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黯淡,秋雨萧萧,一季繁华在风中凋零,仿佛也在为这早逝的红颜而哀伤悲泣。林府中白幔飘起,哀声震天,那跪在灵前小小的身影令人不忍直视……
王婉洒泪挥别,回到“大福殿”时,已是华灯初上。等候在屋檐下的丫鬟冬雪见她满脸的哀伤,可事出紧急也不敢掩瞒,一边扶着她向殿内走去,一边压低声音说道:“娘娘,情况有些不妙,奴婢已探听清楚,那个被二少爷当街不慎失手致死的富家公子,原来是河东杜家的少爷,浑称“呆霸王”的。此人仗着已故的杜老将军的功勋,向来为非作歹,欺男霸女的,杜大人极其宠爱这个三代单传的独子,处处护短,旁人都敢怒不敢言。今儿早儿,咱们少爷与同窗打街上经过,见他抓住唱曲儿的姑娘不撒手,实在看不过,先是好言相劝,谁料他竟出言不逊 。于是便就动起手来,推搡之间,他跌倒时,脑袋撞到了石阶上……”
王婉心中一惊:“你是说,博智不慎失手打死的是杜仁威的孙子?”她脚下一滞,险些绊倒。杜家不仅是功勋之家,在关陇世族中,也极有声望,昔年因征西时杜仁威殒命沙场一事,主帅裴行知屡遭弹劾,至今还被人诟病,由此杜家的势力之大,影响之广可见一斑。
王婉的目光扫过冬雪,她穿着还未来得及换下,已经湿了半截的衣裙,裙裾处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泥痕。几缕湿发贴在有些苍白的脸上,呼吸细促,眸中尽是担忧之色。看来,她也是才回到宫里不久。
“正是,这才是棘手的大事。那杜家向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最宠爱的独子死与非命,定然不会善罢甘休。那杜家的家丁府兵,今日堵在府门口要二公子偿命。老夫人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大公子去幽州办差,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那杜家扬言,若不把二公子交出去,明儿一早他们就要进宫面圣……”冬雪低沉的声音里满含着焦急不安。“奴婢不得已,只能在府中盘桓了大半日,等到老夫人歇下了,这才回来向娘娘禀报。只怕那杜家若是闹僵起来,弄得京中人人皆知就不好收拾了。”
“天子脚下,岂容他如此放肆?当真是无法无天了?”王婉听到寡母和弟弟被杜家堵住府门,气冲冲的说道:“博智人在哪里?他那个同窗和唱曲的姑娘又在何处?”
冬雪低声道:“出事后,有家丁回去报了信,那杜家的府兵随后赶来,一拥而上,不问青红皂白,抓了二公子的同窗和那个唱曲的姑娘。幸亏二少爷机敏,抢了一匹马才冲出重围,回到府中。他今儿几次要出去与杜家理论,都被老夫人锁在屋里,不许出来。”
冬雪看了一眼王婉铁青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说道:“杜家来势汹汹,老夫人不想把事闹大,意思是想让舅老爷柳大人出面,看能否与杜家说合,私下处理了此事?一则不让娘娘您为此忧心,二则也怕误了二少爷的前程……”
王婉叹了一口气,母亲向来与人为善,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难懂人心险恶。那杜家,本就因杜仁威之死,迁怒于裴行知与他麾下的王博桢,此次独子身死,又怎会善罢甘休?怕是不会像母亲想的这般好说话,眼下宫门已落锁,一切只有等到明日再做计较了。
她一宿没睡,又忙活了一日,只觉得头轻脚重,浑身发软。抬手揉了揉额角,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弟弟王博睿与林振海皆在京中,族妹王弗不幸离世,二弟博智又摊上人命,真是祸不单行。
“你鞋袜都湿了,先下去歇歇。此事容本宫仔细思量思量。”告退的冬雪才走出殿门,王婉顾不上饮一口热茶,就往皇上所在的寝殿而去。
夜明珠和琉璃灯的映照的寝宫内亮如白昼,李恪之倚在榻上翻阅着一本奏折,他面色依旧有些憔悴,眼神专注的盯在奏折上。一旁的太医端着药碗,正在低声劝道:“皇上,灯下看字最伤眼睛,您的视力才略恢复了一些,还需要将养。风疾不比别的病症,不能根治,只能慢慢调养者着,若再次复发,怕是……”太医迟疑着不敢往下说。
“皇上”,王婉快步上前,取下皇上手中的奏折,又接过太医捧着的药碗,轻声道:“皇上,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太医之言不可不听。您先用了药,再由臣妾把奏折念于皇上定夺,如何?”
亲自喂李恪之用了汤药,“皇上龙体要紧,万不可再操劳了。以后,奏折就由臣妾协助皇上处理。”王婉的声音有些嘶哑,李恪之扫过她疲惫的面色,握住她冰凉的手指道:“后宫这一摊子事,都够你忙的了,要是在与朕分担,岂不是太过辛劳了?”
王婉在榻前坐下,温言道:“皇上并无三宫六院,后宫并无多少事,再说,怀瑾与凝雨都大了,臣妾如今已清闲了许多。倒是皇上要治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千头万绪,实在是太辛劳了,怀瑾还小,若您不嫌弃臣妾愚钝,臣妾愿意为皇上分忧。”
“如此,甚好!”李恪之昨晚突发风疾,头痛欲裂,双目什么也看不见,实在是让他惊惧不已。此时,他才看见王婉微微有些泛红的眼眶,忙问道:“婉儿这是怎么了?”
王婉垂眸道:“弗儿去世了,那林振海还在江淮之地,不知何日才能回京?可怜平儿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她哽咽的说不下去。
李恪之有些惊讶,“只听说她身子不好,不想说没就没了,婉儿勿扰太过悲伤。你若是觉得那孩子可怜,不如等他母亲丧事完毕后,就接近宫里来与怀瑾,凝雨一起做个伴。”
他语气气温和,甚至带着悲悯的叹息:“可惜了,林振海能安心办差,心无旁骛,她也有一半的功劳,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妻……”
喜欢彘仇
王婉洒泪挥别,回到“大福殿”时,已是华灯初上。等候在屋檐下的丫鬟冬雪见她满脸的哀伤,可事出紧急也不敢掩瞒,一边扶着她向殿内走去,一边压低声音说道:“娘娘,情况有些不妙,奴婢已探听清楚,那个被二少爷当街不慎失手致死的富家公子,原来是河东杜家的少爷,浑称“呆霸王”的。此人仗着已故的杜老将军的功勋,向来为非作歹,欺男霸女的,杜大人极其宠爱这个三代单传的独子,处处护短,旁人都敢怒不敢言。今儿早儿,咱们少爷与同窗打街上经过,见他抓住唱曲儿的姑娘不撒手,实在看不过,先是好言相劝,谁料他竟出言不逊 。于是便就动起手来,推搡之间,他跌倒时,脑袋撞到了石阶上……”
王婉心中一惊:“你是说,博智不慎失手打死的是杜仁威的孙子?”她脚下一滞,险些绊倒。杜家不仅是功勋之家,在关陇世族中,也极有声望,昔年因征西时杜仁威殒命沙场一事,主帅裴行知屡遭弹劾,至今还被人诟病,由此杜家的势力之大,影响之广可见一斑。
王婉的目光扫过冬雪,她穿着还未来得及换下,已经湿了半截的衣裙,裙裾处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泥痕。几缕湿发贴在有些苍白的脸上,呼吸细促,眸中尽是担忧之色。看来,她也是才回到宫里不久。
“正是,这才是棘手的大事。那杜家向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最宠爱的独子死与非命,定然不会善罢甘休。那杜家的家丁府兵,今日堵在府门口要二公子偿命。老夫人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大公子去幽州办差,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那杜家扬言,若不把二公子交出去,明儿一早他们就要进宫面圣……”冬雪低沉的声音里满含着焦急不安。“奴婢不得已,只能在府中盘桓了大半日,等到老夫人歇下了,这才回来向娘娘禀报。只怕那杜家若是闹僵起来,弄得京中人人皆知就不好收拾了。”
“天子脚下,岂容他如此放肆?当真是无法无天了?”王婉听到寡母和弟弟被杜家堵住府门,气冲冲的说道:“博智人在哪里?他那个同窗和唱曲的姑娘又在何处?”
冬雪低声道:“出事后,有家丁回去报了信,那杜家的府兵随后赶来,一拥而上,不问青红皂白,抓了二公子的同窗和那个唱曲的姑娘。幸亏二少爷机敏,抢了一匹马才冲出重围,回到府中。他今儿几次要出去与杜家理论,都被老夫人锁在屋里,不许出来。”
冬雪看了一眼王婉铁青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说道:“杜家来势汹汹,老夫人不想把事闹大,意思是想让舅老爷柳大人出面,看能否与杜家说合,私下处理了此事?一则不让娘娘您为此忧心,二则也怕误了二少爷的前程……”
王婉叹了一口气,母亲向来与人为善,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难懂人心险恶。那杜家,本就因杜仁威之死,迁怒于裴行知与他麾下的王博桢,此次独子身死,又怎会善罢甘休?怕是不会像母亲想的这般好说话,眼下宫门已落锁,一切只有等到明日再做计较了。
她一宿没睡,又忙活了一日,只觉得头轻脚重,浑身发软。抬手揉了揉额角,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弟弟王博睿与林振海皆在京中,族妹王弗不幸离世,二弟博智又摊上人命,真是祸不单行。
“你鞋袜都湿了,先下去歇歇。此事容本宫仔细思量思量。”告退的冬雪才走出殿门,王婉顾不上饮一口热茶,就往皇上所在的寝殿而去。
夜明珠和琉璃灯的映照的寝宫内亮如白昼,李恪之倚在榻上翻阅着一本奏折,他面色依旧有些憔悴,眼神专注的盯在奏折上。一旁的太医端着药碗,正在低声劝道:“皇上,灯下看字最伤眼睛,您的视力才略恢复了一些,还需要将养。风疾不比别的病症,不能根治,只能慢慢调养者着,若再次复发,怕是……”太医迟疑着不敢往下说。
“皇上”,王婉快步上前,取下皇上手中的奏折,又接过太医捧着的药碗,轻声道:“皇上,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太医之言不可不听。您先用了药,再由臣妾把奏折念于皇上定夺,如何?”
亲自喂李恪之用了汤药,“皇上龙体要紧,万不可再操劳了。以后,奏折就由臣妾协助皇上处理。”王婉的声音有些嘶哑,李恪之扫过她疲惫的面色,握住她冰凉的手指道:“后宫这一摊子事,都够你忙的了,要是在与朕分担,岂不是太过辛劳了?”
王婉在榻前坐下,温言道:“皇上并无三宫六院,后宫并无多少事,再说,怀瑾与凝雨都大了,臣妾如今已清闲了许多。倒是皇上要治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千头万绪,实在是太辛劳了,怀瑾还小,若您不嫌弃臣妾愚钝,臣妾愿意为皇上分忧。”
“如此,甚好!”李恪之昨晚突发风疾,头痛欲裂,双目什么也看不见,实在是让他惊惧不已。此时,他才看见王婉微微有些泛红的眼眶,忙问道:“婉儿这是怎么了?”
王婉垂眸道:“弗儿去世了,那林振海还在江淮之地,不知何日才能回京?可怜平儿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她哽咽的说不下去。
李恪之有些惊讶,“只听说她身子不好,不想说没就没了,婉儿勿扰太过悲伤。你若是觉得那孩子可怜,不如等他母亲丧事完毕后,就接近宫里来与怀瑾,凝雨一起做个伴。”
他语气气温和,甚至带着悲悯的叹息:“可惜了,林振海能安心办差,心无旁骛,她也有一半的功劳,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妻……”
喜欢彘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