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郑佑和杨道来了。
两人早早挑好首饰,只因杨道格外细致,耽误了些时辰。
出来却不见赵泽等人,本以为他们没打招呼就先走了。
稍一询问,才得知他们竟还在楼内,说是在“画样纹”。
两人一听便起了好奇心,便请伙计带路前来一看。
郑佑才刚踏进门,见众人围在书案边,还未看清情形,便随口问了一句。
林向安手腕微顿,却没抬头,只是略一停笔,便继续凝神绘画
倒是一旁的赵泽先皱了眉,压低声音朝郑佑埋怨道:
“你小点声,别打岔,他这会儿正仔细着呢。”
郑佑一怔,没听懂赵泽的意思,但听他语气认真,心下顿时起了好奇,便绕到案前探头一看。
只见纸上线条清润流畅,一只五色的蝴蝶在笔下展翅欲飞。
轮廓生动,翅羽精巧,竟有几分活灵活现的气韵。
“画这个做什么?”
不自觉低声问道,郑佑语气里带着一丝诧异。
赵泽朝他“嘘”了一声,示意他别吵。
杨道这时也走了过来,刚一靠近便瞧见画面一角,神情不由一顿。
这显然是首饰图样。
不过再细看几眼,他隐约觉得林向安的绘制方式与工匠常用略有不同。
心中微动,杨道便也站在一旁静静观望,不再多言。
郑佑看不明白,用胳膊肘轻轻顶了顶赵泽的腰,示意他解释。
赵泽无奈,只得凑近些小声道:“向安在画钗的定制图样,给他妹妹佩戴的。”
“他还会这个?”
郑佑忍不住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将信将疑。
赵泽听出他口气,斜了他一眼,淡淡道:
“你不是挺喜欢我家里的那艘木船模型吗?告诉你,那就是他送我的。”
郑佑闻言一震,原本还低头看图的他一下子抬起头来,满脸惊诧:“当真?”
赵泽点了点头:“嗯。”
郑佑眼睛都亮了,立刻凑过去对林向安喊道:
“林小举人,我也要一个木船模型,你也给我做一个呗!”
“真是好意思,张口就讨。”
赵泽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笑骂道:“你想得倒美,他哪有那闲工夫?还得备考会试呢。”
掌柜就在不远处,听着两人这番话,才恍然意识到眼前这位画图的公子竟是个举人。
再听那一声“林小举人”,一转念,立刻反应过来:
这位年纪恐怕还不大,比那位郑小爷还小些。
心里一震,不禁多看了几眼。
登时明白过来:
怪不得能自己绘制图样,敢情这是个少年才俊!
啧啧,了不得。
先前心里还隐隐有些狐疑,此刻全散了去,反倒升起一股敬佩与好奇。
而林向安此时正凝神作画,神情专注,丝毫未被周围打扰。
一笔笔落下,细线勾勒得既灵巧又稳重,不多时便已成形。
他略略审视一遍,提笔在图样下方用小楷标注材质说明:
主架以足银铸就,翅面填饰淡色琉璃。
翅尖点缀细小淡水珍珠,成器须轻盈灵动,富层次变化。
这是他此前同掌柜了解过材料后斟酌出的方案,在观感与造价之间权衡,既显光泽,又不显奢靡。
当然,这样的设计,对后续工艺要求也不低。
落下最后一笔,他这才轻轻舒了口气。
站在旁边的掌柜早已忍不住凑了过来,目光在图纸上流连,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忍不住感叹出声:
“哎呀,这蝴蝶仿佛要扑扇着翅膀飞起来了,真是灵气十足!”
原以为这位客人不过是兴起涂鸦,没料到图样竟如此讲究:构图新巧、线条利落,甚至材质与结构也标注得清清楚楚。
若非亲眼所见,他几乎要以为是哪个作坊里擅长工笔的匠人画的。
赵泽也凑上来细看了一眼,忍不住叫了句:
“真不赖,这蝴蝶漂亮极了!要是真做出来,还不知得多好看!”
林向安并未停笔,而是顺势在空白处,勾勒起耳饰的构思。
少女多佩丁香样式的耳坠,造型小巧圆润,附短柄,可插入耳洞固定,贴耳而坠。
近似于现代佩戴的“耳钉”。
相较于双钗略显繁复的造型,耳饰若也同样精密,反倒显得层次拥挤、彼此争艳,失了主次分明的美感。
不如耳坠简约些,既能起点缀之效。
又与簪钗相得益彰,形成视觉引导。
于是他考虑以天然珍珠为耳饰的主体,用蝴蝶作辅助点缀,图样简化。
既呼应发钗主纹,又不喧宾夺主,自有一份和谐灵动之趣。
耳环的构思仍沿用与发钗统一的主题与色系,不过重点有所侧重。
钗上主打彩色琉璃的灵动绚丽,耳饰则突出白珍珠的素净雅致。
色彩与体量一繁一简、一动一静,既形成对比,又相互呼应,视觉焦点自然分明。
在斟酌用色之际,林向安略一停笔,抬头问道:
“掌柜的,这琉璃可塑造不同造型吗?大致有几种颜色可选?”
若论天然玉石珠宝,自然是上乘之选。
但价格不菲,往往是达官贵人所用。
如今既要兼顾观感,又不能过于张扬,琉璃便是最合适的折中之选。
只是他对这门工艺尚不甚了解,心中不免有所疑虑。
掌柜虽然不会自制作工艺,但对材质还是了解的。
闻言便笑着回道:“林公子尽管放心,我铺子所用琉璃,多采自山西、山东两地,窑工手艺不俗,如今可烧出通透带彩的料色,比如靛蓝似青宝石、淡紫如紫石英,浅绿中泛蓝的碧靛色、绿玛瑙色……这些都是常见之选。”
“至于形状,也颇多样,圆的、方的、甚至不规则冰糖块形状都可做。老夫瞧您图样中的蝴蝶造型,若嵌些彩色琉璃珠,既灵巧,又能映光闪烁,定是出彩。”
林向安闻言点点头,便放心多了。
这所谓琉璃,本质上便是彩色玻璃。
是依托本地丰富的铅矿与石英资源,以高铅配方,在低温窑炉中熔炼成形。
通俗些说,是高铅玻璃,质地偏软,易受划伤,色调多偏柔和朦胧,常带渐变、乳浊或纹理,看似不够纯净,却别具一番艺术韵味。
也正因此,琉璃常用以替代玉石、玛瑙、翡翠等昂贵材质,颇受士庶之人青睐。
至于现代常用的玻璃,多为钠钙配方,经高温池炉烧制,硬度更高,成色更纯净,但所需配比精准、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在于提纯和高温。
换句话说,如今能烧制的,不过是“纸琉璃”罢了。
“嗯,这就足够了。”
丁香耳坠的绘制,就没有发钗那么精细,不过只绘制正面图,其他的沟通清楚就可以了。
两人早早挑好首饰,只因杨道格外细致,耽误了些时辰。
出来却不见赵泽等人,本以为他们没打招呼就先走了。
稍一询问,才得知他们竟还在楼内,说是在“画样纹”。
两人一听便起了好奇心,便请伙计带路前来一看。
郑佑才刚踏进门,见众人围在书案边,还未看清情形,便随口问了一句。
林向安手腕微顿,却没抬头,只是略一停笔,便继续凝神绘画
倒是一旁的赵泽先皱了眉,压低声音朝郑佑埋怨道:
“你小点声,别打岔,他这会儿正仔细着呢。”
郑佑一怔,没听懂赵泽的意思,但听他语气认真,心下顿时起了好奇,便绕到案前探头一看。
只见纸上线条清润流畅,一只五色的蝴蝶在笔下展翅欲飞。
轮廓生动,翅羽精巧,竟有几分活灵活现的气韵。
“画这个做什么?”
不自觉低声问道,郑佑语气里带着一丝诧异。
赵泽朝他“嘘”了一声,示意他别吵。
杨道这时也走了过来,刚一靠近便瞧见画面一角,神情不由一顿。
这显然是首饰图样。
不过再细看几眼,他隐约觉得林向安的绘制方式与工匠常用略有不同。
心中微动,杨道便也站在一旁静静观望,不再多言。
郑佑看不明白,用胳膊肘轻轻顶了顶赵泽的腰,示意他解释。
赵泽无奈,只得凑近些小声道:“向安在画钗的定制图样,给他妹妹佩戴的。”
“他还会这个?”
郑佑忍不住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将信将疑。
赵泽听出他口气,斜了他一眼,淡淡道:
“你不是挺喜欢我家里的那艘木船模型吗?告诉你,那就是他送我的。”
郑佑闻言一震,原本还低头看图的他一下子抬起头来,满脸惊诧:“当真?”
赵泽点了点头:“嗯。”
郑佑眼睛都亮了,立刻凑过去对林向安喊道:
“林小举人,我也要一个木船模型,你也给我做一个呗!”
“真是好意思,张口就讨。”
赵泽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笑骂道:“你想得倒美,他哪有那闲工夫?还得备考会试呢。”
掌柜就在不远处,听着两人这番话,才恍然意识到眼前这位画图的公子竟是个举人。
再听那一声“林小举人”,一转念,立刻反应过来:
这位年纪恐怕还不大,比那位郑小爷还小些。
心里一震,不禁多看了几眼。
登时明白过来:
怪不得能自己绘制图样,敢情这是个少年才俊!
啧啧,了不得。
先前心里还隐隐有些狐疑,此刻全散了去,反倒升起一股敬佩与好奇。
而林向安此时正凝神作画,神情专注,丝毫未被周围打扰。
一笔笔落下,细线勾勒得既灵巧又稳重,不多时便已成形。
他略略审视一遍,提笔在图样下方用小楷标注材质说明:
主架以足银铸就,翅面填饰淡色琉璃。
翅尖点缀细小淡水珍珠,成器须轻盈灵动,富层次变化。
这是他此前同掌柜了解过材料后斟酌出的方案,在观感与造价之间权衡,既显光泽,又不显奢靡。
当然,这样的设计,对后续工艺要求也不低。
落下最后一笔,他这才轻轻舒了口气。
站在旁边的掌柜早已忍不住凑了过来,目光在图纸上流连,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忍不住感叹出声:
“哎呀,这蝴蝶仿佛要扑扇着翅膀飞起来了,真是灵气十足!”
原以为这位客人不过是兴起涂鸦,没料到图样竟如此讲究:构图新巧、线条利落,甚至材质与结构也标注得清清楚楚。
若非亲眼所见,他几乎要以为是哪个作坊里擅长工笔的匠人画的。
赵泽也凑上来细看了一眼,忍不住叫了句:
“真不赖,这蝴蝶漂亮极了!要是真做出来,还不知得多好看!”
林向安并未停笔,而是顺势在空白处,勾勒起耳饰的构思。
少女多佩丁香样式的耳坠,造型小巧圆润,附短柄,可插入耳洞固定,贴耳而坠。
近似于现代佩戴的“耳钉”。
相较于双钗略显繁复的造型,耳饰若也同样精密,反倒显得层次拥挤、彼此争艳,失了主次分明的美感。
不如耳坠简约些,既能起点缀之效。
又与簪钗相得益彰,形成视觉引导。
于是他考虑以天然珍珠为耳饰的主体,用蝴蝶作辅助点缀,图样简化。
既呼应发钗主纹,又不喧宾夺主,自有一份和谐灵动之趣。
耳环的构思仍沿用与发钗统一的主题与色系,不过重点有所侧重。
钗上主打彩色琉璃的灵动绚丽,耳饰则突出白珍珠的素净雅致。
色彩与体量一繁一简、一动一静,既形成对比,又相互呼应,视觉焦点自然分明。
在斟酌用色之际,林向安略一停笔,抬头问道:
“掌柜的,这琉璃可塑造不同造型吗?大致有几种颜色可选?”
若论天然玉石珠宝,自然是上乘之选。
但价格不菲,往往是达官贵人所用。
如今既要兼顾观感,又不能过于张扬,琉璃便是最合适的折中之选。
只是他对这门工艺尚不甚了解,心中不免有所疑虑。
掌柜虽然不会自制作工艺,但对材质还是了解的。
闻言便笑着回道:“林公子尽管放心,我铺子所用琉璃,多采自山西、山东两地,窑工手艺不俗,如今可烧出通透带彩的料色,比如靛蓝似青宝石、淡紫如紫石英,浅绿中泛蓝的碧靛色、绿玛瑙色……这些都是常见之选。”
“至于形状,也颇多样,圆的、方的、甚至不规则冰糖块形状都可做。老夫瞧您图样中的蝴蝶造型,若嵌些彩色琉璃珠,既灵巧,又能映光闪烁,定是出彩。”
林向安闻言点点头,便放心多了。
这所谓琉璃,本质上便是彩色玻璃。
是依托本地丰富的铅矿与石英资源,以高铅配方,在低温窑炉中熔炼成形。
通俗些说,是高铅玻璃,质地偏软,易受划伤,色调多偏柔和朦胧,常带渐变、乳浊或纹理,看似不够纯净,却别具一番艺术韵味。
也正因此,琉璃常用以替代玉石、玛瑙、翡翠等昂贵材质,颇受士庶之人青睐。
至于现代常用的玻璃,多为钠钙配方,经高温池炉烧制,硬度更高,成色更纯净,但所需配比精准、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在于提纯和高温。
换句话说,如今能烧制的,不过是“纸琉璃”罢了。
“嗯,这就足够了。”
丁香耳坠的绘制,就没有发钗那么精细,不过只绘制正面图,其他的沟通清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