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很安静,只有林虎摆弄玩具的声音和挂钟滴答的响声,偶尔从厨房传来阿珍洗碗的轻响。
林璃靠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孙子,心里像被温水泡着,又暖又软。
“奶奶,老师什么时候来啊?”
林虎忽然停下手里的动作,仰着小脸问,“我都等不及要学港语了!”
林璃看了看挂钟,时针刚过十点:“快了,老师说十点半到。”
她招了招手,“虎子过来,奶奶给你擦擦手,等会儿老师来了要讲卫生。”
林虎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伸出满是灰尘的小手。
林璃拿起湿毛巾,仔细地帮他擦着,指缝里、手腕上,一点也不含糊。
林耀也走过来,把手递到奶奶面前,他的手很干净,只有指尖沾了点铅笔灰。
“真乖。”
林璃笑着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心里盘算着等会儿要跟家教老师好好聊聊,看看两个孩子的基础到底怎么样,该从哪里开始补起才好。
港城的教学进度比京市快,课程设置也不一样,可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窗外的凤凰木沙沙作响,蝉鸣渐渐变得响亮起来,港城的六月午后,正带着湿热的气息慢慢铺展开来。
林璃看着眼前的两个孙子,一个活泼好动,一个安静乖巧,像两颗刚发芽的种子,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挂钟忽然“当”地响了一声,他抬头看向门口,眼睛亮晶晶的:“是不是老师来了?”
林璃侧耳听了听,门口传来福伯与人说话的声音,她笑着点了点头:“是老师来了。”
林虎立刻从沙发上跳下来,拉着林耀的手就往门口跑,小小的身影在晨光里跃动着,像两只快乐的小鸟。
林璃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温柔似水,漫过了眼角的细纹。
福伯引着家教老师走进客厅时,林璃正坐在沙发上翻看港城学校的教材。
听见脚步声,她抬眼望去,只见来人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领口别着枚珍珠胸针,鼻梁上架着副细框眼镜,举手投足间透着书卷气。
“林太太您好,我是周曼云。”
周老师微微躬身,声音温和如春日细雨。
她刚从港城大学中文系毕业,手里还捏着本卷了角的《粤语入门教程》,封面上密密麻麻写着注释。
林璃站起身,抬手示意她坐下,“周老师请坐,劳烦你跑一趟。”
阿珍端来两杯清茶,青瓷杯沿泛着淡淡的水汽,“两个孩子刚从京市过来,港语和课业都得麻烦你多费心。”
周曼云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杯壁的凉意,浅浅一笑:“林太太客气了,这是我的分内事。”
她从帆布包里拿出几份试卷,“我先看看孩子们的基础,再制定补习计划。”
说话间,林虎和林耀已经乖乖的站在周老师面前。
林虎好奇地盯着周曼云的眼睛,林耀则规规矩矩地鞠了一躬:“周老师好。”
林璃拍了拍身边的沙发:“坐过来,跟老师说说你们在京市的课程。”
她看向周曼云,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港城的教材和内地差得不少,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得让他们这个暑假赶上来。”
周曼云翻开试卷,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我会从基础抓起,每天上午教港语和数学,下午补英语。林太太希望他们达到什么程度?”
“至少能跟上开学后的进度。”
林璃看着两个孙子,语气里带着期许,“耀耀性子静,适合先从读写入手;虎子好动,多让他开口说港语,别害羞。”
看着一脸害羞的林虎,林璃嘴角微不可及的上扬。
“说错了没关系,胆子得练出来。”
周曼云点头应下,从包里拿出两张识字卡,上面用彩色粉笔写着“学校”“朋友”等词,旁边标注着粤语拼音。
“今天我们先学这几个词,”她指着卡片对孩子们说,声音放缓了些,“跟着我读——”
林璃看着孩子们跟着老师念词的样子,悄悄起身走到福伯身边。
“我出去一趟,股市开户的资料准备好了吗?”
福伯递过一个牛皮纸信封:“都齐了,陈经理说您过去直接找他就行。”
在来港城前她就让福伯帮她整理资料,她想在港股里重新再开个账号。
为什么不用以前的那个账号呢?
因为那账号是由余先生在打理,突然多了这么一大笔钱,林璃不好跟余先生解释钱的来历。
为了避免麻烦,重新再开个户,是最方便、快捷的。
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现在过去正好,开盘没多久。”
林璃接过信封塞进手袋,又回头望了眼客厅。
周老师正拿着玩具车教林虎说“汽车”,林耀则在笔记本上认真抄着单词,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们身上,漾起一层暖融融的光晕。
“看好他们,”她对福伯交代道,“我尽量中午回来。”
走出别墅时,司机阿彪已经把黑色轿车停在门口。
林璃拉开车门坐进去,手袋放在膝头,里面的存折硌得她膝盖微微发麻。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股市,心里像揣着只乱撞的小鹿,既有期待又有些发慌。
车子驶过皇后大道,街旁的骑楼挂着五颜六色的招牌。
“恒生银行”“置地广场”的招牌在阳光下泛着光。
林璃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大多穿着西装革履,手里捏着报纸,脸上带着或喜或忧的神色。
这些人多半是股民。
“港城的股市,最近热闹得很。”
阿彪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语气里带着些感慨,“前阵子邻居老王买的股票涨了三成,天天跟人炫耀。”
林璃“嗯”了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袋上的金属搭扣。
林璃不是一个冒险的人,只是这笔钱来得容易,她才想着在股市里试试水。
就是亏了她心也会不慌。
所以,她的神情一直很淡然。
让从后视镜里查看她表情的阿彪,也心生佩服。
林璃:……
林璃靠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孙子,心里像被温水泡着,又暖又软。
“奶奶,老师什么时候来啊?”
林虎忽然停下手里的动作,仰着小脸问,“我都等不及要学港语了!”
林璃看了看挂钟,时针刚过十点:“快了,老师说十点半到。”
她招了招手,“虎子过来,奶奶给你擦擦手,等会儿老师来了要讲卫生。”
林虎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伸出满是灰尘的小手。
林璃拿起湿毛巾,仔细地帮他擦着,指缝里、手腕上,一点也不含糊。
林耀也走过来,把手递到奶奶面前,他的手很干净,只有指尖沾了点铅笔灰。
“真乖。”
林璃笑着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心里盘算着等会儿要跟家教老师好好聊聊,看看两个孩子的基础到底怎么样,该从哪里开始补起才好。
港城的教学进度比京市快,课程设置也不一样,可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窗外的凤凰木沙沙作响,蝉鸣渐渐变得响亮起来,港城的六月午后,正带着湿热的气息慢慢铺展开来。
林璃看着眼前的两个孙子,一个活泼好动,一个安静乖巧,像两颗刚发芽的种子,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挂钟忽然“当”地响了一声,他抬头看向门口,眼睛亮晶晶的:“是不是老师来了?”
林璃侧耳听了听,门口传来福伯与人说话的声音,她笑着点了点头:“是老师来了。”
林虎立刻从沙发上跳下来,拉着林耀的手就往门口跑,小小的身影在晨光里跃动着,像两只快乐的小鸟。
林璃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温柔似水,漫过了眼角的细纹。
福伯引着家教老师走进客厅时,林璃正坐在沙发上翻看港城学校的教材。
听见脚步声,她抬眼望去,只见来人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领口别着枚珍珠胸针,鼻梁上架着副细框眼镜,举手投足间透着书卷气。
“林太太您好,我是周曼云。”
周老师微微躬身,声音温和如春日细雨。
她刚从港城大学中文系毕业,手里还捏着本卷了角的《粤语入门教程》,封面上密密麻麻写着注释。
林璃站起身,抬手示意她坐下,“周老师请坐,劳烦你跑一趟。”
阿珍端来两杯清茶,青瓷杯沿泛着淡淡的水汽,“两个孩子刚从京市过来,港语和课业都得麻烦你多费心。”
周曼云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杯壁的凉意,浅浅一笑:“林太太客气了,这是我的分内事。”
她从帆布包里拿出几份试卷,“我先看看孩子们的基础,再制定补习计划。”
说话间,林虎和林耀已经乖乖的站在周老师面前。
林虎好奇地盯着周曼云的眼睛,林耀则规规矩矩地鞠了一躬:“周老师好。”
林璃拍了拍身边的沙发:“坐过来,跟老师说说你们在京市的课程。”
她看向周曼云,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港城的教材和内地差得不少,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得让他们这个暑假赶上来。”
周曼云翻开试卷,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我会从基础抓起,每天上午教港语和数学,下午补英语。林太太希望他们达到什么程度?”
“至少能跟上开学后的进度。”
林璃看着两个孙子,语气里带着期许,“耀耀性子静,适合先从读写入手;虎子好动,多让他开口说港语,别害羞。”
看着一脸害羞的林虎,林璃嘴角微不可及的上扬。
“说错了没关系,胆子得练出来。”
周曼云点头应下,从包里拿出两张识字卡,上面用彩色粉笔写着“学校”“朋友”等词,旁边标注着粤语拼音。
“今天我们先学这几个词,”她指着卡片对孩子们说,声音放缓了些,“跟着我读——”
林璃看着孩子们跟着老师念词的样子,悄悄起身走到福伯身边。
“我出去一趟,股市开户的资料准备好了吗?”
福伯递过一个牛皮纸信封:“都齐了,陈经理说您过去直接找他就行。”
在来港城前她就让福伯帮她整理资料,她想在港股里重新再开个账号。
为什么不用以前的那个账号呢?
因为那账号是由余先生在打理,突然多了这么一大笔钱,林璃不好跟余先生解释钱的来历。
为了避免麻烦,重新再开个户,是最方便、快捷的。
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现在过去正好,开盘没多久。”
林璃接过信封塞进手袋,又回头望了眼客厅。
周老师正拿着玩具车教林虎说“汽车”,林耀则在笔记本上认真抄着单词,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们身上,漾起一层暖融融的光晕。
“看好他们,”她对福伯交代道,“我尽量中午回来。”
走出别墅时,司机阿彪已经把黑色轿车停在门口。
林璃拉开车门坐进去,手袋放在膝头,里面的存折硌得她膝盖微微发麻。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股市,心里像揣着只乱撞的小鹿,既有期待又有些发慌。
车子驶过皇后大道,街旁的骑楼挂着五颜六色的招牌。
“恒生银行”“置地广场”的招牌在阳光下泛着光。
林璃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大多穿着西装革履,手里捏着报纸,脸上带着或喜或忧的神色。
这些人多半是股民。
“港城的股市,最近热闹得很。”
阿彪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语气里带着些感慨,“前阵子邻居老王买的股票涨了三成,天天跟人炫耀。”
林璃“嗯”了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袋上的金属搭扣。
林璃不是一个冒险的人,只是这笔钱来得容易,她才想着在股市里试试水。
就是亏了她心也会不慌。
所以,她的神情一直很淡然。
让从后视镜里查看她表情的阿彪,也心生佩服。
林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