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能量环的蓝光在视野里渐次褪去时,叶云舟没有感受到前两次的眩晕或发麻——双脚落地的瞬间,鞋底触到的是冰凉且带着划痕的合金实验台边缘,耳边传来的不是时空扭曲的嗡鸣,而是金属零件碰撞的清脆声响,还有一声极轻的、带着疲惫的叹息。
他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云天0号”——不,准确来说,是2025年的“云天0号”原型机。它比2082年的最终版本小了一圈,银灰色的合金外壳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划痕,核心的反物质能量环黯淡无光,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只有几根外露的线路还在微微闪烁着红色的故障灯。机器旁边的实验台上,散落着螺丝刀、扳手和几张揉皱的实验报告,最上面那张的标题用红笔写着:“第271次实验记录:接收盒参数匹配度79%,未达稳定阈值,实验失败。”
空气里没有2020年的草木香,也没有2022年的栀子甜香,只有试剂的刺鼻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灰尘味。实验室的灯开着一半,另一半灯管大概是坏了,昏沉的光线落在一个熟悉的身影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贴在布满公式的白墙上。
30岁的叶云天。
他正背对着门口,弯腰收拾实验箱。身上的白大褂沾了几点褐色的试剂痕迹,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戴着一块老旧的机械表——那是奶奶林月瞳当年送他的生日礼物,爷爷后来一直戴到2082年,表壳上的划痕都和记忆里一模一样。他的动作很慢,像是每捡一个零件都要耗尽力气,拿起一个银色的接收盒时,手指顿了顿,又轻轻叹了口气,把它放进箱子最底层,像是在埋葬什么珍贵的东西。
叶云舟的心脏轻轻抽了一下。他在爷爷的日志里读过这段日子:2025年6月11日,“云天0号”第271次实验失败,接收盒始终无法稳定捕捉分子信号;6月15日,学校正式停掉研发经费,理由是“项目过于超前,无实际应用价值”;6月18日,也就是今天,爷爷决定收拾器材,把实验数据封存,暂时放弃“实体传送”研究——日志里那一页的字迹很重,墨水晕开了一小块,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
“剩余停留时间:47小时52分。”手腕上的终端发出微弱的提示音,叶云舟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
就在这时,收拾器材的年轻叶云天突然停下了动作。他没有回头,只是声音低沉地开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谁在那里?”
叶云舟顿了顿,知道躲不过去——这是他第一次和年轻爷爷正式面对面,也是整个拯救计划最关键的一步。他深吸一口气,从实验台的阴影里走出来,站到了光线里:“叶云天先生,我是……”
“你是谁?”年轻叶云天猛地转过身,手里还攥着一把扳手,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当他看清叶云舟的脸时,瞳孔骤然收缩,手里的扳手“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
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脸,在昏沉的实验室里对峙。
一样的眉骨高度,一样的鼻梁弧度,甚至连嘴角那颗淡褐色的痣都长在同一个位置。唯一的区别是,叶云舟穿着蓝色工装服,而年轻叶云天穿着白大褂;叶云舟的眼神里带着历经沉淀的坚定,而年轻叶云天的眼里,此刻只剩下震惊和难以置信。
“你……你怎么会……”年轻叶云天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实验台,散落的零件滚了一地,“这不可能……你是谁?恶作剧?还是……”他猛地想起2020年的人影、2022年的草图碎片,心脏突然狂跳起来,“你是……从未来来的?”
叶云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背包里拿出了第一件东西——一个巴掌大的平板电脑,屏幕亮起时,首先跳出的是2082年沪市的天空。
灰黄色的云层压得很低,摩天楼的玻璃幕墙蒙着厚厚的尘埃,地面上看不到一点绿色,只有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戴着面罩匆匆走过,背景里隐约能听到空气净化器的嗡鸣。接下来是亚逊雨林的照片:曾经的“地球之肺”变成了一片龟裂的荒漠,干枯的树干像白骨一样指向天空,远处的化工厂还在冒着黑烟;最后是一张特写——实验室里那几株苟延残喘的薄荷草,叶子上布满了褐色的斑点,旁边的检测仪显示着“氧气浓度19%”的红色数字。
“这是2082年的地球。”叶云舟把平板递过去,声音平稳却带着重量,“植被覆盖率只剩10%,亚逊在2070年彻底变成荒漠,家里的薄荷草——就是你现在培养箱里那几株的后代,最后一株在2078年枯死了。氧气浓度降到19%,每一口呼吸都带着颗粒感,爷爷,这就是你放弃后,未来会变成的样子。”
年轻叶云天的手指颤抖着接过平板,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照片。他认得沪市的摩天楼,认得亚逊的轮廓,甚至认得那几株薄荷草——那是他2022年从老家带来的种子,一直小心养在培养箱里,怎么会……他猛地抬头,看向培养箱的方向,玻璃罩里的薄荷草还带着新鲜的绿色,可屏幕上的枯萎模样,像一把刀扎进了他的心里。
“你说……爷爷?”他抓住了这个称呼,声音发紧,“你到底是谁?”
叶云舟拿出第二件东西——一本深蓝色封面的日志,封面上用烫金字体印着“叶云天实验记录”,边角已经磨损,正是老年叶云天一直带在身边的那本。他翻开日志,翻到2025年6月18日这一页,指着上面一行用红笔标注的小字:“数据卡x2,藏于207实验室储物柜夹层,左数第三格,需拆面板。”
“这是你未来的日志。”叶云舟把日志递过去,“你现在是不是在找两张缺失的数据卡?第271次实验失败,不是因为你的理论错了,是因为你没找到这两张卡——里面记录着接收盒的最优参数,还有能量缓冲装置的改造方案。经费停了,你以为是自己走了弯路,其实只是差了这一步。”
年轻叶云天的目光落在日志的字迹上——那是他自己的笔迹,只是比现在更苍老、更有力,连标注重点时习惯画的小圆圈都一模一样。他颤抖着伸出手,摸了摸日志封面的烫金字,指尖能感受到磨损的痕迹,那是几十年时光留下的温度。
“还不够。”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作为科学家,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就算日志是真的,照片是真的,你怎么证明……你和我有关系?”
叶云舟从钱包里拿出一张身份证,递了过去。身份证的正面是他的照片,反面的“家庭成员”一栏里,父亲的名字写着“叶承宇”,祖父的名字写着“叶云天”。最关键的是,身份证的右下角,刻着一个极小的家族印记——那是叶家代代相传的“云纹”图案,只有米粒大小,刻在金属边缘上,年轻叶云天自己的身份证上,也有一模一样的印记。
“我叫叶云舟,是你的孙子。”叶云舟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2057年出生,2082年爷爷你去世后,我继承了‘云舟0号’,优化了时间校准模块和能量环,就是为了回到今天,找到你,阻止未来的悲剧。”
年轻叶云天拿着身份证,手指反复摩挲着那个云纹印记。他想起自己的儿子叶承宇,现在才五岁,还在幼儿园里学画画,怎么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会有一个来自未来的孙子,站在自己面前,拿着未来的证据,告诉他“你没有错”?
实验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接收盒的故障灯还在有节奏地闪烁着。年轻叶云天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他突然转身,快步走到实验室角落的储物柜前——那是一个老旧的铁皮柜,左数第三格,他平时用来放实验报告和工具。
他蹲下身,手指抠住储物柜的面板边缘——面板是用螺丝固定的,他之前从来没注意过这里有夹层。他找了把螺丝刀,飞快地拧下螺丝,轻轻一掰,面板果然被拆了下来。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两个用防水袋包裹着的黑色数据卡,静静地躺在夹层里。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年轻叶云天拿起数据卡,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他快步走到实验台前,把数据卡插进检测仪的卡槽里——屏幕瞬间亮起,上面跳出一行行数据:“接收盒最优参数:频率2.4Ghz,缓冲系数0.8,分子捕捉阈值92%”“能量缓冲装置改造方案:增加钛合金滤网,降低能量损耗率至5%以下”……
这些数据,正好能解决第271次实验失败的所有问题!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叶云舟,眼眶有些发红。之前的绝望、怀疑、自我否定,在看到数据的那一刻,全都烟消云散了。他终于明白,2020年的人影不是幻觉,2022年的草图不是巧合,他这十五年的坚持,从来都不是“走弯路”。
“所以……未来的我,真的成功了?”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是。”叶云舟点头,“你在2065年完成了‘云舟0号’的最终版本,第一次实现了实体物品的跨时空传送;2070年,你开始研究载人穿越,直到2082年去世前,还在校准2025年的时空坐标——他知道,只有回到今天,找到年轻的自己,才能补上这关键的一环。”
年轻叶云天走到“云天0号”原型机前,伸手抚摸着黯淡的能量环。之前他觉得这台机器是“失败的证明”,现在却觉得,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拯救”的机会。他想起停掉的经费,想起同事的质疑,想起自己收拾器材时的绝望,突然笑了——那是一种卸下重担后的释然,也是重新燃起希望的坚定。
“经费停了没关系,”他转过身,眼神里重新有了当年的热烈,“我可以去找老陈——就是华光仪器厂的那个工程师,他之前说过愿意帮我;数据卡找到了,接收盒的问题能解决,能量缓冲装置改造也不难……云舟,你说的‘月瞳素’缺陷,具体是怎么回事?”
叶云舟刚要开口,年轻叶云天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了一句,语气里多了点细碎的顾虑:“对了,月瞳现在对外还在用‘林月瞳’这个名字,但前阵子跟我聊起时提过,她在准备‘月瞳素’的专利申请,想改名叫‘林晓瞳’——说是怕后续实验要是再出岔子,负面消息牵连到家里人,毕竟现在盯着她团队的媒体和企业太多了。”
叶云舟愣了一下,随即心口涌上一阵熟悉的暖意——奶奶晚年确实一直用“林晓瞳”这个名字,他小时候还问过为什么,奶奶只笑着说“是后来改的,图个安稳”,原来早在2025年,她就为家人做了这样的打算。他顺着这话往下说,把藏在心里的另一段往事也轻轻托了出来:“我知道,未来家里的相册里,奶奶的名字一直是‘林晓瞳’。还有她的双胞胎妹妹,您说的林月彤,后来也改了名字,叫林晓彤——她嫁给了李海明叔叔,就是后来在农业局做技术顾问的那位,因为林月彤姑姑的身份一直有点特殊,结婚后就跟着母姓林了,没随丈夫姓李。”
“身份特殊?”年轻叶云天皱起眉,他和林月瞳熟,对林月彤却只算点头之交,只知道姐妹俩感情极好,林月彤总是安安静静跟在姐姐身后做检测,从没听说过“特殊”的说法,“她怎么特殊了?”
叶云舟的脚步顿了顿,目光飘向实验室窗外那片翠绿的樟树叶,像是在透过2025年的阳光,看向未来实验室里那几份泛黄的研究报告:“是未来才查清的事。爷爷,您还记得20年前,城郊那家‘生命再生研究院’的实验事故吗?当时说是废弃胚胎样本泄露,其实是研究院在秘密做‘细胞永生’实验,林月彤姑姑……就是那次实验的意外产物。”
年轻叶云天的眼睛瞬间睁大了:“你是说……月彤她?”
“嗯。”叶云舟点头,声音放得更轻,“她的细胞里,有一段被意外激活的‘死而复生’基因——未来奶奶跟我讲过,月彤姑姑曾经摔下二楼,医生都说没救了,可她第二天就醒了,身上的伤也愈合得特别快。后来她的儿子,也就是林晓表哥,也继承了一点这种基因,高中时出车祸,肋骨断了三根,却比普通病人恢复快一倍。只是这基因太特殊,姑姑一直瞒着,连结婚时都没跟李叔叔说透,只说自己‘体质好’,改名字、随母姓,也是想把这份特殊藏起来,不被人当成‘实验品’研究。”
这番话让实验室里的空气又静了几秒,年轻叶云天站在原地,看着窗外的阳光,眼神里满是震惊——他从来没想过,那个总是安安静静调质谱仪的林月彤,背后藏着这样的秘密。他突然想起之前林月瞳偶尔会说“月彤身子弱,得多照顾”,现在才明白,那不是“弱”,是怕这份特殊被人发现的小心翼翼。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事。”年轻叶云天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多了点心疼,“那我们去找她时,可得注意,别提这些让她为难。”
“您放心,我知道分寸。”叶云舟从背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上面不仅有“月瞳素”的分子结构和毒素数据,还夹着一张小小的合影——是2070年,奶奶林晓瞳、林晓彤姑姑和李海明叔叔站在改良后的麦田里,三人手里都捧着金黄的麦穗,笑容特别亮,“我带了这个,或许能让她们更相信我。”
年轻叶云天接过照片,指尖拂过上面的麦穗,突然觉得心里的底气更足了——不管是“云舟0号”的修复,还是“月瞳素”的修正,甚至是林月彤那份藏了多年的秘密,他们都在一点点把未来的“遗憾”,变成当下的“希望”。
“那我们现在就走。”他把照片还给叶云舟,又把数据卡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口袋,像是揣着一份沉甸甸的未来,“老陈那边我路上联系,先去敏青大学,跟月瞳、月彤说清楚‘月瞳素’的问题——不管她们过去藏着多少顾虑,现在我们有机会改,就不能让未来的悲剧发生。”
叶云舟点头,跟着年轻叶云天走向门口。手腕上的终端轻轻闪烁,剩余停留时间还有47小时,足够他们走完这段“修正之路”的第一步。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午后的阳光涌进来,落在两人并肩的身影上。2025年的风带着樟树的清香,吹得衣角轻轻飘动,远处的天空是透亮的蓝,没有2082年的灰黄,也没有未来的阴霾。叶云舟看着身边年轻爷爷的侧脸,突然明白,所谓的“时空闭环”,从来不是“命运的束缚”,而是“希望的传递”——爷爷当年的坚持,自己此刻的穿越,还有林月瞳姐妹未来的改变,都是这场“拯救计划”里,缺一不可的环节。
两人快步走向敏青大学的方向,脚下的路很稳,前方的光很亮,而他们要去见的人,正等着和他们一起,用双手把“枯萎的未来”,重新种出一片绿色。
他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云天0号”——不,准确来说,是2025年的“云天0号”原型机。它比2082年的最终版本小了一圈,银灰色的合金外壳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划痕,核心的反物质能量环黯淡无光,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只有几根外露的线路还在微微闪烁着红色的故障灯。机器旁边的实验台上,散落着螺丝刀、扳手和几张揉皱的实验报告,最上面那张的标题用红笔写着:“第271次实验记录:接收盒参数匹配度79%,未达稳定阈值,实验失败。”
空气里没有2020年的草木香,也没有2022年的栀子甜香,只有试剂的刺鼻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灰尘味。实验室的灯开着一半,另一半灯管大概是坏了,昏沉的光线落在一个熟悉的身影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贴在布满公式的白墙上。
30岁的叶云天。
他正背对着门口,弯腰收拾实验箱。身上的白大褂沾了几点褐色的试剂痕迹,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戴着一块老旧的机械表——那是奶奶林月瞳当年送他的生日礼物,爷爷后来一直戴到2082年,表壳上的划痕都和记忆里一模一样。他的动作很慢,像是每捡一个零件都要耗尽力气,拿起一个银色的接收盒时,手指顿了顿,又轻轻叹了口气,把它放进箱子最底层,像是在埋葬什么珍贵的东西。
叶云舟的心脏轻轻抽了一下。他在爷爷的日志里读过这段日子:2025年6月11日,“云天0号”第271次实验失败,接收盒始终无法稳定捕捉分子信号;6月15日,学校正式停掉研发经费,理由是“项目过于超前,无实际应用价值”;6月18日,也就是今天,爷爷决定收拾器材,把实验数据封存,暂时放弃“实体传送”研究——日志里那一页的字迹很重,墨水晕开了一小块,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
“剩余停留时间:47小时52分。”手腕上的终端发出微弱的提示音,叶云舟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
就在这时,收拾器材的年轻叶云天突然停下了动作。他没有回头,只是声音低沉地开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谁在那里?”
叶云舟顿了顿,知道躲不过去——这是他第一次和年轻爷爷正式面对面,也是整个拯救计划最关键的一步。他深吸一口气,从实验台的阴影里走出来,站到了光线里:“叶云天先生,我是……”
“你是谁?”年轻叶云天猛地转过身,手里还攥着一把扳手,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当他看清叶云舟的脸时,瞳孔骤然收缩,手里的扳手“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
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脸,在昏沉的实验室里对峙。
一样的眉骨高度,一样的鼻梁弧度,甚至连嘴角那颗淡褐色的痣都长在同一个位置。唯一的区别是,叶云舟穿着蓝色工装服,而年轻叶云天穿着白大褂;叶云舟的眼神里带着历经沉淀的坚定,而年轻叶云天的眼里,此刻只剩下震惊和难以置信。
“你……你怎么会……”年轻叶云天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实验台,散落的零件滚了一地,“这不可能……你是谁?恶作剧?还是……”他猛地想起2020年的人影、2022年的草图碎片,心脏突然狂跳起来,“你是……从未来来的?”
叶云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背包里拿出了第一件东西——一个巴掌大的平板电脑,屏幕亮起时,首先跳出的是2082年沪市的天空。
灰黄色的云层压得很低,摩天楼的玻璃幕墙蒙着厚厚的尘埃,地面上看不到一点绿色,只有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戴着面罩匆匆走过,背景里隐约能听到空气净化器的嗡鸣。接下来是亚逊雨林的照片:曾经的“地球之肺”变成了一片龟裂的荒漠,干枯的树干像白骨一样指向天空,远处的化工厂还在冒着黑烟;最后是一张特写——实验室里那几株苟延残喘的薄荷草,叶子上布满了褐色的斑点,旁边的检测仪显示着“氧气浓度19%”的红色数字。
“这是2082年的地球。”叶云舟把平板递过去,声音平稳却带着重量,“植被覆盖率只剩10%,亚逊在2070年彻底变成荒漠,家里的薄荷草——就是你现在培养箱里那几株的后代,最后一株在2078年枯死了。氧气浓度降到19%,每一口呼吸都带着颗粒感,爷爷,这就是你放弃后,未来会变成的样子。”
年轻叶云天的手指颤抖着接过平板,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照片。他认得沪市的摩天楼,认得亚逊的轮廓,甚至认得那几株薄荷草——那是他2022年从老家带来的种子,一直小心养在培养箱里,怎么会……他猛地抬头,看向培养箱的方向,玻璃罩里的薄荷草还带着新鲜的绿色,可屏幕上的枯萎模样,像一把刀扎进了他的心里。
“你说……爷爷?”他抓住了这个称呼,声音发紧,“你到底是谁?”
叶云舟拿出第二件东西——一本深蓝色封面的日志,封面上用烫金字体印着“叶云天实验记录”,边角已经磨损,正是老年叶云天一直带在身边的那本。他翻开日志,翻到2025年6月18日这一页,指着上面一行用红笔标注的小字:“数据卡x2,藏于207实验室储物柜夹层,左数第三格,需拆面板。”
“这是你未来的日志。”叶云舟把日志递过去,“你现在是不是在找两张缺失的数据卡?第271次实验失败,不是因为你的理论错了,是因为你没找到这两张卡——里面记录着接收盒的最优参数,还有能量缓冲装置的改造方案。经费停了,你以为是自己走了弯路,其实只是差了这一步。”
年轻叶云天的目光落在日志的字迹上——那是他自己的笔迹,只是比现在更苍老、更有力,连标注重点时习惯画的小圆圈都一模一样。他颤抖着伸出手,摸了摸日志封面的烫金字,指尖能感受到磨损的痕迹,那是几十年时光留下的温度。
“还不够。”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作为科学家,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就算日志是真的,照片是真的,你怎么证明……你和我有关系?”
叶云舟从钱包里拿出一张身份证,递了过去。身份证的正面是他的照片,反面的“家庭成员”一栏里,父亲的名字写着“叶承宇”,祖父的名字写着“叶云天”。最关键的是,身份证的右下角,刻着一个极小的家族印记——那是叶家代代相传的“云纹”图案,只有米粒大小,刻在金属边缘上,年轻叶云天自己的身份证上,也有一模一样的印记。
“我叫叶云舟,是你的孙子。”叶云舟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2057年出生,2082年爷爷你去世后,我继承了‘云舟0号’,优化了时间校准模块和能量环,就是为了回到今天,找到你,阻止未来的悲剧。”
年轻叶云天拿着身份证,手指反复摩挲着那个云纹印记。他想起自己的儿子叶承宇,现在才五岁,还在幼儿园里学画画,怎么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会有一个来自未来的孙子,站在自己面前,拿着未来的证据,告诉他“你没有错”?
实验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接收盒的故障灯还在有节奏地闪烁着。年轻叶云天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他突然转身,快步走到实验室角落的储物柜前——那是一个老旧的铁皮柜,左数第三格,他平时用来放实验报告和工具。
他蹲下身,手指抠住储物柜的面板边缘——面板是用螺丝固定的,他之前从来没注意过这里有夹层。他找了把螺丝刀,飞快地拧下螺丝,轻轻一掰,面板果然被拆了下来。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两个用防水袋包裹着的黑色数据卡,静静地躺在夹层里。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年轻叶云天拿起数据卡,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他快步走到实验台前,把数据卡插进检测仪的卡槽里——屏幕瞬间亮起,上面跳出一行行数据:“接收盒最优参数:频率2.4Ghz,缓冲系数0.8,分子捕捉阈值92%”“能量缓冲装置改造方案:增加钛合金滤网,降低能量损耗率至5%以下”……
这些数据,正好能解决第271次实验失败的所有问题!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叶云舟,眼眶有些发红。之前的绝望、怀疑、自我否定,在看到数据的那一刻,全都烟消云散了。他终于明白,2020年的人影不是幻觉,2022年的草图不是巧合,他这十五年的坚持,从来都不是“走弯路”。
“所以……未来的我,真的成功了?”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是。”叶云舟点头,“你在2065年完成了‘云舟0号’的最终版本,第一次实现了实体物品的跨时空传送;2070年,你开始研究载人穿越,直到2082年去世前,还在校准2025年的时空坐标——他知道,只有回到今天,找到年轻的自己,才能补上这关键的一环。”
年轻叶云天走到“云天0号”原型机前,伸手抚摸着黯淡的能量环。之前他觉得这台机器是“失败的证明”,现在却觉得,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拯救”的机会。他想起停掉的经费,想起同事的质疑,想起自己收拾器材时的绝望,突然笑了——那是一种卸下重担后的释然,也是重新燃起希望的坚定。
“经费停了没关系,”他转过身,眼神里重新有了当年的热烈,“我可以去找老陈——就是华光仪器厂的那个工程师,他之前说过愿意帮我;数据卡找到了,接收盒的问题能解决,能量缓冲装置改造也不难……云舟,你说的‘月瞳素’缺陷,具体是怎么回事?”
叶云舟刚要开口,年轻叶云天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了一句,语气里多了点细碎的顾虑:“对了,月瞳现在对外还在用‘林月瞳’这个名字,但前阵子跟我聊起时提过,她在准备‘月瞳素’的专利申请,想改名叫‘林晓瞳’——说是怕后续实验要是再出岔子,负面消息牵连到家里人,毕竟现在盯着她团队的媒体和企业太多了。”
叶云舟愣了一下,随即心口涌上一阵熟悉的暖意——奶奶晚年确实一直用“林晓瞳”这个名字,他小时候还问过为什么,奶奶只笑着说“是后来改的,图个安稳”,原来早在2025年,她就为家人做了这样的打算。他顺着这话往下说,把藏在心里的另一段往事也轻轻托了出来:“我知道,未来家里的相册里,奶奶的名字一直是‘林晓瞳’。还有她的双胞胎妹妹,您说的林月彤,后来也改了名字,叫林晓彤——她嫁给了李海明叔叔,就是后来在农业局做技术顾问的那位,因为林月彤姑姑的身份一直有点特殊,结婚后就跟着母姓林了,没随丈夫姓李。”
“身份特殊?”年轻叶云天皱起眉,他和林月瞳熟,对林月彤却只算点头之交,只知道姐妹俩感情极好,林月彤总是安安静静跟在姐姐身后做检测,从没听说过“特殊”的说法,“她怎么特殊了?”
叶云舟的脚步顿了顿,目光飘向实验室窗外那片翠绿的樟树叶,像是在透过2025年的阳光,看向未来实验室里那几份泛黄的研究报告:“是未来才查清的事。爷爷,您还记得20年前,城郊那家‘生命再生研究院’的实验事故吗?当时说是废弃胚胎样本泄露,其实是研究院在秘密做‘细胞永生’实验,林月彤姑姑……就是那次实验的意外产物。”
年轻叶云天的眼睛瞬间睁大了:“你是说……月彤她?”
“嗯。”叶云舟点头,声音放得更轻,“她的细胞里,有一段被意外激活的‘死而复生’基因——未来奶奶跟我讲过,月彤姑姑曾经摔下二楼,医生都说没救了,可她第二天就醒了,身上的伤也愈合得特别快。后来她的儿子,也就是林晓表哥,也继承了一点这种基因,高中时出车祸,肋骨断了三根,却比普通病人恢复快一倍。只是这基因太特殊,姑姑一直瞒着,连结婚时都没跟李叔叔说透,只说自己‘体质好’,改名字、随母姓,也是想把这份特殊藏起来,不被人当成‘实验品’研究。”
这番话让实验室里的空气又静了几秒,年轻叶云天站在原地,看着窗外的阳光,眼神里满是震惊——他从来没想过,那个总是安安静静调质谱仪的林月彤,背后藏着这样的秘密。他突然想起之前林月瞳偶尔会说“月彤身子弱,得多照顾”,现在才明白,那不是“弱”,是怕这份特殊被人发现的小心翼翼。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事。”年轻叶云天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多了点心疼,“那我们去找她时,可得注意,别提这些让她为难。”
“您放心,我知道分寸。”叶云舟从背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上面不仅有“月瞳素”的分子结构和毒素数据,还夹着一张小小的合影——是2070年,奶奶林晓瞳、林晓彤姑姑和李海明叔叔站在改良后的麦田里,三人手里都捧着金黄的麦穗,笑容特别亮,“我带了这个,或许能让她们更相信我。”
年轻叶云天接过照片,指尖拂过上面的麦穗,突然觉得心里的底气更足了——不管是“云舟0号”的修复,还是“月瞳素”的修正,甚至是林月彤那份藏了多年的秘密,他们都在一点点把未来的“遗憾”,变成当下的“希望”。
“那我们现在就走。”他把照片还给叶云舟,又把数据卡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口袋,像是揣着一份沉甸甸的未来,“老陈那边我路上联系,先去敏青大学,跟月瞳、月彤说清楚‘月瞳素’的问题——不管她们过去藏着多少顾虑,现在我们有机会改,就不能让未来的悲剧发生。”
叶云舟点头,跟着年轻叶云天走向门口。手腕上的终端轻轻闪烁,剩余停留时间还有47小时,足够他们走完这段“修正之路”的第一步。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午后的阳光涌进来,落在两人并肩的身影上。2025年的风带着樟树的清香,吹得衣角轻轻飘动,远处的天空是透亮的蓝,没有2082年的灰黄,也没有未来的阴霾。叶云舟看着身边年轻爷爷的侧脸,突然明白,所谓的“时空闭环”,从来不是“命运的束缚”,而是“希望的传递”——爷爷当年的坚持,自己此刻的穿越,还有林月瞳姐妹未来的改变,都是这场“拯救计划”里,缺一不可的环节。
两人快步走向敏青大学的方向,脚下的路很稳,前方的光很亮,而他们要去见的人,正等着和他们一起,用双手把“枯萎的未来”,重新种出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