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候君多时,幸得一见-《说好做游戏,五千年历史什么鬼?》

  余朝阳领着一众余家乡男丁踏上了回家旅途。

  相较以前愁眉苦脸的模样,这次余家乡的众人都显得极为兴奋。

  原因很简单…

  这次余家乡合计出兵一百五十八人,皆是各家的顶梁柱,代表着一百五十八个家庭。

  要搁以前,这一百五十八个人能回去八十个,他余家乡乡长余彦昌就该谢天谢地,跪谢祖宗保佑。

  而此次,却是完好无损!

  出征时一百五十八人,回去时…竟同样也是一百五十八人!

  简直不可思议!

  尽管不少人都带着伤,可至少也比丢了性命好不是。

  念及于此,乡长余彦昌不由得深深看了那位面容坚毅的年轻人一眼。

  他深知,这次余家乡的男丁能全身而退,全都归功于这位满门忠烈的余朝阳。

  是他大公无私告知他们那凶煞无比魏武卒的命门,是他身先士卒领着余家乡男丁横冲直撞,像一条泥鳅般,数次戏耍魏军。

  尽管个人武力不算顶尖,但在协调、大局观这方面,却远超余彦昌见过的所有将领!

  最难能可贵的是,余朝阳才十八岁!

  这哪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啊,分明就是一尊带领余家乡走向巅峰的贵人!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或许…是时候进行投资了!’

  余彦昌眸底闪过一缕精芒,可脸色依旧挂着谄媚浅笑,轻声道:“朝阳日后…可有何打算?”

  “老夫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可到底也有些许资产、人脉,不如借此为跳板入仕途,或者从军?”

  “以你之才,定能大放光芒!”

  面对余彦昌的邀请,余朝阳并没有过多怀疑,别看这小老头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长,背地里的能量大得惊人。

  否则也不会轻而易举就能见到仲公子嬴渠梁。

  可思索片刻后,余朝阳还是摇头拒绝了余彦昌的友善邀请。

  而原因很简单,他虽能通过余彦昌的推荐迈入官场,可上升渠道依旧牢牢掌握在贵族世家手中。

  以他的身份出身,顶天了也就能做到中层级别,断无再往上爬之机。

  与其如此,倒不如游历秦国的大江南北,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秦国的病根所在,方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秦献公虽为一代雄主,也着手推动了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经济改革、军事法制等等一系列改革。

  可这些改革因旧贵族的抵制,仅仅流于表面,未触及世卿世禄制核心。

  终究不是他要等的那个人。

  念及于此,余朝阳脑海却是回想起那位在战场上生擒公叔座的男人,一时间思绪万千。

  ‘种子已经埋下,可你…’

  “会是那个我要等的人吗?”

  见余朝阳不语,余彦昌讪讪一笑,并没有因此恼怒。

  有才之人,有些傲气倒也正常。

  如果余朝阳低三下四,余彦昌反而会看不起他,越傲就越有才,越坚定他要把余朝阳绑上战车的决心!

  余彦昌惯着他,一旁的二大爷可是丝毫不惯着余朝阳,当即一个大逼斗就打在余朝阳后脑勺,骂骂咧咧道:

  “瘪犊子玩意,仗着自己读过几天书,你还搁着装上了。”

  “当时你连饭都吃不上了,若非乡长救济,你这瘪犊子玩意坟头草都长两米高了!”

  二大爷又踢又打,一点不给余朝阳面子,一边打还一边疯狂使眼神暗示。

  比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余朝阳,这位老人显然更懂余彦昌的权势。

  不过余朝阳也懵啊,他就走了个神,至于又打又骂又踢吗?

  将老人家安慰好后,余朝阳又才转身道:“乡长好意朝阳心领了,奈何志不在此,有劳挂念。”

  “至于以后去向…先到秦国各地看看吧。”

  “百姓之苦,我心甚忧!”

  余朝阳顿了顿,继续道:“等到了前方县城,朝阳就要与诸位分别了,二大爷年事颇高,还望乡长多多费心。”

  此话一出,现场不知多少人暗自失望。

  在这动荡岁月,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知道余朝阳的恐怖之处。

  毫不夸张的讲,在碰见余朝阳后,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仗还能这样打。

  这样一尊不世之才,倘若对方真有从军意向,他们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也要博一博荣华富贵啊!

  奈何…

  哎!

  在一阵阵唉声叹气中,余彦昌的面色也是大变,忖道:‘这就要走了?’

  ‘不行不行,就是求也得把这小子求回余家乡,不然老夫还怎么千金买马骨?’

  想到这里,余彦昌不再犹豫,轻声道:“朝阳志向远大,实乃我等楷模。”

  “可秦国地大物博,想要游历各地免不了金银开路,不如同老夫回余家乡拿些盘缠傍身,日后也从容些许?”

  “老夫长子虽不成器,可也是一郡郡尉,老夫手书一封给他,待持他信物游历各地,也能免去不少盘问麻烦。”

  “不知朝阳,意下如何?”

  余彦昌表面轻声细语,可在不经意间却是展露了他那雄厚的实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长子贵为郡尉,这小老头竟还愿意为了家族前程亲临前线。

  若死,其长子仕途必定一帆风顺,不死,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遇到人才,能放下颜面不耻下问,需要挺身而出时亦能慷慨赴死。’

  ‘这老头…不是个简单人物呐!’

  余彦昌话说到这份上,余朝阳早已没了拒绝理由,所以在暗自感叹一番后欣然答应。

  余彦昌面色一喜,当即派出两匹快马离开大队伍。

  队伍很快陷入宁静,其余男丁对余朝阳却是愈发尊敬起来。

  没办法,连乡长都以礼相待,足以见得本领超群,正中老秦人慕强心理。

  在经历三天两夜的跋山涉水后,一株巨大的杨柳树渐渐闯进余朝阳视野。

  其他人见此树,更是止不住的喜上眉梢。

  因为他们知道,这棵柳树既然出现,那离家也就不远了!

  果不其然,在翻过一座山头后,密集的人群赫然浮现于眼。

  其中有牙牙学语的孺子,有身材岣嵝的老人,但更多的,还是红了眼眶的妇女。

  这些人的出现,犹如一根引线瞬间点燃了沉重的人群,这群连面对魏武卒都未曾皱过眉头的汉子,在此刻发出一声声低沉呜咽,如同溃堤铁流般扑向人群。

  “箭瘢如粟,白骨鬼嚎犹在耳;解战袍,抚儿曹,今日犹记昨夜嚎…”

  “可怜,可叹!”

  望着眼前温馨一幕,余朝阳内心最柔软处倏然轻颤,慨然难已。

  此刻光景,何异当年临立乌江畔?

  那盈满热望、噙泪的眸光,与江东父老何曾有差?

  所幸此番,他终是领着父老乡亲们凯旋!

  唯余孤影孑然仍似旧时。

  却见一道倩影蹀躞缓步近前,颊染薄霞,羞怯抬眸匆匆一掠,复又垂首,红晕自颊边氤氲至耳后。

  素手纤纤交扣左腰侧,屈膝微蹲,云裳轻曳间倾身行礼,清音若玉磬乍鸣:

  “候君多时,幸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