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郝仁随行返程,乃渠部又有异动-《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

  七天后,军器局给出结论。

  孝恒辉灯甚是精妙,因运输途中颠簸造成损伤,才会出现故障。

  肖国冲、世子马不停蹄,当天便要启程返回濮南。

  而此行,多出一队人马同行。

  便是相府副总管郝仁嘉。

  涂一乐给他多加一个字,谐音是假。

  他的意思很简单,别怪我没告诉你们濮南。

  肖国冲对这个相府副总管礼遇有加。

  队伍出发前,他还不忘了前来说上两句:

  “郝总管,此行濮南多是行伍出身,队伍行进可能会稍快一些。您的队伍居中而行,也好有个照应。”

  郝仁面色微沉,略显不悦:

  “你们随意便是,本官队伍在最后。派我去濮南,是涂相对你们的重视,我又不行军打仗。”

  肖国冲碰了钉子,顿感心中气愤。

  一个破相府副总管罢了,还这么大派头?

  若不是不想打草惊蛇,谁会搭理。

  若是他涂一乐到了濮南,一样得夹着尾巴做人。

  “郝总管说的极是。”肖国冲依然微笑:“那便这样,大人的队伍随意,我分派护卫跟随便是。”

  “这还差不多。”

  郝仁说上一句,便径直拂袖而去,上了马车。

  远处世子见状,气得牙根发痒。

  队伍缓缓出发。

  世子与肖国冲同乘一车。

  世子一直愤愤不平:

  “一个副总管,竟然如此嚣张跋扈。到了濮南,看我怎么收拾他。”

  “世子万不可如此。”肖国冲立即劝说起来:“咱们不可对他有半点不敬,这还不够,还要将他奉为上宾。”

  “哼,不行,我气不过。”

  肖国冲笑了笑,极为耐心劝说起来:

  “此行本该势在必得,却又被涂一乐破坏。一切的一切,涂一乐才是关键。”

  “所以呢?”

  “令他的人沉浸在温柔乡,这样才能令涂一乐对濮南放松警惕。”

  “对啊。一个副总管而已,没必要与他生气。”

  肖国冲十分欣慰,微微点头:

  “世子通透,日后定然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可曾查到这个郝仁嘉底细?”

  “哼,也是个毫无根基之人罢了。”肖国冲极为轻蔑:“他曾与涂一乐同为乞丐。涂一乐得势以后,郝仁嘉便成了他的心腹,总是帮着做些见不得人勾当。涂一乐拜相开府,这便令他做了副总管。而总管之人,还得是皇室给指定。”

  涂一乐煞费苦心,令肖国冲明里暗里所查都是这样的结果。

  “这么说来,他也是梅县之人?”

  “非也。”肖国冲摇了摇头:“郝仁嘉乃是韦芝国人,小时候被抓来大奉,后因体弱多病,被人遗弃掉。”

  “哦,难怪,他对咱们如此敌视。”

  “对,世子一定要压住怒火。不过是个废物奴隶罢了,切莫真的动怒。他们这种人啊,从小没见识过大天地,手中有了丁点小权力,自然不知天高地厚。”

  世子听了这席话,对郝仁嘉的怒火全消。

  不过是个乞丐,跟着涂一乐走了大运罢了。

  郝仁坐在车里,不时向外看去。

  他已然下定决心,努力完成此次任务。

  但他还是十分好奇,这般行进当中,暗中“保护”之人,会藏在哪里?

  向外看去,看谁都像是暗中的刺客。

  郝仁想得通透,到了濮南并不会有任何危险。

  他越是嚣张跋扈,将会越安全。

  毕竟,他只是代表涂一乐。

  濮南才不会在乎他这么一个副总管。

  只不过,让他接近、勾引王妃,这才是最为危险。

  一旦事情败露,那他定然会变成一摊肉泥。

  “现已出发,涂相的锦囊,可否打开一看?”

  郝仁谨小慎微,询问起来。

  “不行。”随行主事无比决绝:“涂相叮嘱,需要特定时候才可开启。”

  主事不想出半点差错,坚决按照涂一乐指示行事。

  他自认为,只因以前多次冲撞,他才没有得以被重用。

  江南大功、涂一乐拜相,主事原本以为会飞黄腾达。

  主事所想是对的。

  涂一乐因为主事多次不合时宜、坏他好事,这才小小惩戒。

  刚刚好,此次需要一位随行监管之人,便又令主事前来。

  “可否告知,是何时候开启?”

  “这不归你管。”

  主事完全不给好脸色。

  涂一乐既然当了丞相,便想着使用锦囊方式,这是个极好的选择。

  到了特定时候,才会能看到下一步任务指示。

  而主事一直战战兢兢,便是随行持有锦囊的最佳人选。

  “我是觉得,提前知晓涂相安排,你我也好早做打算。”

  郝仁继续做着努力。

  可主事十分坚决:

  “你若再如此,我便立即禀报涂相。”

  郝仁倒吸一口凉气。

  他全然不怕主事,可却对涂一乐十分忌惮。

  郝仁开始是忌惮涂一乐的丞相之位。

  而后,他更忌惮起涂一乐这个人。

  为了能让他死心塌地去往濮南,涂一乐堵死了他全部念想。

  涂府。

  涂一乐正与朝臣们议事。

  张松立快步进入正堂之中:

  “涂相,各位大人。圣上召集群臣入宫议事。”

  朝臣们瞬间一阵骚动,纷纷猜测起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却无一人急于离开,都在等待涂一乐的指令。

  随即,涂一乐询问起来:

  “可有说是何时?”

  “并未提及。”

  涂一乐思索片刻,随后笑了笑:

  “各位不必揣测,想必是乃渠又有所行动。”

  朝臣们纷纷讨论起来:

  “乃渠?使者刚刚离京啊,定下盟约与大奉交好。”

  “是啊,若真是他们,怎能这般出尔反尔?”

  “哼,总是变来变去。派兵,与他们一战便是。”

  “大奉此时极为关键,不宜开战啊。”

  ……

  一阵讨论之后,朝臣又将目光,落在涂一乐身上。

  “各位抓紧入宫便是。”

  涂一乐并不多说什么,径直向外走去。

  朝臣们还想询问他的意见,见状便都收了声音。

  德政殿之上,文武群臣齐聚。

  “众位爱卿,乃渠刚刚缔结盟约,便有集结大军。各位有何看法?”

  小皇帝面色沉稳,语气平缓询问起来。

  再不是以前,唯唯诺诺孩子模样。

  正如涂一乐猜测。

  濮南原本舍弃乃渠,想着自行举事。

  却不料在京都吃了瘪。

  这便再次暗中联络,许诺凉州之地。

  乃渠本就对凉州垂涎若渴。

  得之,便有了农耕、商贸。

  而且,大奉的门户洞开,对乃渠再无险要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