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米扎尔小心翼翼地开口,“要不要让骑兵冲一次?”
帖木儿没有回答,只是盯着沙盘上标注的明军防线。第一道棱堡虽破,第二道防线却依旧完整;神机营的火炮能精准覆盖两里外的阵地,意味着任何冲锋都会在半路被撕碎;更可怕的是,承天炮的射速与威力,证明明军的军工早已远超中亚——他们能造出五十门这样的巨炮,就可能有一百门、两百门。
“我们……看来真的低估他们了。”帖木儿低声说,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破了众人心头最后的侥幸。
是啊,他们低估了明军的战力,低估了那片土地的工业,更低估了这个王朝的战争潜力。
那些在西征中无往不利的战术,那些引以为傲的武器,在承天炮的轰鸣里都成了过时的摆设。
帖木儿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指尖触到标注着“东征路线”的红线,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从撒马尔罕到大明,万里征途需要跨越雪山与荒漠,粮草补给本就艰难,如今面对这样的火炮,就算侥幸攻破阿力麻里,后面还有嘉峪关,还有长城,还有更多藏在暗处的承天炮——这样的仗,真的能打赢吗?
“传我命令。”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银白的胡须在风中颤抖,“各军团暂停进攻,退回主营。”
米尔扎愣住了:“大汗,可是……”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堵着滚烫的铅块,那些到了嘴边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可是没有忘记,先前的军议上,帖木儿用镶金拐杖敲着地图,当着所有军团长的面说过,谁能率先攻进大明的都城,谁就能接过他的弯刀,成为新的皇储。
这话像火一样烧在每个子嗣后人的心里,他日夜盯着前线的战报,算着阿布德·拉扎克折损了多少兵力,等着穆罕默德·苏丹的火炮能撕开缺口,就是盼着能在关键时刻冲上去,抢下那份足以定乾坤的功劳。
可是现在还没开始正式进攻,连阿力麻里的城墙都没摸到,难道就要放弃了吗?
那些被承天炮炸碎的炮兵,那些堆在棱堡前的尸体,难道就白死了?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皇储的位置离得那么近,近到能闻到它的气息,怎么能在这时候停下?
帖木儿的命令像一盆冷水浇下来,让他浑身发冷,却又不敢违抗,只能眼睁睁看着撤退的旗号在风中展开,将那点刚刚燃起的希望浇得透湿。
“退回去!”帖木儿猛地提高声音,拐杖再次砸向地面,“让阿布德·拉扎克收拢残兵,穆罕默德·苏丹……让他自已去收拾炮兵阵地的烂摊子! ”
命令传遍战场,正在准备冲锋的呼罗珊步兵茫然停下脚步,看着同伴的尸体在雪地里冻结,看着炮兵阵地的浓烟渐渐散去。
他们不明白为何突然停攻,只看到金顶大帐前的军团长们脸色凝重,看到帖木儿大汗的背影透着从未有过的疲惫。
帖木儿勒转马头,不再看那片血与火的战场。寒风掀起他的披风,露出里面绣着的太阳徽记,此刻却显得黯淡无光。
他知道,东征的计划必须重新考量了——面对拥有承天炮与棱堡的明军,继续硬拼只会是徒劳的牺牲。
刚才承天炮的轰鸣,不仅摧毁了炮兵阵地,更击碎了他对东征的盲目自信。
“回营。”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连自已都未察觉的动摇。
马蹄踏过冻土,留下深深的蹄印,仿佛在雪地上写下一个沉重的问号:这场东征,真的正确吗?
阿力麻里城头的李祺望着帖军后撤的背影,缓缓放下了握紧的刀柄。
承天炮的炮口还在冒烟,空气里弥漫着硝烟与焦糊的味道,但他知道,这一轮炮击不仅摧毁了敌人的火炮,更打垮了帖木儿的嚣张气焰。
片刻沉寂之后,明军阵地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雀跃之声。
“退了!这些蛮子退了!”第一个看清帖军动向的士兵扔掉手中的火铳,扯着嗓子嘶吼,声音因激动而破音。
他的喊声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棱堡——刚刚还在断壁后蜷缩的士兵们纷纷探出头,看到帖军的队列正在缓缓后撤,那些曾让他们胆寒的重炮阵地已成一片焦土,压抑了数日的恐惧与疲惫,在这一刻尽数化作狂喜。
“大明威武!明军威武!”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句,紧接着,欢呼声如潮水般席卷了每一寸防线。
火铳手们举起还在发烫的武器,对着天空鸣放,铅弹的破空声混着呐喊,震得棱堡顶端的积雪簌簌掉落;步兵们互相捶打着肩膀,有人抱着断壁放声大哭,泪水混着脸上的硝烟滚落,那是劫后余生的释放;连最沉稳的老兵都咧开嘴笑了,露出被烟熏黑的牙齿,朝着帖军撤退的方向竖起大拇指,又猛地向下一戳,满是胜利者的骄傲。
平安站在第二道棱堡的指挥台上,看着士兵们抛起头盔、挥舞旗帜,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柔和了几分。
他身后的传令兵们互相击掌,将胜利的消息用旗语快速传递到各个角落,连远处负责补给的辅兵都扔下扁担,跟着欢呼起来。
欢呼声里,有对生的渴望,有对胜利的自豪,更有对大明的忠诚。那些在炮击中失去同伴的士兵,此刻高举着染血的军旗,让“平”字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告诉远方的故土:我们守住了,大明的疆土,寸土未失!
这阵欢呼持续了很久,直到帖军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视野里,余音还在战场中回荡,与承天炮未散的轰鸣交织在一起,成了此刻战场上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城头之上,徐辉祖扶着垛口的手终于松开,紧绷的肩膀微微下沉,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他望着帖军后撤的烟尘,又瞥了眼远处仍在冒烟的炮兵阵地,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沙哑:“文和,这场初战看来是我们赢了。”
李祺站在他身侧,闻言含笑点头,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阳光透过硝烟照在他脸上,那双总是锐利的眼睛里虽有笑意,眉宇间却不见太多喜色。
“赢是赢了,”他轻声道,目光掠过棱堡下的尸山,“可这只是开始。帖木儿的主力未损,承天炮的底牌也亮了出去——他们吃了这次亏,下次只会更谨慎。”
徐辉祖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他自然明白李祺的意思,刚才的欢呼犹在耳畔,可战场上的血腥味还未散尽,那些被炸毁的棱堡、牺牲的士兵,都在提醒着这场胜利的沉重。
“你是说,他们会想出应对之法?”
“必然的。”李祺转头看向东方,那里是大明的腹地,“帖木儿纵横西域数十年,绝不会因为一次挫败就罢休。我们守得住今日,未必守得住明日——承天炮的弹药有限,棱堡的缺口需要修补,更重要的是,得让朝廷知道,这里的仗,远没到能松气的时候。”
风从城头掠过,吹动两人的战袍,将远处明军的欢呼送进耳中。徐辉祖看着李祺紧绷的侧脸,终于明白这份凝重的由来——初战的胜利像块浮冰,
接下来的仗,或许会更艰难,但至少此刻,明军在炮火的较量中,赢下了关键的一局。
这对明军士气而言,无疑是极大地增长!
帖木儿没有回答,只是盯着沙盘上标注的明军防线。第一道棱堡虽破,第二道防线却依旧完整;神机营的火炮能精准覆盖两里外的阵地,意味着任何冲锋都会在半路被撕碎;更可怕的是,承天炮的射速与威力,证明明军的军工早已远超中亚——他们能造出五十门这样的巨炮,就可能有一百门、两百门。
“我们……看来真的低估他们了。”帖木儿低声说,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破了众人心头最后的侥幸。
是啊,他们低估了明军的战力,低估了那片土地的工业,更低估了这个王朝的战争潜力。
那些在西征中无往不利的战术,那些引以为傲的武器,在承天炮的轰鸣里都成了过时的摆设。
帖木儿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指尖触到标注着“东征路线”的红线,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从撒马尔罕到大明,万里征途需要跨越雪山与荒漠,粮草补给本就艰难,如今面对这样的火炮,就算侥幸攻破阿力麻里,后面还有嘉峪关,还有长城,还有更多藏在暗处的承天炮——这样的仗,真的能打赢吗?
“传我命令。”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银白的胡须在风中颤抖,“各军团暂停进攻,退回主营。”
米尔扎愣住了:“大汗,可是……”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堵着滚烫的铅块,那些到了嘴边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可是没有忘记,先前的军议上,帖木儿用镶金拐杖敲着地图,当着所有军团长的面说过,谁能率先攻进大明的都城,谁就能接过他的弯刀,成为新的皇储。
这话像火一样烧在每个子嗣后人的心里,他日夜盯着前线的战报,算着阿布德·拉扎克折损了多少兵力,等着穆罕默德·苏丹的火炮能撕开缺口,就是盼着能在关键时刻冲上去,抢下那份足以定乾坤的功劳。
可是现在还没开始正式进攻,连阿力麻里的城墙都没摸到,难道就要放弃了吗?
那些被承天炮炸碎的炮兵,那些堆在棱堡前的尸体,难道就白死了?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皇储的位置离得那么近,近到能闻到它的气息,怎么能在这时候停下?
帖木儿的命令像一盆冷水浇下来,让他浑身发冷,却又不敢违抗,只能眼睁睁看着撤退的旗号在风中展开,将那点刚刚燃起的希望浇得透湿。
“退回去!”帖木儿猛地提高声音,拐杖再次砸向地面,“让阿布德·拉扎克收拢残兵,穆罕默德·苏丹……让他自已去收拾炮兵阵地的烂摊子! ”
命令传遍战场,正在准备冲锋的呼罗珊步兵茫然停下脚步,看着同伴的尸体在雪地里冻结,看着炮兵阵地的浓烟渐渐散去。
他们不明白为何突然停攻,只看到金顶大帐前的军团长们脸色凝重,看到帖木儿大汗的背影透着从未有过的疲惫。
帖木儿勒转马头,不再看那片血与火的战场。寒风掀起他的披风,露出里面绣着的太阳徽记,此刻却显得黯淡无光。
他知道,东征的计划必须重新考量了——面对拥有承天炮与棱堡的明军,继续硬拼只会是徒劳的牺牲。
刚才承天炮的轰鸣,不仅摧毁了炮兵阵地,更击碎了他对东征的盲目自信。
“回营。”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连自已都未察觉的动摇。
马蹄踏过冻土,留下深深的蹄印,仿佛在雪地上写下一个沉重的问号:这场东征,真的正确吗?
阿力麻里城头的李祺望着帖军后撤的背影,缓缓放下了握紧的刀柄。
承天炮的炮口还在冒烟,空气里弥漫着硝烟与焦糊的味道,但他知道,这一轮炮击不仅摧毁了敌人的火炮,更打垮了帖木儿的嚣张气焰。
片刻沉寂之后,明军阵地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雀跃之声。
“退了!这些蛮子退了!”第一个看清帖军动向的士兵扔掉手中的火铳,扯着嗓子嘶吼,声音因激动而破音。
他的喊声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棱堡——刚刚还在断壁后蜷缩的士兵们纷纷探出头,看到帖军的队列正在缓缓后撤,那些曾让他们胆寒的重炮阵地已成一片焦土,压抑了数日的恐惧与疲惫,在这一刻尽数化作狂喜。
“大明威武!明军威武!”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句,紧接着,欢呼声如潮水般席卷了每一寸防线。
火铳手们举起还在发烫的武器,对着天空鸣放,铅弹的破空声混着呐喊,震得棱堡顶端的积雪簌簌掉落;步兵们互相捶打着肩膀,有人抱着断壁放声大哭,泪水混着脸上的硝烟滚落,那是劫后余生的释放;连最沉稳的老兵都咧开嘴笑了,露出被烟熏黑的牙齿,朝着帖军撤退的方向竖起大拇指,又猛地向下一戳,满是胜利者的骄傲。
平安站在第二道棱堡的指挥台上,看着士兵们抛起头盔、挥舞旗帜,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柔和了几分。
他身后的传令兵们互相击掌,将胜利的消息用旗语快速传递到各个角落,连远处负责补给的辅兵都扔下扁担,跟着欢呼起来。
欢呼声里,有对生的渴望,有对胜利的自豪,更有对大明的忠诚。那些在炮击中失去同伴的士兵,此刻高举着染血的军旗,让“平”字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告诉远方的故土:我们守住了,大明的疆土,寸土未失!
这阵欢呼持续了很久,直到帖军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视野里,余音还在战场中回荡,与承天炮未散的轰鸣交织在一起,成了此刻战场上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城头之上,徐辉祖扶着垛口的手终于松开,紧绷的肩膀微微下沉,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他望着帖军后撤的烟尘,又瞥了眼远处仍在冒烟的炮兵阵地,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沙哑:“文和,这场初战看来是我们赢了。”
李祺站在他身侧,闻言含笑点头,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阳光透过硝烟照在他脸上,那双总是锐利的眼睛里虽有笑意,眉宇间却不见太多喜色。
“赢是赢了,”他轻声道,目光掠过棱堡下的尸山,“可这只是开始。帖木儿的主力未损,承天炮的底牌也亮了出去——他们吃了这次亏,下次只会更谨慎。”
徐辉祖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他自然明白李祺的意思,刚才的欢呼犹在耳畔,可战场上的血腥味还未散尽,那些被炸毁的棱堡、牺牲的士兵,都在提醒着这场胜利的沉重。
“你是说,他们会想出应对之法?”
“必然的。”李祺转头看向东方,那里是大明的腹地,“帖木儿纵横西域数十年,绝不会因为一次挫败就罢休。我们守得住今日,未必守得住明日——承天炮的弹药有限,棱堡的缺口需要修补,更重要的是,得让朝廷知道,这里的仗,远没到能松气的时候。”
风从城头掠过,吹动两人的战袍,将远处明军的欢呼送进耳中。徐辉祖看着李祺紧绷的侧脸,终于明白这份凝重的由来——初战的胜利像块浮冰,
接下来的仗,或许会更艰难,但至少此刻,明军在炮火的较量中,赢下了关键的一局。
这对明军士气而言,无疑是极大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