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燃烧的舰队6-《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两艘作为舰队核心的轻型航母——“大鹰号”和“云鹰号”,急促的汽笛如同垂死的哀鸣。

  它们本就是商船改造的应急产物,防空能力薄弱得可怜,每艘仅配备了可怜的12座各种口径的高炮。

  此刻,所有炮位都在声嘶力竭地咆哮。无数火线刺破天空,编织成混乱而密集的弹幕。

  爆炸的黑烟瞬间在舰队上空层层叠叠地弥漫开来,灼热的弹片如雨点般砸向海面。

  曳光弹划出的猩红、橘黄轨迹纵横交错,在灰暗的天空背景上勾勒出一幅末日图景。

  通讯频道(日军):“各炮位!全速射击!自由开火!敌鱼雷机低空,方位245,距离8000!”

  与此同时,在更高空盘旋的“雷电”机群中,中国飞行员杜海涛刚完成了一次教科书般的掠袭。

  他的座驾“雷电”咬着一架俯冲逃窜的“零战21型”。日机驾驶员使出了浑身解数,翻滚、急转,试图利用零式的小半径优势摆脱。

  但杜海涛仿佛能预判对手的每一个动作,他将那小小的零战稳稳地套进瞄准准心的中心。

  在日机做出最后一个绝望的转向企图时,杜海涛的拇指重重按下射击按钮。

  “哒哒哒哒哒——!”

  机翼下的六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齐声怒吼,喷吐出近半米长的橘红色火舌。

  长长的曳光弹链如同死神的画笔,精准地贯穿了那架零战的尾翼和左侧发动机舱。

  木质与蒙皮瞬间碎裂纷飞,引擎冒出浓烈的黑烟,失去控制的零战犹如一只断了线的纸鸢,旋转着直坠向下方汹涌的海面,只留下一条不散的烟痕。

  杜海涛猛地一拉操纵杆,庞大的“雷电”轻巧地划过一个弧线,引擎发出沉闷的轰鸣。

  他锐利的目光再次扫过战场,寻找下一个目标——保护低空突击的“复仇者”,是他此刻最重要的使命。

  通讯频道(华联军鱼雷攻击中队):“这里是‘箭鱼’,高度50米,速度220节,航向稳定!全体注意,准备进入投雷航线!压制高度!压住!保持队形!”

  而在接近海面的位置,风暴中心已然形成。24架沉重的“复仇者”开始分散队形,如同展开的扇形,从左右两侧凶猛地向日舰群切割而来。

  机身下方粗大的-13航空鱼雷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领航长机的命令混杂在背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无数高炮射击的“咚咚咚、哒哒哒”声中,在嘈杂的通讯频道里回荡。

  “稳住!”

  “高度!我的高度太低了!”

  “该死!左侧火力太猛了!帮我吸引一下!”

  “箭鱼5号报告!我被击中了!右引擎起火!右引擎起火了!!” 绝望的喊声撕裂通讯。

  “弃机!5号立即弃机!救援艇注意坐标!”

  “箭鱼11号!放弃原定路线!从右侧第三扇区切入,对大鹰实施雷击!快!”

  “收到!11号转向!掩护我!”

  除了少数参加过先前北部湾海战的老鸟,这次出击的“复仇者”飞行员多数是初次参加实战的新手。

  面对如此猛烈的弹雨和狰狞扑来的零式战斗机,巨大的心理压力让通讯频道里的声音充满了紧张甚至些许慌乱。

  原本就处于劣势的日军零式战斗机飞行员,眼见已经有数架“复仇者”突破了中高空拦截线,俯冲接近舰艇投雷高度,瞬间急红了眼。

  几架被“雷电”追得焦头烂额的零战,在绝望和不甘的驱使下,竟然完全无视了身后紧咬不放的“雷电”,冒着被击落的风险强行转向,如同疯狂的鬣狗般直扑下方最薄弱的鱼雷轰炸机。

  通讯频道(日军战斗机):“山田小队!目标!低空鱼雷机!板载!”

  “咚咚咚!轰!”

  一架试图从左舷接近“大鹰号”的“复仇者”,被侧面“雾岛号”战列舰射来的一片40毫米博福斯高炮弹幕直接命中机腹。火光四溅,机体结构瞬间被撕裂,飞行员甚至来不及跳伞便与飞机一同化为一团燃烧着栽入海中。

  另一架则被一艘驱逐舰密集的25毫米炮火削掉了大半个机翼,拖着浓烟盘旋着失控坠海。

  一架成功躲过防空炮火、正在调整航向准备投雷的“复仇者”,突然被一架自杀式俯冲下来的零战死死咬住尾部。

  7.7毫米机枪的子弹“噼啪”地打在机身蒙皮上,最后几发致命的20毫米炮弹击穿了后机身。

  火焰从破裂的油箱处喷涌而出,通讯器里只留下飞行员急促的“我中弹了!”和随后被迫跳伞时的口令杂音。

  通讯频道(华联军救援单位):“秃鹫2号收到!跳伞坐标确认!一架‘复仇者’飞行员落水,区域d-7!立即前往救援!重复,d-7区域!”

  部署在战场边缘、涂装醒目红黄条纹的pbY“卡塔琳娜”水上救援飞机迅速改变航向,发动机加大油门,朝着飞行员迫降的海域疾驰而去。

  这正是宋天为提升飞行员生还率而推行的先进政策,此刻成为了绝望中最后的希望曙光。

  “左满舵!最大转速!”旗舰“大鹰号”舰桥上,舰长渡边大佐额头青筋暴起,眼珠子死死盯着从海面上疾驰而来的一条白色航迹。

  通过鱼雷入水角度和速度,他准确预判了轨迹。“规避鱼雷!”

  庞大的航母舰体猛地向左倾斜,螺旋桨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舰艏划出一个急切的转弯。

  那枚致命的鱼雷险之又险地擦着右舷舰艉后方几米处冲过,只留下一道消散的尾迹。

  24架“复仇者”,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损失和干扰下投下了19条鱼雷(两架被防空炮击落、一架被零战击落、两架未能完成投弹)。

  宋天严禁飞行员过度接近投雷的命令虽然确保了更高生存率,却也牺牲了部分命中精度。

  然而,数量弥补了准头。19条“鱼叉”刺入水中,拖曳着致命的航迹扎向目标。

  虽然过半鱼雷或因偏差过大、或因日舰机动规避擦肩而过沉入海底,但仍有六条准确的朝着舰队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