见过一回。那年的冬至夜,他独自在冰上吹奏骨笛,银鳞鱼跃出冰面,那一年我们部落捕获的鱼虾堆成了山。”
“骨笛?是我们家传的那支吗?”木措想起父亲留给他的那支白色骨笛。
老人点头:“正是。但银鳞鱼百年难遇,少年郎,莫要抱太大希望。”
然而希望再渺茫,也比坐以待毙强。木措决定一试。
冬至前夜,部落里最后一点存粮分完了。每人只得一小口肉干,木措把自己那份分给了弟妹。
“明天就是冬至了。”母亲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你真要去?”
木措坚定地点头。
那夜他睡不着,取出那支祖传的骨笛。笛身温润如玉,上面刻着波浪纹路,据说是用远古巨鱼的肋骨磨制而成。父亲教过他吹奏古老的渔歌,说是能安抚河神之怒。
冬至日,天色阴沉。听说木措要去冰河求银鳞鱼,部落里有人嗤笑,有人摇头。
“小子,莫要白费力气了,不如省着点体温,多熬几日。”有人劝他。
木措不答,只是仔细打磨冰凿。傍晚时分,他穿上最厚的皮袍,揣上骨笛和冰凿,在族人或怀疑或期盼的目光中,走向大河中央。
冰面滑溜,寒风刺骨。木措找到父亲从前常钓鱼的老地方,跪下来开始凿冰。冰层厚实,一凿下去只留个白点。他不停手,机械地重复着动作,汗珠从额角滑落,瞬间结成冰晶。
天色渐暗,四周寂静得可怕,只有凿冰的“叮叮”声和风的呼啸。冰洞终于凿开,幽深的河水黑沉沉望不见底。木措取出骨笛,凑到唇边。
笛声起初生涩,很快流畅起来。那调子古老而哀婉,诉说着渔猎人家对河的敬畏,对丰饶的期盼。笛声在空旷的冰面上传得很远,岸上的人们静静听着,许多老人不知不觉流下泪来。
木措吹了不知多久,嘴唇麻木了,手指冻得失去知觉,却仍坚持着。他相信父亲传给他的歌谣,相信祖辈的智慧。
忽然,冰洞下的水面泛起微光。木措屏住呼吸,继续吹奏。
一道银光从深处浮上来,越来越近。那是一条他从未见过的鱼,通体覆盖着银鳞,每一片都如镜面般光亮,映出万千光彩。它的眼睛像是两颗黑珍珠,深邃无比。
银鳞鱼在冰洞下游弋,并不跃出水面,只是望着木措。少年放下骨笛,与它对视。
“请救救我的族人。”他轻声说,不知鱼能否听懂。
银鳞鱼摆动着尾巴,忽然向上跃起,但不是跃出冰面,而是以鱼尾轻点冰层下侧。
一瞬间,以冰洞为中心,无数裂缝如蛛网般向四面八方蔓延。咔嚓声不绝于耳,整个冰面都在震动。木措吓得后退几步,险些滑倒。
裂缝中,河水涌动,接着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冰面下,成群结队的肥鱼游弋着,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尽头。鲑鱼、鲤鱼、鳕鱼......各种冬季本该深藏河底的鱼群此刻全都聚集在薄冰之下。
岸上的人们惊呼着奔向河面,看着这奇迹般的景象。
“快拿渔网!”老巴特族长最先反应过来,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人们飞奔回村取来渔网和工具,小心地站在尚未破裂的冰层上,凿开薄冰,鱼儿立刻涌出,活蹦乱跳,银光闪闪。不多时,冰面上堆满了渔获,足够整个部落度过严冬。
木措站在冰洞旁,回头看时,银鳞鱼已不见踪影。但在它消失的地方,留下一片银鳞,流光溢彩。他小心地拾起藏入怀中。
那晚,部落举行了盛大的鱼宴,人们围着篝火歌唱舞蹈,庆祝这意想不到的丰收。木措被奉为英雄,但他只是笑笑,安静地吃着烤鱼。
后来每年冬至,木措都会到冰上吹奏骨笛。银鳞鱼再未出现,但每当笛声响起,河里的鱼总会特别多。渔猎部落再未挨饿,人们说那是银鳞鱼的祝福。
木措活到很老,常对孙儿们说:“最深的绝望里藏着希望,就像最厚的冰层下藏着最肥的鱼。但要看见奇迹,得先有勇气在冬至夜凿开第一个冰洞。”
至今,大河边的部落仍传唱着银鳞鱼的故事,而那支能唤来鱼群的骨笛,据说仍在木措的后人手中世代相传。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木措搓着冻得发红的手,望着毡房里蜷缩的弟妹,心里一阵发紧。他才十六岁,但渔猎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去年追猎一头麅子跌进冰窟没了踪影,他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哥,我饿。”五岁的小妹扯着他的皮袍下摆,眼睛大而无神。
木措摸摸她的头,强笑道:“忍一忍,哥再去冰上看看。”
走出毡房,寒风立刻灌进脖颈,他打了个哆嗦。族长老巴特站在河边,望着冰面叹气,脸上的皱纹比去年又深了许多。
“族长,还是没鱼吗?”木措问。
老巴特摇头:“河神生气了,不肯赐予我们食物。”
部落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几个妇人跪在冰上,朝着河心磕头,嘴里念念有词,祈求河神开恩。
夜里,木措裹着破旧的皮袍,坐在火塘边发呆。母亲在旁缝补渔网,忽然低声道:“你父亲在世时,常说起银鳞鱼的传说。”
“银鳞鱼?”木措抬头。
“族中最老的乌恩爷爷说,冰河深处有一种通体银鳞的神鱼,只在冬至之夜跃出冰面。见到它的人来年将衣食无忧。”母亲眼里闪着微弱的光,“可那只是传说,没人真的见过。”
木措却上了心。他悄悄去找乌恩爷爷。老人的毡房在部落最深处,里面弥漫着草药和岁月的气味。
“银鳞鱼啊......”乌恩爷爷盘坐在火塘旁,浑浊的眼睛望向虚空,“我爷爷的爷爷见过一回。那年的冬至夜,他独自在冰上吹奏骨笛,银鳞鱼跃出冰面,那一年我们部落捕获的鱼虾堆成了山。”
“骨笛?是我们家传的那支吗?”木措想起父亲留给他的那支白色骨笛。
老人点头:“正是。但银鳞鱼百年难遇,少年郎,莫要抱太大希望。”
然而希望再渺茫,也比坐以待毙强。木措决定一试。
冬至前夜,部落里最后一点存粮分完了。每人只得一小口肉干,木措把自己那份分给了弟妹。
“明天就是冬至了。”母亲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你真要去?”
木措坚定地点头。
那夜他睡不着,取出那支祖传的骨笛。笛身温润如玉,上面刻着波浪纹路,据说是用远古巨鱼的肋骨磨制而成。父亲教过他吹奏古老的渔歌,说是能安抚河神之怒。
冬至日,天色阴沉。听说木措要去冰河求银鳞鱼,部落里有人嗤笑,有人摇头。
“小子,莫要白费力气了,不如省着点体温,多熬几日。”有人劝他。
木措不答,只是仔细打磨冰凿。傍晚时分,他穿上最厚的皮袍,揣上骨笛和冰凿,在族人或怀疑或期盼的目光中,走向大河中央。
冰面滑溜,寒风刺骨。木措找到父亲从前常钓鱼的老地方,跪下来开始凿冰。冰层厚实,一凿下去只留个白点。他不停手,机械地重复着动作,汗珠从额角滑落,瞬间结成冰晶。
天色渐暗,四周寂静得可怕,只有凿冰的“叮叮”声和风的呼啸。冰洞终于凿开,幽深的河水黑沉沉望不见底。木措取出骨笛,凑到唇边。
笛声起初生涩,很快流畅起来。那调子古老而哀婉,诉说着渔猎人家对河的敬畏,对丰饶的期盼。笛声在空旷的冰面上传得很远,岸上的人们静静听着,许多老人不知不觉流下泪来。
木措吹了不知多久,嘴唇麻木了,手指冻得失去知觉,却仍坚持着。他相信父亲传给他的歌谣,相信祖辈的智慧。
忽然,冰洞下的水面泛起微光。木措屏住呼吸,继续吹奏。
一道银光从深处浮上来,越来越近。那是一条他从未见过的鱼,通体覆盖着银鳞,每一片都如镜面般光亮,映出万千光彩。它的眼睛像是两颗黑珍珠,深邃无比。
银鳞鱼在冰洞下游弋,并不跃出水面,只是望着木措。少年放下骨笛,与它对视。
“请救救我的族人。”他轻声说,不知鱼能否听懂。
银鳞鱼摆动着尾巴,忽然向上跃起,但不是跃出冰面,而是以鱼尾轻点冰层下侧。
一瞬间,以冰洞为中心,无数裂缝如蛛网般向四面八方蔓延。咔嚓声不绝于耳,整个冰面都在震动。木措吓得后退几步,险些滑倒。
裂缝中,河水涌动,接着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冰面下,成群结队的肥鱼游弋着,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尽头。鲑鱼、鲤鱼、鳕鱼......各种冬季本该深藏河底的鱼群此刻全都聚集在薄冰之下。
岸上的人们惊呼着奔向河面,看着这奇迹般的景象。
“快拿渔网!”老巴特族长最先反应过来,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人们飞奔回村取来渔网和工具,小心地站在尚未破裂的冰层上,凿开薄冰,鱼儿立刻涌出,活蹦乱跳,银光闪闪。不多时,冰面上堆满了渔获,足够整个部落度过严冬。
木措站在冰洞旁,回头看时,银鳞鱼已不见踪影。但在它消失的地方,留下一片银鳞,流光溢彩。他小心地拾起藏入怀中。
那晚,部落举行了盛大的鱼宴,人们围着篝火歌唱舞蹈,庆祝这意想不到的丰收。木措被奉为英雄,但他只是笑笑,安静地吃着烤鱼。
后来每年冬至,木措都会到冰上吹奏骨笛。银鳞鱼再未出现,但每当笛声响起,河里的鱼总会特别多。渔猎部落再未挨饿,人们说那是银鳞鱼的祝福。
木措活到很老,常对孙儿们说:“最深的绝望里藏着希望,就像最厚的冰层下藏着最肥的鱼。但要看见奇迹,得先有勇气在冬至夜凿开第一个冰洞。”
至今,大河边的部落仍传唱着银鳞鱼的故事,而那支能唤来鱼群的骨笛,据说仍在木措的后人手中世代相传。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