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五十八岁,自从去年退休后,她的生活就围绕着小区广场舞队转。她最爱那件红底碎花广场舞服,裙摆转开时像极了一朵盛放的牡丹。
这天清晨六点半,李阿姨就醒了。阳光从窗帘缝隙钻进来,她心想今天广场舞队要排练新曲子《红绸情》,可不能迟到。她慢悠悠地起床,对着衣柜里的舞服比划着,心里已经随着那欢快的节奏转起了圈。
七点多,她正要出门,楼下传来儿子和儿媳的低语。李阿姨耳朵尖,隐约听见儿媳小丽说头疼得厉害,想让儿子请天假。
“年轻人家家的,哪那么多毛病?”李阿姨心里嘀咕。想当年她生儿子那会儿,月子还没坐满就下地干活了。她摇摇头,红绸舞服在手中摩挲,心想还是装作没听见为好。
刚要下楼,就听见儿子说:“那我跟王总请个假吧,你赶紧回屋躺着,早饭我来弄。”
李阿姨的脚步顿住了。儿子手笨得很,两个孙子又皮,指不定家里要乱成什么样。她叹了口气,不舍地将舞服放回衣柜,换上一件家常衣服,沉着脸下了楼。
厨房果然已经跟打过仗一样。锅里的粥溢出来了,灶台上全是米粒,五岁的大孙子磊磊拿着酱油瓶到处跑,两岁的小孙女蕊蕊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手里还抓着一把面条。儿子手忙脚乱地一边擦灶台一边哄孩子,额头上全是汗珠。
儿媳妇小丽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张纸,听见动静想起来,被儿子按住了。
“妈,您怎么下来了?小丽她头疼得厉害,我......”儿子看见李阿姨,像是看见救星一样。
李阿姨没等他说完,就把围裙系上了:“行了行了,你赶紧去洗漱,这儿有我呢!”
说实话,李阿姨多少年没干过这些活了。自从儿子结婚后,她就搬到了同栋楼的另一层,过着自在的退休生活。平日里跳跳舞、逛逛市场,偶尔下楼看看孙子,但从不过多插手小两口的生活。
她舀米煮粥,却不知道放多少水;炒菜时忘了放盐;哄蕊蕊的时候,小丫头抓着她的头发不放,疼得她直咧嘴。
“奶奶,我要妈妈喂。”磊磊撅着嘴不肯吃她喂的粥。
“妈妈不舒服,奶奶喂你好不好?”李阿姨耐着性子。
“不要!就要妈妈!”磊磊跺着脚,把勺子打翻在地。
李阿姨的火气“噌”地上来了,但看着孙子委屈的小脸,又压了下去。她想起儿子小时候也这样黏人,那时候她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经常累得站着都能睡着。
好不容易把早饭糊弄过去了,她得送磊磊去幼儿园。小丫头蕊蕊抱着她的腿不放,只好一起带上。一路上,磊磊蹦蹦跳跳,一会儿要买糖,一会儿要玩具,蕊蕊则在她怀里扭来扭去,重得她老胳膊老腿直发酸。
回来时路过小区广场,音乐声飘来,是那首《红绸情》。她的老姐妹们正在排练,红绸飞舞,步伐轻盈。有人看见她,招手让她加入,她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举起怀里已经睡着的蕊蕊示意。
那一刻,李阿姨心里莫名有些发酸。那原本该是她的生活,轻松自在,无忧无虑。
回到家,她把蕊蕊放小床上,小丫头却立刻醒了,咿咿呀呀不肯再睡。李阿姨只好抱着她在屋里踱步,哼着老掉牙的摇篮曲。忽然她瞥见镜中的自己:头发凌乱,衣服上沾着米粒和酱油渍,怀里抱着吵闹的孩子。
这模样陌生得让她心惊。多久没有这样狼狈过了?退休这两年来,她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跳舞逛街,活得轻松自在。而此刻的她,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的艰难岁月。
中午时分,小丽醒了,看见李阿姨在厨房忙活,挣扎着要起来帮忙。
“你躺着吧,我来就行。”李阿姨按住她。
小丽眼里含着泪:“妈,谢谢您。”
李阿姨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别过头去说:“谢什么谢,都是一家人。”
这话脱口而出后,她自己都愣了一下。以前总觉得儿子成家后就是两家人了,她没义务帮忙带孙子做家务。58岁了,该享清福了——这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下午,李阿姨带着蕊蕊在客厅玩,小丽吃了药后又睡下了。地上的积木散得到处都是,蕊摇摇晃晃地走着,忽然“啪””地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来。
李阿姨赶紧抱起她,轻轻拍着她的背:“乖乖不哭,奶奶在呢。”
这时她才仔细打量这个家。地板上有不少污渍,茶几上堆着没洗的碗,阳台上挂满了衣服。以前她来串门,总觉得儿媳妇在家挺轻松的,不就是带个孩子做个饭嘛。可今天亲身体验了一下,才知道有多不容易。
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婆婆总是挑剔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对,从没搭把手帮过忙。那时候她暗自发誓,将来绝不做这样的婆婆。可不知从何时起,她竟也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蕊蕊在她怀里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李阿姨轻轻抚摸着孙女柔软的头发,忽然感到一阵心疼。这小丫头,长得真像她妈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儿子下班回来,看见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很是惊讶。李阿姨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他赶紧去照顾小丽。
晚上躺在床上,李阿姨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的画面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小丽苍白的脸,儿子手忙脚乱的样子,孙子孙女的哭闹,还有那件被放回衣柜的红绸舞服。
她想起小丽刚嫁过来时的样子,活泼爱笑,总是“妈长妈短”地叫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她们之间变得生分了呢?好像是从磊磊出生后,她暗示这是小两口自己的事,她不会插手开始。渐渐地,小丽不再向她求助,甚至很少与她交流了。
“我这老婆子啊,以前是太糊涂了。”李阿姨喃喃自语。
第二天清晨,李阿姨早早起床。她没有换上那件红绸舞服,而是穿了一身轻便的家居服,下楼去了儿子的家。
厨房里,她熟练地淘米煮粥,切菜炒蛋。当小丽拖着虚弱的身子走出卧室时,早餐已经摆上桌了。
“妈,您这是......”小丽惊讶地看着一桌饭菜。
“我寻思着今天舞队也没什么事,就来帮帮忙。”李阿姨装作不经意地说,“你病还没好利索,多休息几天。”
小丽的眼圈红了:“可是妈,您不是说要享清福吗?”
“带孙子也是享福的一种嘛。”李阿姨笑了笑,朝磊磊和蕊蕊招手,“来,奶奶喂你们吃饭。”
一周后,小丽的身体完全康复了。李阿姨却依然每天早上去儿子家帮忙,下午才去跳一会儿广场舞。她发现,其实兼顾两者并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少跳一曲,早点离场而已。
周末,小两口特意请李阿姨到家里吃饭。饭后,小丽拿出一个精美的礼盒。
“妈,这是送给您的。”小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李阿姨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件崭新的舞服——红底碎花,但面料更高档,款式更时尚。
“我看您那件有点旧了,就托朋友订做了这件。”小丽轻声说,“谢谢您这些天的帮忙。”
李阿姨抚摸着光滑的面料,眼中有些湿润:“该说谢谢的是我。”
第二天,李阿姨穿着新舞服出现在广场上。音乐响起,红绸飞舞,她的步伐格外轻快。舞曲间歇,她匆匆告别老姐妹。
“这么着急干嘛去呀?”有人问。
“给儿媳妇搭把手去!”李阿姨声音响亮,脸上带着笑,“晚点再回来跳!”
阳光洒在那件红绸舞服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泽。李阿姨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她知道,这一次,她舞向的不是广场,而是家的方向。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
这天清晨六点半,李阿姨就醒了。阳光从窗帘缝隙钻进来,她心想今天广场舞队要排练新曲子《红绸情》,可不能迟到。她慢悠悠地起床,对着衣柜里的舞服比划着,心里已经随着那欢快的节奏转起了圈。
七点多,她正要出门,楼下传来儿子和儿媳的低语。李阿姨耳朵尖,隐约听见儿媳小丽说头疼得厉害,想让儿子请天假。
“年轻人家家的,哪那么多毛病?”李阿姨心里嘀咕。想当年她生儿子那会儿,月子还没坐满就下地干活了。她摇摇头,红绸舞服在手中摩挲,心想还是装作没听见为好。
刚要下楼,就听见儿子说:“那我跟王总请个假吧,你赶紧回屋躺着,早饭我来弄。”
李阿姨的脚步顿住了。儿子手笨得很,两个孙子又皮,指不定家里要乱成什么样。她叹了口气,不舍地将舞服放回衣柜,换上一件家常衣服,沉着脸下了楼。
厨房果然已经跟打过仗一样。锅里的粥溢出来了,灶台上全是米粒,五岁的大孙子磊磊拿着酱油瓶到处跑,两岁的小孙女蕊蕊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手里还抓着一把面条。儿子手忙脚乱地一边擦灶台一边哄孩子,额头上全是汗珠。
儿媳妇小丽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张纸,听见动静想起来,被儿子按住了。
“妈,您怎么下来了?小丽她头疼得厉害,我......”儿子看见李阿姨,像是看见救星一样。
李阿姨没等他说完,就把围裙系上了:“行了行了,你赶紧去洗漱,这儿有我呢!”
说实话,李阿姨多少年没干过这些活了。自从儿子结婚后,她就搬到了同栋楼的另一层,过着自在的退休生活。平日里跳跳舞、逛逛市场,偶尔下楼看看孙子,但从不过多插手小两口的生活。
她舀米煮粥,却不知道放多少水;炒菜时忘了放盐;哄蕊蕊的时候,小丫头抓着她的头发不放,疼得她直咧嘴。
“奶奶,我要妈妈喂。”磊磊撅着嘴不肯吃她喂的粥。
“妈妈不舒服,奶奶喂你好不好?”李阿姨耐着性子。
“不要!就要妈妈!”磊磊跺着脚,把勺子打翻在地。
李阿姨的火气“噌”地上来了,但看着孙子委屈的小脸,又压了下去。她想起儿子小时候也这样黏人,那时候她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经常累得站着都能睡着。
好不容易把早饭糊弄过去了,她得送磊磊去幼儿园。小丫头蕊蕊抱着她的腿不放,只好一起带上。一路上,磊磊蹦蹦跳跳,一会儿要买糖,一会儿要玩具,蕊蕊则在她怀里扭来扭去,重得她老胳膊老腿直发酸。
回来时路过小区广场,音乐声飘来,是那首《红绸情》。她的老姐妹们正在排练,红绸飞舞,步伐轻盈。有人看见她,招手让她加入,她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举起怀里已经睡着的蕊蕊示意。
那一刻,李阿姨心里莫名有些发酸。那原本该是她的生活,轻松自在,无忧无虑。
回到家,她把蕊蕊放小床上,小丫头却立刻醒了,咿咿呀呀不肯再睡。李阿姨只好抱着她在屋里踱步,哼着老掉牙的摇篮曲。忽然她瞥见镜中的自己:头发凌乱,衣服上沾着米粒和酱油渍,怀里抱着吵闹的孩子。
这模样陌生得让她心惊。多久没有这样狼狈过了?退休这两年来,她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跳舞逛街,活得轻松自在。而此刻的她,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的艰难岁月。
中午时分,小丽醒了,看见李阿姨在厨房忙活,挣扎着要起来帮忙。
“你躺着吧,我来就行。”李阿姨按住她。
小丽眼里含着泪:“妈,谢谢您。”
李阿姨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别过头去说:“谢什么谢,都是一家人。”
这话脱口而出后,她自己都愣了一下。以前总觉得儿子成家后就是两家人了,她没义务帮忙带孙子做家务。58岁了,该享清福了——这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下午,李阿姨带着蕊蕊在客厅玩,小丽吃了药后又睡下了。地上的积木散得到处都是,蕊摇摇晃晃地走着,忽然“啪””地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来。
李阿姨赶紧抱起她,轻轻拍着她的背:“乖乖不哭,奶奶在呢。”
这时她才仔细打量这个家。地板上有不少污渍,茶几上堆着没洗的碗,阳台上挂满了衣服。以前她来串门,总觉得儿媳妇在家挺轻松的,不就是带个孩子做个饭嘛。可今天亲身体验了一下,才知道有多不容易。
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婆婆总是挑剔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对,从没搭把手帮过忙。那时候她暗自发誓,将来绝不做这样的婆婆。可不知从何时起,她竟也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蕊蕊在她怀里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李阿姨轻轻抚摸着孙女柔软的头发,忽然感到一阵心疼。这小丫头,长得真像她妈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儿子下班回来,看见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很是惊讶。李阿姨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他赶紧去照顾小丽。
晚上躺在床上,李阿姨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的画面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小丽苍白的脸,儿子手忙脚乱的样子,孙子孙女的哭闹,还有那件被放回衣柜的红绸舞服。
她想起小丽刚嫁过来时的样子,活泼爱笑,总是“妈长妈短”地叫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她们之间变得生分了呢?好像是从磊磊出生后,她暗示这是小两口自己的事,她不会插手开始。渐渐地,小丽不再向她求助,甚至很少与她交流了。
“我这老婆子啊,以前是太糊涂了。”李阿姨喃喃自语。
第二天清晨,李阿姨早早起床。她没有换上那件红绸舞服,而是穿了一身轻便的家居服,下楼去了儿子的家。
厨房里,她熟练地淘米煮粥,切菜炒蛋。当小丽拖着虚弱的身子走出卧室时,早餐已经摆上桌了。
“妈,您这是......”小丽惊讶地看着一桌饭菜。
“我寻思着今天舞队也没什么事,就来帮帮忙。”李阿姨装作不经意地说,“你病还没好利索,多休息几天。”
小丽的眼圈红了:“可是妈,您不是说要享清福吗?”
“带孙子也是享福的一种嘛。”李阿姨笑了笑,朝磊磊和蕊蕊招手,“来,奶奶喂你们吃饭。”
一周后,小丽的身体完全康复了。李阿姨却依然每天早上去儿子家帮忙,下午才去跳一会儿广场舞。她发现,其实兼顾两者并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少跳一曲,早点离场而已。
周末,小两口特意请李阿姨到家里吃饭。饭后,小丽拿出一个精美的礼盒。
“妈,这是送给您的。”小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李阿姨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件崭新的舞服——红底碎花,但面料更高档,款式更时尚。
“我看您那件有点旧了,就托朋友订做了这件。”小丽轻声说,“谢谢您这些天的帮忙。”
李阿姨抚摸着光滑的面料,眼中有些湿润:“该说谢谢的是我。”
第二天,李阿姨穿着新舞服出现在广场上。音乐响起,红绸飞舞,她的步伐格外轻快。舞曲间歇,她匆匆告别老姐妹。
“这么着急干嘛去呀?”有人问。
“给儿媳妇搭把手去!”李阿姨声音响亮,脸上带着笑,“晚点再回来跳!”
阳光洒在那件红绸舞服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泽。李阿姨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她知道,这一次,她舞向的不是广场,而是家的方向。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