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秘密行动?-《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就像苏联在普天同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艾美莉卡各部门却在疯狂申请预算。

  就像哈罗德·威尔逊羡慕比利·霍克被西奥多选中,比利·霍克却沉浸在西奥多自己发明破案方法的震惊之中无法自拔。

  就像西奥多认为收购了费尔顿星报就不用再看见自己跟各种稀奇古怪的物种搏斗,费尔顿星报却不这么想。

  他们以前写的很克制,很忐忑。

  那毕竟是双子神探!

  是费尔顿警察局的招牌!

  后来西奥多被FBI招募,他们更忐忑了,甚至一度准备停止刊载。

  写一个FBI探员的故事,这是要承担很大压力跟风险的。

  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人敲门大喊“FBI!Openthedoor!”。

  现在好了!

  他们被收购了!

  既然都是一家人了,写写老板的小故事,老板应该不会介意吧?

  在西奥多松了一口的时候,远在费尔顿的费尔顿星报已经在大张旗鼓地招募写手,准备创作更疯狂的故事了。

  如今科幻题材正火,尤其赶上苏联送人上天成功。

  这不来一波“灵媒双子神探大战红色幽灵”,都对不起老板花的那五万块钱!

  还有DC漫画那边,也联系起来!

  以前想着只要能取得联动,就算一分钱不给都行。

  毕竟那可是DC啊。

  现在可得好好谈谈价格。

  不就是DC嘛。

  这不是他们费尔顿星报眼里只有利益,实在是给的价格太低了,配不上老板的身份啊!

  西奥多完全不知道费尔顿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

  此时此刻,他正跟伯尼被堵在回乔治敦的路上。

  苏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首当其冲的,就体现在的路况上。

  路变得比原来更堵了。

  隔壁相向方向的车道上,一辆挂着俄亥俄州车牌的雪佛兰在狂按喇叭,司机一脸焦急,探出头来冲着前面大喊大叫。

  他是一家俄亥俄州航天相关产业企业的销售经理。

  凌晨被老板从床上薅起来,急匆匆就往赶来。

  本来他要坐飞机的,结果飞机早被订满了。

  他又转向火车站,火车也没位置了。

  他只能自己开车来,路上连饭都没顾上吃,中间还开错过一段路。

  本来既没赶上飞机又没赶上火车,让他落后同行不少,就够让他着急的了。

  结果好不容易开到,又遇上堵车。

  他整个人都要暴躁得冒火了。

  他很怀疑再这么堵下去,等他赶到目的地,订单已经被同行瓜分完了,他们连汤都喝不上。

  他的喊叫声引来人们的注意。

  几个司机从车上下来,把雪佛兰团团围住。

  那里很快爆发激烈的争吵,伴随一连串叽里呱啦的骂声。

  一名司机冲向路边的警车,操着南方口音,大喊着要举报一名来自苏联的间谍。

  司机信誓旦旦地表示,那名辆自俄亥俄州的雪佛兰里坐着的就是苏联间谍,说不定就跟载人航天飞行技术泄露有关。

  警察无奈地走过去,驱散了人群,露出里面被人殴打得一脸血的雪佛兰司机。

  他们目睹了争端发生的全过程,如果不是有人主动举报,他们根本不想管。

  毕竟这种事每天上下班都会发生好几起。

  总有脾气火爆的司机被堵车折磨得怒气爆发,然后被同行修理一顿。

  警探敷衍地询问是否需要去医院。

  雪佛兰司机连连摆手,焦急地询问警探能不能把他送去国会大厦,他有很急很急的急事。

  警探往前面一指:“他们跟你一样,都有急事要去国会大厦。”

  雪佛兰司机情绪彻底崩溃了,绝望地开始用头撞方向盘。

  警探们被吓了一跳,忙转回去,把人拉出来塞进警车里,希望他能冷静一下。

  苏联成功把人送上天,艾美莉卡必然不会甘居人后。

  NASA必然会增加一大笔预算。

  如何把这笔预算花出去,花得值,最快产生效果,就是各相关行业企业争相表现的空间。

  更高端一点的,早在上午时,就雇佣游说公司四处展开游说了。

  再高端一点的,凌晨时就开始活动了。

  这些坐着飞机火车,或者开车赶来的,大多属于最下游的那部分。

  伯尼跟西奥多的车就在隔壁车道,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伯尼发出感慨:

  “我怀疑全国的人都跑到来了。”

  两人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返回乔治敦。

  这比平时用时要多出一倍,跟凌晨时更是比都没法比。

  他们把车停好,钻进一家烤肉餐厅吃晚餐。

  烤肉餐厅里闹哄哄的,已经有不少客人了。

  基本每桌都在讨论把人送上天的新闻。

  他们从各自从业的角度,对此事进行分析,并对政府部门的应对加以预测,对行业影响加以推演。

  他们说得头头是道,听起来比白宫幕僚还要可信。

  伯尼特意选了个角落的位置,才坐下没多久,就有熟人过来打招呼,并神神秘秘地询问“内部消息”。

  他们是FBI探员,在外人眼中,他们浑身都是“内部消息”。

  但实际上他俩这一整天什么都没干。

  况且就算他们知道“内部消息”,也不可能随便拿出来乱说。

  西奥多好奇地看着伯尼一一应对着。

  他实在不知道伯尼是什么时候认识了这么多人的。

  他们明明只是多来这家餐厅吃过几次饭而已!

  最后伯尼实在受不了了,喊老板帮忙把餐食打包,跟西奥多落荒而逃。

  返回公寓的路上,他们遇见了住在同一栋公寓的邻居。

  邻居刚去便利店采购回来,一手提着一个大大的袋子。一个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罐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日用品。

  伯尼上前帮忙。

  邻居道谢之余,煞有介事地劝说两人也去采购。

  他告诉两人,艾美莉卡已经输掉了冷战,苏联人很快就要往丢核弹了。

  邻居信誓旦旦地表示,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在大量囤积物资了,他俩未来一定会感激自己的。

  西奥多跟伯尼面面相觑。

  伯尼把邻居送到公寓,又跟西奥多去了趟便利店。

  便利店里人满为患,货架也被清空大半,收银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

  就像邻居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买了一大堆东西,他们神情严肃,满脸忧虑,一边排队一边低声交谈着。

  伯尼站在便利店门外问西奥多:

  “苏联要打过来了?”

  西奥多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提了提手上的餐食,提醒他再不回家吃饭,烤肋排就要凉透了。

  乔治敦的住户多为精英人士,联邦雇员,大学教授,媒体从业者等等,他们能接触到最新的信息,表现相对比较克制。

  在更偏远的城镇乃至农村,有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哄抢。

  翌日。

  众议院太空委员会召开听证会,质询NASA局长。

  这场听证会本来应该在昨天召开的。

  但昨天议员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追责问责只能放在今天。

  NASA局长大义凛然地表示,他们航空航天局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苏联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间谍的存在。

  间谍窃取了他们的先进技术。

  遭到问责的不光是NASA,司法部也没能逃脱。

  国会认为苏联成功是因为艾美莉卡存在间谍。

  罗伯特在国会接受质询。

  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苏联能够成功,单纯只是技术上的超越,跟什么间谍毫不相干。

  他表示,一切都在FBI的控制之中。

  即便再不愿意,罗伯特也得捏着鼻子为FBI背书。

  杰克总统任命他为司法部长,并非没有人反对。

  事实上质疑声从来就没停止过。

  在这种场合下,他跟FBI,跟胡佛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把胡佛卖了,他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罗伯特一边舌战群雄,一边在心里对着胡佛疯狂输出。

  结束听证会后,罗伯特拿着预算申请去预算委员会申请增加预算。

  在这里他遇见了同样来申请预算的NASA局长。

  两人点头致意,微笑握手,又去与刚刚赶到的国防部长寒暄。

  这一天,预算委员会格外的忙碌。

  同样忙碌的还有副总统里昂。

  里昂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原本在国际局势的压力之下,以及他跟其他多方劝说之下,双方已经摒弃分歧,展开了合作。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双方关系就恶化到这种地步了?

  里昂通过托尔森约了胡佛见面。

  FBI现在的表现让他对另一件机密行动感到格外担忧。

  他必须确认胡佛的态度,以便随时调整机密行动的进展。

  如果胡佛始终保持现在这种拒绝与白宫合作的态度,机密行动恐怕只能暂缓。

  里昂很不愿意事情发展到那一步。

  因为那不仅意味着这场自将军总统时代就在筹备策划,耗时三年打造的机密行动可能将要无限期推迟,乃至于搁浅,期间耗费的无数财力物力跟人力都会被白白浪费。

  更意味着胡佛跟白宫已经正式撕破脸。

  那将是一场比苏联打过来还要恐怖的政治风暴。

  里昂甚至感到庆幸,庆幸于苏联这个时候把人送上天,并且还成功了。

  这则消息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让他们没能注意到可能到来的风暴。

  怀揣着这份复杂的心情,里昂与胡佛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密谈。

  密谈结束后,里昂松了口气。

  至少胡佛没有疯。

  机密行动还能继续。

  合作还能继续。

  风暴只是他杞人忧天。

  同时里昂也在心中暗暗警醒。

  他不认为换成自己是杰克,能做的比杰克更好。

  他现在跟胡佛关系良好,但等他入主白宫那一天呢?

  他们的关系还能一如既往地良好下去吗?

  司法部大楼,负一层办公室。

  上层的风暴并没有吹到这里。

  苏联的风也同样被隔绝在外。

  继西奥多跟伯尼之后,比利·霍克也成为了被遗忘人群中的一员。

  罗森主管丝毫没有派他们去参与秘密行动的意思。

  西奥多连同他的小组被彻底隔绝在整个事件之外。

  西奥多在提出可以帮忙评估人员资料被拒后,就返回办公室继续为文章做准备了。

  伯尼在回顾河滨酒店的案子。

  昨晚看过一群人哄抢物资后,他对战争的焦虑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比利·霍克则看了一天的案卷。

  昨晚他没去图书馆。那个时间点,再加上的路况,等他到时图书馆早关门了。

  他回到公寓后,向几个同期的同事打听了一下。

  没人听说过惯用手法跟识别标志。

  他认识的最资深的一位前警探也对罪犯个性侧写这个词组感到陌生,表示是第一次听说。

  比利·霍克终于确认,西奥多不是在开玩笑。

  他真的自创了一套调查方法!

  今天早上,西奥多把厄尔一家灭门案的结案报告拿给了比利·霍克。

  他问过比利·霍克,其在实习期间有参与过案件调查。

  西奥多更希望他一次都没参与过,最好是白纸一张。

  上午时,电话诈骗案跟河滨酒店511房间妓女被杀案的结案报告也被送了过来。

  比利·霍克就又多了两份参考案例。

  三份报告全部看完,比利·霍克依旧无法理解。

  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奥多侦办案件时很节约时间跟精力。

  这三起案件的调查几乎都是直接奔着最终答案去的。

  就好像西奥多从一开始就知道谁是凶手一样,所有的调查都只是为了证明凶手的确是凶手。

  这与他实习期间参与过的案件调查截然不同。

  西奥多又把自己记录的案件笔记拿给他看。

  比利·霍克跟伯尼不一样。

  伯尼完整参与过这这些案件的调查,比利·霍克却只是看了结案报告。

  他能搞清楚案子是怎么侦破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西奥多打算先让比利·霍克通过这些案件对罪犯个性侧写有个大致的了解,感受一下与传统调查方法区别。

  这样等真正调查案件时,不至于完全跟不上节奏。

  临近下班,罗森主管的助理出现在地下一层办公室门口。

  他带来了厚厚一摞的案情简报。

  由于苏联人上天事件的影响,罗森主管不得不抽调走一部分高级探员。

  这导致不少案件的调查被中止。

  罗森主管希望西奥多的小组能接手这些案件,专心调查案件,不要去想着掺和苏联人上天事件。

  西奥多在河滨酒店案中的表现让罗森主管相信,他的小组已经能够处理大部分案件。

  感谢懒得回头大佬的打赏!

  谢谢大佬~~(づ ̄3 ̄)づ╭~

  给大佬跳个舞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