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秋宴暗藏风雨声
荣国府的桂花在秋分时节开得泼泼洒洒,金粟似的花瓣落了满院,踩上去簌簌作响。宝玉扶着黛玉走在抄手游廊,廊下的鹦鹉突然开口:"林姑娘来了——"声音尖细,倒像是哪个小丫鬟的腔调。
"这鸟儿越发没规矩了。"黛玉捂着嘴轻咳,月白绫裙扫过阶前的青苔,留下浅浅的痕。她的病虽好了些,却总在起风时犯喘,帕子上时常沾着点淡淡的粉红。
"昨儿让茗烟买了些新谷米,给它换换口味,许是吃撑了。"宝玉替她拢了拢鬓边的碎发,指尖触到她耳后的温度,比往常烫些。贾母特意让人在潇湘馆搭了暖阁,地龙从十月就烧上了,可她的手还是凉得像浸在井水里。
正说着,琥珀提着食盒过来,里面是刚蒸好的蟹粉酥,热气透过竹篾缝往外冒:"老太太让给姑娘和二爷送些点心,说晌午的家宴不用去太早,等温些再过去。"
黛玉接过食盒,指尖触到滚烫的瓷盘:"劳烦琥珀姐姐了,替我谢老太太。"她打开盒盖,酥饼上的蟹粉捏成小蟹的模样,眼睛用两粒黑芝麻点着,活灵活现。
"这是柳嫂子新琢磨的样子,说是照着宝二爷画的稿子做的。"琥珀笑得眉眼弯弯,"老太太看了直夸,说比外头买的还精致。"
宝玉挠挠头,想起前几日在黛玉窗下画蟹子玩,被紫鹃撞见笑他孩子气,没想到竟被柳嫂子学了去。"不过是随手画的,倒让她费了心。"
三人往贾母上房去,路过沁芳闸时,见探春和湘云正蹲在石边喂鱼。湘云穿着件水红夹袄,手里捏着半块馒头,掰碎了往水里撒,引得锦鲤翻涌,溅了她一裙摆的水花。
"林姐姐,宝哥哥!"湘云直起身,辫子上的珠花晃得人眼晕,"快来看,这鱼比上月肥了好些,都是我天天来喂的功劳!"
探春笑着摇头:"你倒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明明是茗烟找了渔户来,换了新水添了活食。"她转向黛玉,"听说林姐姐身子好些了?前儿我让人从苏州带了些新茶,说是雨前采的,泡着喝能润喉。"
黛玉刚要道谢,就见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匆匆走来,脸色慌张,见了宝玉和黛玉也忘了请安,径直往贾母上房去。
"这是怎么了?"湘云皱起眉,"瞧她那样子,像是出了什么事。"
宝玉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几日林之孝说的,江南织造局那边迟迟没回信,派去取密信的人也没了消息。"许是府里有什么事,咱们先去老太太那里吧。"
贾母上房里,气氛果然有些凝重。贾政坐在炕边,眉头拧成个疙瘩,手里捏着个茶碗,水都凉透了也没喝一口。邢夫人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手里数着佛珠,嘴角却撇着,像是在冷笑。
"来了。"贾母看见宝玉和黛玉,脸上的愁容散了些,招手让他们过去,"快过来暖阁里坐,外头风大。"
黛玉挨着贾母坐下,紫鹃连忙给她披上件素色披风。"老太太,可是出了什么事?"
贾母叹了口气,没说话。贾政放下茶碗,声音沉得像块石头:"刚才周瑞家的来报,江南织造局让人捎信,说咱们派去的人......在半路上失踪了。"
"失踪了?"宝玉猛地站起来,"怎么会失踪?是不是遇到了劫匪?"
"不像。"贾政摇摇头,"织造局的人说,那几日江面上很太平,没听说有劫匪。而且......而且他带的箱子也不见了,像是自己走的。"
黛玉的手指猛地收紧,帕子被攥出深深的褶子。她想起父亲留下的那些信,若是落到坏人手里,不仅贾政的清白难保,恐怕还会牵连更多的人。"会不会是......被人掳走了?"
"不好说。"贾政的脸色越发难看,"现在江南那边乱得很,忠顺王府倒了台,好些人都想趁机捞好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正说着,贾琏掀帘进来,脸上带着酒气,却掩不住眼底的慌乱:"父亲,老太太,刚才......刚才宫里来了人,说是......说是让咱们把府里的账目整理一下,过几日要派人来查。"
"查账目?"贾母猛地坐直了,"好端端的,查什么账目?"
贾琏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说是......说是查咱们跟忠顺王府的往来,虽然之前的事查清了,可......可皇上还是不放心,想再看看。"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自鸣钟滴答作响,敲得人心头发紧。宝玉看着黛玉苍白的脸,突然想起她昨夜说的梦,梦见一片漆黑的江水,有个人在水里挣扎,手里紧紧攥着个箱子。
"别担心。"宝玉握住黛玉的手,她的手冰凉,还在微微发抖,"不会有事的,那些账目都清清白白,查也不怕。"
黛玉点点头,却没说话。她知道,贾府的账目哪有什么清清白白,这些年铺张浪费,收受贿赂,早就亏空得厉害,若是真查起来,恐怕比盐案还要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的桂花被风吹得簌簌落,像是谁在低声啜泣。贾母看着满屋子愁云惨淡的脸,突然一拍桌子:"查就查!咱们荣国府行得正坐得端,还怕他们查?琏儿,去把账房先生叫来,让他们把账目都整理好,别让人挑出毛病来!"
贾琏领命而去。贾政看着贾母强作镇定的样子,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忠顺王府倒了,还有更多的人盯着荣国府这块肥肉,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宝玉扶着黛玉走出暖阁,想让她透透气。廊下的鹦鹉又开始叫:"风雨来了——风雨来了——"声音凄厉,像是在预警着什么。
第二折 旧物牵出陈年怨
荣国府的账房里,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得像爆豆。林之孝带着三个账房先生,正把一摞摞账簿搬到桌上,灰尘呛得人直咳嗽。宝玉站在门口,看着那些泛黄的纸页,突然觉得头晕目眩。
"二爷,您还是回去吧,这里脏得很。"林之孝放下手里的账簿,额头上全是汗,"这些账目乱得很,怕是要查上好几天。"
"我再看看。"宝玉摆摆手,目光落在最上面的一本账簿上,封皮上写着"天启五年",字迹已经模糊。那是他出生那年的账,不知道里面记了些什么。
他伸手想去拿,就见林之孝脸色一变,连忙按住账簿:"二爷,这都是些旧账,没什么好看的,还是让先生们慢慢查吧。"
宝玉皱起眉:"怎么?这里面有什么不能看的?"
林之孝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旁边的老账房先生叹了口气:"二爷,不瞒您说,这本账里记着当年......当年先太太陪嫁的东西,后来......后来有些说不清去向,怕您看了伤心。"
宝玉的心沉了下去。他母亲王夫人的陪嫁,当年也是浩浩荡荡的,怎么会说不清去向?"到底怎么回事?"
老账房先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当年先太太刚去世,府里乱得很,有一批珠宝首饰说是被贼偷了,可......可后来有人看见,赵姨娘房里多了些新首饰,跟先太太丢的那些很像。"
宝玉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捏得发白。他一直知道赵姨娘偏心贾环,却没想到她竟能干出这种事来。"这事父亲知道吗?"
"知道是知道,"老账房先生叹了口气,"可老爷念在她生了环哥儿,又没抓到确凿证据,就没追究。"
宝玉正想说什么,就见紫鹃匆匆跑来:"二爷,姑娘不舒服,让您赶紧回去。"
他连忙往潇湘馆赶,心里又气又急。刚进院门,就见黛玉靠在窗边,脸色白得像纸,手里拿着个锦盒,正簌簌地掉眼泪。
"怎么了?"宝玉跑过去,握住她的手,"是不是又不舒服了?"
黛玉摇摇头,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支金步摇,上面镶着颗鸽蛋大的珍珠,珠子上有个小小的缺口。"这是......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刚才翻东西时找出来的。"她的声音发颤,"我突然想起,那年在府里见过赵姨娘戴过一支一模一样的,只是......只是那颗珍珠没有缺口。"
宝玉的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账房先生的话,看来赵姨娘偷东西的事是真的了。"别难过,"他把步摇放回锦盒,"等我查清楚了,一定让她把东西还回来。"
黛玉摇摇头,泪水掉得更凶了:"我不是要她还东西,我是觉得......觉得这府里太脏了,到处都是偷鸡摸狗的事。父亲刚洗清嫌疑,又出了这种事,若是被人知道了,又要嚼舌根。"
宝玉看着她伤心的样子,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知道黛玉最看重名声,可这府里的龌龊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别担心,我不会让别人知道的。"
正说着,就见赵姨娘掀帘进来,脸上堆着笑,手里拿着个食盒:"听说林姑娘不舒服,我让厨房炖了些燕窝,给姑娘补补身子。"
黛玉连忙擦干眼泪,把锦盒藏到身后。宝玉冷冷地看着赵姨娘,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水红绫袄,头上插着支金钗,看着倒像是个正经主子。
"多谢赵姨娘费心。"黛玉的声音淡淡的,"只是我刚吃过药,怕是吃不下,还是拿回去吧。"
赵姨娘却像没听见似的,径直走到桌边,打开食盒:"姑娘尝尝吧,这是我特意让人从江南带来的血燕,可贵着呢。"她的目光扫过黛玉身后的锦盒,眼睛亮了一下。
宝玉看出她没安好心,冷冷地说:"姨娘若是没事,就请回吧,姑娘需要静养。"
赵姨娘撇撇嘴,没好气地说:"我好心来看姑娘,倒是我的不是了?"她拿起食盒,往外走,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下,回头看着黛玉,"对了,前几日我丢了支金步摇,上面镶着颗大珍珠,不知道姑娘有没有见过?"
黛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握着锦盒的手都在发抖。宝玉站起来,挡在黛玉面前:"姨娘丢了东西,应该去报官,跑到这里来问姑娘是什么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姨娘冷笑一声:"我不过是随口问问,二爷何必这么紧张?"她转身走了,嘴里还嘟囔着,"有些人看着清高,谁知道背地里干了些什么。"
宝玉气得浑身发抖,真想冲上去给她一巴掌。黛玉拉住他的手,摇摇头:"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故意来挑衅的。"
宝玉坐下,看着黛玉苍白的脸,心里又气又急。他知道赵姨娘是想把偷东西的事栽赃到黛玉头上,若是被她得逞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我得去告诉父亲。"宝玉站起来,"不能让她这么污蔑你。"
黛玉拉住他:"别去,父亲现在正烦心账目的事,说了也只会让他更头疼。而且......而且没有证据,说了他也不会信。"
宝玉坐下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他看着窗外飘落的桂花,突然觉得这荣国府就像个烂泥潭,无论怎么挣扎,都只会越陷越深。
第三折 查账风波起微澜
荣国府的账房里,气氛越来越紧张。查账的太监来了三天,每天都从早查到晚,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听得人心惊肉跳。贾政每天都守在那里,眼睛熬得通红,下巴上冒出了胡茬。
宝玉去看过几次,每次都见父亲眉头紧锁,对着一堆账本唉声叹气。林之孝偷偷告诉他,账上的亏空比想象中还大,光是这几年给宫里的太监们送礼,就花了十几万两银子。
"这可怎么办?"宝玉急得团团转,"若是被皇上知道了,怕是要治咱们贪赃枉法的罪。"
林之孝叹了口气:"老爷正在想办法,让琏二爷去当铺当了些东西,又找亲戚们借了些,可还是差得远。"
宝玉想起自己房里还有些值钱的东西,都是老太太和长辈们赏的,不如拿去当了,或许能帮上点忙。"林管家,你跟我来,我房里有些东西,或许能当些银子。"
他带着林之孝回房,打开樟木箱,里面全是些珠宝玉器、名人字画。有老太太赏的通灵宝玉,有北静王送的鹡鸰香念珠,还有些是他自己买的古玩。
"这些......这些都是二爷的宝贝,怎么能拿去当?"林之孝看着那些东西,眼睛都直了。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什么宝贝不宝贝的。"宝玉拿起那串鹡鸰香念珠,"这个最值钱,先拿去当了。"
林之孝接过念珠,手都在发抖:"二爷放心,我一定找个靠谱的当铺,等府里缓过来了,再把它赎回来。"
他刚要走,就见茗烟慌慌张张地跑来:"二爷,不好了!查账的太监在账里找出了问题,说是......说是有一笔五万两银子的支出,没有任何记录,怀疑是老爷中饱私囊!"
宝玉的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晕过去。五万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若是真被安上中饱私囊的罪名,父亲就彻底完了。
"快,带我去看看!"宝玉拔腿就往账房跑,心里像火烧一样。
账房里,查账的总管太监李公公正拿着一本账簿,指着上面的一行字,对着贾政厉声呵斥:"贾大人,这五万两银子到底去了哪里?你要是说不清楚,休怪咱家不客气!"
贾政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宝玉冲过去,拿起账簿一看,上面写着"天启十年,支银五万两,用途不明"。
"这......这不可能!"宝玉急得大喊,"我父亲绝不会中饱私囊!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
李公公斜着眼看他:"你是谁?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我是他儿子宝玉!"宝玉挺起胸膛,"我父亲一生清廉,绝不可能贪污公款!这五万两银子一定是有别的用途,只是记录丢了而已!"
"丢了?"李公公冷笑一声,"说得倒轻巧!咱家看,是被你们父子俩私分了吧!"
贾政猛地一拍桌子,气得浑身发抖:"你胡说!我贾政清清白白,绝不可能做这种事!"
"是不是胡说,可不是你说了算的。"李公公收起账簿,"咱家会把这事禀报皇上,到时候自然有公论。"
他转身就走,宝玉连忙拦住他:"李公公,请等一下!我知道这五万两银子的去向!"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贾政。宝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天启十年,我祖母病重,太医说需要一味千年雪莲做药引,这五万两银子就是用来买雪莲的。只是......只是当时情况紧急,没来得及记录。"
这是他编的谎话,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这五万两银子的去向,但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李公公眯起眼睛:"哦?有这事?可有证据?"
"有!"宝玉连忙说,"当时给我祖母看病的太医还在京城,他可以作证!还有,那株雪莲的残渣还在府里,李公公若是不信,可以去查!"
李公公半信半疑:"好,咱家就信你一次。若是让咱家查出你在撒谎,别怪咱家连你一起治罪!"
他让人去传唤太医,又让人去潇湘馆搜查雪莲残渣。宝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暗暗祈祷黛玉能明白他的意思,赶紧找些东西来冒充雪莲残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过多久,太医来了,果然证实了宝玉的话。又过了一会儿,紫鹃拿着个锦盒来,里面装着些干枯的花瓣,说是雪莲的残渣。
李公公看着那些残渣,又看了看太医,终于相信了:"既然如此,那这事就算了。但其他的账目,咱家还要仔细查查。"
宝玉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贾政看着他,眼神复杂,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回到潇湘馆,黛玉正在等他,脸色比刚才还白。"你吓死我了,"她拉住宝玉的手,"若是被他们发现是假的,可怎么办?"
"我也是没办法才这么说的。"宝玉瘫坐在椅子上,浑身都没了力气,"那五万两银子到底去了哪里?"
黛玉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猜......可能和当年的太子有关。天启十年,正是太子和忠顺王争夺储位最激烈的时候,父亲或许是用这笔银子帮了太子。"
宝玉恍然大悟,难怪父亲说不清楚,原来是怕牵连出太子的事。"若是这样,那这笔银子就永远说不清楚了。"
黛玉叹了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吧,但愿别再出什么事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账房里的算盘声还在继续,像一把锤子,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宝玉看着黛玉担忧的脸,突然觉得很累,他不知道这荣国府还能撑多久,也不知道他和黛玉的未来在哪里。
第四折 内宅纷争愈难平
荣国府的查账风波还没过去,内宅里又起了纷争。邢夫人听说贾政为了填补亏空,把她的嫁妆都拿去当了,气得在房里大哭大闹,把王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都是她!都是她撺掇老爷干的好事!"邢夫人拍着桌子,唾沫星子横飞,"我早就说过,她不是个好东西,一心就想掏空咱们荣国府!"
她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一旁煽风点火:"太太说得是,那王夫人最会装好人,暗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前儿查账,不就查出她偷偷给娘家送了不少东西吗?"
邢夫人眼睛一亮:"有这事?你怎么不早说?"
"我也是听账房的人说的,"王善保家的压低声音,"说是有一笔银子,说是给老太太买东西,其实是送到王家去了。"
邢夫人冷笑一声:"好啊,果然是她!我这就去找老太太,让她评评理!"
她气冲冲地往贾母上房去,刚走到门口,就见王夫人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个锦盒,脸上带着笑。
"哟,这不是大太太吗?"王夫人假惺惺地打招呼,"这是要去哪里啊?"
"我去哪里关你什么事?"邢夫人没好气地说,"我正要去找老太太,说说你把府里的银子往娘家送的事!"
王夫人的脸色瞬间变了:"你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往娘家送银子了?"
"你还敢狡辩?"邢夫人上前一步,指着她的鼻子,"账房里都查出来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两人在门口吵了起来,引来了不少丫鬟婆子围观。贾母在屋里听见了,气得浑身发抖,让人把她们俩叫进去。
"你们俩像什么样子?"贾母一拍桌子,"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吵吵闹闹,就不怕让人笑话?"
邢夫人委屈地哭了起来:"老太太,您可得为我做主啊!王夫人把我的嫁妆都拿去当了,还偷偷往娘家送银子,这是要把咱们荣国府掏空啊!"
王夫人也哭了:"老太太,我没有!那些银子都是正当支出,是邢夫人故意冤枉我!"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宝玉和黛玉正好路过,见这情形,赶紧进去劝架。
"母亲,大太太,有话好好说,别惹老太太生气。"宝玉扶着贾母,给王夫人使了个眼色,让她少说两句。
黛玉也劝邢夫人:"大太太,现在府里正是难处,大家更该同心协力,别再闹矛盾了。"
贾母喘了口气,指着邢夫人:"你也是,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沉不住气。王夫人是管家的,拿些银子用怎么了?只要不是中饱私囊,有什么好计较的?"
她又转向王夫人:"还有你,以后做事注意点,别让人抓住把柄。府里的亏空还没填上,你要是再惹出什么事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两人不敢再吵,低着头站在那里。贾母摆摆手:"都回去吧,好好想想自己的错处。"
邢夫人和王夫人悻悻地走了。贾母看着她们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府里啊,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宝玉和黛玉陪着贾母坐了一会儿,说了些宽心的话,才各自回去。走在廊下,宝玉忧心忡忡地说:"照这样下去,不用外人来查,咱们自己就先乱了。"
黛玉点点头:"是啊,内宅不宁,外面的事就更难办了。我真担心......担心咱们荣国府撑不过这个冬天。"
宝玉握住她的手,紧紧地攥着:"别担心,有我呢。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保护你,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黛玉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稍微安定了些。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只要荣国府的根基还在,这些纷争就永远不会停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夜色渐深,荣国府的灯火一盏盏熄灭,只有账房里还亮着灯,算盘珠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像一曲悲凉的挽歌。
第五折 故交援手解燃眉
荣国府的亏空越来越大,贾政急得满嘴起泡,头发都白了不少。贾琏跑遍了所有的亲戚家,也只借到了几万两银子,对于巨大的亏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可怎么办?"贾政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账单,唉声叹气,"若是再凑不齐银子,怕是真的要被皇上治罪了。"
宝玉站在一旁,心里也急得像火烧。他想起北静王,或许可以找他帮忙,毕竟当年父亲帮过他不少忙。"父亲,不如我去找北静王想想办法?"
贾政摇摇头:"不行,北静王现在自身难保,忠顺王府倒了,皇上对所有的王爷都心存猜忌,这时候去找他,只会给他添麻烦。"
正说着,林之孝匆匆进来:"老爷,二爷,外面有个人求见,说是......说是江南来的,姓柳,说是林大人的旧部。"
宝玉和贾政都是一愣,林大人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他的旧部怎么会来找他们?
"快请他进来。"贾政连忙说。
不一会儿,林之孝领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那人穿着件青布长衫,虽然有些破旧,但很干净,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他见了贾政和宝玉,连忙行礼:"小人柳明,拜见贾大人,贾二爷。"
"不必多礼。"贾政摆摆手,"不知柳壮士找我们有何要事?"
柳明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贾政:"小人是林大人的旧部,当年林大人在江南查盐案时,小人曾在他手下当差。林大人去世后,小人一直在江南隐居。前几日听说荣国府遇到了难处,想起林大人当年说过,贾大人是他的知己,若是有什么事,可以找贾大人帮忙。小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手里还有些积蓄,或许能帮上一点忙。"
贾政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叠银票,足足有十万两。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又有些不好意思:"这......这太多了,我们不能要。"
"贾大人不必客气。"柳明说,"这都是小人这些年做生意赚的,干干净净的钱。林大人当年对小人有知遇之恩,小人一直没机会报答,现在能为他的朋友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宝玉也很感动:"柳壮士真是太谢谢你了。若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尽管开口。"
柳明笑了笑:"小人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只希望贾大人能早日渡过难关,也希望林姑娘能平安喜乐。"
他又说了些江南的情况,才起身告辞。贾政拿着那些银票,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太好了,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能填补亏空了!"
宝玉也松了口气,心里对柳明充满了感激。他想起黛玉,若是她知道父亲的旧部这么讲义气,一定会很高兴。
他连忙往潇湘馆去,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黛玉。刚进院门,就见黛玉正坐在窗前看书,脸上带着淡淡的愁容。
"黛玉,告诉你个好消息!"宝玉跑过去,把柳明送银子的事告诉了她。
黛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的?太好了!我就知道父亲的旧部都是讲义气的人。"
她的笑容像一朵在寒冬里悄然绽放的梅花,看得宝玉心里暖暖的。"是啊,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能渡过难关了。"
黛玉点点头,又有些担忧:"可是......这毕竟是借的银子,以后还是要还的。而且,我总觉得......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宝玉握住她的手:"别担心,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黛玉看着他,轻轻点了点头。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或许,这个冬天,荣国府真的能平安度过。
第六折 雪落朱门兆兴衰
荣国府的第一场雪在冬至这天悄然而至。雪花像柳絮一样飘下来,给红墙黛瓦的贾府披上了一层白纱,显得格外宁静。
宝玉和黛玉坐在潇湘馆的暖阁里,看着窗外的雪景。紫鹃在炉边煮着茶,茶香袅袅,混着炭火的味道,让人觉得格外温馨。
"今年的雪下得真早。"黛玉捧着茶杯,看着窗外的红梅,"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芦雪庵联诗呢。"
宝玉点点头,想起去年的热闹场面,心里有些感慨:"是啊,那时候多好,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一点烦心事都没有。"
"可不是嘛。"黛玉叹了口气,"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像梦一样。"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都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候,贾府还很繁华,姐妹们都还在,没有这么多的纷争和烦恼。
"别想了。"宝玉握住黛玉的手,"以后咱们还会有那样的日子的。等过了这个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黛玉点点头,心里却没底。她知道,荣国府的衰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像这冬天的雪,虽然美丽,却掩盖不住底下的腐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说着,袭人匆匆进来:"二爷,姑娘,老太太让你们去上房,说是有客人来了。"
"什么客人?"宝玉问。
"说是......说是宫里的娘娘派人来了,还带来了不少赏赐。"袭人的脸上带着喜色,"看样子,咱们府里的事应该是没事了。"
宝玉和黛玉都很意外,跟着袭人往贾母上房去。刚进院门,就见贾母正和一个太监说话,脸上带着笑。地上放着不少赏赐的东西,有绸缎、珠宝、还有些补品。
"宝玉,黛玉,快过来。"贾母招手让他们过去,"这位是周太监,是贵妃娘娘派来的。"
周太监笑着说:"贾二爷,林姑娘,贵妃娘娘听说府里最近有些难处,特意让奴才送些东西来,还说让贾大人和二爷放宽心,好好过日子,别辜负了皇上的恩典。"
宝玉和黛玉连忙道谢。周太监又说了些客套话,才起身告辞。贾母看着那些赏赐,笑得合不拢嘴:"看来咱们荣国府的福气还没尽,有贵妃娘娘在宫里照应,咱们一定能平安度过这个难关。"
大家都很高兴,只有黛玉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她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宫里的赏赐,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回到潇湘馆,黛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宝玉。宝玉也有些担心,但还是安慰她说:"别想太多,或许真的是贵妃娘娘关心咱们。"
黛玉摇摇头:"我总觉得,这像是皇上的意思,他是想稳住咱们,等查清楚了再动手。你想啊,若是真的信得过咱们,为什么还要查账?"
宝玉沉默了,他知道黛玉说得有道理。皇上的心思最难猜,或许他早就想对荣国府动手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雪越下越大,把整个荣国府都覆盖了。宝玉站在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突然觉得这荣国府就像一艘在风雪中飘摇的船,随时都有可能沉没。
他转身看着黛玉,她正坐在灯下看书,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他突然觉得,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只要能和黛玉在一起,就足够了。
"黛玉,"宝玉走过去,握住她的手,"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在一起,好吗?"
黛玉抬起头,看着他坚定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好,我们永远在一起。"
窗外的雪还在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淹没。但在这小小的暖阁里,却有着一丝温暖和希望,支撑着他们走过这寒冷的冬天。
第七折 残荷听雨意未央
荣国府的年过得有些冷清。虽然亏空的事暂时解决了,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贾母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开始盘算着给他们定亲。王夫人也很赞成,觉得黛玉是个体贴懂事的姑娘,配宝玉正好。
只有邢夫人和赵姨娘有些不乐意,她们觉得黛玉身子弱,又没什么背景,配不上宝玉。但她们也不敢明着反对,只能暗地里嘀咕。
元宵节这天,荣国府难得热闹了一次。贾母让人在大观园里搭了灯棚,挂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鲤鱼灯、还有些猜灯谜的灯。
宝玉和黛玉携手走在灯棚下,看着那些璀璨的花灯,心里都很甜蜜。湘云、探春等人也在,大家说说笑笑,猜着灯谜,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林姐姐,你看这个灯谜。"湘云指着一个荷花灯,上面写着"残荷听雨",打一物。
黛玉想了想,笑着说:"是'藕'吧?残荷听雨,不就是藕在水下听着雨吗?"
湘云拍手叫好:"林姐姐真聪明!就是藕!"
大家继续往前走,宝玉突然停下脚步,看着黛玉说:"黛玉,等过了年,我就让老太太给咱们定亲,好不好?"
黛玉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轻轻点了点头。周围的姐妹们都起哄,笑着说要喝他们的喜酒。
就在这时,贾政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凝重的表情:"宝玉,你跟我来一下,有件事要跟你说。"
宝玉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跟黛玉说了声"等我",就跟着贾政走了。
黛玉站在原地,心里有些不安。她看着宝玉的背影消失在灯影里,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没过多久,宝玉回来了,脸色苍白,眼神空洞。黛玉连忙走过去:"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宝玉摇摇头,声音发颤:"父亲说......说皇上要给我指婚,让我娶......娶忠顺王府的郡主。"
黛玉的脑袋"嗡"的一声,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宝玉连忙扶住她:"黛玉,你别激动,我不会娶她的,我只喜欢你一个人!"
黛玉看着他,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可是......可是皇上的旨意,你能违抗吗?"
宝玉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不管什么旨意,我只知道我要娶你。若是皇上逼我,我就......我就带着你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黛玉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既感动又难过。她知道,这只是宝玉的一厢情愿,皇上的旨意,岂是说违抗就能违抗的?
周围的姐妹们都安静下来,看着他们,心里都很同情。湘云想安慰几句,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灯棚里的花灯依旧璀璨,但大家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宝玉看着黛玉哭泣的脸,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平静的日子结束了,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着他们。
残荷听雨,意犹未尽。就像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未知和无奈。但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他们都决定要一起面对,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夜色渐深,花灯一盏盏熄灭,只留下满地的灯影,像一个个破碎的梦。宝玉扶着黛玉,慢慢走在回潇湘馆的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但手却握得很紧,仿佛要抓住最后一丝希望。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
荣国府的桂花在秋分时节开得泼泼洒洒,金粟似的花瓣落了满院,踩上去簌簌作响。宝玉扶着黛玉走在抄手游廊,廊下的鹦鹉突然开口:"林姑娘来了——"声音尖细,倒像是哪个小丫鬟的腔调。
"这鸟儿越发没规矩了。"黛玉捂着嘴轻咳,月白绫裙扫过阶前的青苔,留下浅浅的痕。她的病虽好了些,却总在起风时犯喘,帕子上时常沾着点淡淡的粉红。
"昨儿让茗烟买了些新谷米,给它换换口味,许是吃撑了。"宝玉替她拢了拢鬓边的碎发,指尖触到她耳后的温度,比往常烫些。贾母特意让人在潇湘馆搭了暖阁,地龙从十月就烧上了,可她的手还是凉得像浸在井水里。
正说着,琥珀提着食盒过来,里面是刚蒸好的蟹粉酥,热气透过竹篾缝往外冒:"老太太让给姑娘和二爷送些点心,说晌午的家宴不用去太早,等温些再过去。"
黛玉接过食盒,指尖触到滚烫的瓷盘:"劳烦琥珀姐姐了,替我谢老太太。"她打开盒盖,酥饼上的蟹粉捏成小蟹的模样,眼睛用两粒黑芝麻点着,活灵活现。
"这是柳嫂子新琢磨的样子,说是照着宝二爷画的稿子做的。"琥珀笑得眉眼弯弯,"老太太看了直夸,说比外头买的还精致。"
宝玉挠挠头,想起前几日在黛玉窗下画蟹子玩,被紫鹃撞见笑他孩子气,没想到竟被柳嫂子学了去。"不过是随手画的,倒让她费了心。"
三人往贾母上房去,路过沁芳闸时,见探春和湘云正蹲在石边喂鱼。湘云穿着件水红夹袄,手里捏着半块馒头,掰碎了往水里撒,引得锦鲤翻涌,溅了她一裙摆的水花。
"林姐姐,宝哥哥!"湘云直起身,辫子上的珠花晃得人眼晕,"快来看,这鱼比上月肥了好些,都是我天天来喂的功劳!"
探春笑着摇头:"你倒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明明是茗烟找了渔户来,换了新水添了活食。"她转向黛玉,"听说林姐姐身子好些了?前儿我让人从苏州带了些新茶,说是雨前采的,泡着喝能润喉。"
黛玉刚要道谢,就见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匆匆走来,脸色慌张,见了宝玉和黛玉也忘了请安,径直往贾母上房去。
"这是怎么了?"湘云皱起眉,"瞧她那样子,像是出了什么事。"
宝玉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几日林之孝说的,江南织造局那边迟迟没回信,派去取密信的人也没了消息。"许是府里有什么事,咱们先去老太太那里吧。"
贾母上房里,气氛果然有些凝重。贾政坐在炕边,眉头拧成个疙瘩,手里捏着个茶碗,水都凉透了也没喝一口。邢夫人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手里数着佛珠,嘴角却撇着,像是在冷笑。
"来了。"贾母看见宝玉和黛玉,脸上的愁容散了些,招手让他们过去,"快过来暖阁里坐,外头风大。"
黛玉挨着贾母坐下,紫鹃连忙给她披上件素色披风。"老太太,可是出了什么事?"
贾母叹了口气,没说话。贾政放下茶碗,声音沉得像块石头:"刚才周瑞家的来报,江南织造局让人捎信,说咱们派去的人......在半路上失踪了。"
"失踪了?"宝玉猛地站起来,"怎么会失踪?是不是遇到了劫匪?"
"不像。"贾政摇摇头,"织造局的人说,那几日江面上很太平,没听说有劫匪。而且......而且他带的箱子也不见了,像是自己走的。"
黛玉的手指猛地收紧,帕子被攥出深深的褶子。她想起父亲留下的那些信,若是落到坏人手里,不仅贾政的清白难保,恐怕还会牵连更多的人。"会不会是......被人掳走了?"
"不好说。"贾政的脸色越发难看,"现在江南那边乱得很,忠顺王府倒了台,好些人都想趁机捞好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正说着,贾琏掀帘进来,脸上带着酒气,却掩不住眼底的慌乱:"父亲,老太太,刚才......刚才宫里来了人,说是......说是让咱们把府里的账目整理一下,过几日要派人来查。"
"查账目?"贾母猛地坐直了,"好端端的,查什么账目?"
贾琏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说是......说是查咱们跟忠顺王府的往来,虽然之前的事查清了,可......可皇上还是不放心,想再看看。"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自鸣钟滴答作响,敲得人心头发紧。宝玉看着黛玉苍白的脸,突然想起她昨夜说的梦,梦见一片漆黑的江水,有个人在水里挣扎,手里紧紧攥着个箱子。
"别担心。"宝玉握住黛玉的手,她的手冰凉,还在微微发抖,"不会有事的,那些账目都清清白白,查也不怕。"
黛玉点点头,却没说话。她知道,贾府的账目哪有什么清清白白,这些年铺张浪费,收受贿赂,早就亏空得厉害,若是真查起来,恐怕比盐案还要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的桂花被风吹得簌簌落,像是谁在低声啜泣。贾母看着满屋子愁云惨淡的脸,突然一拍桌子:"查就查!咱们荣国府行得正坐得端,还怕他们查?琏儿,去把账房先生叫来,让他们把账目都整理好,别让人挑出毛病来!"
贾琏领命而去。贾政看着贾母强作镇定的样子,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忠顺王府倒了,还有更多的人盯着荣国府这块肥肉,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宝玉扶着黛玉走出暖阁,想让她透透气。廊下的鹦鹉又开始叫:"风雨来了——风雨来了——"声音凄厉,像是在预警着什么。
第二折 旧物牵出陈年怨
荣国府的账房里,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得像爆豆。林之孝带着三个账房先生,正把一摞摞账簿搬到桌上,灰尘呛得人直咳嗽。宝玉站在门口,看着那些泛黄的纸页,突然觉得头晕目眩。
"二爷,您还是回去吧,这里脏得很。"林之孝放下手里的账簿,额头上全是汗,"这些账目乱得很,怕是要查上好几天。"
"我再看看。"宝玉摆摆手,目光落在最上面的一本账簿上,封皮上写着"天启五年",字迹已经模糊。那是他出生那年的账,不知道里面记了些什么。
他伸手想去拿,就见林之孝脸色一变,连忙按住账簿:"二爷,这都是些旧账,没什么好看的,还是让先生们慢慢查吧。"
宝玉皱起眉:"怎么?这里面有什么不能看的?"
林之孝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旁边的老账房先生叹了口气:"二爷,不瞒您说,这本账里记着当年......当年先太太陪嫁的东西,后来......后来有些说不清去向,怕您看了伤心。"
宝玉的心沉了下去。他母亲王夫人的陪嫁,当年也是浩浩荡荡的,怎么会说不清去向?"到底怎么回事?"
老账房先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当年先太太刚去世,府里乱得很,有一批珠宝首饰说是被贼偷了,可......可后来有人看见,赵姨娘房里多了些新首饰,跟先太太丢的那些很像。"
宝玉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捏得发白。他一直知道赵姨娘偏心贾环,却没想到她竟能干出这种事来。"这事父亲知道吗?"
"知道是知道,"老账房先生叹了口气,"可老爷念在她生了环哥儿,又没抓到确凿证据,就没追究。"
宝玉正想说什么,就见紫鹃匆匆跑来:"二爷,姑娘不舒服,让您赶紧回去。"
他连忙往潇湘馆赶,心里又气又急。刚进院门,就见黛玉靠在窗边,脸色白得像纸,手里拿着个锦盒,正簌簌地掉眼泪。
"怎么了?"宝玉跑过去,握住她的手,"是不是又不舒服了?"
黛玉摇摇头,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支金步摇,上面镶着颗鸽蛋大的珍珠,珠子上有个小小的缺口。"这是......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刚才翻东西时找出来的。"她的声音发颤,"我突然想起,那年在府里见过赵姨娘戴过一支一模一样的,只是......只是那颗珍珠没有缺口。"
宝玉的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账房先生的话,看来赵姨娘偷东西的事是真的了。"别难过,"他把步摇放回锦盒,"等我查清楚了,一定让她把东西还回来。"
黛玉摇摇头,泪水掉得更凶了:"我不是要她还东西,我是觉得......觉得这府里太脏了,到处都是偷鸡摸狗的事。父亲刚洗清嫌疑,又出了这种事,若是被人知道了,又要嚼舌根。"
宝玉看着她伤心的样子,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知道黛玉最看重名声,可这府里的龌龊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别担心,我不会让别人知道的。"
正说着,就见赵姨娘掀帘进来,脸上堆着笑,手里拿着个食盒:"听说林姑娘不舒服,我让厨房炖了些燕窝,给姑娘补补身子。"
黛玉连忙擦干眼泪,把锦盒藏到身后。宝玉冷冷地看着赵姨娘,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水红绫袄,头上插着支金钗,看着倒像是个正经主子。
"多谢赵姨娘费心。"黛玉的声音淡淡的,"只是我刚吃过药,怕是吃不下,还是拿回去吧。"
赵姨娘却像没听见似的,径直走到桌边,打开食盒:"姑娘尝尝吧,这是我特意让人从江南带来的血燕,可贵着呢。"她的目光扫过黛玉身后的锦盒,眼睛亮了一下。
宝玉看出她没安好心,冷冷地说:"姨娘若是没事,就请回吧,姑娘需要静养。"
赵姨娘撇撇嘴,没好气地说:"我好心来看姑娘,倒是我的不是了?"她拿起食盒,往外走,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下,回头看着黛玉,"对了,前几日我丢了支金步摇,上面镶着颗大珍珠,不知道姑娘有没有见过?"
黛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握着锦盒的手都在发抖。宝玉站起来,挡在黛玉面前:"姨娘丢了东西,应该去报官,跑到这里来问姑娘是什么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姨娘冷笑一声:"我不过是随口问问,二爷何必这么紧张?"她转身走了,嘴里还嘟囔着,"有些人看着清高,谁知道背地里干了些什么。"
宝玉气得浑身发抖,真想冲上去给她一巴掌。黛玉拉住他的手,摇摇头:"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故意来挑衅的。"
宝玉坐下,看着黛玉苍白的脸,心里又气又急。他知道赵姨娘是想把偷东西的事栽赃到黛玉头上,若是被她得逞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我得去告诉父亲。"宝玉站起来,"不能让她这么污蔑你。"
黛玉拉住他:"别去,父亲现在正烦心账目的事,说了也只会让他更头疼。而且......而且没有证据,说了他也不会信。"
宝玉坐下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他看着窗外飘落的桂花,突然觉得这荣国府就像个烂泥潭,无论怎么挣扎,都只会越陷越深。
第三折 查账风波起微澜
荣国府的账房里,气氛越来越紧张。查账的太监来了三天,每天都从早查到晚,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听得人心惊肉跳。贾政每天都守在那里,眼睛熬得通红,下巴上冒出了胡茬。
宝玉去看过几次,每次都见父亲眉头紧锁,对着一堆账本唉声叹气。林之孝偷偷告诉他,账上的亏空比想象中还大,光是这几年给宫里的太监们送礼,就花了十几万两银子。
"这可怎么办?"宝玉急得团团转,"若是被皇上知道了,怕是要治咱们贪赃枉法的罪。"
林之孝叹了口气:"老爷正在想办法,让琏二爷去当铺当了些东西,又找亲戚们借了些,可还是差得远。"
宝玉想起自己房里还有些值钱的东西,都是老太太和长辈们赏的,不如拿去当了,或许能帮上点忙。"林管家,你跟我来,我房里有些东西,或许能当些银子。"
他带着林之孝回房,打开樟木箱,里面全是些珠宝玉器、名人字画。有老太太赏的通灵宝玉,有北静王送的鹡鸰香念珠,还有些是他自己买的古玩。
"这些......这些都是二爷的宝贝,怎么能拿去当?"林之孝看着那些东西,眼睛都直了。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什么宝贝不宝贝的。"宝玉拿起那串鹡鸰香念珠,"这个最值钱,先拿去当了。"
林之孝接过念珠,手都在发抖:"二爷放心,我一定找个靠谱的当铺,等府里缓过来了,再把它赎回来。"
他刚要走,就见茗烟慌慌张张地跑来:"二爷,不好了!查账的太监在账里找出了问题,说是......说是有一笔五万两银子的支出,没有任何记录,怀疑是老爷中饱私囊!"
宝玉的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晕过去。五万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若是真被安上中饱私囊的罪名,父亲就彻底完了。
"快,带我去看看!"宝玉拔腿就往账房跑,心里像火烧一样。
账房里,查账的总管太监李公公正拿着一本账簿,指着上面的一行字,对着贾政厉声呵斥:"贾大人,这五万两银子到底去了哪里?你要是说不清楚,休怪咱家不客气!"
贾政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宝玉冲过去,拿起账簿一看,上面写着"天启十年,支银五万两,用途不明"。
"这......这不可能!"宝玉急得大喊,"我父亲绝不会中饱私囊!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
李公公斜着眼看他:"你是谁?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我是他儿子宝玉!"宝玉挺起胸膛,"我父亲一生清廉,绝不可能贪污公款!这五万两银子一定是有别的用途,只是记录丢了而已!"
"丢了?"李公公冷笑一声,"说得倒轻巧!咱家看,是被你们父子俩私分了吧!"
贾政猛地一拍桌子,气得浑身发抖:"你胡说!我贾政清清白白,绝不可能做这种事!"
"是不是胡说,可不是你说了算的。"李公公收起账簿,"咱家会把这事禀报皇上,到时候自然有公论。"
他转身就走,宝玉连忙拦住他:"李公公,请等一下!我知道这五万两银子的去向!"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贾政。宝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天启十年,我祖母病重,太医说需要一味千年雪莲做药引,这五万两银子就是用来买雪莲的。只是......只是当时情况紧急,没来得及记录。"
这是他编的谎话,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这五万两银子的去向,但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李公公眯起眼睛:"哦?有这事?可有证据?"
"有!"宝玉连忙说,"当时给我祖母看病的太医还在京城,他可以作证!还有,那株雪莲的残渣还在府里,李公公若是不信,可以去查!"
李公公半信半疑:"好,咱家就信你一次。若是让咱家查出你在撒谎,别怪咱家连你一起治罪!"
他让人去传唤太医,又让人去潇湘馆搜查雪莲残渣。宝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暗暗祈祷黛玉能明白他的意思,赶紧找些东西来冒充雪莲残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过多久,太医来了,果然证实了宝玉的话。又过了一会儿,紫鹃拿着个锦盒来,里面装着些干枯的花瓣,说是雪莲的残渣。
李公公看着那些残渣,又看了看太医,终于相信了:"既然如此,那这事就算了。但其他的账目,咱家还要仔细查查。"
宝玉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贾政看着他,眼神复杂,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回到潇湘馆,黛玉正在等他,脸色比刚才还白。"你吓死我了,"她拉住宝玉的手,"若是被他们发现是假的,可怎么办?"
"我也是没办法才这么说的。"宝玉瘫坐在椅子上,浑身都没了力气,"那五万两银子到底去了哪里?"
黛玉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猜......可能和当年的太子有关。天启十年,正是太子和忠顺王争夺储位最激烈的时候,父亲或许是用这笔银子帮了太子。"
宝玉恍然大悟,难怪父亲说不清楚,原来是怕牵连出太子的事。"若是这样,那这笔银子就永远说不清楚了。"
黛玉叹了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吧,但愿别再出什么事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账房里的算盘声还在继续,像一把锤子,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宝玉看着黛玉担忧的脸,突然觉得很累,他不知道这荣国府还能撑多久,也不知道他和黛玉的未来在哪里。
第四折 内宅纷争愈难平
荣国府的查账风波还没过去,内宅里又起了纷争。邢夫人听说贾政为了填补亏空,把她的嫁妆都拿去当了,气得在房里大哭大闹,把王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都是她!都是她撺掇老爷干的好事!"邢夫人拍着桌子,唾沫星子横飞,"我早就说过,她不是个好东西,一心就想掏空咱们荣国府!"
她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一旁煽风点火:"太太说得是,那王夫人最会装好人,暗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前儿查账,不就查出她偷偷给娘家送了不少东西吗?"
邢夫人眼睛一亮:"有这事?你怎么不早说?"
"我也是听账房的人说的,"王善保家的压低声音,"说是有一笔银子,说是给老太太买东西,其实是送到王家去了。"
邢夫人冷笑一声:"好啊,果然是她!我这就去找老太太,让她评评理!"
她气冲冲地往贾母上房去,刚走到门口,就见王夫人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个锦盒,脸上带着笑。
"哟,这不是大太太吗?"王夫人假惺惺地打招呼,"这是要去哪里啊?"
"我去哪里关你什么事?"邢夫人没好气地说,"我正要去找老太太,说说你把府里的银子往娘家送的事!"
王夫人的脸色瞬间变了:"你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往娘家送银子了?"
"你还敢狡辩?"邢夫人上前一步,指着她的鼻子,"账房里都查出来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两人在门口吵了起来,引来了不少丫鬟婆子围观。贾母在屋里听见了,气得浑身发抖,让人把她们俩叫进去。
"你们俩像什么样子?"贾母一拍桌子,"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吵吵闹闹,就不怕让人笑话?"
邢夫人委屈地哭了起来:"老太太,您可得为我做主啊!王夫人把我的嫁妆都拿去当了,还偷偷往娘家送银子,这是要把咱们荣国府掏空啊!"
王夫人也哭了:"老太太,我没有!那些银子都是正当支出,是邢夫人故意冤枉我!"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宝玉和黛玉正好路过,见这情形,赶紧进去劝架。
"母亲,大太太,有话好好说,别惹老太太生气。"宝玉扶着贾母,给王夫人使了个眼色,让她少说两句。
黛玉也劝邢夫人:"大太太,现在府里正是难处,大家更该同心协力,别再闹矛盾了。"
贾母喘了口气,指着邢夫人:"你也是,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沉不住气。王夫人是管家的,拿些银子用怎么了?只要不是中饱私囊,有什么好计较的?"
她又转向王夫人:"还有你,以后做事注意点,别让人抓住把柄。府里的亏空还没填上,你要是再惹出什么事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两人不敢再吵,低着头站在那里。贾母摆摆手:"都回去吧,好好想想自己的错处。"
邢夫人和王夫人悻悻地走了。贾母看着她们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府里啊,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宝玉和黛玉陪着贾母坐了一会儿,说了些宽心的话,才各自回去。走在廊下,宝玉忧心忡忡地说:"照这样下去,不用外人来查,咱们自己就先乱了。"
黛玉点点头:"是啊,内宅不宁,外面的事就更难办了。我真担心......担心咱们荣国府撑不过这个冬天。"
宝玉握住她的手,紧紧地攥着:"别担心,有我呢。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保护你,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黛玉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稍微安定了些。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只要荣国府的根基还在,这些纷争就永远不会停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夜色渐深,荣国府的灯火一盏盏熄灭,只有账房里还亮着灯,算盘珠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像一曲悲凉的挽歌。
第五折 故交援手解燃眉
荣国府的亏空越来越大,贾政急得满嘴起泡,头发都白了不少。贾琏跑遍了所有的亲戚家,也只借到了几万两银子,对于巨大的亏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可怎么办?"贾政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账单,唉声叹气,"若是再凑不齐银子,怕是真的要被皇上治罪了。"
宝玉站在一旁,心里也急得像火烧。他想起北静王,或许可以找他帮忙,毕竟当年父亲帮过他不少忙。"父亲,不如我去找北静王想想办法?"
贾政摇摇头:"不行,北静王现在自身难保,忠顺王府倒了,皇上对所有的王爷都心存猜忌,这时候去找他,只会给他添麻烦。"
正说着,林之孝匆匆进来:"老爷,二爷,外面有个人求见,说是......说是江南来的,姓柳,说是林大人的旧部。"
宝玉和贾政都是一愣,林大人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他的旧部怎么会来找他们?
"快请他进来。"贾政连忙说。
不一会儿,林之孝领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那人穿着件青布长衫,虽然有些破旧,但很干净,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他见了贾政和宝玉,连忙行礼:"小人柳明,拜见贾大人,贾二爷。"
"不必多礼。"贾政摆摆手,"不知柳壮士找我们有何要事?"
柳明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贾政:"小人是林大人的旧部,当年林大人在江南查盐案时,小人曾在他手下当差。林大人去世后,小人一直在江南隐居。前几日听说荣国府遇到了难处,想起林大人当年说过,贾大人是他的知己,若是有什么事,可以找贾大人帮忙。小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手里还有些积蓄,或许能帮上一点忙。"
贾政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叠银票,足足有十万两。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又有些不好意思:"这......这太多了,我们不能要。"
"贾大人不必客气。"柳明说,"这都是小人这些年做生意赚的,干干净净的钱。林大人当年对小人有知遇之恩,小人一直没机会报答,现在能为他的朋友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宝玉也很感动:"柳壮士真是太谢谢你了。若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尽管开口。"
柳明笑了笑:"小人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只希望贾大人能早日渡过难关,也希望林姑娘能平安喜乐。"
他又说了些江南的情况,才起身告辞。贾政拿着那些银票,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太好了,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能填补亏空了!"
宝玉也松了口气,心里对柳明充满了感激。他想起黛玉,若是她知道父亲的旧部这么讲义气,一定会很高兴。
他连忙往潇湘馆去,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黛玉。刚进院门,就见黛玉正坐在窗前看书,脸上带着淡淡的愁容。
"黛玉,告诉你个好消息!"宝玉跑过去,把柳明送银子的事告诉了她。
黛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的?太好了!我就知道父亲的旧部都是讲义气的人。"
她的笑容像一朵在寒冬里悄然绽放的梅花,看得宝玉心里暖暖的。"是啊,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能渡过难关了。"
黛玉点点头,又有些担忧:"可是......这毕竟是借的银子,以后还是要还的。而且,我总觉得......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宝玉握住她的手:"别担心,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黛玉看着他,轻轻点了点头。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或许,这个冬天,荣国府真的能平安度过。
第六折 雪落朱门兆兴衰
荣国府的第一场雪在冬至这天悄然而至。雪花像柳絮一样飘下来,给红墙黛瓦的贾府披上了一层白纱,显得格外宁静。
宝玉和黛玉坐在潇湘馆的暖阁里,看着窗外的雪景。紫鹃在炉边煮着茶,茶香袅袅,混着炭火的味道,让人觉得格外温馨。
"今年的雪下得真早。"黛玉捧着茶杯,看着窗外的红梅,"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芦雪庵联诗呢。"
宝玉点点头,想起去年的热闹场面,心里有些感慨:"是啊,那时候多好,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一点烦心事都没有。"
"可不是嘛。"黛玉叹了口气,"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像梦一样。"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都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候,贾府还很繁华,姐妹们都还在,没有这么多的纷争和烦恼。
"别想了。"宝玉握住黛玉的手,"以后咱们还会有那样的日子的。等过了这个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黛玉点点头,心里却没底。她知道,荣国府的衰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像这冬天的雪,虽然美丽,却掩盖不住底下的腐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说着,袭人匆匆进来:"二爷,姑娘,老太太让你们去上房,说是有客人来了。"
"什么客人?"宝玉问。
"说是......说是宫里的娘娘派人来了,还带来了不少赏赐。"袭人的脸上带着喜色,"看样子,咱们府里的事应该是没事了。"
宝玉和黛玉都很意外,跟着袭人往贾母上房去。刚进院门,就见贾母正和一个太监说话,脸上带着笑。地上放着不少赏赐的东西,有绸缎、珠宝、还有些补品。
"宝玉,黛玉,快过来。"贾母招手让他们过去,"这位是周太监,是贵妃娘娘派来的。"
周太监笑着说:"贾二爷,林姑娘,贵妃娘娘听说府里最近有些难处,特意让奴才送些东西来,还说让贾大人和二爷放宽心,好好过日子,别辜负了皇上的恩典。"
宝玉和黛玉连忙道谢。周太监又说了些客套话,才起身告辞。贾母看着那些赏赐,笑得合不拢嘴:"看来咱们荣国府的福气还没尽,有贵妃娘娘在宫里照应,咱们一定能平安度过这个难关。"
大家都很高兴,只有黛玉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她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宫里的赏赐,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回到潇湘馆,黛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宝玉。宝玉也有些担心,但还是安慰她说:"别想太多,或许真的是贵妃娘娘关心咱们。"
黛玉摇摇头:"我总觉得,这像是皇上的意思,他是想稳住咱们,等查清楚了再动手。你想啊,若是真的信得过咱们,为什么还要查账?"
宝玉沉默了,他知道黛玉说得有道理。皇上的心思最难猜,或许他早就想对荣国府动手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雪越下越大,把整个荣国府都覆盖了。宝玉站在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突然觉得这荣国府就像一艘在风雪中飘摇的船,随时都有可能沉没。
他转身看着黛玉,她正坐在灯下看书,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他突然觉得,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只要能和黛玉在一起,就足够了。
"黛玉,"宝玉走过去,握住她的手,"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在一起,好吗?"
黛玉抬起头,看着他坚定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好,我们永远在一起。"
窗外的雪还在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淹没。但在这小小的暖阁里,却有着一丝温暖和希望,支撑着他们走过这寒冷的冬天。
第七折 残荷听雨意未央
荣国府的年过得有些冷清。虽然亏空的事暂时解决了,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贾母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开始盘算着给他们定亲。王夫人也很赞成,觉得黛玉是个体贴懂事的姑娘,配宝玉正好。
只有邢夫人和赵姨娘有些不乐意,她们觉得黛玉身子弱,又没什么背景,配不上宝玉。但她们也不敢明着反对,只能暗地里嘀咕。
元宵节这天,荣国府难得热闹了一次。贾母让人在大观园里搭了灯棚,挂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鲤鱼灯、还有些猜灯谜的灯。
宝玉和黛玉携手走在灯棚下,看着那些璀璨的花灯,心里都很甜蜜。湘云、探春等人也在,大家说说笑笑,猜着灯谜,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林姐姐,你看这个灯谜。"湘云指着一个荷花灯,上面写着"残荷听雨",打一物。
黛玉想了想,笑着说:"是'藕'吧?残荷听雨,不就是藕在水下听着雨吗?"
湘云拍手叫好:"林姐姐真聪明!就是藕!"
大家继续往前走,宝玉突然停下脚步,看着黛玉说:"黛玉,等过了年,我就让老太太给咱们定亲,好不好?"
黛玉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轻轻点了点头。周围的姐妹们都起哄,笑着说要喝他们的喜酒。
就在这时,贾政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凝重的表情:"宝玉,你跟我来一下,有件事要跟你说。"
宝玉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跟黛玉说了声"等我",就跟着贾政走了。
黛玉站在原地,心里有些不安。她看着宝玉的背影消失在灯影里,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没过多久,宝玉回来了,脸色苍白,眼神空洞。黛玉连忙走过去:"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宝玉摇摇头,声音发颤:"父亲说......说皇上要给我指婚,让我娶......娶忠顺王府的郡主。"
黛玉的脑袋"嗡"的一声,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宝玉连忙扶住她:"黛玉,你别激动,我不会娶她的,我只喜欢你一个人!"
黛玉看着他,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可是......可是皇上的旨意,你能违抗吗?"
宝玉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不管什么旨意,我只知道我要娶你。若是皇上逼我,我就......我就带着你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黛玉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既感动又难过。她知道,这只是宝玉的一厢情愿,皇上的旨意,岂是说违抗就能违抗的?
周围的姐妹们都安静下来,看着他们,心里都很同情。湘云想安慰几句,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灯棚里的花灯依旧璀璨,但大家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宝玉看着黛玉哭泣的脸,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平静的日子结束了,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着他们。
残荷听雨,意犹未尽。就像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未知和无奈。但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他们都决定要一起面对,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夜色渐深,花灯一盏盏熄灭,只留下满地的灯影,像一个个破碎的梦。宝玉扶着黛玉,慢慢走在回潇湘馆的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但手却握得很紧,仿佛要抓住最后一丝希望。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