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该他最不忿-《重回八零,离婚的老婆回城了》

  学校之所以要一扩再扩,是村东头工厂,也越办越多!

  工厂多,周围几个村来这上班的就多。

  如今厂里都还建了宿舍,这样一来,连青石县那边的,都有来茅塘应聘上班的。

  毕竟东头这几个厂的工资,都远比县城那些厂和公司还高。

  农村人,祖祖辈辈都是拍土种地的,哪敢想,有一天能像城里人那样捧上铁饭碗。

  当然,茅塘这几个厂,可不像城里那些厂,有铁饭碗一说。

  但,只要好好的做下去。

  对农村人而言,这哪是铁饭碗,简直是金饭碗!

  马春华和高坤权这些村长,对此都是颇有微词。

  但凡一起喝酒,就会拉着刘庆来嘟囔。

  认为,茅塘村的便宜,别的镇占占也就算了,连别的县的都来,这就过分了!

  关键是,别的县小年轻,靠着多读几年书,又或脑袋机灵,做着做着,就调进鹿白十三香厂去了。

  有的,甚至还被调进研发中心大楼。

  在几个村长眼中,这些外县人,完全是抢了本村人机会。

  再换句话,是抢了本村人的钱……

  每每这时候,刘庆来就拿眼角瞅着几个酒蒙子。

  按理说,该他最不忿。

  明明是茅塘村几十年……

  不。

  是村里几百年才出的这么个人物。

  在村东头建那么多厂,领着大家伙过上了好日子。

  在他眼中,马沟这几个村,都是烧了几辈子高香,才占上的这便宜,跟着一起发了财。

  也就是茅塘村的人,实在不够。

  否则,他可没那么大气,让马沟、高棚这些来厂里上班!

  现如今,茅塘的年轻人,除读书的,几乎全进了厂,年纪大的,就在家种种草药这些。

  还有一些,学着镇上和县城,在工厂商业街那块,租个门脸做小买卖。

  这个,他可是对其它村没做一点让步。

  所有商铺,都先紧着茅塘村来。

  妻子也去那边租了小铺子,卖点菜包子啥的。

  以前,这东西要是敢在村里子卖,能被人骂死。

  可现在,工厂好几个,工人那么多,又都个个手头宽裕。

  且年轻人也不像老一辈,将日子过得紧巴巴。

  每到上下班,或吃饭休息时间,大家都渐渐养成往商业街溜达的习惯了。

  期间买个东西买个吃食,也变得稀疏平常。

  刘庆来想不到的是,妻子弄得这早餐铺子,做得无非是家里常吃的东西,还只忙活一上午。

  可照这盈利算,都比得上研发大楼那边员工的工资了。

  他都考虑,等从村长位子退下来,是不是也跟妻子一起去商业街忙活那小铺子。

  搞不好,他们老两口挣的,比城里上班的儿子都多。

  也难怪村里人现在教孩子,都说“好好读书,等考上好学校,毕业了,回来就能进厂里当上管理”之类的话。

  当然了。

  要是允许的话,他希望能在这位子上,再做个十几二十年。

  此前开会,上面有意让他去镇上,后面找理由推了。

  就是想在茅塘守着。

  就是想看着大家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庆来老哥,想什么呢?大老远见你过来,一路笑呵呵的,眼都快眯一块了!嗨~这呢!”

  听话音,刘庆来扭头到处张望,就是不见人影。

  等听最后那声招呼,他才抬头往上看。

  只见张大海,正两腿叉开的骑在学校墙头上。

  “你做什么呢?”刘庆来当即就忍不住了,张大海岁数不小了,又是个校长,怎么跟个孩子一般。

  张大海挥手示意,反身,像是从里面梯子爬了下去。

  刘庆来往前走,等绕过院墙,刚好看张大海从学校里出来,他笑斥,“再怎么说,你也是个校长。要让孩子们看了去,不得笑话你大半年。”

  “我啊,就为了他们!有几个孩子,太捣蛋了,一上体育课,就旷课从这里翻出去。趁今天修整跑道,我打算让人把墙头加高,刚刚是亲自上去看看。”张大海无奈的摇头,“拿这些孩子真一点没辙!我坐上面,往下看都觉得头晕,他们一个个跟猴崽子样,几个出溜就翻过去……”

  “呵呵,我还以为,最近厂里那边又给学校拨钱,你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了呢!”

  刘庆来打趣。

  顺着学校大门,下意识往里瞅了眼。

  除了施工声,还能隐约听到老师们打球的响动。

  他问,“最近从县城还有市里请来的老师,都习惯吧?看还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难处。学校要是解决不了,你就跟我说!”

  “没。一个个都好得很,除了老师工资,厂里每学期还给发那么多钱,用他们话说,在这教一辈子书,都愿意。”

  张大海这话可不是乱说。

  建这所茅塘小学,秦向河通过鹿白十三香厂,前后向学校赞助了海量资金。

  这些,都还只是硬件上的。

  为了师资力量能和县里城里媲美,还通过各种渠道,给学校配备了各科优秀教师。

  等下半年新学期,不仅会有多一半的新生入学,还有许许多多,打算转校来这读书的。

  基本都是工厂那边的,不收也不好。

  故此,就只能扩建学校了,同时,教师队伍也要跟上才行。

  多亏厂里的这些“奖励”措施,不然,就算县里给强制调过来,怕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在这久待。

  如今,茅塘小学有工厂各种奖励加成。

  不光工资奖金高的不像话,食宿上,就是拿到大城市去,也都毫不逊色。

  一些成了家的老师,几乎都将家人带来了。

  因为工厂那边,会给这些教师家属,优先安排工作。

  再有,自从村东头商业街建成,从小卖店、批发部、再到早餐店、饭店、服装店、衣帽店等等。

  甚至还开了家录像厅……

  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比镇上还繁华的一条街了。

  这些从县里城里来的老师,及其家属,就有了可以像城里那样逛街消遣的地方。

  收入高,食宿比县里城里都得要好,还有条商业街。

  就这样环境,怎能留不住人!

  喜欢重回八零,离婚的老婆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