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返老还童-《青山少年》

  易年与七夏默默的看着老和尚,没有说话。

  与老和尚“认识”的时间很短,也只是聊了会儿天,还谈不上感情。

  可看见老和尚慢慢闭上眼睛,却莫名的有些心酸。

  易年这样,七夏亦是如此。

  百年前的残阳照不出二人的影子,只是把那禅房的影子拉的老长。

  带着水渍的青石板,水汽升腾间,挂上了绚丽的七彩颜色。

  百年前的山风吹进了百年前的净竹寺,推着百年前还新着的门,轻轻摇曳。

  没有声响传来。

  如果不是见那影子轻轻晃动,此时的场景,便是画一般。

  记载着当年的瞬间。

  老和尚还是没能兑现他说的话。

  这场跨越时空的交谈,他撑不住了。

  易年还有好多问题没有问。

  比如净竹寺为何会在独立于天元大陆的空间中存在着。

  比如当年从这里拿走那片星空的人要那片星空做什么。

  那人的身份又是什么?

  他说的自己的一老一少又是什么意思?

  太多太多。

  这场给易年带来了许多谜团的谈话,在易年不想终止的时候,结束的那么突然。

  风依旧吹着,吹着敞开的房门,到了老和尚身前。

  袈裟动着。

  易年与七夏看着。

  袈裟会动,但老和尚,应该不会再动了。

  身子有些佝偻,宽松的僧衣遮盖了胸前的起伏。

  易年不知道老和尚是不是还在呼吸。

  或者,在自己被夕阳晃了眼睛的时候,已经停了。

  易年的目光不忍停在老和尚的身上。

  看着那即将落下的夕阳,心底,莫名的起了悲伤。

  空空古寺,除了老和尚之外,再没一个人。

  在这一刻,易年觉得,眼前的场景,和湖底见到七夏的时候一模一样。

  同样的孤独。

  易年没有体会过孤独的滋味,虽然青山小些,但还有人。

  山里有师父,山外有那些爱聊天的朴实村民。

  后来有小愚,有仓嘉。

  出来后,有周晚,有龙桃。

  他们都走了,还有七夏。

  所以易年没体会过孤独的感觉。

  看着生命尽头时没有一人陪着的老和尚,心底,满是悲凉。

  或许是感受到了易年情绪上的变化,七夏在旁边,轻轻拉住了易年的手。

  没有说话。

  只有掌心的温暖,安抚着易年。

  易年感受到传来的安抚与关切,叹了口气。

  转头看向七夏,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不知自己为何会有这般情绪出现。

  “我没事儿,也不知怎了,就是觉得心里很难受,我与这位大师只有几面之缘,谈不上尊敬,更没有情感之说,但就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易年轻声说着。

  像是在回应着七夏,但更像是安慰自己。

  少年有些时候遇见事情很纠结,但却不是多愁善感之人。

  作为一个大夫,见过人间疾苦。

  也见了许多的生命逝去。

  心善,但习惯了。

  七夏听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也许是不知道说什么,也许是知道,少年的情绪,只有他自己才能缓解。

  那陪着便好。

  易年看着站在身边的七夏,紧了紧手。

  百年前的一幕固然落寞,把自己的心情弄的糟了些。

  还好,找到了她。

  自己管不得百年前的事儿,但能抓紧身边的人。

  想到此,心情,好像好了那么一点儿。

  再一次看向老和尚。

  天,黑了。

  依旧黑的那么突然,同前几天那般。

  不过今夜与往常不一样。

  虽然黑了,却还能模糊的看见后院中的一切。

  禅房,石板,灯罩,夜风。

  风没有形状,可看得见。

  房门晃动,云儿轻飘。

  不过易年此时的注意力不在这些,好像忘记了今夜的不寻常。

  瞪大了的双眼,一直看着禅房中的老和尚。

  屋里没有月光,却明亮无比。

  不是因为点起了烛火。

  是老和尚的周围,布满了金光。

  那抹金光,照亮了夜。

  也照亮了易年与七夏瞪得越来越大的眼睛。

  易年本以为老和尚已经没了呼吸,会在那安静中,枯坐百年。

  可现在,在老和尚身上,竟起了如此大的变化。

  那双方才已经有些涣散闭上了的眼睛,开始慢慢睁开。

  易年看见,涣散不再。

  布满了灵光。

  而随着眼睛慢慢睁开,老和尚那苍老的脸,也起了变化。

  褶皱慢慢变少,苍白开始褪去。

  “回光返照?”

  七夏的声音响起,问着易年。

  “或许吧,不清楚。”

  易年没见过回光返照还能变年轻,一时之间也不好回答七夏的问题。

  而就在二人说话的间隙,老和尚那原本已经老的不像样子的脸,竟然年轻了许多。

  以常人来说,现在也就是古稀之年。

  可神奇的远不止如此。

  随着金光的持续出现,那双眼睛的不断睁开,那脸,变得越来越年轻。

  花甲,半百,不惑,而立,弱冠。

  直至舞象之末,终于停了下来。

  易年看着那张脸,眼睛瞪得比平时大了太多。

  呼吸,也跟着急促了起来。

  七夏没有继续看那已经变得年轻的老和尚,而是看向了易年。

  眼中的震惊,一点也不比易年少。

  再瞧见易年的神情之后,忍住了开口提问的冲动。

  自己被这一幕震撼,而易年的震撼,绝对不比自己少。

  易年没有感受到七夏的目光,注意力都在老和尚那张年轻的脸上。

  一动不动,死死盯着那张脸。

  也许是被这眼前的一幕震撼,忘记了眨眼。

  此时终于明白了为何方才会那般难受悲凉。

  老和尚已经没了第一次见时的老态龙钟,全身上下充满活力。

  金光环绕间,灵活的起了身。

  将袈裟脱下,叠好放在了方才坐着的蒲团上。

  看了最后一眼,带着满身金光来到了院里。

  活动了下身子。

  或许突然变得年轻,还没适应。

  简单的活动了几下便停了下来,看向了寺庙前面。

  有大殿挡着,易年也不知道他看向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不过片刻过后,老和尚那变得年轻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

  有释然,也有无奈。

  紧了紧身上的僧衣,把脖子上的佛珠拿了下来。

  低头看着,轻轻抚着。

  嘴角的笑意更深。

  虽有笑意,可眼神中,看不见开心。

  只有老友离别时的不舍。

  不知是看了多久,老和尚有了动作。

  侧着耳朵,向着大殿的方向听了听。

  停了手中动作,看向佛珠。

  下一刻,满身的金光开始向着佛珠汇入。

  片刻过后,小院又黑了下来。

  老和尚没有了满身的金光。

  佛珠有。

  抡圆了右手,将满是金光的佛珠,扔向了西方的高天之中。

  那抹自老和尚手中而起的金光,划开了黑夜,带着决绝的气息,以极快的速度向着西方飞去。

  老和尚看着那被自己抛出的金色,双手合十,嘴唇轻动。

  听不见。

  或许听见,也听不清楚。

  易年看着这百年前的一幕,没有任何动作。

  但方才的悲凉心酸,消退了些。

  脸上,也同老和尚方才那般,出现了释然的神色。

  老和尚的金光虽不在了,但依旧年轻。

  转着身子看着后院。

  一圈过后,看向了大殿的方向。

  又有金光出现。

  老和尚,或者是小和尚,变成了金色。

  易年看着眼前的一幕,也同那老和尚一般,嘴角出现了一抹微笑。

  老和尚变成金色之后没有停留,腾空而起,越过了大殿。

  易年看着那消失的身影,在百年后,挥了挥手。

  而就在挥手的时候,有声音,从心头升起。

  “我们,还会再见的。”

  易年“听着”那声音,在七夏惊讶的目光中,点了点头。

  没有去追老和尚。

  因为下一刻,这百年前的场景,有了变化。

  完好的后院,空旷的禅房,开始慢慢消失。

  大殿后面的墙,失去了颜色。

  或许,前面也是如此。

  易年看着,没有动。

  七夏等着,也没有动。

  不知过了多久,所有的一切,变成了虚无。

  没了百年前的净竹寺,也没了百年前的老和尚。

  黑暗,回到了两人眼中。

  易年伸手从怀中摸了摸。

  还好,这几天的黑暗,一直把火折子放在了身边。

  轻轻吹燃。

  这次,终于不是只能照亮周身三尺之地了。

  朦胧的后院,依稀可见。

  离得最近的,是七夏那绝美的小脸。

  带着些许震惊,也带着些许不解。

  煞是好看。

  易年看着,忍不住伸手轻轻捏了捏。

  七夏没有躲闪,没有挣扎。

  没有拨开易年的手。

  “是真的吗?”

  易年听着七夏的问题,想了想,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那等境界太高,到底有多大的神通我也不清楚,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真的,这世界,没那么多巧合。”

  易年回着七夏。

  “而且,方才大师离去之前与我说了句话。”

  “什么话?”

  “他说,还有再见的那天。”

  “那从开始到现在看见的景象,是真的吗?”

  这一切太过离奇,饶是见多识广的七夏,也不能确定了。

  易年听着,拿着火折子往旁边照了照。

  拉着七夏向着那处走去。

  边走边说,“试一试就知道了。”

  几步到了地方,易年把火折子递给七夏。

  蹲下身子,伸出小手开始在这破败的小院废墟上翻找起来。

  易年的力气大,翻些东西不费事儿。

  一盏茶功夫过后,停了下来。

  接过七夏递来的火折子,往下面被自己挖开的地方照着。

  有丝金色,回着火光。

  易年看着,开口说道

  “埋了百年,还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