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儒家和孔子-《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可是李丽质皱着眉头看着张彦:“夫君,可是我还是感觉大唐之后的汉人战斗力越来越弱了。”

  “不是感觉,是本来就是。”

  李丽质不解:“为什么?”

  “因为集权越严重,军队的战斗力就越弱。”

  “华夏历代王朝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集权,华夏的历史也是权力不断集中的历史。”

  朱媺娖也是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会这样?”

  张彦调出地图:“华夏所在的东亚大陆是相对闭塞的,在农业社会中,本来就有利于集权。”

  “你们在看看西欧,很少有大平原。”

  “但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在私有制出现之后,国家的权力也开始被私有化。”

  “这也是历代皇帝不断集权的原因。”

  “但问题就是皇帝为了集权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一切威胁皇权的势力,那么皇权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军权!”李丽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军权。

  “没错,早知道汉朝时期就已经占领了半岛了,这个时期的汉人战斗力非常爆表。”

  “东汉后期,中原王朝对半岛的统治已经断了,但当地的汉人依旧爆发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

  “在没有中原王朝的支援下独立对抗高句丽,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消灭。”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相距近两百年呢。”

  “别说汉朝,就连唐朝都盛行尚武之风,李白这种文人都仗剑走天涯。”

  “别忘了以前华夏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个射和御是排在书之前的。”

  李丽质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侠以武犯禁,民间武德爆棚就说明管理起来非常麻烦。”

  “皇权的内核是什么?”

  朱媺娖想了想:“天人感应?”

  张彦摇头:“别说那些抽象的,所谓的皇权就是一个人想控制所有人,这其中就包括财富和生命。”

  “这也是封建时代皇权不断诞生的原因,皇帝如果想控制一切,那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是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力量控制一切。”

  朱媺娖想了想:“确实是个好办法,开国之君就是这样的。”

  “没错,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弱化别人。”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于绝大多数皇帝来说,与其提升自己,不如弱化别人。”

  “所以唐之后的宋,那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就兴起了。”

  “遏制武将,抬高文官,这也是文武分开的原因,这种制度在后面不断加强。”

  “明朝时期的地方军镇就不断被打压,到了清朝就更直接,所有人都变成了奴才。”

  “哦,这么说也不对,毕竟有的人都没资格当奴才。”

  “但历史告诉我们,百姓越弱,皇权就越集中,很简单的例子,明末时期,各地军镇在朝廷的指挥下一个个被拿下。”

  “但是没有朝廷后,农民军一度把清军打到自闭。”

  “夫君,这个例子举的很好,下次别举了。”

  “所以说只要不刻意压制,汉人的战斗力是非常恐怖,这是新华夏成立仅仅一年就可以单挑十七个堂口的原因。”

  “古代集权越强,民间战斗力就越弱,一开始有皇权的保护,军队还是可以维系战斗力的,但是到了中期,军田被强占,朝廷正规军的战斗力一样会下降。”

  “而且为了集权,皇帝还会分化文官和武将,让他们内斗。”

  “如果皇帝掌握好,王朝还是可以维持的,但一但出岔子,那问题就大了。”

  朱媺娖看了看自家爹,当即就明白了,自家爹就是玩崩的那个。

  朱媺娖现在也不想阴阳自家爹了:“夫君,为什么后来没有能出现超过孔夫子的人呢?”

  “也不能这么说,像老子,孟子,孙子这些人的影响力也很大,只不过在唐朝之后,只要还想升官发财,那就只能依靠儒家这一套。”

  “所以就很难出现超越孔子的人了,你都是依靠人家的学说起家的,怎么可能超越,也不能超越,不然会被同僚口诛笔伐。”

  朱媺娖点了点头:“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其实吧,孔子的名气很大,但孔子这一生过的挺憋屈的。”

  朱媺娖愣了一下:“啊?不会吧?”

  朱媺娖也不用科举,而且身为公主,看历史也没什么用,所以也就偶尔了解一下。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时,当时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没了四十年了。”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原主要是楚国和晋国互相打架。”

  “这楚庄王没了之后,楚国忙着内乱,晋国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士大夫逐渐掌权,内部也不太平了。”

  “也因为这个,中原消停了很长时间。”

  朱媺娖有些意外:“哦,我还以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呢,原来就是楚晋想争啊。”

  朱媺娖又看了看小天幕:“哦,现在是唐明相争,夫君,你的锅。”

  “他们真行啊。”

  “哎呀,别提春秋了,继续。”

  “孔子虽然出生在鲁国,但实际上的孔子祖上是宋国人,或者说是殷商的后人。”

  “所以孔子的祖先一直都是宋国的国君。”

  “只不过孔子的六世祖因为斗争失败,孔子一家就落寞了。”

  “孔子的父亲是宋国的武将,史记中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这个野合的解释比较模糊,这里就不提了。”

  “反正孔子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六十多了,而且孔子三岁时,孔子的父亲就没了。”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因为孔子的生母不是正妻,所以就被赶了出去,两人并没有分到财产,只能回到曲阜。”

  “所以孔子的开局并没有那么好,出身有争议,而且家里也不富裕。”

  “不过有一说一,孔子不愧是儒家的创始人,非常有骨气。”

  “其他的落魄贵族整天想着怎么夺回家产,但孔子不一样,每天都读书学习,这是用自己的能力来进行阶级跨越。”

  “孔子十七岁时,孔子母亲去世,在孔子二十岁时,按照当时的情况,应该可以当官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孔子只是一个低级贵族。”

  (这里必须说一下,孔子不是草根出身,那是贵族,包括他的学生,那也是贵族。)

  “所以孔子只能从小官开始。”

  “在当官的时候,孔子看了很多书,也正是因为读书多,让孔子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六年后,孔子开办了私塾,把过去贵族才能掌握的知识普及下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等孔子三十岁时,他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学者了。”

  “起景公去鲁国时,孔子甚至可以与齐景公谈论治国问题。”

  “所谓的三十而立,就是孔子的人生轨迹,三十岁的时候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而且孔子之所以没办法超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孔子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和后来的儒生完全是两回事。”

  “孔子三十岁时就掌握了君子六艺。”

  “不止能用道理教育学生,也能用物理批判学生,属于那种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过的那种人,文武两开花。”

  朱媺娖不理解:“那为什么过的憋屈?”

  “其实鲁国也明白要重用,但世事无常。”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

  “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

  “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于郓邑。其后顷之,鲁乱。”

  “因为鲁国乱了,而且孔子因为推崇周礼,自然要跟着鲁国国君走,只不过没毛的凤凰不如鸡。”

  “所以也没有国家把他们当一回事,所以孔子只能又回到鲁国专心搞教育,直到那个出逃的国君去世,鲁国有了新的国君,孔子才重新被启用,成了大司寇。”

  “孔子刚当上官就打算帮国君对付鲁国的三个大家族,但被三个大家族反推了。”

  “孔子虽然一直想往上走,但运气实属不好,这才有了后来的周游列国。”

  “如果不看孔子的语录和后世改变的儒家思想,孔子这一生其实还挺艰难的。”

  “开局不好不说,一生还走被字,但孔子却很顽强,这也和华夏一样,都很顽强。”

  “关键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大国都在互相攻伐,反倒是孔子开始推行教育,成了后来教师行业的老祖宗,单凭这一点,就超越了大部分人了。”

  朱媺娖深以为然:“确实,当时只有孔子想到了普及教育。”

  “其实孔子之所以无法超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后来的儒家那一套太适合君主了。”

  “因为适合,所以历代君主都会扶持,这也是儒家起来的根本原因。”

  李丽质看向张彦:“这也是后世不重视儒家的原因?”

  “也不是不重视,只不过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不能一味舍弃,儒家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后世说白了就是集百家之长,在后世,你可以看到战国时期百家的影子。”

  “再说了,古代也不是一味只重用儒家,历代也有其他学术的一席之地。”

  “就像律法,还有各朝代的技术突破,如果一味用儒家,华夏早就没了,汉武帝也是如此,独尊儒术并不代表把其他的学说灭绝。”

  “这个所谓的罢黜百家,只不过是以儒家为主,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权力。”

  “好像是这个道理。”李丽质想了想,历代在技术上,尤其是军事科技上,那是非常重视的。

  朱媺娖也点头:“对,就像我父皇统治时期,大明的技术也有突破,火铳火炮什么的,只要是好的,就拿来用。”

  朱由检感觉很稀奇:“唉?不容易啊,你也想缝缝补补了?”

  朱媺娖白了朱由检一眼:“我帮理不帮亲,父皇,我不会只看你的缺点不看你的优点的。”

  “虽然听着很刺耳,但朕就勉为其难的原谅你了。”

  朱媺娖眼前一亮:“父皇,那我的月例银子,就从崇祯十七年的四月份开始算吧。”

  “我想想啊,我那个时空是……”

  “停!打住!”朱由检赶紧拦住朱媺娖:“你去找你大哥要。”

  朱由检捂着自己的钱包,他就这点钱了,不能再被扣走了。

  “小气。”

  朱媺娖扭过头不搭理朱由检了:“不给银子就算了,还偷偷拿我的私房钱,我攒那些钱容易吗。”

  朱由检同样扭过头,顺势瞪了小媺娖一眼:“你看看你,都学坏了,”

  小媺娖一头问号:“父皇,你柿子挑软的捏是吧?”

  朱由检轻哼一声,他不愿意再把小媺娖惹毛了,不然两个漏风闺女,惹不起。

  虽然小媺娖也漏风了吧,但还没有漏的那么厉害,还能接受。

  李丽质看了看朱由检:“夫君啊,我觉得可以涨房租了。”

  朱媺娖眼前一亮:“好主意,我同意。”

  朱由检差点被噎死:“你可真行啊,就盯着朕的钱袋子了是不?”

  随后朱由检瞪了李丽质一眼:“这是我们朱家的事,你李家就别说话了。”

  李丽质表示无所谓,不就是被瞪了一眼嘛,现在她也习惯了:“我只是提一个意见,我很民主,投票表决。”

  “你快拉倒吧。”朱由检一头黑线:“你一个公主讲什么民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