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围裙的角落很快湿了一大片。
“傻丫头,哭什么。”
林璃递过块干净的手帕,“这是好事啊。你去管铺子,工钱是现在的三倍,年底还有分红。等生意做起来了,就把你老公和孩子接来港城,一家人能团聚,多好。”
她顿了顿,补充道,“还有油麻地那里,我买了一套唐楼,已经让福伯去办手续了,下月初就能搬进去,那边离店铺近。”
阿珍猛地跪了下去,膝盖撞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夫人的大恩大德,我阿珍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
她把头埋在手帕里,肩膀剧烈地抖动着。
“我一定把铺子管好,每天亲自去挑菜,凌晨三点就起来熬汤,保证让‘南海阁’的招牌比半岛酒店还亮!”
林璃连忙扶起她,指尖触到她滚烫的眼泪:“快起来,地上凉。”
她看着阿珍通红的眼睛,微笑道。
“徒弟的事别急,”林璃帮她理了理凌乱的鬓发,“你可以从老家找,也可以在港城的餐馆里挑,我只有一个要求,心术要正。手艺差点没关系,我让福伯请顺德的老师傅来教,但是人品不好的,给再多钱也不能要。”
“我知道!”
阿珍用力点头,手背的红印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我侄子在老家的酒楼当学徒,手脚勤快人也老实,我让他明天就坐火车来!”
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灶台底下拖出个铁皮盒子,打开时里面露出几包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
“这是我妈从顺德寄来的陈皮,三十年的,炖肉特别香,您拿回去泡水喝。”
林璃看着那些褐色的陈皮,像蜷缩的小蛇,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香。
她知道这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阿珍却舍得拿出来,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烧鹅该翻面了。”
林璃指了指灶台,铁锅里的叉烧已经有些焦边。
阿珍这才回过神,慌忙转身去翻动铁锅。
火光映在她的脸上,把泪痕烤得微微发亮。
她看着铁锅里滋滋作响的肉条,忽然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对了,”林璃走到门口时忽然停下,“明天让福伯带你去买两身新衣服,去铺子要穿得体面些。账记在我这里。”
阿珍手里的锅铲又顿了一下,转过身,甜甜一笑。
“好!”
她看着林璃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月白色的旗袍像朵盛开的玉兰花,忽然觉得,自己这半辈子的运气,都攒在这里了。
晚上吃饭时,林璃把这事告诉了林老三和两个孙子。
林虎嘴里的烧鹅还没咽下去,就嚷嚷着:“阿珍阿姨要开饭店了?那我以后是不是能天天吃烧鹅饭?”
林耀放下筷子,认真地说:“阿珍阿姨做的虾饺最好吃,要放在菜单第一页。”
林老三给林璃盛了碗汤,眼底带着笑意:“妈您这步棋走得好,阿珍的手艺确实能撑得起场面。我明天让公司的设计师去铺子看看,装修风格要跟酒店统一,用苏绣屏风隔断怎么样?”
“可以,”林璃舀了勺汤,“但后厨一定要按阿珍的意思改,她说要多大的灶台,多宽的料理台,都照着做。咱们开的是食府,味道才是根本。”
她看向厨房的方向,隐约能听到阿珍哼着顺德小调的声音。
“对了,让王生帮忙留意附近的房子,给阿珍的侄子找个住处,离铺子近点。”
第二天一早,阿珍就带着一身新做的蓝布褂子来见林璃。
领口和袖口都镶着素色的滚边,是她连夜自己缝的。
“夫人,我侄子说后天就到港城,”她手里拿着个布包,“这是我列的采买清单,您看看,炖汤的砂锅要选潮州产的,煲汤才够味;蒸笼得是竹制的,松木的会串味……”
林璃接过清单,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密密麻麻,连酱油要选“海天”还是“李锦记”都做了标注。
她笑着递给福伯:“按阿珍说的办,钱从饭店的备用金里出。”
她看向阿珍,“你今天去铺子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让施工队马上改。”
阿珍接过清单,指尖因为激动微微发颤:“哎!我这就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看着林璃,“夫人,您放心,我一定把食铺做起来,让全港城的人都知道,咱们家的菜最好吃!”
看着阿珍匆匆离去的背影,林璃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
阿珍不是在说空话。
她的双手和真心,不仅能填满了一家人的胃,更撑起了林家的半边天。
如今,是时候让她去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了。
福伯在一旁看着,忽然叹了口气:“夫人,您这是把心都掏给他们了。”
林璃笑了笑,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凤凰木。
“福伯,你说人这一辈子图什么?不就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过得好吗?阿珍好了,我们才能吃得香,睡得安稳,不是吗?”
福伯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他的心里也暖暖的。
跟着夫人后,他也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上午十点多,阿珍就兴冲冲地回来了。
她手里拿着张画满了红圈的图纸,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夫人,铺子太好了!尤其是粤菜馆的位置,临街的窗户能看到街景,客人吃饭的时候还能看街景,多惬意啊!我已经跟施工队说了,后厨要做个专门的烧腊档,让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挂着的烧鹅、叉烧,闻着香味就想吃!”
林璃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
“你觉得好就行。对了,厨房的抽油烟机一定要用好的,不然油烟太大,师傅们待不住。”
“我记下了!”
阿珍说,“还有,我想在茶餐厅里摆个小柜台,卖些老婆饼、杏仁饼之类的点心,让客人可以打包带走。”
“可以啊,”林璃说,“你看着安排就行,不用事事问我。”
阿珍点了点头,又说了些铺子装修的细节,才又匆匆忙忙地走了。
“傻丫头,哭什么。”
林璃递过块干净的手帕,“这是好事啊。你去管铺子,工钱是现在的三倍,年底还有分红。等生意做起来了,就把你老公和孩子接来港城,一家人能团聚,多好。”
她顿了顿,补充道,“还有油麻地那里,我买了一套唐楼,已经让福伯去办手续了,下月初就能搬进去,那边离店铺近。”
阿珍猛地跪了下去,膝盖撞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夫人的大恩大德,我阿珍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
她把头埋在手帕里,肩膀剧烈地抖动着。
“我一定把铺子管好,每天亲自去挑菜,凌晨三点就起来熬汤,保证让‘南海阁’的招牌比半岛酒店还亮!”
林璃连忙扶起她,指尖触到她滚烫的眼泪:“快起来,地上凉。”
她看着阿珍通红的眼睛,微笑道。
“徒弟的事别急,”林璃帮她理了理凌乱的鬓发,“你可以从老家找,也可以在港城的餐馆里挑,我只有一个要求,心术要正。手艺差点没关系,我让福伯请顺德的老师傅来教,但是人品不好的,给再多钱也不能要。”
“我知道!”
阿珍用力点头,手背的红印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我侄子在老家的酒楼当学徒,手脚勤快人也老实,我让他明天就坐火车来!”
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灶台底下拖出个铁皮盒子,打开时里面露出几包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
“这是我妈从顺德寄来的陈皮,三十年的,炖肉特别香,您拿回去泡水喝。”
林璃看着那些褐色的陈皮,像蜷缩的小蛇,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香。
她知道这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阿珍却舍得拿出来,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烧鹅该翻面了。”
林璃指了指灶台,铁锅里的叉烧已经有些焦边。
阿珍这才回过神,慌忙转身去翻动铁锅。
火光映在她的脸上,把泪痕烤得微微发亮。
她看着铁锅里滋滋作响的肉条,忽然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对了,”林璃走到门口时忽然停下,“明天让福伯带你去买两身新衣服,去铺子要穿得体面些。账记在我这里。”
阿珍手里的锅铲又顿了一下,转过身,甜甜一笑。
“好!”
她看着林璃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月白色的旗袍像朵盛开的玉兰花,忽然觉得,自己这半辈子的运气,都攒在这里了。
晚上吃饭时,林璃把这事告诉了林老三和两个孙子。
林虎嘴里的烧鹅还没咽下去,就嚷嚷着:“阿珍阿姨要开饭店了?那我以后是不是能天天吃烧鹅饭?”
林耀放下筷子,认真地说:“阿珍阿姨做的虾饺最好吃,要放在菜单第一页。”
林老三给林璃盛了碗汤,眼底带着笑意:“妈您这步棋走得好,阿珍的手艺确实能撑得起场面。我明天让公司的设计师去铺子看看,装修风格要跟酒店统一,用苏绣屏风隔断怎么样?”
“可以,”林璃舀了勺汤,“但后厨一定要按阿珍的意思改,她说要多大的灶台,多宽的料理台,都照着做。咱们开的是食府,味道才是根本。”
她看向厨房的方向,隐约能听到阿珍哼着顺德小调的声音。
“对了,让王生帮忙留意附近的房子,给阿珍的侄子找个住处,离铺子近点。”
第二天一早,阿珍就带着一身新做的蓝布褂子来见林璃。
领口和袖口都镶着素色的滚边,是她连夜自己缝的。
“夫人,我侄子说后天就到港城,”她手里拿着个布包,“这是我列的采买清单,您看看,炖汤的砂锅要选潮州产的,煲汤才够味;蒸笼得是竹制的,松木的会串味……”
林璃接过清单,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密密麻麻,连酱油要选“海天”还是“李锦记”都做了标注。
她笑着递给福伯:“按阿珍说的办,钱从饭店的备用金里出。”
她看向阿珍,“你今天去铺子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让施工队马上改。”
阿珍接过清单,指尖因为激动微微发颤:“哎!我这就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看着林璃,“夫人,您放心,我一定把食铺做起来,让全港城的人都知道,咱们家的菜最好吃!”
看着阿珍匆匆离去的背影,林璃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
阿珍不是在说空话。
她的双手和真心,不仅能填满了一家人的胃,更撑起了林家的半边天。
如今,是时候让她去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了。
福伯在一旁看着,忽然叹了口气:“夫人,您这是把心都掏给他们了。”
林璃笑了笑,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凤凰木。
“福伯,你说人这一辈子图什么?不就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过得好吗?阿珍好了,我们才能吃得香,睡得安稳,不是吗?”
福伯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他的心里也暖暖的。
跟着夫人后,他也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上午十点多,阿珍就兴冲冲地回来了。
她手里拿着张画满了红圈的图纸,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夫人,铺子太好了!尤其是粤菜馆的位置,临街的窗户能看到街景,客人吃饭的时候还能看街景,多惬意啊!我已经跟施工队说了,后厨要做个专门的烧腊档,让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挂着的烧鹅、叉烧,闻着香味就想吃!”
林璃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
“你觉得好就行。对了,厨房的抽油烟机一定要用好的,不然油烟太大,师傅们待不住。”
“我记下了!”
阿珍说,“还有,我想在茶餐厅里摆个小柜台,卖些老婆饼、杏仁饼之类的点心,让客人可以打包带走。”
“可以啊,”林璃说,“你看着安排就行,不用事事问我。”
阿珍点了点头,又说了些铺子装修的细节,才又匆匆忙忙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