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俭手腕一抖,正要把折扇打开,瞥见油纸上的两小撮粉末,又默默收了起来。
“董茂阑以李氏女婿自居,时常骚扰于我,我一时好奇,就去查了查,这一查就查出李夫人不是李氏女的事。身份这种事查起来容易又不容易,容易是因为只要你寻个李氏嫡支问问就能弄清楚,麻烦是因为现在的长安中没有李氏嫡支一脉。”
“为什么?”温清宁不解。
“先帝在位时,李氏站错了队,为今上厌弃,他们又不愿意低头服软,便被冷待至今。”谢景俭解释道,“不过我并未把李氏的身份告诉董茂阑,想来是李氏自己露了马脚,引得董茂阑去查。世家女子自小受到的教导与一般贵女不同,其实没那么容易冒充。”
温清宁神色凝重:“如果是这样,董茂阑知道李夫人不是李氏女,以他看重身份的性子必然会觉得自己被骗,若是因此愤怒杀妻,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对和自己同床共枕十几年的妻子下手,还是感情不错的妻子,真狠心呀。”
沈钧行低声道:“董茂阑可能不是第一次杀妻。”
温清宁愕然:“侯爷的意思是前面那位也是……”
“只是怀疑,尉卫寺中需要自己人,我便让人查了董茂阑。”沈钧行的声音压得更低,“发现他亡妻是生产时血崩而亡,董茂阑在亡妻死后不过月余就接了李氏入门。”
“按理是要为亡妻服丧一年,他这么做不要前程了?”温清宁皱眉。
律法规定,男子要为正妻服“齐衰杖期”之礼,也就是持丧杖服丧一年。
谢景俭道:“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操作得当,假如把婚书上的吉日延后一年,而李氏又愿意,家中仆从封号口,其实就追究不到董茂阑的身上。毕竟没有谁会像侯爷一般,寻个错处把柄还去查十几年前的旧事。”
温清宁沉默了,世人在为妻服丧一事上本就比较随心,有的男子妻子去世的第二日就开始琢磨着娶新妇,而有的男子则是守着规矩来,更有的男子终身不再续娶。
董茂阑太看重身份了,当他有机会接触甚至迎娶出身“士族李氏”的李馥儿时,他会如何做?
他必然会把人尽快娶回家。
那时他的那位发妻正怀着身孕,女子生产本就是拿命搏,难产而亡者不计其数。
董茂阑趁机下手,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世人只会觉得是那位发妻的命不好。
而李馥儿的身份有假,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自然也愿意把二人之事落实。
“董茂阑既然存在杀妻嫌疑,就不能在此问话,要把人带去大理寺还需禀明圣人,趁着有时间走一趟宫里吧。”谢景俭叹了口气,“我都能想象到明日早朝的热闹,我大理寺从去年到今年查办多少朝臣,我都担心哪一天背上个排除异己的恶名!好在人证物证齐全,禀明圣人审问清楚便可。”
他带上物证,对沈钧行说道:“今日多谢,待你京兆府有案子,本官一定帮忙。”
沈钧行脸色一僵,觉得谢景俭越来越不会说话,挥着手让他快走。
谢景俭去得快,回得也快,临近宵禁带着圣旨查封董府,把董府一众人拉去大理寺,连夜审问后把结果上报。
正和他们调查后推理的一样,董元娘和董士彦因婚事怨恨李馥儿,下藕粉和莲子水谋害继母。
董茂阑恨李馥儿假冒李氏女骗婚,把莲子粉加入李馥儿的安神汤中,期间没注意莲子粉落在衣服上,又掉落在凉簟上。
至于他谋杀发妻一事,有董二公子董士哲作证,证明此事为真。
董茂阑为了尽快娶李馥儿,趁发妻生产之际在她喝的参汤中加了活血的药,使其血崩而亡。
李馥儿一案因董茂阑两次杀妻、董元娘和董士彦犯“恶逆”之罪,元和帝亲判斩刑。
董士哲变卖家产,遣散大部分家仆后带着玉姨娘和其他家人离开长安,移居他乡。
------------------------------------------------------
阴雨连绵,温清宁懒洋洋地歪靠在窗户边盯着天空发呆。
“这雨下的真闹人,要么狠狠地下上一场,要么就别下,细细密密地下了三两日也不见停,感觉人都要发霉了。”竽瑟说着进了屋子。
跟在她身后的飞英赞同地连连点头:“飞英不喜欢下雨,每次下雨的时候,师傅都会让我去武安侯府练习踩瓦。”
她向来不爱说话,能说这么可见是真的不喜欢下雨。
“为什么要去侯爷那练习踩瓦?”竽瑟拿起针线笸箩好奇问道。
飞英张了张嘴扔出两个字:“练脚。”
竽瑟更懵了:“什么意思?”
飞英重重地喘了口气,不想说话,又不能不回答。
温清宁见她鼓起脸颊撇嘴气闷的样子忍不住笑着替她说道:“武安侯府的主院用的是圣人特允的青色琉璃瓦,下雨天瓦片湿滑,想来对于杜可、飞英他们这种脚上功夫的人来说正合适练功。”
飞英眼睛一亮,下巴在空中点出一道直线,望向温清宁的眼神宛如看到知己。
说话间,平安来报:“郡君,谢少卿送来一家人,说是晚到的暖房礼。”
温清宁一怔,想起暖房那日谢景俭说的话——另有一份乔迁贺礼还在路上,晚些时候送到。
“把人请去正堂。”
…………
“婆母,这是不是咱们的新东家呀?月钱会不会比上一家多嘞?看着新修整的宅子呢。”
爽朗的声音,习惯的尾音,温清宁一下子记起声音的主人是谁——朱艾娘,在侯文金府上负责烧水的那个十分健谈的婶子。
温清宁正要进屋,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转身回望,对上一张面色凝重的脸——王炳。
王炳大步走在发财身边,衣裳湿透,语气焦急:“温小娘子,西市发现一具女尸,头儿请您过去。”
温清宁当即吩咐:“竽瑟,朱婶子一家交给你安排,好好照顾。飞英,去把我的锦袋取来,随我去验尸。”
“董茂阑以李氏女婿自居,时常骚扰于我,我一时好奇,就去查了查,这一查就查出李夫人不是李氏女的事。身份这种事查起来容易又不容易,容易是因为只要你寻个李氏嫡支问问就能弄清楚,麻烦是因为现在的长安中没有李氏嫡支一脉。”
“为什么?”温清宁不解。
“先帝在位时,李氏站错了队,为今上厌弃,他们又不愿意低头服软,便被冷待至今。”谢景俭解释道,“不过我并未把李氏的身份告诉董茂阑,想来是李氏自己露了马脚,引得董茂阑去查。世家女子自小受到的教导与一般贵女不同,其实没那么容易冒充。”
温清宁神色凝重:“如果是这样,董茂阑知道李夫人不是李氏女,以他看重身份的性子必然会觉得自己被骗,若是因此愤怒杀妻,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对和自己同床共枕十几年的妻子下手,还是感情不错的妻子,真狠心呀。”
沈钧行低声道:“董茂阑可能不是第一次杀妻。”
温清宁愕然:“侯爷的意思是前面那位也是……”
“只是怀疑,尉卫寺中需要自己人,我便让人查了董茂阑。”沈钧行的声音压得更低,“发现他亡妻是生产时血崩而亡,董茂阑在亡妻死后不过月余就接了李氏入门。”
“按理是要为亡妻服丧一年,他这么做不要前程了?”温清宁皱眉。
律法规定,男子要为正妻服“齐衰杖期”之礼,也就是持丧杖服丧一年。
谢景俭道:“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操作得当,假如把婚书上的吉日延后一年,而李氏又愿意,家中仆从封号口,其实就追究不到董茂阑的身上。毕竟没有谁会像侯爷一般,寻个错处把柄还去查十几年前的旧事。”
温清宁沉默了,世人在为妻服丧一事上本就比较随心,有的男子妻子去世的第二日就开始琢磨着娶新妇,而有的男子则是守着规矩来,更有的男子终身不再续娶。
董茂阑太看重身份了,当他有机会接触甚至迎娶出身“士族李氏”的李馥儿时,他会如何做?
他必然会把人尽快娶回家。
那时他的那位发妻正怀着身孕,女子生产本就是拿命搏,难产而亡者不计其数。
董茂阑趁机下手,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世人只会觉得是那位发妻的命不好。
而李馥儿的身份有假,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自然也愿意把二人之事落实。
“董茂阑既然存在杀妻嫌疑,就不能在此问话,要把人带去大理寺还需禀明圣人,趁着有时间走一趟宫里吧。”谢景俭叹了口气,“我都能想象到明日早朝的热闹,我大理寺从去年到今年查办多少朝臣,我都担心哪一天背上个排除异己的恶名!好在人证物证齐全,禀明圣人审问清楚便可。”
他带上物证,对沈钧行说道:“今日多谢,待你京兆府有案子,本官一定帮忙。”
沈钧行脸色一僵,觉得谢景俭越来越不会说话,挥着手让他快走。
谢景俭去得快,回得也快,临近宵禁带着圣旨查封董府,把董府一众人拉去大理寺,连夜审问后把结果上报。
正和他们调查后推理的一样,董元娘和董士彦因婚事怨恨李馥儿,下藕粉和莲子水谋害继母。
董茂阑恨李馥儿假冒李氏女骗婚,把莲子粉加入李馥儿的安神汤中,期间没注意莲子粉落在衣服上,又掉落在凉簟上。
至于他谋杀发妻一事,有董二公子董士哲作证,证明此事为真。
董茂阑为了尽快娶李馥儿,趁发妻生产之际在她喝的参汤中加了活血的药,使其血崩而亡。
李馥儿一案因董茂阑两次杀妻、董元娘和董士彦犯“恶逆”之罪,元和帝亲判斩刑。
董士哲变卖家产,遣散大部分家仆后带着玉姨娘和其他家人离开长安,移居他乡。
------------------------------------------------------
阴雨连绵,温清宁懒洋洋地歪靠在窗户边盯着天空发呆。
“这雨下的真闹人,要么狠狠地下上一场,要么就别下,细细密密地下了三两日也不见停,感觉人都要发霉了。”竽瑟说着进了屋子。
跟在她身后的飞英赞同地连连点头:“飞英不喜欢下雨,每次下雨的时候,师傅都会让我去武安侯府练习踩瓦。”
她向来不爱说话,能说这么可见是真的不喜欢下雨。
“为什么要去侯爷那练习踩瓦?”竽瑟拿起针线笸箩好奇问道。
飞英张了张嘴扔出两个字:“练脚。”
竽瑟更懵了:“什么意思?”
飞英重重地喘了口气,不想说话,又不能不回答。
温清宁见她鼓起脸颊撇嘴气闷的样子忍不住笑着替她说道:“武安侯府的主院用的是圣人特允的青色琉璃瓦,下雨天瓦片湿滑,想来对于杜可、飞英他们这种脚上功夫的人来说正合适练功。”
飞英眼睛一亮,下巴在空中点出一道直线,望向温清宁的眼神宛如看到知己。
说话间,平安来报:“郡君,谢少卿送来一家人,说是晚到的暖房礼。”
温清宁一怔,想起暖房那日谢景俭说的话——另有一份乔迁贺礼还在路上,晚些时候送到。
“把人请去正堂。”
…………
“婆母,这是不是咱们的新东家呀?月钱会不会比上一家多嘞?看着新修整的宅子呢。”
爽朗的声音,习惯的尾音,温清宁一下子记起声音的主人是谁——朱艾娘,在侯文金府上负责烧水的那个十分健谈的婶子。
温清宁正要进屋,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转身回望,对上一张面色凝重的脸——王炳。
王炳大步走在发财身边,衣裳湿透,语气焦急:“温小娘子,西市发现一具女尸,头儿请您过去。”
温清宁当即吩咐:“竽瑟,朱婶子一家交给你安排,好好照顾。飞英,去把我的锦袋取来,随我去验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