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白旗高悬:大西洋舰队的终局谈判-《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

  踌躇满志的大西洋远征舰队的司令莱恩斯,站在那艘唯一完整的战列舰的舰桥上,海风如刀般凛冽,呼啸着吹过那已经破损不堪的甲板,卷起一片片锈蚀的铁屑和焦黑的帆布碎片。他紧握着那冰冷的望远镜,仿佛那是他最后的希望,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苍白,他的目光如鹰般锐利,扫过那残骸漂浮的海面。

  海面上,散落着沉没舰艇的扭曲钢板、断裂的炮管,还有那飘摇的灰黑烟雾,如同死亡的幽灵在波涛中摇曳。每一片残骸,都代表着一艘曾经的战舰,代表着无数的生命和梦想,如今却都在这茫茫大海中沉没,只留下一片死寂。

  就在这时,舰队参谋长步履沉重地走近,他的靴子踏在那湿滑的甲板上,发出沉闷的回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整个舰队的重量。他面色凝重,走到莱恩斯身边,声音低沉而沙哑地说道:“司令,总统阁下指示,为了七十万陆军士兵的生命,同意莱恩斯向华夏投降。”

  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莱恩斯的心头。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参谋长,仿佛听到了世界末日的宣判。他的手微微颤抖着,望远镜差点从手中滑落。

  莱恩斯缓缓低下头,额前的银发被海风吹乱,手中的望远镜微微颤抖,仿佛承载着整个舰队的重量。他深吸一口气,咸涩的海风灌入肺腑,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然后对参谋长说,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通知各个舰艇挂上白旗,和华夏的大西洋舰队司令联系,我要和他们谈判。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一个体面的交接,至少保留最后的尊严。”

  “报告,米军大西洋远征舰队司令明码要和您谈判。”通讯参谋快步走到周卫国面前,军装笔挺却沾着海水的盐渍,声音清晰而急促地报告说,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

  站在大西洋舰队战列舰上的周卫国,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穿透薄雾笼罩的海面,严肃地回应:“这不是投降了吗?怎么还要谈判?回复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如不无条件投降,十分钟后我军将对其无差别攻击。让通讯员立即传达,不容任何拖延。”

  “是!”通讯员迅速转身,脚步坚定地向舱内走去,甲板上只留下舰桥上的一片寂静,唯有海风的呼啸和周卫国沉重的呼吸声交织。

  “唉!这下彻底完了!”莱恩斯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望远镜的镜筒,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回想起昔日的辉煌,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挫败,嘴角牵起一抹苦涩的弧度。

  本来,他还想争取一下权益,让投降不那么难堪,虽然是总统授权的投降,但具体指挥作战的还是他,这个污点是无法抹去的,像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烙印在心头。他回忆起上午国防部的命令,心头涌起一阵苦涩的浪潮,那时阳光刺眼,却照不亮舰队的绝望。

  上午时分,国防部的紧急来电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划破了指挥室里令人窒息的死寂。电话铃声尖锐而刺耳,仿佛在无情地嘲笑他的无能为力。

  他迅速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声音急促而严肃,要求他立刻派出护卫舰和潜艇,前去拦截一艘正在从米国返回华夏的潜艇。然而,此时的他却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舰队早已支离破碎,不仅没有一艘潜艇可供派遣,甚至连一艘驱逐舰和护卫舰都所剩无几。

  面对这道无法完成的命令,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双手像失去了支撑一般,无力地垂落在身体两侧。那一瞬间,他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无法动弹。

  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询问为什么华夏的潜艇会从米国换回华夏,也对米国本土所遭受的损失一无所知。那些未知的灾难就像一片片浓密的阴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和恐惧。

  他觉得自己仿佛正坠入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逃脱这失败的漩涡。

  刘铮的战术从来都是不战则已一战就让敌人胆寒,在米国大西洋远征舰队投降的同时,太平洋上的战斗也基本上落下了帷幕。

  进攻同样是在拂晓时分展开,东方天际微露鱼肚白,海面薄雾轻笼,太平洋舰队庞大的钢铁身躯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唐纳德·威廉姆斯将军,作为“雷霆复兴”作战行动计划的缔造者与直接指挥者,正踌躇满志地伫立在旗舰指挥室内,指尖轻敲着航海图,嘴角扬起一丝自信的微笑。

  当大西洋舰队开始行动的时候,他所率领的特混舰队已经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了整整一天。舰船的引擎发出低沉的吼声,仿佛是一头被唤醒的巨兽,划破了原本静谧的海域。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威廉姆斯将军的注意。他站在旗舰的指挥台上,目光专注地盯着前方的海平面,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刘铮的严密监视之下。

  刘铮的情报网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威廉姆斯将军的舰队紧紧地笼罩其中。从旗舰的无线电通讯到驱逐舰的雷达扫描频率,每一个细节都被刘铮的情报人员严密监控着。

  情报工作一直是刘铮自新一团时代起便倾力打造的核心能力。他深知情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一份情报都要经过层层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田雨领导的情报中心更是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在了大洋彼岸的米国。情报分析员们昼夜轮班,处理着海量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线索。

  毫不夸张地说,太平洋舰队从珍珠港启航的那一刻起,其航线、队形乃至旗舰上的电波信号,都清晰地呈现在刘铮作战室的巨大沙盘上,沙盘上的模型随着实时数据不断移动。这份洞悉力,源自田雨多年苦心经营、深植于米国各关键节点潜伏网络的结果,每一个潜伏点都像一颗钉子,牢牢嵌入敌人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