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日寇飞机来袭-《游走在诸天》

  94式舰载轰炸机是193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标准俯冲轰炸机,可携带1枚250公斤和2枚30公斤炸弹,具有一定的轰炸能力。

  旗木太郎的座驾就是它。

  作为一个海军的精英,他可是一个高学历的人,具有多年的丰富作战经验,现在是一名领队。

  这天早上他吃过了丰富的早餐,开始了枯燥乏味的一天。

  也许对于陆军马鹿来说,战争是他们晋升的重要途径。

  但对于他来说确实很难了。

  因为他没有背景,没有势力,能做到一个小小的领队差不多已经到尽头了。

  出来混是要讲背景,讲势力的,而他只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的孩子。

  靠着自身的努力,能走到今天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了。

  所以现在的轰炸任务对他来说只是枯燥又乏味的一天的其中一环。

  还好现在淞沪的天空他们说了算,倒是没有什么危险。

  加上华夏一方没有什么像样的防空火力,这整片天空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自家的后院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发动机轰鸣,螺旋桨急速转动,飞机很快就飞离了加贺号航母。

  他在航母上空盘旋,等待其他飞机的起飞。

  等要起飞的轰炸机都起飞之后,他就打出旗语,让飞机组成一个编队跟在他后面。

  没错,这个时候日寇由于技术的问题还不能让每架飞机都装上无线电设备,起码要等一两年后才行,现在只有少数的飞机才装有无线电设备,而这些飞机就是领队。

  然后在他的带领下,呼啸着向西南方向飞去。

  其实他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的。

  因为上级给的任务或者说命令就是让他们轰炸那一带地区,但是没有具体目标。

  其实这就造成很大的浪费了,帝国虽然准备了这么久,物资方面倒是挺充沛的,但是打了这么久,自身带的物资也有些缺少了,库存也不多,经不起这样子挥霍浪费啊。

  要知道从本土调来弹药也是要时间的。

  正常来说需要留一定的弹药,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

  但旗木太郎能够坐稳这个位置的最大原因就是听话。

  虽然他很疑惑,但是还是认真执行这个命令了。

  具体什么情况?那是舰长或者更高级别的人考虑,他一个小小的领队,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行。

  与此同时,114团师团长末松茂治正在给手底下的几个联队长下达命令。

  “所有的联队全部一起行动,遭受敌人的炮火也不怕,帝国的轰炸机会很快找出那些大炮,然后炸毁。”

  “嗨依!”

  几个联队长包括河边草都知道这个命令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要顶着敌人的大炮前进牺牲会很大,但他们在乎吗?他们一点都不在乎!

  他们手底下的士兵不过是一张明信片就能征兆来的炮灰罢了,死光了他们也不心疼。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欲成大事者脚下必定是累累白骨,就像军神乃木希典是用几万帝国勇士的白骨堆起来的。

  而国军那边也是有反应的,至少在司令部已经很多大佬在聚集。

  毕竟日寇这么大的动作他们是不可能没有察觉的。

  力行社怎么说都是地头蛇,还是有些能量的,很快就将事情查清楚了。

  当然这其中也是因为日寇并没有过多遮掩。

  也许日寇觉得他们能将那股势力一口吞下,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展现武力的机会。

  毕竟淞沪会战打了这么久,他们损失也很大,用点手段取得胜利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小鬼子这么大的阵仗,不知道他们顶不顶得住?”

  “根据情报上说,114师团全部压上了。”

  “天上还有飞机助阵。”

  “我不知道他们顶不顶得住,但是换到我们一个军都顶不住。”

  “不行,我们得帮帮场子,我们这才刚刚联系上呢,还没正式开展合作,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地方派系的将领表示担忧,以及帮忙的意愿。

  “诸位先别着急,委座刚发来了最新命令。”

  陈辞修这个时候打断了众将领的一个议论。

  他从身边的副官接过一个文件夹。

  “令,所有军队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防区,趁这个时候加固防线。”

  这个命令一出,所有的将领脸色都变了。

  只能说不愧是委员长,做这种事情太熟练了。

  “委员长,这是什么意思?有军有难,不动如山吗?”

  韦云淞直接开口质问。

  “韦军长,你这话说的有问题了,友军?谁是友军?”

  刘峙反问,他能力一般,但是能够一直坐在高位,就是因为他紧跟委员长的步伐。

  “给我们提供物资,跟我们合作打鬼子,难道就不是友军吗?”

  “如果真的是友军,那就该接受委员长的领导,而不是到现在还遮遮掩掩,谁知道是人是鬼?”

  “你是什么意思?你是想说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包藏祸心吗?”

  “现在是全国上下一盘棋,委员长是全国的领袖,他要是真的是友军,就该自觉接受委员长的领导。”

  “然后在委员长的领导下一直打败仗吗?”

  “你这是对委员长的污蔑!”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刘峙和韦云淞两人越说越冒火,都快打起来了。

  众人赶紧将他俩分开。

  “这是军令,敢违抗者军法从事!”

  陈辞修不得不将军令搬出来震慑。

  “好,好,好,军令是吧,那好,我的部队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我自己的伤兵去做点什么事情你可管不着。”

  “韦军长什么意思?”

  “打了这么久的仗,伤兵有这么多,他们在休养呢,这时候去做点什么事情,这可不关军令什么事咯。”

  韦云淞充分发挥了什么叫做上有政策,下对策。

  伤兵什么才叫伤兵断手断脚的叫伤兵,受伤破点皮也可以叫伤兵,甚至一切完好的榜上一条绷带也可以叫伤兵。

  其他将领眼神一亮,这好像是个不错的方法哦。

  “韦军长,我们川军也有一些伤兵,让他们过去跟贵军的兄弟们搞一下联谊。”

  “对头,对头,我们滇军也有伤兵,趁小鬼子这时候没来进攻,也可以搞一下联谊。”

  这些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决定下了一场几千人的联谊活动。

  陈辞修他们当然知道这些人是打着联谊的幌子准备支援。

  但是他们看破但不能说破。

  因为说破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相反他们还得参与进去。

  因为那个势力如果顶住了小鬼子的进攻,那事后算账,他们中央军没有一点的支援,那后面的合作那就难以进行了。

  如果顶不住小鬼子的进攻,那他们也只是一点小损失不算什么。

  “我们中央军也有伤员,一起吧。”

  喜欢游走在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