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痴先生在旁补充道,“有关码头的建造,我们预定于明年八月开始。有关工程的进度,我们会每三个月给各位去信说明情况。
当然,如果各位对岛上的工程好奇,想上岛看一看也是可以的。我们把每年的四到五月定为参观期,到时候会安排人接待各位上岛参观。”
两位幕僚先生办事也面面俱到,大将军府出具的入股契书条款罗列的也条条分明,六位主事人没什么疑问,所以直接就在契书上签了字。
次日一早,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就把这四百一十万两银票,送到了楚宴的书案上。
“学生之前还担心在岛上建六座码头过于抛费了。如今有了这四百多万两银子,我看就是再多建两座码头都应该还有富余。”
陈平先生说完,棋痴先生和楚宴都忍不住笑了。
夷洲岛上就有石料资源,水泥和沙子就地取材就可以。可以说,建码头除了岛上几十万人每日的米粮和蔬果支出,就只剩下劳工们的工钱了。
楚宴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个红木盒子,拿出里面的舆图,示意棋痴先生打开。
“码头建完了,咱们还要铺路造桥,开荒建城,岛上有玉矿,也有金银铜铁矿,这几处地方我准备在外圈建军营。”
这份用朱笔标明了矿藏的舆图,是池七给楚宴的。
楚宴也不她问哪儿来的,就开开心心的接了,就主打一个装傻来粉饰太平。
这是他们夫妻俩的默契,就算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只要没说出口,那就是啥事儿没有。
楚宴刚刚的话虽只说了一半,但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都明白他什么意思。
皇帝派来打探的皇家暗探才刚走不久,这两处地方的矿藏可不能让人知道啰。
只是,陈平先生最近画图画的两眼都快成斗鸡眼了,乍一看到舆图,他还不太愿意看,结果瞄到了舆图上的字,他立即就挪不开眼了。
“这这这,这是夷洲岛的北部吧?这一片是大屯山?听说这里有那个会冒烟的山……”
陈平先生话落就轻拍了自己一巴掌,懊恼道,“我怎么没想到呢,会冒烟的山不就是温泉吗?”
棋痴先生道,“咱们福州府这一片,虽说冬天不缺菜吃,可冬天也可以在温泉附近种些这边冬天不好活的菜,就算不拿出去卖,也能让夫人和小少爷换换口味。”
这话算是说到楚宴的心坎上了,“是极,是极,这个得安排上。”
三人在书房,就在矿藏附近建军营的规划商量了小半个上午,倒是把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了。
可他们高兴了,刘二先生却要崩溃了。
他这半年都在画图、画图、画图,现在还要根据这几处矿藏的地势,规划军营的建造图纸。
他这要画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刘二先生一连几天都黑着个脸,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自知理亏,偏又不想帮忙,因此这几天都有意躲着他走。
池七看热闹不怕事大,每天都会拖着儿子去前院三人的办公处转一圈,让三位先生看看她不用当牛马的舒畅日子,刺激刺激他们的办事效率。
生活里的乐子多了,日子就跟按了加速键一样过得飞快。
楚宴这边吸纳了六大世家的银子入股建码头的事,传开之后,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世家和大商贾寻上门,要求出资入股夷洲岛的码头。
楚宴来者不拒,把入股码头的事全权交给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处理。
又把自己身边的楚大和楚二提了上来,让他们负责调集资金,再招募人手上岛建军营和田庄。
池七带着儿子上岛凑热闹时,看到在海面巡逻的大海船,突然就有感而发,对楚宴道,“他们这么在海上晃悠多浪费啊?
既然每天都有四艘海船在绕岛巡逻,那就让他们顺便在每个码头靠岸停一停啊,这样岛上的各个码头不就能连通了吗?
另外,每艘大海船后头再给配几艘中型渔船,让他们在绕岛巡逻的时候顺便下网捕渔。捕到的渔货还能给岛上的工匠们添个菜,这样是不是算是一举两得?”
楚宴能说什么?
虽然麻烦了点,可池七说的也确实是个好主意,他自然是吩咐下去让人照办了。
夷洲岛上的人多了,又有了充足的资金,那建设速度就更快了。
码头、仓库、长街、商铺、宅院、官道……一座座建筑设施拔地而起。
数十万人的努力建设,让夷洲岛一天一个样,逐渐就有了繁荣的迹象。
夷洲岛上在建的工程多了,需要楚宴拿主意的事情也多了。他每天要忙军务,又要兼顾夷洲岛的建设,渐渐的陪伴妻儿的时间也就少了。
池七和小楚瑜没了人管,每天都跟个街溜子似的到处溜达。
母子俩现在的日常就是在府里溜达完了,上街溜达;上街溜达完了,天气好的话,就乘船渡海去夷洲岛上溜达;天气不好的话,就继续回家溜达。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两年过去。
夷洲岛上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当初入股夷洲岛的各大世家和大商贾,在上岛参观过一回之后,对岛上的建设都很满意。
消息传开之后,又有各地的世家和商贾赶到莆田县来,想要入股夷洲岛的码头建设。
可这回,楚宴却是直接拒绝了。他的岛又不是什么收垃圾的,什么垃圾都收?!
算算时间,这年已经是乾帝登基的第九个年头了。
这几年,不少中小家族和地方士绅,因为抢占民田和窝藏黑户被皇帝收拾了。
乾帝是个聪明人,他步步为营,收拾完了中小家族,才接下来找那些百年大世家的麻烦,是为求稳。
如琅琊王家,清河白家这一类的百年大世家,战乱年间真没少抢占民田和窝藏难民。
可因为他们在各个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就会不可收拾,乾帝不敢轻易动手。
池七在吃饭时听楚宴说起此事,只觉得这些大世家拎不清。
既然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就该尽快把该舍的田地送给皇帝,给没登记在册的佃农放归奴契。
明知道皇帝要收拾他们了,还不赶快表态。真等皇帝亲自动手的时候,他们会损失些什么,还能受他们的控制??
当然,如果各位对岛上的工程好奇,想上岛看一看也是可以的。我们把每年的四到五月定为参观期,到时候会安排人接待各位上岛参观。”
两位幕僚先生办事也面面俱到,大将军府出具的入股契书条款罗列的也条条分明,六位主事人没什么疑问,所以直接就在契书上签了字。
次日一早,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就把这四百一十万两银票,送到了楚宴的书案上。
“学生之前还担心在岛上建六座码头过于抛费了。如今有了这四百多万两银子,我看就是再多建两座码头都应该还有富余。”
陈平先生说完,棋痴先生和楚宴都忍不住笑了。
夷洲岛上就有石料资源,水泥和沙子就地取材就可以。可以说,建码头除了岛上几十万人每日的米粮和蔬果支出,就只剩下劳工们的工钱了。
楚宴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个红木盒子,拿出里面的舆图,示意棋痴先生打开。
“码头建完了,咱们还要铺路造桥,开荒建城,岛上有玉矿,也有金银铜铁矿,这几处地方我准备在外圈建军营。”
这份用朱笔标明了矿藏的舆图,是池七给楚宴的。
楚宴也不她问哪儿来的,就开开心心的接了,就主打一个装傻来粉饰太平。
这是他们夫妻俩的默契,就算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只要没说出口,那就是啥事儿没有。
楚宴刚刚的话虽只说了一半,但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都明白他什么意思。
皇帝派来打探的皇家暗探才刚走不久,这两处地方的矿藏可不能让人知道啰。
只是,陈平先生最近画图画的两眼都快成斗鸡眼了,乍一看到舆图,他还不太愿意看,结果瞄到了舆图上的字,他立即就挪不开眼了。
“这这这,这是夷洲岛的北部吧?这一片是大屯山?听说这里有那个会冒烟的山……”
陈平先生话落就轻拍了自己一巴掌,懊恼道,“我怎么没想到呢,会冒烟的山不就是温泉吗?”
棋痴先生道,“咱们福州府这一片,虽说冬天不缺菜吃,可冬天也可以在温泉附近种些这边冬天不好活的菜,就算不拿出去卖,也能让夫人和小少爷换换口味。”
这话算是说到楚宴的心坎上了,“是极,是极,这个得安排上。”
三人在书房,就在矿藏附近建军营的规划商量了小半个上午,倒是把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了。
可他们高兴了,刘二先生却要崩溃了。
他这半年都在画图、画图、画图,现在还要根据这几处矿藏的地势,规划军营的建造图纸。
他这要画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刘二先生一连几天都黑着个脸,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自知理亏,偏又不想帮忙,因此这几天都有意躲着他走。
池七看热闹不怕事大,每天都会拖着儿子去前院三人的办公处转一圈,让三位先生看看她不用当牛马的舒畅日子,刺激刺激他们的办事效率。
生活里的乐子多了,日子就跟按了加速键一样过得飞快。
楚宴这边吸纳了六大世家的银子入股建码头的事,传开之后,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世家和大商贾寻上门,要求出资入股夷洲岛的码头。
楚宴来者不拒,把入股码头的事全权交给陈平先生和棋痴先生处理。
又把自己身边的楚大和楚二提了上来,让他们负责调集资金,再招募人手上岛建军营和田庄。
池七带着儿子上岛凑热闹时,看到在海面巡逻的大海船,突然就有感而发,对楚宴道,“他们这么在海上晃悠多浪费啊?
既然每天都有四艘海船在绕岛巡逻,那就让他们顺便在每个码头靠岸停一停啊,这样岛上的各个码头不就能连通了吗?
另外,每艘大海船后头再给配几艘中型渔船,让他们在绕岛巡逻的时候顺便下网捕渔。捕到的渔货还能给岛上的工匠们添个菜,这样是不是算是一举两得?”
楚宴能说什么?
虽然麻烦了点,可池七说的也确实是个好主意,他自然是吩咐下去让人照办了。
夷洲岛上的人多了,又有了充足的资金,那建设速度就更快了。
码头、仓库、长街、商铺、宅院、官道……一座座建筑设施拔地而起。
数十万人的努力建设,让夷洲岛一天一个样,逐渐就有了繁荣的迹象。
夷洲岛上在建的工程多了,需要楚宴拿主意的事情也多了。他每天要忙军务,又要兼顾夷洲岛的建设,渐渐的陪伴妻儿的时间也就少了。
池七和小楚瑜没了人管,每天都跟个街溜子似的到处溜达。
母子俩现在的日常就是在府里溜达完了,上街溜达;上街溜达完了,天气好的话,就乘船渡海去夷洲岛上溜达;天气不好的话,就继续回家溜达。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两年过去。
夷洲岛上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当初入股夷洲岛的各大世家和大商贾,在上岛参观过一回之后,对岛上的建设都很满意。
消息传开之后,又有各地的世家和商贾赶到莆田县来,想要入股夷洲岛的码头建设。
可这回,楚宴却是直接拒绝了。他的岛又不是什么收垃圾的,什么垃圾都收?!
算算时间,这年已经是乾帝登基的第九个年头了。
这几年,不少中小家族和地方士绅,因为抢占民田和窝藏黑户被皇帝收拾了。
乾帝是个聪明人,他步步为营,收拾完了中小家族,才接下来找那些百年大世家的麻烦,是为求稳。
如琅琊王家,清河白家这一类的百年大世家,战乱年间真没少抢占民田和窝藏难民。
可因为他们在各个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就会不可收拾,乾帝不敢轻易动手。
池七在吃饭时听楚宴说起此事,只觉得这些大世家拎不清。
既然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就该尽快把该舍的田地送给皇帝,给没登记在册的佃农放归奴契。
明知道皇帝要收拾他们了,还不赶快表态。真等皇帝亲自动手的时候,他们会损失些什么,还能受他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