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三国与明末-《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赵构!你算什么东西!敢说朕的相父是逆贼!你才是逆贼,你全家都是逆贼!#×#*#。”

  出人意料,刘禅开始朱元璋化了。

  此时的刘备都懵了,这是他儿子?虽然听着很解气,但这是谁教的?

  不出意外,赵构被骂破防了:“刘禅!你就是个亡国之君!你有什么脸骂朕!”

  听着二人的对骂,张彦不困了,当即兑换了一堆瓜子。

  【来,吃瓜子,这种情况可不多见啊。】

  历代的百姓直呼好家伙,仙人竟然看戏了?

  刘禅和赵构整整对骂了一个多小时。

  (想看详情,请充值会员。)

  这期间,诸葛亮都插不上嘴,诸葛亮也是第一次见识到刘禅的口才。

  岳飞,韩世忠还有宗泽则是找了块布堵住了自己的耳朵,潜意识告诉他们,这不是他们能听的。

  “仙人,请问大汉该如何光复?亮愚笨,请仙人解惑。”

  张彦无语了,很想说一句,你都不知道,他怎么可能知道?

  此时的曹睿紧张了,如果仙人真的告诉诸葛亮方法,他该怎么办?

  【一切皆有定数,就看诸葛丞相能不能抓住了。】

  天幕空间中的皇帝们目光有些复杂,不懂就不懂,装什么高深?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果然,仙人不会插手:“仙人,亮能问一下唐太宗一些事吗?”

  【可以。】

  【诸葛丞相请说。】

  “唐皇认为大汉该如何破局?”

  此时的曹睿想骂娘,你怎么还请外援了呢?

  【诸葛丞相心中不是有答案了嘛,那便是唯一的正解。】

  (凉州的养马场,没有战马,蜀汉根本没有机会,永远不要指望用步兵对抗骑兵,步兵打赢骑兵的情况只是个例,不管是谁指挥都没用,平原地区,骑兵就是无敌的,当然,如果步兵用的是枪,就当作者没说。)

  诸葛亮叹了口气:“亮明白了,亮定会为大汉流尽最后一滴血。”

  【诸葛孔明是吧,你就没打算问一下朕?】

  刘彻吃醋了,明明是汉丞相,凭什么问唐朝人。

  “世宗皇帝,您战场经验不如唐皇多。”

  (刘彻确实亲自上过战场。他在位期间多次亲自指挥或者参与了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对匈奴的战争。)

  (例如,公元前133年,刘彻在战场上,目送匈奴撤退,这表明他不仅参与了战争,还亲临前线?。)

  刘彻破防了,这属于贴脸开大了,如果诸葛亮不是纯粹的忠臣,刘彻早就开骂了。

  【你可以不用那么实在的。】

  “世宗,相父没错。”

  这就忍不了了,刘彻可以容忍诸葛亮,但是他容忍不了刘禅。

  【刘禅!你有什么脸说话!后主!你好意思!刘备!你怎么选的储君!】

  张彦看不过去了。

  【实际上刘禅还是不错的,他是个非常好的守成之君,只不过生错了时代。】

  【在三国时代,他的能力确实不够,平庸但不昏庸,这么说吧,把刘禅放到赵构的位置上,他也能光复中原。】

  赵构破防了,怎么在仙人眼中,他还不如那个阿斗呢?

  赵匡胤也是捂着脸,丢人啊。

  “仙人,朕没有那么差。”

  【也差不多。】

  张彦也不想和他们多说什么,随手就把天幕关闭了。

  “行了,我们不看他们吵架了,讲文明。”

  朱媺娖嘿嘿一笑:“张公子,你去补觉吧,我和丽质去看电影。”

  “我,,,,我也有事。”李丽质是拒绝的,这不是要她命嘛。

  “有什么事?”朱媺娖又不傻,现在回过味来了,知道李丽质坑她,不报复回去,她心里难受。

  李丽质无奈:“能不能不看那么吓人的?”

  朱媺娖呵呵一笑:“原来你知道吓人啊?”

  李丽质脸红:“嗯。”

  “切,胆小鬼,我觉得挺刺激的。”

  朱媺娖说完,拉着李丽质就走:“行了,不看恐怖片,看点别的。”

  李世民很奇怪:“丽质怎么了?”

  “没什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上了。”李渊依旧在一旁看笑话,这个孙女现在天不怕地不怕,有人能拿捏她,挺好。

  李世民眼前一亮:“真的?阿耶,说说,儿臣想听。”

  李世民现在最想看到李丽质吃瘪。

  “没你的事,别乱打听。”

  睡了几个小时,张彦才缓过来。

  “张公子,朝鲜那边打起来了。”

  张彦看了看:“哦,丰臣秀吉啊,他按照原本的历史都打不赢,更别说现在了。”

  朱瞻基,朱高煦,再加一个汤和,没一个善茬,打个丰臣秀吉,简简单单。

  朱媺娖不理解:“谁给丰臣秀吉的胆子呢?”

  “还能是谁,当然是明朝呗,别忘了,明初都有倭寇之乱,在倭寇眼中,他们还真没把明朝放在眼里。”

  “那是太祖没把他们放在眼中。”朱媺娖不服气。

  张彦也认同这句话:“明初时期都是把打击蒙古放在第一位的,不过明朝后期,对战倭寇时,那是一次比一次拉胯。”

  “戚家军只有一支,倭寇只要躲着戚家军,那就没什么问题。”

  “就在这种环境下,丰臣秀吉统一了倭国,本来就嚣张,手下还有一群百战精兵。”

  “所以在丰臣秀吉眼中,明朝就是个软柿子,至于朝鲜,连柿子都不是,顶多是个跳板。”

  朱媺娖坏笑:“所以他之后就后悔了。”

  “没错,辽东边军和沿海明军完全是两回事,平壤之战,一万五千倭寇只剩下了三分之一,明军仅仅阵亡七百人。”

  “露梁海战,明军阵亡三百人,干掉了倭寇一万三千人,直接把丰臣秀吉打傻了。”

  “只是可惜,打完丰臣秀吉后,明朝又躺平了。”

  “这也是儒家在后世不被待见的原因,内圣外王,怀柔外敌有什么用?事实也证明了,只有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才是真理。”

  “但凡明朝能把那些挑衅当一回事,也不会被人当成病猫。”

  “就算是后世的明朝,在军力和经济上,也是碾压当时的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