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电-《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今天的早餐是:白粥,咸菜,和水煮蛋。

  “爹,我洗好脸了,吕老师那份早饭给我吧。”

  吕安娜走着急,妹妹李甜给她端过去的早餐,一口没动。

  这年头粮食精贵,本着不浪费粮食的原则,李浪把那吕安娜那一份要了去。

  “李甜,去给你哥拿去。”李大海吩咐道。

  “好。”李甜乖巧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去里屋端盘子。

  “你小心点,别跑那么快,容易摔着。”李大海在身后喊道。

  “爹,由她去吧,我小时候不也这样子?”李浪在一旁笑呵呵道。

  小孩子就喜欢蹦蹦跳跳,没有烦恼,脸上永远都挂着一副灿烂的笑容

  天真又无邪,童心永存。

  “真羡慕二妹小妹啊……”李浪双臂枕着头,懒洋洋道。

  “还是小孩子好,没有烦恼,不用操心……”

  “长大了可不好玩……”

  是啊,长大了怎么会好玩呢?

  成年人的生活,烦心事太多,要努力工作,要挣钱,要养家糊口,要为一份稀薄的薪水当牛做马……

  当个成年人,可太累啦,

  哪有当小孩子快乐?

  “儿子,爹对不住你,是爹拖累了你,要不是爹这腰伤……”听着李浪的感慨,李大海在一旁歉意道。

  “爹,人是会长大的,我不可能永远是小孩子,长大了就要承认该有的责任。”

  “现在照顾好你和二妹小妹,养家糊口就是我的责任。”

  “你不用道歉,这是我身为你儿子的一份责任。”

  李浪冲着老爹摇头,笑了笑,笑着很云淡风起。

  他双臂枕着脑袋,靠在火炕上,仰望着房顶的天花板。

  呼~

  李浪长长呼出一口气。

  和以前相比……

  现在已经很好了,

  很轻松了……

  对于现在的生活,李浪很知足。

  老爹还在,二妹小妹还没长大,现在又跟着两个女知青老师念书识字,

  自己还能赶山打猎,打到各种猎户,卖了钱换了物资,喂饱全家……

  这种生活,已经很好了。

  李浪很知足。

  “哥,吃鸡蛋,快吃快吃,等下要冷了。”

  一个软糯糯的东西,被一只温暖的小手塞进了自己嘴里。

  鸡蛋黄的味道,瞬间充溢着鼻腔,刺激着味蕾,

  有点腥,但是很香。

  “好吃,鸡蛋好吃。”

  “二妹,你也吃,多吃一点,补补脑子。”李浪把剩下的半个水煮蛋,递给了二妹李甜。

  “哥,我吃过啦,这个你自己吃吧。”小姑娘退了几步,摇摇头。

  鸡蛋很珍贵,哥哥赶山打猎不容易,为了一家四口人的生计,冒着被狼群袭击的危险,这段日子,哥哥的辛苦,二妹李甜看在眼里。

  “哥,你快吃吧,吃完我还有呢。”

  二妹李甜像是变法一样,从裤兜里掏出一枚带着蛋壳的水煮蛋。

  水煮蛋一人一个,这是她今天的早饭,她没舍得吃,要留着给哥哥李浪补身体。

  “你这孩子,咱们家还有鸡蛋,不用这么省的……”李浪心头一软。

  妹妹很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

  娘死得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妹除了要跟着吕老师童老师学习之外,剩下时间都在家里帮活。

  小姑娘个子不高体力也不够,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洗菜,洗碗……还有长姐如母,帮着照顾最小的妹妹李雪,给她穿衣服穿鞋子,带她洗漱,盯着她好好吃饭。

  小姑娘才十二岁,却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又听话又懂事。

  李浪看在眼里,也很心疼她。

  “你吃吧,不用给我留着。”李浪摇头,他自然知道这颗鸡蛋,是二妹专门留给自己的。

  “不,我不吃,哥,你吃,你吃。”小姑娘摇头。

  她手上的动作却是不停,一直在剥着鸡蛋壳,

  很快,一个白白嫩嫩的鸡蛋,出现在她小小的手上。

  “哥,你吃呀,吃饱饱的,以后上山打猎就有力气了。”小姑娘把水煮蛋递到了李浪嘴巴。

  李浪眼眶发红,微微张开嘴,一口咬住。

  “好,哥吃,哥吃啦。”

  “鸡蛋真好吃,吃饱饱了,等过完年再进山打猎,卖了钱给你买新衣服好不好?”

  “好!”小姑娘重重点头,如捣蒜,两条羊角辫啊,晃啊晃啊。

  这时,一个布满沧桑的老手,把一颗水煮蛋轻轻放在二妹李甜的手上。

  “吃吧,你的给你哥吃了,爹这个鸡蛋给你。”

  “爹!”

  “你真好!”

  看着一脸慈祥的老爹,李浪心里头也很触动。

  他像是想起一件事来,开口道:

  “爹,我想给咱们家拉个电线,你觉得咋样?”

  拉电线,就是装电了。

  六十年代,农村是没有电的,更不用说坐落在长白山下,毗邻大、小兴安岭的双水村。

  双水村是古老的狩猎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很传统的渔猎村,因此,村里人的住宅和生活条件,就比较落后。

  拿照明来讲,白天还好,有阳光。

  到了晚上,只能点一盏煤油灯来照明。

  要不就是点蜡烛。

  煤油灯的光,蜡烛的火光,都很暗淡,不够亮,万一不小心倒了,还有着火的风险。

  毕竟李浪这间房子,是全木屋子。

  木屋,是很容易失火走水的。

  因此,李浪才决定安装电线,拉个电,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

  “爹,我听卫民叔说,城里人都用上电了,不用煤油灯了,他们用的是灯泡。”李浪跟老爹介绍道。

  “灯泡是个啥子?”李大海挠了挠脑袋,听不明白李浪这话意思。

  李大海是很传统的猎户,没念过书不识字,是个文盲,他理解不了“灯泡”这个在他听起来很新鲜又陌生的名声。

  “‘灯泡’就是火,只要一拉线,就有光了,有了光,你晚上找东西就看清楚了。”李浪做了一个拉开关线的动作,对老爹解释道。

  “这么神奇?”

  “那这这“灯泡”是咋装的?”

  “这个就不用管,交给电工就是了。”李浪摇头。

  “儿子,那这拉电线,要不少钱吧?”李大海犹豫了一下,好奇问道。

  “从镇上拉电线到村里,三十多公里的路,还要架电线杆子,确实要不少钱。”

  “不过可以省钱,咱们不从镇上拉电线。”

  “那咱们从哪里拉线啊?”

  “三火村,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