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深秋,京都西市的青石板路还沾着晨露,薛碧君刚将案上的卷宗翻到“溺水辨”一页,院外就传来急促的叩门声。
开门时,晨光里站着的是跑腿行的老伙计陈三郎,他青布短衫沾着泥点,膝盖还留着跪拜的灰痕,见了薛碧君便直挺挺跪下,声音发颤:“薛大讼师!求您救救我们掌柜的内眷……”
薛碧君扶他起身时,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手。
陈三郎是“快脚刘”跑腿行的老人,掌柜刘邀昨日亥时被人发现在后屋遇害,胸口插着一把刀,身上多处伤口。——这桩血案今早已传遍西市,只是没料到,官府初步拿人的,竟是刘邀的妻子白氏和店里的伙计阿榆。
“白氏怎会杀夫?”薛碧君递过一杯热茶,陈三郎捧着杯子的手仍在抖,断断续续说出内情。刘邀为人吝啬,对白氏常年口头上折磨,精神上侮辱,连白氏生母病重时想借二两银子抓药,都被他骂作“填不满的穷窟窿”。
而伙计阿榆是白氏远房的亲戚,半年前投亲来京都,因手脚勤快,常帮白氏搭把手,一来二去竟被刘邀瞧着不顺眼,动辄打骂,还扣着月钱不发。
“昨日傍晚,我路过账房,听见里面吵得厉害。”陈三郎压低声音,“掌柜骂白氏‘吃里扒外’,说她私藏银子给阿榆,还说要把阿榆赶去城外码头做苦力。后来我听见器物摔碎的声响,正想进去劝,就见阿榆扶着白氏跑出来,白氏手上还沾着血,账房里……掌柜就躺在那儿了。”
官府勘验时,在白氏房中搜出一件染血的布裙,阿榆也供认“是自己帮柳氏挡着,失手推了掌柜的一把”,可陈三郎却不信:“白氏性子软,连踩死只蚂蚁都要念佛,阿榆更是老实人,怎么会平白杀人?定是有隐情,可官府见人证物证都在,只等着定案了。”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银钗,是白氏昨日托他悄悄送来的,“白氏说,她只信您,若您不肯去,她就只能认了这死罪。”
薛碧君捏着那枚素银钗,钗头雕着半朵玉兰,是前些时候她帮白氏寻回走失的女儿时,白氏亲手送给她的谢礼。她想起白氏当时红着眼说“薛讼师是懂我们这些苦命的女人的……”,她当时见她如此,心口竟有些发沉,没有要这个簪子。
京都府尹办案向来重证据轻情由,白氏和阿榆一个有血衣,一个亲口认罪,若无人细查,不出三日就要定案。
“你先回行里,盯紧账房别让人动,尤其是刘邀死的地方。”薛碧君起身,拿了些笔纸,“我这就去狱中见白氏,你再帮我查件事——刘邀近半个月,常同何人见面?”
陈三郎愣了愣,随即点头:“您是怎么知道?是有这么个人,每周都来账房和掌柜密谈,每次都关着门,我路过时,隐约听见‘货’‘码头’之类的话。”
薛碧君眸色一沉:“走,先去大牢。白氏既说信我,我便不会让她蒙冤。”
晨光穿过院中的老槐树,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影,她脚步轻快却坚定——京都的案子,从来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
开门时,晨光里站着的是跑腿行的老伙计陈三郎,他青布短衫沾着泥点,膝盖还留着跪拜的灰痕,见了薛碧君便直挺挺跪下,声音发颤:“薛大讼师!求您救救我们掌柜的内眷……”
薛碧君扶他起身时,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手。
陈三郎是“快脚刘”跑腿行的老人,掌柜刘邀昨日亥时被人发现在后屋遇害,胸口插着一把刀,身上多处伤口。——这桩血案今早已传遍西市,只是没料到,官府初步拿人的,竟是刘邀的妻子白氏和店里的伙计阿榆。
“白氏怎会杀夫?”薛碧君递过一杯热茶,陈三郎捧着杯子的手仍在抖,断断续续说出内情。刘邀为人吝啬,对白氏常年口头上折磨,精神上侮辱,连白氏生母病重时想借二两银子抓药,都被他骂作“填不满的穷窟窿”。
而伙计阿榆是白氏远房的亲戚,半年前投亲来京都,因手脚勤快,常帮白氏搭把手,一来二去竟被刘邀瞧着不顺眼,动辄打骂,还扣着月钱不发。
“昨日傍晚,我路过账房,听见里面吵得厉害。”陈三郎压低声音,“掌柜骂白氏‘吃里扒外’,说她私藏银子给阿榆,还说要把阿榆赶去城外码头做苦力。后来我听见器物摔碎的声响,正想进去劝,就见阿榆扶着白氏跑出来,白氏手上还沾着血,账房里……掌柜就躺在那儿了。”
官府勘验时,在白氏房中搜出一件染血的布裙,阿榆也供认“是自己帮柳氏挡着,失手推了掌柜的一把”,可陈三郎却不信:“白氏性子软,连踩死只蚂蚁都要念佛,阿榆更是老实人,怎么会平白杀人?定是有隐情,可官府见人证物证都在,只等着定案了。”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银钗,是白氏昨日托他悄悄送来的,“白氏说,她只信您,若您不肯去,她就只能认了这死罪。”
薛碧君捏着那枚素银钗,钗头雕着半朵玉兰,是前些时候她帮白氏寻回走失的女儿时,白氏亲手送给她的谢礼。她想起白氏当时红着眼说“薛讼师是懂我们这些苦命的女人的……”,她当时见她如此,心口竟有些发沉,没有要这个簪子。
京都府尹办案向来重证据轻情由,白氏和阿榆一个有血衣,一个亲口认罪,若无人细查,不出三日就要定案。
“你先回行里,盯紧账房别让人动,尤其是刘邀死的地方。”薛碧君起身,拿了些笔纸,“我这就去狱中见白氏,你再帮我查件事——刘邀近半个月,常同何人见面?”
陈三郎愣了愣,随即点头:“您是怎么知道?是有这么个人,每周都来账房和掌柜密谈,每次都关着门,我路过时,隐约听见‘货’‘码头’之类的话。”
薛碧君眸色一沉:“走,先去大牢。白氏既说信我,我便不会让她蒙冤。”
晨光穿过院中的老槐树,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影,她脚步轻快却坚定——京都的案子,从来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