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军令既下,明军阵营如同沉睡的巨兽骤然苏醒,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全军上下皆知宣府危在旦夕,救援友军、保卫国门的重担压在每一名将士肩头,士气高昂至极。
火炮营率先发力,轰鸣声震天动地,炽热的弹丸如同流星火雨,狠狠砸向木华黎精心构筑的防线。
紧接着,装备精良的铁骑与步卒混合编成的攻坚梯队,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蒙古军阵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明军将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木华黎麾下的蒙古军虽然骁勇,但在明军如此不惜代价的猛攻之下,加之似乎早有“安排”,抵抗虽激烈,阵线却开始出现松动。
正如木华黎与窝阔台所料,戚继光救友心切,攻势之凌厉远超平日,而蒙古军则“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力战不支、渐显颓势的迹象。
经过一日惨烈厮杀,蒙古军防线终于被撕开一道口子。
戚继光抓住战机,亲率主力精锐,如同利剑出鞘,迅速穿透了木华黎的阻挡,朝着宣府镇方向疾驰而去。
而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的蒙古军队,似乎已无力阻止这支大明雄师的驰援。
大军开拔之际,戚继光心中虽因突破防线而稍定,但宣府镇的危急情况仍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口。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
请出随军的两位道门顶尖高手。
萨天师坐镇中军,统筹全局,兼护大军侧后;
而战力卓绝的王灵官,则凭借其超凡遁术,先行赶往宣府镇,增强城防,稳定军心。
“灵官,宣府安危,系于你身。还请您协助燕十三、文素臣他们,先行挡住者勒蔑、里赤媚,坚持到大军抵达。”
戚继光郑重请求。
王灵官面容刚毅,周身隐有雷火之气缭绕,他拱手沉声道:
“戚帅放心,贫道必不辱命!”
言罢,王灵官身形化作一道金光,瞬息间便消失在天际。
望着王灵官离去的身影,戚继光稍稍松了口气。
有这位强援加入,宣府镇应该能多支撑一段时间。
他随即整顿兵马,催促大军加速前进,务必在铁木真破城之前赶到。
然而,就在王灵官离开后的第二天黄昏,当戚继光大军行至一处相对开阔的谷地时,异变陡生。
四周山峦之上,突然之间号角长鸣,战鼓擂动。
无数蒙古旗帜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迎风招展。
黑压压的蒙古精锐如同鬼魅般从山林中、隘口后涌出,迅速合围,将戚继光的主力堵死在了这狭长的谷地之中。
这支蒙古军兵力雄厚,阵型严整,杀气冲天,与之前被“击溃”的木华黎部判若两军,分明是养精蓄锐已久的主力。
而在此之前,戚继光派出的斥候,居然未曾探查到他们。
显然,是用了什么极为高深的手段。
中计了!
戚继光心头巨震,瞬间明悟。
木华黎的败退是假,刘良佐的消息是饵,铁木真真正的目标,不仅仅是宣府镇,还有他戚继光麾下的这支大明主力精锐。
明军阵中一阵骚动,但毕竟是戚继光一手带出的百战雄师,虽惊不乱,在各部将领的指挥下迅速收缩,结成坚固的防御圆阵,火炮、火铳对准四周,严阵以待。
就在这时,蒙古军阵中分开一条通道,一骑缓缓而出,马上是一名身着普通千夫长服饰的蒙古使者。
他驰至明军阵前百步之外,用流利的汉语高声喊道:
“大明戚元帅何在?”
“大汗有请,邀元帅前军一叙!”
帐内诸将闻言,顿时哗然。
“元帅,不可,此乃鞑子诡计,意在诱您涉险。”
“铁木真亲自来了?”
“怎么可能?他不是在宣府吗?”
“定然是陷阱,元帅万万不能前去!”
戚继光面沉如水,抬手止住了众人的劝阻。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合围的蒙古大军,又望向那看似平静的蒙古军阵深处。
铁木真竟然出现在这里?
如果这是真的,那宣府镇下的“铁木真”又是谁?
整个战局的迷雾似乎瞬间浓郁了数倍。
沉思良久,戚继光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深知,此刻己方陷入重围,士气受挫,若怯而不往,不仅示弱于敌,更会动摇军心。
况且,他也极度渴望亲眼确认,对面究竟是不是铁木真本人,这关系到对整个战局的判断。
“备马。”
戚继光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本帅便去会一会这位蒙古大汗。”
“元帅!”
众将大惊,纷纷跪请。
郭靖更是挺身而出:
“戚元帅,郭靖愿代您前往。”
戚继光摇了摇头,拍了拍郭靖的肩膀:
“郭兄弟,你的心意我明白。但铁木真点名要见我,旁人替代不得。”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铁木真乃一代天骄,这点气度还是有的。”
“况且……”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
“若不亲眼看个明白,我等皆如盲人摸象,如何决断?”
郭靖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再度开口。
“那便让我陪你一同前去吧。”
戚继光见郭靖如此,也不好拒绝。
随即带十余名亲兵护卫与郭靖,翻身上马,坦然向着前军行去。
穿过层层叠叠、刀枪如林、目光森冷的军阵。
戚继光来到了全军的最前方。
映入眼中的,便是密密麻麻的蒙古勇士。
而在蒙古士卒的最前方。
则是一名蒙古男子。
那人身形并不算格外高大魁梧,穿着一袭看似普通的甲胄,但只是随意站在那里,却仿佛是整个天地的中心,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掌控一切的磅礴气势。
戚继光勒住马,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大明戚继光,应约前来。”
那人缓缓抬头。
那是一张饱经风霜却不见苍老的面容,额头宽阔,颧骨高耸,鼻梁挺直,嘴唇紧抿成一道坚毅的线条。
最令人心悸的是他那双眼睛,如同鹰隼般锐利,又如同草原夜空般深邃,目光扫过,仿佛能穿透人心,看尽世间虚妄。
那眼神中,有狼王的冷酷,有雄鹰的高远,更有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霸主气概。
正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铁木真!
与戚继光在画卷上见过的形象一般无二,甚至那无形的压迫感更胜传说。
全军上下皆知宣府危在旦夕,救援友军、保卫国门的重担压在每一名将士肩头,士气高昂至极。
火炮营率先发力,轰鸣声震天动地,炽热的弹丸如同流星火雨,狠狠砸向木华黎精心构筑的防线。
紧接着,装备精良的铁骑与步卒混合编成的攻坚梯队,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蒙古军阵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明军将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木华黎麾下的蒙古军虽然骁勇,但在明军如此不惜代价的猛攻之下,加之似乎早有“安排”,抵抗虽激烈,阵线却开始出现松动。
正如木华黎与窝阔台所料,戚继光救友心切,攻势之凌厉远超平日,而蒙古军则“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力战不支、渐显颓势的迹象。
经过一日惨烈厮杀,蒙古军防线终于被撕开一道口子。
戚继光抓住战机,亲率主力精锐,如同利剑出鞘,迅速穿透了木华黎的阻挡,朝着宣府镇方向疾驰而去。
而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的蒙古军队,似乎已无力阻止这支大明雄师的驰援。
大军开拔之际,戚继光心中虽因突破防线而稍定,但宣府镇的危急情况仍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口。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
请出随军的两位道门顶尖高手。
萨天师坐镇中军,统筹全局,兼护大军侧后;
而战力卓绝的王灵官,则凭借其超凡遁术,先行赶往宣府镇,增强城防,稳定军心。
“灵官,宣府安危,系于你身。还请您协助燕十三、文素臣他们,先行挡住者勒蔑、里赤媚,坚持到大军抵达。”
戚继光郑重请求。
王灵官面容刚毅,周身隐有雷火之气缭绕,他拱手沉声道:
“戚帅放心,贫道必不辱命!”
言罢,王灵官身形化作一道金光,瞬息间便消失在天际。
望着王灵官离去的身影,戚继光稍稍松了口气。
有这位强援加入,宣府镇应该能多支撑一段时间。
他随即整顿兵马,催促大军加速前进,务必在铁木真破城之前赶到。
然而,就在王灵官离开后的第二天黄昏,当戚继光大军行至一处相对开阔的谷地时,异变陡生。
四周山峦之上,突然之间号角长鸣,战鼓擂动。
无数蒙古旗帜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迎风招展。
黑压压的蒙古精锐如同鬼魅般从山林中、隘口后涌出,迅速合围,将戚继光的主力堵死在了这狭长的谷地之中。
这支蒙古军兵力雄厚,阵型严整,杀气冲天,与之前被“击溃”的木华黎部判若两军,分明是养精蓄锐已久的主力。
而在此之前,戚继光派出的斥候,居然未曾探查到他们。
显然,是用了什么极为高深的手段。
中计了!
戚继光心头巨震,瞬间明悟。
木华黎的败退是假,刘良佐的消息是饵,铁木真真正的目标,不仅仅是宣府镇,还有他戚继光麾下的这支大明主力精锐。
明军阵中一阵骚动,但毕竟是戚继光一手带出的百战雄师,虽惊不乱,在各部将领的指挥下迅速收缩,结成坚固的防御圆阵,火炮、火铳对准四周,严阵以待。
就在这时,蒙古军阵中分开一条通道,一骑缓缓而出,马上是一名身着普通千夫长服饰的蒙古使者。
他驰至明军阵前百步之外,用流利的汉语高声喊道:
“大明戚元帅何在?”
“大汗有请,邀元帅前军一叙!”
帐内诸将闻言,顿时哗然。
“元帅,不可,此乃鞑子诡计,意在诱您涉险。”
“铁木真亲自来了?”
“怎么可能?他不是在宣府吗?”
“定然是陷阱,元帅万万不能前去!”
戚继光面沉如水,抬手止住了众人的劝阻。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合围的蒙古大军,又望向那看似平静的蒙古军阵深处。
铁木真竟然出现在这里?
如果这是真的,那宣府镇下的“铁木真”又是谁?
整个战局的迷雾似乎瞬间浓郁了数倍。
沉思良久,戚继光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深知,此刻己方陷入重围,士气受挫,若怯而不往,不仅示弱于敌,更会动摇军心。
况且,他也极度渴望亲眼确认,对面究竟是不是铁木真本人,这关系到对整个战局的判断。
“备马。”
戚继光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本帅便去会一会这位蒙古大汗。”
“元帅!”
众将大惊,纷纷跪请。
郭靖更是挺身而出:
“戚元帅,郭靖愿代您前往。”
戚继光摇了摇头,拍了拍郭靖的肩膀:
“郭兄弟,你的心意我明白。但铁木真点名要见我,旁人替代不得。”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铁木真乃一代天骄,这点气度还是有的。”
“况且……”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
“若不亲眼看个明白,我等皆如盲人摸象,如何决断?”
郭靖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再度开口。
“那便让我陪你一同前去吧。”
戚继光见郭靖如此,也不好拒绝。
随即带十余名亲兵护卫与郭靖,翻身上马,坦然向着前军行去。
穿过层层叠叠、刀枪如林、目光森冷的军阵。
戚继光来到了全军的最前方。
映入眼中的,便是密密麻麻的蒙古勇士。
而在蒙古士卒的最前方。
则是一名蒙古男子。
那人身形并不算格外高大魁梧,穿着一袭看似普通的甲胄,但只是随意站在那里,却仿佛是整个天地的中心,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掌控一切的磅礴气势。
戚继光勒住马,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大明戚继光,应约前来。”
那人缓缓抬头。
那是一张饱经风霜却不见苍老的面容,额头宽阔,颧骨高耸,鼻梁挺直,嘴唇紧抿成一道坚毅的线条。
最令人心悸的是他那双眼睛,如同鹰隼般锐利,又如同草原夜空般深邃,目光扫过,仿佛能穿透人心,看尽世间虚妄。
那眼神中,有狼王的冷酷,有雄鹰的高远,更有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霸主气概。
正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铁木真!
与戚继光在画卷上见过的形象一般无二,甚至那无形的压迫感更胜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