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安回到船上,并未立刻歇息,稍作安排后,便径直前往赵家镖局的主船去找谢云。
赵家镖局多年奔走江南水道,想来与扬州一带的商会多有来往。
定然比他们这些举人的门路广、人脉深。
眼下张书淮三人的行李被扣之事若想尽快解决,除官方路径外,私下寻些熟门熟路的人帮忙,加重砝码,能更快的解决。
此时码头灯火尚亮,河面夜风轻拂,四周有不少人。
镖局人丁训练有素,照例轮值守夜。
林向安说明来意后,守船的管事点头应下,便带着他沿着船舷缓步登上主船。
船舱走廊两侧仍有几名镖师或倚栏闲坐,或低头拂拭兵刃,神情自若,见林向安经过,也都朝他轻轻颔首。
管事领着他来到船尾谢云的舱室前,抬手轻叩门板,低声禀道:“谢二爷,林公子有事相见。”
片刻后,门内传出一道沙哑而清醒的声音:“请进。”
林向安应声推门而入,只见谢云披着一件青灰外袍,坐在书案前,灯下摊着一幅水程图,案边搁着一把短柄铜刀。
谢云抬眼看见他,便搁下卷轴,含笑颔首道:“你小子大晚上的不歇着,可是有什么事?”
林向安略一拱手,语气平和中透着诚意:“谢二爷,我有些事想来问问,想让你解解惑。”
说话间,谢云抬抬手指,让他在旁边椅子上落座。
谢云打量了他一眼,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随口道:“咱们打交道也不是一两次了,客气话就免了。”
林向安坐下后,并没有立刻提及张书淮三人的事,而是先问起了那日遇到水匪时用的火铳。
“谢二爷,那日渡江时,多亏你们镖局出手及时,才幸免于难。有个事我一直好奇,想请教一下。”
谢云眉梢一挑,放下茶盏:“哦?但说无妨。”
林向安轻轻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我记得当时水匪刚一现身,你们那边就响起一声震天动地的声响,非锣非炮,却远胜寻常震慑之声,我那时在舱中,都被震得耳鸣。敢问谢二爷,那是何物?”
他语气带着探询,眼底闪着一丝好奇,却没有点明心中猜测。
事实上,林向安心中确定是火铳,但他自知身为地方小县出身的年轻读书人,此类军中重器本就严格管控,若贸然问出,只怕引人疑窦,反而不好。
谢云原本倚坐案边听他说话,闻言之后笑意微收,略一沉吟,才含糊地应了一句:“不过是一种用来防身的火器罢了。”
“火器?”林向安装作第一次听说,微微挑眉,神情既疑且敬,“倒是第一次亲耳听见这等动静,也不知是何原理,声势如此骇人。”
谢云看了他一眼,目光中略过一丝犹疑,最终还是压低声音道:“这东西不便多言,是我们镖局向卫所租借的,专为震慑匪盗之用,按规矩,是不能随意露面的。”
他说得含蓄,林向安却听出了几分弦外之音。
镖局属于民户,自然不该持有火铳。
若无靠山或关系,仅凭私下藏匿,便是谋逆之嫌;
一旦查出,哪怕是官宦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谢云压低声音道:“这是托关系从卫所借来的旧物,往年报废之物,仍需登记造册,准期归还。路上每过一处关卡,都得小心隐藏,避免引来麻烦。”
这火铳和火药分开隐藏,还得掩盖气味,以及在路上适当打点,才避免查到。
回京后,需要归还。
并不能私下所有。
而镖局仅有三把。
“这东西动静虽大,用的时候也极少动用。”
他说得平淡,话中却分明藏着对火器的极度谨慎。
林向安听罢,略略颔首,装作漫不经心地笑问了一句:“若是方便,不知是否能一睹真容?”
他倒不是逞一时之快,只是心中确实好奇,这等火器究竟模样如何。
谢云却摇了摇头,神色正了几分:“不可。此物不到万不得已,连动都不能动,更遑论拿来观赏了。”
说着,他语气缓了些,“这东西用一次,就多一分风险。你是读书人,还是莫要与之多沾。往后若真有机会……到了京城,也许能见识正经兵仗局的制式之物。”
林向安心头一动,随口一问:“若想了解,是否需凭官身才可接触?”
谢云看了他一眼,语气含着笑意:“你若得中进士,入仕为官,哪怕只是个从七品,也能凭印信入观兵器营陈列之处。亦或是找你师傅赵康平想办法,或许能亲眼看看演练。比我这几杆旧货,可厉害得多。”
林向安点点头,面上平静,心中却已默默记下。
这一番话虽说得不多,却让林向安心头一沉,对所谓“火器”一类的东西,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赵家镖局私下借用火铳,虽是为防身震敌,但在朝廷眼中,已是踩在规矩边缘。
稍有不慎,不止镖局吃罪,连带家眷族人都可能受牵连。
可见,火器之物虽名为器,实则关乎军权大义,非兵匠、军户等特许身份者,轻易不得染指。
他心中暗记,不再深问,也不便多谈,遂转了话题。
“谢二爷,”林向安轻声道,“这扬州虽非咱们落脚之地,但赵家镖局常年奔走江南,想必也与这边的行商行会略有往来?”
谢云闻言一挑眉,似有几分玩笑意味,手指轻轻敲了敲茶盏边沿:“怎么?你这是想做点什么买卖?还是看中哪家的货色了?”
林向安笑了笑,也不遮掩,便将张书淮三人的事大略说了一遍,只挑重点交代:三人举子,于平望驿遭窃,行李被误为私盐,现被扬州盐务扣押。
虽已向府学求助,但时间紧迫,若能再借助扬州熟人的门路递话,或可早一日了结。
“若能顺利取回行李,他们便可同咱们一道上船北上。毕竟眼下路途多艰,镖队随行,安稳得多。”
谢云听罢,微微蹙眉,神色间多了几分郑重。
他没急着回应,而是靠在椅背上,半合着眼睛沉吟片刻,像是在心里盘算着人选。
林向安不急,也不插话,只静坐一旁,等他出声。
良久,谢云方才开口,语气淡然,却透着笃定:“这事,倒也不是没门路。”
赵家镖局多年奔走江南水道,想来与扬州一带的商会多有来往。
定然比他们这些举人的门路广、人脉深。
眼下张书淮三人的行李被扣之事若想尽快解决,除官方路径外,私下寻些熟门熟路的人帮忙,加重砝码,能更快的解决。
此时码头灯火尚亮,河面夜风轻拂,四周有不少人。
镖局人丁训练有素,照例轮值守夜。
林向安说明来意后,守船的管事点头应下,便带着他沿着船舷缓步登上主船。
船舱走廊两侧仍有几名镖师或倚栏闲坐,或低头拂拭兵刃,神情自若,见林向安经过,也都朝他轻轻颔首。
管事领着他来到船尾谢云的舱室前,抬手轻叩门板,低声禀道:“谢二爷,林公子有事相见。”
片刻后,门内传出一道沙哑而清醒的声音:“请进。”
林向安应声推门而入,只见谢云披着一件青灰外袍,坐在书案前,灯下摊着一幅水程图,案边搁着一把短柄铜刀。
谢云抬眼看见他,便搁下卷轴,含笑颔首道:“你小子大晚上的不歇着,可是有什么事?”
林向安略一拱手,语气平和中透着诚意:“谢二爷,我有些事想来问问,想让你解解惑。”
说话间,谢云抬抬手指,让他在旁边椅子上落座。
谢云打量了他一眼,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随口道:“咱们打交道也不是一两次了,客气话就免了。”
林向安坐下后,并没有立刻提及张书淮三人的事,而是先问起了那日遇到水匪时用的火铳。
“谢二爷,那日渡江时,多亏你们镖局出手及时,才幸免于难。有个事我一直好奇,想请教一下。”
谢云眉梢一挑,放下茶盏:“哦?但说无妨。”
林向安轻轻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我记得当时水匪刚一现身,你们那边就响起一声震天动地的声响,非锣非炮,却远胜寻常震慑之声,我那时在舱中,都被震得耳鸣。敢问谢二爷,那是何物?”
他语气带着探询,眼底闪着一丝好奇,却没有点明心中猜测。
事实上,林向安心中确定是火铳,但他自知身为地方小县出身的年轻读书人,此类军中重器本就严格管控,若贸然问出,只怕引人疑窦,反而不好。
谢云原本倚坐案边听他说话,闻言之后笑意微收,略一沉吟,才含糊地应了一句:“不过是一种用来防身的火器罢了。”
“火器?”林向安装作第一次听说,微微挑眉,神情既疑且敬,“倒是第一次亲耳听见这等动静,也不知是何原理,声势如此骇人。”
谢云看了他一眼,目光中略过一丝犹疑,最终还是压低声音道:“这东西不便多言,是我们镖局向卫所租借的,专为震慑匪盗之用,按规矩,是不能随意露面的。”
他说得含蓄,林向安却听出了几分弦外之音。
镖局属于民户,自然不该持有火铳。
若无靠山或关系,仅凭私下藏匿,便是谋逆之嫌;
一旦查出,哪怕是官宦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谢云压低声音道:“这是托关系从卫所借来的旧物,往年报废之物,仍需登记造册,准期归还。路上每过一处关卡,都得小心隐藏,避免引来麻烦。”
这火铳和火药分开隐藏,还得掩盖气味,以及在路上适当打点,才避免查到。
回京后,需要归还。
并不能私下所有。
而镖局仅有三把。
“这东西动静虽大,用的时候也极少动用。”
他说得平淡,话中却分明藏着对火器的极度谨慎。
林向安听罢,略略颔首,装作漫不经心地笑问了一句:“若是方便,不知是否能一睹真容?”
他倒不是逞一时之快,只是心中确实好奇,这等火器究竟模样如何。
谢云却摇了摇头,神色正了几分:“不可。此物不到万不得已,连动都不能动,更遑论拿来观赏了。”
说着,他语气缓了些,“这东西用一次,就多一分风险。你是读书人,还是莫要与之多沾。往后若真有机会……到了京城,也许能见识正经兵仗局的制式之物。”
林向安心头一动,随口一问:“若想了解,是否需凭官身才可接触?”
谢云看了他一眼,语气含着笑意:“你若得中进士,入仕为官,哪怕只是个从七品,也能凭印信入观兵器营陈列之处。亦或是找你师傅赵康平想办法,或许能亲眼看看演练。比我这几杆旧货,可厉害得多。”
林向安点点头,面上平静,心中却已默默记下。
这一番话虽说得不多,却让林向安心头一沉,对所谓“火器”一类的东西,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赵家镖局私下借用火铳,虽是为防身震敌,但在朝廷眼中,已是踩在规矩边缘。
稍有不慎,不止镖局吃罪,连带家眷族人都可能受牵连。
可见,火器之物虽名为器,实则关乎军权大义,非兵匠、军户等特许身份者,轻易不得染指。
他心中暗记,不再深问,也不便多谈,遂转了话题。
“谢二爷,”林向安轻声道,“这扬州虽非咱们落脚之地,但赵家镖局常年奔走江南,想必也与这边的行商行会略有往来?”
谢云闻言一挑眉,似有几分玩笑意味,手指轻轻敲了敲茶盏边沿:“怎么?你这是想做点什么买卖?还是看中哪家的货色了?”
林向安笑了笑,也不遮掩,便将张书淮三人的事大略说了一遍,只挑重点交代:三人举子,于平望驿遭窃,行李被误为私盐,现被扬州盐务扣押。
虽已向府学求助,但时间紧迫,若能再借助扬州熟人的门路递话,或可早一日了结。
“若能顺利取回行李,他们便可同咱们一道上船北上。毕竟眼下路途多艰,镖队随行,安稳得多。”
谢云听罢,微微蹙眉,神色间多了几分郑重。
他没急着回应,而是靠在椅背上,半合着眼睛沉吟片刻,像是在心里盘算着人选。
林向安不急,也不插话,只静坐一旁,等他出声。
良久,谢云方才开口,语气淡然,却透着笃定:“这事,倒也不是没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