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麻里城外的厮杀声已持续了整整三日,棱堡前的尸山越堆越高,几乎与墙基齐平,血冻成的冰碴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帖木儿的金顶大帐就扎在战场西北的高地上,这位年近七旬的征服者掀开幕帘,看着远处依旧屹立的棱堡,银白的胡须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废物。”他低声吐出两个字,指节捏得镶金拐杖咯吱作响。
帐外的亲卫噤若寒蝉——自西征以来,还从未见过大汗如此动怒。
阿布德·拉扎克的圣战军团号称“永不疲倦的铁锤”,却在一道棱堡前撞得头破血流,五万精锐折损过半,连水泥墙的油皮都没蹭掉多少。
“传我命令。”帖木儿转身回到铺着波斯地毯的案前,羊皮地图上的红箭头在阿力麻里城外停滞了太久,“让穆罕默德·苏丹的小亚细亚军团上前,把那些土耳其重炮架起来。”
亲卫刚要应声,帖木儿又补充道:“告诉他,日落之前,我要看到棱堡的缺口——让阿布德·拉扎克的人给他们当辅兵,搬炮弹、填壕沟,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消息传到小亚细亚军团的营地时,穆罕默德·苏丹正用银匕首剔着指甲缝里的肉屑。
这位帖木儿的侄孙猛地跳起来,皮靴踩在火盆边的炭渣上,火星溅到他猩红的战袍上也浑然不觉:“终于轮到我们了!”
他麾下的军官们立刻围拢过来,看着主帅展开的军令,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
小亚细亚军团是帖木儿打赢奥斯曼帝国之后,特意收拢整合的“特种部队”,不仅有突厥骑兵,土耳其步兵,更带着三十门土耳其重炮和五十门达克炮——这些青铜炮管泛着冷光,炮口比人头还粗,是去年征服安纳托利亚时的战利品,连帖木儿都舍不得轻易动用。
“阿布德·拉扎克那个蠢货,”穆罕默德·苏丹嗤笑一声,用靴尖踢了踢旁边的达克炮,“以为靠人堆就能破棱堡?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战争。”
他转身跃上战马,猩红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传令下去,炮兵营跟我走,骑兵两翼掩护,让圣战军团的杂碎们见识下,谁才是大汗最锋利的刀!”
三十门土耳其重炮被骆驼牵引着,在雪地里碾出深深的辙痕。
炮身铸有精美的花纹,炮尾刻着奥斯曼苏丹的徽记,每门炮需要十二匹骆驼才能拉动,炮口能塞进一个成年人的脑袋。
五十门达克炮则轻便许多,由士兵抬着前进,炮管虽短,射程却远超明军的佛郎机,去年在波斯战役中,曾轰塌过号称“永不陷落”的设拉子城墙。
当这支炮兵部队出现在战场边缘时,连棱堡上的平安都皱起了眉头。
他从阿史那口中得知过土耳其重炮的威力,却没想到帖木儿会在这里动用如此杀器——那些炮管在阳光下泛着的冷光,比呼罗珊步兵的长矛更让人脊背发凉。
而在圣战军团的阵地上,阿布德·拉扎克得知命令时,差点把手里的弯刀捏断。
他的亲卫战战兢兢地重复着帖木儿的指令:“大汗说……让您的人配合小亚细亚军团,负责清理炮位附近的明军游骑……”
“配合?”阿布德·拉扎克低吼一声,一脚踹翻了身边的马扎,“我浴血奋战三日,他穆罕默德凭什么摘桃子?!”
他望着远处小亚细亚军团的旗帜,眼里喷出火来——那面绣着新月的旗帜在风中招摇,像在嘲笑他的无能。
阿布德·拉扎克死死盯着棱堡上不断扩大的缺口,指节攥得发白,连链甲摩擦的“咯吱”声都盖不住他牙齿的咬合声。
那道被炮火撕开的口子边缘,还挂着圣战军团士兵的碎衣甲——是他麾下的士兵用三天三夜的血肉之躯,在火铳与火药包下硬生生磨出的破绽。
三天里,他的士兵像潮水般扑向棱堡,用尸体填平了三道壕沟,用链甲挡住了不计其数的铅弹,连未成年的辅兵都化作了填补缺口的肉泥。
现在棱堡的水泥墙体上,那些暗红色的血痕大半是呼罗珊步兵的血,射击孔里卡着的断矛、墙根堆着的残肢,哪一样不印着圣战军团的印记?
可穆罕默德·苏丹的重炮一响,所有人都忘了是谁先在棱堡上敲开第一道裂缝。
那些土耳其军官举着望远镜指指点点,仿佛这摇摇欲坠的防线是他们一炮轰出来的;连帖木儿派来的近卫,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几分轻蔑,仿佛在说“早该让专业的来”。
他猛地一拳砸在身边的投石机支架上,木架应声断裂。
三天前,正是这架投石机砸塌了棱堡的第一个瞭望塔;三天里,他的士兵用牙齿咬开藤牌,用身体堵住射击孔,才让防线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可现在,功劳要被那些坐享其成的突厥人抢走,他的血、他士兵的血,都成了别人军功簿上的注脚。
远处传来穆罕默德·苏丹的狂笑,那笑声像针一样扎进阿布德·拉扎克的耳膜。
他望着棱堡缺口处晃动的明军旗帜,又看看脚下踩着的、还带着余温的同伴尸体,一股腥甜涌上喉咙——那是愤怒,是不甘,是被夺走胜利果实的屈辱。
他知道,就算最后攻破棱堡,史书上也只会写“小亚细亚军团以重炮破城”,没人会记得,是谁用血肉之躯,先在钢铁防线上撞开了第一道裂痕。
他更知道,因为始终久攻不下,帖木儿大汗看向他的眼神早已没了往日的赞许,帐中议事时,那些曾经附和他的贵族开始转向穆罕默德·苏丹,连亲卫传递的军令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
皇储之争本就如履薄冰,乌马尔与哈里苏丹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如今他耗费五万精锐却寸功未立,等于亲手将继承权拱手让人。
争夺皇储的可能,早在棱堡下的第三夜就已断绝,剩下的,不过是在大汗的怒火中苟延残喘,连抬头看一眼金顶大帐的勇气都渐渐消散。
千夫长们围上来劝道:“军团长息怒,大汗的命令……”
“我知道是大汗的命令!”阿布德·拉扎克打断他,一拳砸在旁边的投石机支架上,木架应声断裂,“可那些突厥人懂什么攻城?他们只会用炮轰!轰塌了棱堡,功劳都是他们的,我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他想起那些在火铳下倒下的士兵,想起被火药包炸碎的少年兵,胸口就像被巨石堵住。
可帖木儿的军令如山,亲卫带来的不仅是命令,还有大汗的近卫——那几个佩着金刀的武士正冷冷地盯着他,显然是来监视的。
“让士兵们……让开炮位。”阿布德·拉扎克咬牙切齿地说,声音里满是不甘,“告诉他们,把尸体拖开,给那些突厥人的炮让地方——但都给我睁大眼睛看着,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
帖木儿的金顶大帐就扎在战场西北的高地上,这位年近七旬的征服者掀开幕帘,看着远处依旧屹立的棱堡,银白的胡须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废物。”他低声吐出两个字,指节捏得镶金拐杖咯吱作响。
帐外的亲卫噤若寒蝉——自西征以来,还从未见过大汗如此动怒。
阿布德·拉扎克的圣战军团号称“永不疲倦的铁锤”,却在一道棱堡前撞得头破血流,五万精锐折损过半,连水泥墙的油皮都没蹭掉多少。
“传我命令。”帖木儿转身回到铺着波斯地毯的案前,羊皮地图上的红箭头在阿力麻里城外停滞了太久,“让穆罕默德·苏丹的小亚细亚军团上前,把那些土耳其重炮架起来。”
亲卫刚要应声,帖木儿又补充道:“告诉他,日落之前,我要看到棱堡的缺口——让阿布德·拉扎克的人给他们当辅兵,搬炮弹、填壕沟,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消息传到小亚细亚军团的营地时,穆罕默德·苏丹正用银匕首剔着指甲缝里的肉屑。
这位帖木儿的侄孙猛地跳起来,皮靴踩在火盆边的炭渣上,火星溅到他猩红的战袍上也浑然不觉:“终于轮到我们了!”
他麾下的军官们立刻围拢过来,看着主帅展开的军令,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
小亚细亚军团是帖木儿打赢奥斯曼帝国之后,特意收拢整合的“特种部队”,不仅有突厥骑兵,土耳其步兵,更带着三十门土耳其重炮和五十门达克炮——这些青铜炮管泛着冷光,炮口比人头还粗,是去年征服安纳托利亚时的战利品,连帖木儿都舍不得轻易动用。
“阿布德·拉扎克那个蠢货,”穆罕默德·苏丹嗤笑一声,用靴尖踢了踢旁边的达克炮,“以为靠人堆就能破棱堡?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战争。”
他转身跃上战马,猩红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传令下去,炮兵营跟我走,骑兵两翼掩护,让圣战军团的杂碎们见识下,谁才是大汗最锋利的刀!”
三十门土耳其重炮被骆驼牵引着,在雪地里碾出深深的辙痕。
炮身铸有精美的花纹,炮尾刻着奥斯曼苏丹的徽记,每门炮需要十二匹骆驼才能拉动,炮口能塞进一个成年人的脑袋。
五十门达克炮则轻便许多,由士兵抬着前进,炮管虽短,射程却远超明军的佛郎机,去年在波斯战役中,曾轰塌过号称“永不陷落”的设拉子城墙。
当这支炮兵部队出现在战场边缘时,连棱堡上的平安都皱起了眉头。
他从阿史那口中得知过土耳其重炮的威力,却没想到帖木儿会在这里动用如此杀器——那些炮管在阳光下泛着的冷光,比呼罗珊步兵的长矛更让人脊背发凉。
而在圣战军团的阵地上,阿布德·拉扎克得知命令时,差点把手里的弯刀捏断。
他的亲卫战战兢兢地重复着帖木儿的指令:“大汗说……让您的人配合小亚细亚军团,负责清理炮位附近的明军游骑……”
“配合?”阿布德·拉扎克低吼一声,一脚踹翻了身边的马扎,“我浴血奋战三日,他穆罕默德凭什么摘桃子?!”
他望着远处小亚细亚军团的旗帜,眼里喷出火来——那面绣着新月的旗帜在风中招摇,像在嘲笑他的无能。
阿布德·拉扎克死死盯着棱堡上不断扩大的缺口,指节攥得发白,连链甲摩擦的“咯吱”声都盖不住他牙齿的咬合声。
那道被炮火撕开的口子边缘,还挂着圣战军团士兵的碎衣甲——是他麾下的士兵用三天三夜的血肉之躯,在火铳与火药包下硬生生磨出的破绽。
三天里,他的士兵像潮水般扑向棱堡,用尸体填平了三道壕沟,用链甲挡住了不计其数的铅弹,连未成年的辅兵都化作了填补缺口的肉泥。
现在棱堡的水泥墙体上,那些暗红色的血痕大半是呼罗珊步兵的血,射击孔里卡着的断矛、墙根堆着的残肢,哪一样不印着圣战军团的印记?
可穆罕默德·苏丹的重炮一响,所有人都忘了是谁先在棱堡上敲开第一道裂缝。
那些土耳其军官举着望远镜指指点点,仿佛这摇摇欲坠的防线是他们一炮轰出来的;连帖木儿派来的近卫,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几分轻蔑,仿佛在说“早该让专业的来”。
他猛地一拳砸在身边的投石机支架上,木架应声断裂。
三天前,正是这架投石机砸塌了棱堡的第一个瞭望塔;三天里,他的士兵用牙齿咬开藤牌,用身体堵住射击孔,才让防线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可现在,功劳要被那些坐享其成的突厥人抢走,他的血、他士兵的血,都成了别人军功簿上的注脚。
远处传来穆罕默德·苏丹的狂笑,那笑声像针一样扎进阿布德·拉扎克的耳膜。
他望着棱堡缺口处晃动的明军旗帜,又看看脚下踩着的、还带着余温的同伴尸体,一股腥甜涌上喉咙——那是愤怒,是不甘,是被夺走胜利果实的屈辱。
他知道,就算最后攻破棱堡,史书上也只会写“小亚细亚军团以重炮破城”,没人会记得,是谁用血肉之躯,先在钢铁防线上撞开了第一道裂痕。
他更知道,因为始终久攻不下,帖木儿大汗看向他的眼神早已没了往日的赞许,帐中议事时,那些曾经附和他的贵族开始转向穆罕默德·苏丹,连亲卫传递的军令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
皇储之争本就如履薄冰,乌马尔与哈里苏丹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如今他耗费五万精锐却寸功未立,等于亲手将继承权拱手让人。
争夺皇储的可能,早在棱堡下的第三夜就已断绝,剩下的,不过是在大汗的怒火中苟延残喘,连抬头看一眼金顶大帐的勇气都渐渐消散。
千夫长们围上来劝道:“军团长息怒,大汗的命令……”
“我知道是大汗的命令!”阿布德·拉扎克打断他,一拳砸在旁边的投石机支架上,木架应声断裂,“可那些突厥人懂什么攻城?他们只会用炮轰!轰塌了棱堡,功劳都是他们的,我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他想起那些在火铳下倒下的士兵,想起被火药包炸碎的少年兵,胸口就像被巨石堵住。
可帖木儿的军令如山,亲卫带来的不仅是命令,还有大汗的近卫——那几个佩着金刀的武士正冷冷地盯着他,显然是来监视的。
“让士兵们……让开炮位。”阿布德·拉扎克咬牙切齿地说,声音里满是不甘,“告诉他们,把尸体拖开,给那些突厥人的炮让地方——但都给我睁大眼睛看着,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