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准备离开-《全球灾变:高考前我激活SSS神明模版》

  我感觉很好,”艾米丽活动了一下手脚,“完全没有不适感。您的医术真是太神奇了。”

  “那就好。”林墨准备离开。

  “林医生请等一下,”艾米丽叫住他,“今天下午的开幕式,我想请您做主题发言,介绍一下华夏传统医学。”

  约翰逊等人脸色一变,这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结果。

  林墨想了想:“可以。”

  艾米丽高兴地拍手:“太好了!我相信今天的研讨会会非常精彩。”

  看着艾米丽兴奋的样子,约翰逊等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本来想在这次会议上展示西方医学的优越性,没想到却让一个华夏医生抢了风头。

  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下午的开幕式在度假村的大会议厅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齐聚一堂。

  艾米丽已经换了一身正装,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谁能想到几个小时前她还在生死边缘挣扎。

  “各位尊敬的专家学者,欢迎来到第十八届国际医学前沿研讨会。”艾米丽的开场白很简洁,“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来自华夏的林墨医生,他将为我们介绍华夏传统医学的精髓。”

  台下传来稀稀拉拉的掌声,显然很多人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

  约翰逊在台下小声对威廉姆斯说:“这个艾米丽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这么推崇华夏医学?”

  “可能是因为上午的事情,”威廉姆斯皱着眉头,“不过一个案例说明不了什么,等会儿我们好好质疑一下他的理论基础。”

  林墨走上讲台,面对台下几十双审视的目光,神色淡然。

  “各位同行,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林墨用流利的英语开始发言,“华夏传统医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更是一套完整的生命科学体系。”

  台下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显然对这个开头不以为然。

  林墨继续说道:“很多人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这是一个误解。中医的理论体系虽然用现代医学的语言表述起来有些困难,但其内在逻辑是严密的。”

  “比如针灸,现代研究已经证明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经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功能可以通过现代仪器检测到。”

  约翰逊举手发言:“林医生,您说的这些所谓的现代研究,有多少是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有多少通过了严格的双盲对照试验?”

  林墨看向他:“约翰逊教授,您觉得什么样的研究才算权威?”

  “当然是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约翰逊理直气壮地说。

  “那您知道2019年《柳叶刀》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系统综述吗?”林墨反问,“结论是针灸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约翰逊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林墨会这么回答。

  威廉姆斯接过话茬:“即使有一些研究支持针灸的疗效,但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仍然缺乏科学基础。什么阴阳五行、气血经络,这些概念根本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

  “无法解释就等于不存在吗?”林墨笑了笑,“一百年前,人们也无法解释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但这不妨碍青霉素拯救无数生命。”

  台下开始有人点头,显然被林墨的逻辑说服了。

  德国的施密特教授站起来:“林医生,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上午救治溺水患者的原理吗?按照现代医学理论,溺水患者肺部积水应该通过机械通气等方式处理,您用几根针就解决了问题,这在医学上如何解释?”

  这个问题很尖锐,台下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林墨思考了一下:“施密特教授,您知道人体的自愈能力吗?”

  “当然知道,但溺水这种情况下,自愈能力是有限的。”

  “没错,但如果能够激活和引导这种自愈能力呢?”林墨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激活迷走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促进肺部纤毛运动,加速积水排出。”

  “同时,特定穴位的刺激还能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心肺功能。这些都是有现代医学依据的。”

  施密特教授若有所思:“这个解释倒是有一定道理。”

  约翰逊不甘心:“但这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如何?有统计数据吗?”

  “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不能单纯用统计数据来衡量。”林墨回答,“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

  “这就是问题所在!”威廉姆斯激动地站起来,“医学必须是可重复、可验证的。如果每次治疗都不一样,怎么能称之为科学?”

  台下开始有人附和,显然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支持。

  林墨没有急于反驳,而是问道:“威廉姆斯教授,您认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病人存在吗?”

  “当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大样本统计找出共性规律。”

  “那么,面对不同的个体,是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化治疗,还是应该个体化治疗?”林墨继续问。

  威廉姆斯被问住了,个体化治疗确实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这时,艾米丽走上台:“各位,我想我有发言权。”

  她看向台下的专家们:“上午如果不是林医生的及时救治,我现在可能已经不在这里了。约翰逊教授和威廉姆斯教授的心肺复苏虽然规范,但没有效果。而林医生的针灸治疗却救了我的命。”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医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而是救死扶伤。”

  台下响起了掌声,这次比开始时热烈多了。

  约翰逊脸色铁青:“艾米丽小姐,一个案例不能说明问题。也许林医生只是运气好。”

  “运气?”艾米丽冷笑,“那您的心肺复苏为什么没有运气?”

  现场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林墨举手示意安静:“各位,我提议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什么意思?”施密特教授问。

  “既然大家对中医的疗效有争议,不如我们做个临床验证。”林墨提议,“找一些疑难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