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呼啸,卷着枯草掠过曹彰的铁甲。
曹彰睁着眼睛,双目空洞,有几根钩挂在他微黄的须髯之上。
曹操伸出手,轻轻的为他摘去枯草。
然后轻轻理顺了他被吹乱的须髯。
这一刻,曹操没流泪。
但到想抚阖其双眼时,很久未曾颤抖的手,今日终于不受控地轻颤起来。
“三公子……”
众文臣在曹彰的保护下得以幸免,俱哭泣悲鸣。
“彰儿……”
曹操环视在场诸文臣,哽咽一声。
而后缓缓说道:“吾儿此战,不负所托。护得众公周全,便是护得父之臂膀、汉之根基。汝今……代父长眠于此,当立汉征西将军曹彰之墓,以永镇西陲!吾儿且宽心,为父有生之年,定当扫尽胡虏,平灭羌狄,必为吾儿报此血海深仇,不负征西之誓!”
而后,轻轻抚阖其双眼。
再抬起头,望向北方,深邃而冷酷的双眼,竟凝成刀锋般决绝的杀意。
……
另一边,刘封交州设伏,阵斩潘璋,杀东吴残兵千余,俘获亦有近千。
可谓大获全胜。
归程途中,刘封不禁感慨当年。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让他对人生和未来产生深深的迷惘。
认刘备为父,到底是对是错。
按说,没落贵族,得遇汉室宗亲、当世豪强的青睐,理应感恩戴德、一心追随,视作逆天改命的机缘。
但想得太多,难免贪恋太深。
毕竟当时刘备无子,收其为子乃为承嗣。
故而,闻得甘娘有孕之时,刘封立刻陷入取舍无措的纠结之中。
他曾想,一旦甘娘所怀为男孩,我又将身处何地?
那几个月,刘封心神不宁,辗转难眠。
到尘埃落定,玄德公喜得佳儿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新野。
他却成了得知消息后的唯一落寞之人。
他甚至暗忖,自身是否会被摒于父亲最信重的圈层之外。
幸甚,这份落寞仅存三日,他便以另一重身份,续留核心圈层之内。
二叔关羽的女婿。
新婚的大喜,新野的大胜,还有归江陵时,与关平一同受徐庶之点拨。
他真正的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他想开了,也放下了!
现在,阿斗不过七岁,便以智计绝顶,胸怀仁贤而名扬四海。
我刘封虽出身勋贵,亦不过一介武夫,虽有一腔悍勇,但智计不够卓绝,又如何能与阿斗这等天选之子相提并论?
而且,这是好事啊!
于朝堂权术之中,阿斗愈是聪慧,愈是卓绝,愈是根基牢稳。
我这个做兄长的,便越能安处于朝堂之内,不为外力所裹挟,踏踏实实的成为一名大汉将军。
然而,想当好一名将军,也没那么容易。
刘封亦曾想,父亲把自己放在距离权力中心无比偏远的交州,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是为了疏隔疏离,免生朝堂派系之争?
毕竟,在刘封的耳边,后者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前者。
但现在,刘封在孙乾的帮助下,切身实地的主持苍梧军政多年,也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欲为良将,非仅送入军营充作参军,随大军奔走效力、逐事而行,便可亲携重地,统领一方。
还需洞察人心,在存亡关头辨明利弊,果决行事;
并在势力交错中调和矛盾,凝聚心力;
兼且熟谙兵略、善抚部众,可临阵定策破敌,亦能治营安固根本,如此方能不 “良将”之名。
父亲把我放在交州重地,虽为险境,挟制吴巨,震慑东吴,岂非万重之地?
父亲一直在培养和重用于我,始终把我当成他的嫡系和最信任的那批人。
想到此,刘封抬起头。
交州的冬短促而温润,树梢上寒夜的冰挂随着暖阳融化滴落,绿叶晶莹剔透,抽出新春的嫩芽。
很是美丽。
刘封甚至想,如果待天下大定,陪父皇游完长安和洛阳,在交州安养终老,亦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正此时,远处一人一骑飞奔而至。
他背插黄旗,刘封知道,那是父亲派来的斥候。
他策马飞奔至刘封的马前,拱手一礼。
“可是刘封公子?”
“正是!”
斥候打开诏书:“刘封听诏!”
刘封率众将落马施礼。
“今陛下有旨:命公子封携苍梧之师,自交州挥军北上,清剿沿途东吴顽固余孽,克期赴豫章与朕会师。望尔恪尽职守,勿负圣命!”
“儿臣刘封领旨!”
遂接过诏书,嘴角浮出一丝激动的笑意。
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
并非空泛之名。
管理好苍梧,待大军东出,能号令全军与父并行,扫平敌孽,方能不负父亲的栽培与期待。
想到此,刘封当即对其副将下令:“速告傅肜将军,筹措粮草,待大军得归苍梧,即刻东征,与父皇会师豫章!”
……
江东、建业。
关羽出走的这些时日,建业不是没出过乱子。
但鲁肃及时的处置与沉稳的斡旋,终究让局势渐归平稳,未让乱局蔓延分毫。
而关于孙权的家眷,早已被人庇护。
当下,孙权妻妾不多,除去过世的谢夫人,被贬斥的徐夫人,还有三位夫人。
另外,儿女各有一人。
长女孙鲁班,今年六岁。
长子孙登,今年五岁。
另外,其主妻曹氏亦有身孕,从孙权出征荆州起,已近临盆。
而一直负责庇护他们的人并非旁人,乃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
自魏延夺下建业,以孙权子女相逼,诸葛瑾立刻带兵回救,但为时已晚。
无奈之下,只能与众吴臣选择投降。
他是诸葛亮之兄,无论魏延也好,关羽也罢,又岂能为难于他?
他知知云长重义,遂陈说大义,恳请关羽许其看护孙权家眷。
关羽亦觉大军既已夺城,杀此孤儿有违道义,非义士之举,以为诸葛瑾乃最合适护佑之人,遂颔首应允。
而于诸葛瑾而言,这也是他能为孙权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孙权归北降魏的这段时日,将他留在东吴的这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
刘备则乃挥师南归,稍作休整,着手彻底清剿东吴辖地,欲将江南之土,尽皆纳入汉之版图。
喜欢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曹彰睁着眼睛,双目空洞,有几根钩挂在他微黄的须髯之上。
曹操伸出手,轻轻的为他摘去枯草。
然后轻轻理顺了他被吹乱的须髯。
这一刻,曹操没流泪。
但到想抚阖其双眼时,很久未曾颤抖的手,今日终于不受控地轻颤起来。
“三公子……”
众文臣在曹彰的保护下得以幸免,俱哭泣悲鸣。
“彰儿……”
曹操环视在场诸文臣,哽咽一声。
而后缓缓说道:“吾儿此战,不负所托。护得众公周全,便是护得父之臂膀、汉之根基。汝今……代父长眠于此,当立汉征西将军曹彰之墓,以永镇西陲!吾儿且宽心,为父有生之年,定当扫尽胡虏,平灭羌狄,必为吾儿报此血海深仇,不负征西之誓!”
而后,轻轻抚阖其双眼。
再抬起头,望向北方,深邃而冷酷的双眼,竟凝成刀锋般决绝的杀意。
……
另一边,刘封交州设伏,阵斩潘璋,杀东吴残兵千余,俘获亦有近千。
可谓大获全胜。
归程途中,刘封不禁感慨当年。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让他对人生和未来产生深深的迷惘。
认刘备为父,到底是对是错。
按说,没落贵族,得遇汉室宗亲、当世豪强的青睐,理应感恩戴德、一心追随,视作逆天改命的机缘。
但想得太多,难免贪恋太深。
毕竟当时刘备无子,收其为子乃为承嗣。
故而,闻得甘娘有孕之时,刘封立刻陷入取舍无措的纠结之中。
他曾想,一旦甘娘所怀为男孩,我又将身处何地?
那几个月,刘封心神不宁,辗转难眠。
到尘埃落定,玄德公喜得佳儿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新野。
他却成了得知消息后的唯一落寞之人。
他甚至暗忖,自身是否会被摒于父亲最信重的圈层之外。
幸甚,这份落寞仅存三日,他便以另一重身份,续留核心圈层之内。
二叔关羽的女婿。
新婚的大喜,新野的大胜,还有归江陵时,与关平一同受徐庶之点拨。
他真正的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他想开了,也放下了!
现在,阿斗不过七岁,便以智计绝顶,胸怀仁贤而名扬四海。
我刘封虽出身勋贵,亦不过一介武夫,虽有一腔悍勇,但智计不够卓绝,又如何能与阿斗这等天选之子相提并论?
而且,这是好事啊!
于朝堂权术之中,阿斗愈是聪慧,愈是卓绝,愈是根基牢稳。
我这个做兄长的,便越能安处于朝堂之内,不为外力所裹挟,踏踏实实的成为一名大汉将军。
然而,想当好一名将军,也没那么容易。
刘封亦曾想,父亲把自己放在距离权力中心无比偏远的交州,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是为了疏隔疏离,免生朝堂派系之争?
毕竟,在刘封的耳边,后者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前者。
但现在,刘封在孙乾的帮助下,切身实地的主持苍梧军政多年,也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欲为良将,非仅送入军营充作参军,随大军奔走效力、逐事而行,便可亲携重地,统领一方。
还需洞察人心,在存亡关头辨明利弊,果决行事;
并在势力交错中调和矛盾,凝聚心力;
兼且熟谙兵略、善抚部众,可临阵定策破敌,亦能治营安固根本,如此方能不 “良将”之名。
父亲把我放在交州重地,虽为险境,挟制吴巨,震慑东吴,岂非万重之地?
父亲一直在培养和重用于我,始终把我当成他的嫡系和最信任的那批人。
想到此,刘封抬起头。
交州的冬短促而温润,树梢上寒夜的冰挂随着暖阳融化滴落,绿叶晶莹剔透,抽出新春的嫩芽。
很是美丽。
刘封甚至想,如果待天下大定,陪父皇游完长安和洛阳,在交州安养终老,亦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正此时,远处一人一骑飞奔而至。
他背插黄旗,刘封知道,那是父亲派来的斥候。
他策马飞奔至刘封的马前,拱手一礼。
“可是刘封公子?”
“正是!”
斥候打开诏书:“刘封听诏!”
刘封率众将落马施礼。
“今陛下有旨:命公子封携苍梧之师,自交州挥军北上,清剿沿途东吴顽固余孽,克期赴豫章与朕会师。望尔恪尽职守,勿负圣命!”
“儿臣刘封领旨!”
遂接过诏书,嘴角浮出一丝激动的笑意。
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
并非空泛之名。
管理好苍梧,待大军东出,能号令全军与父并行,扫平敌孽,方能不负父亲的栽培与期待。
想到此,刘封当即对其副将下令:“速告傅肜将军,筹措粮草,待大军得归苍梧,即刻东征,与父皇会师豫章!”
……
江东、建业。
关羽出走的这些时日,建业不是没出过乱子。
但鲁肃及时的处置与沉稳的斡旋,终究让局势渐归平稳,未让乱局蔓延分毫。
而关于孙权的家眷,早已被人庇护。
当下,孙权妻妾不多,除去过世的谢夫人,被贬斥的徐夫人,还有三位夫人。
另外,儿女各有一人。
长女孙鲁班,今年六岁。
长子孙登,今年五岁。
另外,其主妻曹氏亦有身孕,从孙权出征荆州起,已近临盆。
而一直负责庇护他们的人并非旁人,乃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
自魏延夺下建业,以孙权子女相逼,诸葛瑾立刻带兵回救,但为时已晚。
无奈之下,只能与众吴臣选择投降。
他是诸葛亮之兄,无论魏延也好,关羽也罢,又岂能为难于他?
他知知云长重义,遂陈说大义,恳请关羽许其看护孙权家眷。
关羽亦觉大军既已夺城,杀此孤儿有违道义,非义士之举,以为诸葛瑾乃最合适护佑之人,遂颔首应允。
而于诸葛瑾而言,这也是他能为孙权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孙权归北降魏的这段时日,将他留在东吴的这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
刘备则乃挥师南归,稍作休整,着手彻底清剿东吴辖地,欲将江南之土,尽皆纳入汉之版图。
喜欢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