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祠堂祭祖 下-《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看着门外大大小小六个小子,张平安有些佩服金宝姐姐了。

  在乱世中,一个寡妇能一气儿拉扯大六个小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行了,进来领肉吧”,张平安没再多问,招呼金宝进来,“不过晚上还是一块儿去我家吃饭吧,免得你们单独开火了,不差这几双筷子的,要是谁有意见,让他们来问我!”

  “唉,行”,金宝本想拒绝,但想到姐姐一家,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分肉的人是村长的大儿子,由村长在一边指挥。

  看到金宝来领肉,村长有些琢磨不透到底是什么情况,也拿不准金宝如今的身份。

  但他看得出来金宝一家和张老头一家关系挺好的,于是想了想后,还是给儿子使了个眼色。

  最后金宝分了一大块好肉,分量和油水都足。

  端着瓦盆出来的时候,最大的那个小子自觉的帮忙接过去。

  话不多,但眉眼间带着些凶狠,一看就不好招惹。

  旁边小些的扒拉着想看,被毫不留情的呵斥回去“别乱动,等回去了由娘拾掇。”

  金宝见此没说什么,和张平安一家告辞后,便带着外甥们回去了。

  村长这才上前说了说金宝姐姐招财一家的情况。

  原来金宝的姐夫在战乱开始的那一年便被抓了壮丁,在战事中去世了。

  婆家也自顾不暇,顾不上金宝姐姐这一房,变卖家财后便撇下她们偷偷跑了。

  金宝姐姐一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把这六儿一女养活的。

  战事平定后,她无处可去,就带着孩子回了张家村,住进了自家的老宅子里。

  靠着在镇上摆摊儿,还有给人帮工过活,另外还在山上开了些荒地。

  “是个能干的人,也泼辣的很”,村长最后总结道。

  然后话语中又变相抬了抬自己,“当初要不是我们心好,看他们一家子可怜,想着招财又好歹是张家村出去的姑娘,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们成了流民吧,这才让他们一家在张家村落脚了,十里八乡的也只有这一例而已。”

  也是暗示自己没有欺负这孤儿寡母的一家子。

  虽然三言两语说的简单,但张平安太知道乡下人有多么排外了。

  金宝姐姐当初带着家里人在村里落下脚来,想必是吃了不少苦头的,也有一些本事。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该帮忙出头的,于是张平安笑了笑,没接话。

  村长看着这意味不明的笑意,心里有些打鼓,也跟着干笑了两声。

  抬头看了看天色道:“现在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回宅子里用饭吧,边吃边聊,看看这祭祖是怎么个章程,也真是运气好,正好明日便是吉日!”

  “嗯”,张平安点点头。

  一家人这才回了老宅子。

  有村里的妇人们帮忙,加上还有不少下人在,席面上的很快。

  来的基本都是村里没出五服的亲戚,男丁们带着孩子一起。

  摆了八九桌。

  金宝一家也提前过来了。

  张平安有意给金宝撑腰,便将人安排在了主桌,还有罗福安也在一起。

  村长立刻便懂了。

  连带对带过来的招财一家也和颜悦色的,还说了几句客气话。

  又吩咐人打包些干净的好饭好菜让罗福安待会儿给家里人带回去。

  不管心里怎么想,起码态度还是挺客气的,张平安有些满意。

  席上恭维之声不绝于耳,张平安没太往心里去,主要把后面几天重要的事情一一交代了。

  知道县里的大人物还要过来,村长很重视,立刻严肃着表示一定好好交代村里人不能失礼闹了笑话。

  等得知举人和进士牌坊在临安那边时,族里的老人们都特别遗憾。

  “都怪这该死的战乱,不然的话咱们村就该有两座牌坊了,说出去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家也不必遗憾,这次回来我也准备兴办族学,为族里尽一些绵薄之力,只要族中后辈子侄刻勤尽勉,好好读书,定能有人同我一样靠读书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的”,张平安认真道。

  “说得对,咱们老张家祖坟冒了一次青烟,肯定还能再冒第二次”,村长笑呵呵道。

  然后话题便偏到了祖坟位置上,所有人都附和着说张老头家这一房的祖坟位置选的好云云。

  张老头也不说话,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时不时呵呵笑两声。

  张老大都羡慕自己老爹这福气了,活到七十多就没吃过什么苦。

  碰到不想听的不想理的,还可以装糊涂。

  这顿接风的宴席一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才结束。

  张平安提前给村长拨了些银子,方便他安排人做事。

  村长喜滋滋接下了,又是拍了张家人好一顿马屁。

  等村里人都离开了,徐氏才捶了捶后腰,连声说累。

  张老二又何尝不是。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离乡久了,现在面对村里人的时候他完全没了以前那种想要显摆炫耀,胡天海地吹牛打屁的欲望。

  喜欢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总感觉不是一路人了。

  但这话张老二不会说出来。

  张平安本来还想让人去刘家村找找刘盛远,大家一块儿聚聚的。

  昔日的同窗能凑一块儿太难得了,以后这种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但罗福安看天色晚了,明日张家族里事情又多,便善解人意的婉拒了,“等明日吧,明日晚上你空闲下来了,我去刘家村喊上阿远一块儿过来,加上金宝,我们几个人一块聚聚。”

  “行,那我让人送你”,张平安点点头,罗福安是看着大咧咧,但毕竟阅历在这里,说话做事比从前细心多了。

  谭耀麒到了张家村以后一直也没什么话题和大家聊,此时便起身主动道:“我去送吧,正好消消食!”

  “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了”,罗福安看谭耀麒和张平安关系还不错,便也没客气,大方的拱手行了一礼道谢。

  但晚上怎么住也是个问题,张家房子和院子虽然够大,但没那么多床。

  好在这时候天气热,晚上搭个凉床或者铺卷凉席也能睡,只能让下人们先凑合一下了。

  小鱼儿是第一次睡乡下的凉床,并且在屋前的稻场上看到那么多萤火虫,还挺新奇的,也没嫌弃条件简陋。

  让徐氏和张老二暗暗松了口气,直夸孩子懂事。

  张氏和张老头睡的最好,很快就鼾声如雷了,透过窗户都能听见。

  ……

  一夜过后,很快到了第二日。

  大部分人睡的都还不错,就是脸上身上多了不少蚊子包。

  今日是算好的吉日。

  也是张平安这次回乡正式祭祖的日子。

  祭祖仪式可以说是一个家族活动中最隆重、最严肃的大事,即使是乡里人家也不例外,更何况张平安如今还是官身,更不能马虎。

  流程复杂又严谨。

  不光是表达了对祖先们的追思,更是彰显家族地位、教育族中子孙后代,凝聚宗族的重要手段。

  大家族一般都会在祭祀的前三日斋戒沐浴,以示虔诚。

  但张家村明显一时半会儿没法儿到这个标准。

  族中所有参与祭祀的男丁只是提前洗漱更衣了而已,以表敬意。

  村长天还没亮就安排了人去镇上采买,采买的人腿脚快,回来时天也才刚亮透,身上的衣裳都被露水和汗水浸湿了。

  但想到是帮族里做事,加上还有祭品分,没人抱怨。

  东西买回来后,村长又带着人去了祠堂布置祭场,摆设牌位和贡品、祭器。

  至于负责司仪、读祝、捧香、献帛、献酒等具体事务的族人则由族老们和张家人担任,大柱和大河就有幸被选中了,要说没有张平安的面子在,那是不可能的。

  出息的族人总是有些特权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外如是。

  女眷们虽然不能参与正式祭拜,但可以在祠堂外观礼。

  祭祖这事儿整个家里就数张老二最重视,天蒙蒙亮,刚吃完早饭便开始催着众人去祠堂。

  当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祭礼便正式开始。

  村长充当礼生一脸严肃地站在祠堂牌位前唱喏引导。

  张平安虽然辈分不是最高的,但是如今官职最高,最有出息,因此也站在队伍最前方的中间位置。

  为了显得更隆重些,村长还请了村里办红白喜事的唢呐班子,祭祖开始的时候唢呐声和鼓声也同时响起。

  确实更多了些庄严肃穆的感觉。

  族里人面色肉眼可见的更郑重了些。

  随后便是起祠和请神、进馔,由张老头带着大家跪拜行礼。

  献礼则有三次,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难为张老头一把年纪了还要一拜再拜,一跪再跪。

  结束的时候,张平安都为他捏把汗,祭祖真不是个很轻松的活儿。

  献礼结束后,便是侑食,由族老们为祖先的“酒杯”斟满酒,并移动筷子,象征性的请祖先享用饭菜。

  最后是饮福和辞神、焚祝。

  也就是将祝文、帛等纸制祭品拿到祠堂外的“燎位”焚烧,所有人目送轻烟上达天庭后,仪式结束。

  天热东西容易坏,祭品晚些都会被撤下,分给所有参加祭祀的族人食用,称为“分胙”,据说吃了能得祖先保佑。

  喜欢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