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如果压力太大,那就看看马荒子捅出来的篓子-《重生70,断亲后渔猎兴安宠知青》

  陆元见陆小曼数落自己,一脸的不满。

  “小曼,你虽已有孩子,可也不能瞧不上大哥我啊。”

  “大哥哪是不想找老婆,只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罢了。”

  “阿军,还是聊聊打猎的事儿吧,下午能带我去摸摸枪不?”

  陆元,这个三十多岁的大龄男青年,头脑倒是清醒得很。

  枪和女人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枪。

  就如同几十年后,多数男人会在老婆和鱼竿之间果断选择鱼竿一样。

  真男人啊!

  不过,男人结了婚还是得顾家。

  赵全军被陆元缠得实在没办法,无奈地向陆小曼投去一个求助的眼神。

  “小曼,我下午带大哥去马蹄屯看看鹿,你先回去陪陪妈。”

  陆小曼心里明白,若不满足陆元的心愿,赵全军怕是连事都办不成了。

  “我看到爸刚走,你顺便送送他吧。要是可以的话,醒醒能有个爷爷疼爱,她的人生也会更完整。”

  家有贤妻啊,赵全军看向陆小曼的眼神,都快柔成水了。

  其实,赵全军如今能变成这样,陆小曼至少得占百分之八十的功劳。

  “是我疏忽了,我忘了让梁子把鸡蛋送回家。走吧,大舅哥,带你去山里转转。”

  赵全军其实下午压根没打算回马蹄屯。

  调研组正在马蹄屯调研呢,他这么回去,调研组看到,肯定会怀疑谁走漏了风声。

  但要是以送赵铁牛的理由回去,那就没问题了。

  赵全军拿起车钥匙,赶忙带着陆元出去。

  刚到招待所门口,就看到了赵铁牛。

  赵全军望着赵铁牛彷徨的背影,心里清楚赵铁牛此时的处境。

  赵铁牛因赵醒醒的出生满心欢喜,可今天送出去那么多东西,回去面对那破败的家,他竟有些不敢回去了。

  赵全军不用多想就知道,赵铁牛准备送礼之前,肯定没和赵全贵商量。

  如今赵家基本情况是这样。

  赵铁牛每天在家悉心照顾宋春花,而赵全贵则靠着以前黄维庸给的那点奖金混日子。

  这不就是坐吃山空嘛。

  赵铁牛身上肯定没钱了,接下来他若想养活宋春花,就得让赵全贵照顾宋春花,自己出去上工挣工分。

  以赵全贵那自私自利的性子,多半不会同意照顾宋春花。

  “我要去马蹄屯,顺便送你回去吧。”

  赵全军从招待所走出来,站到赵铁牛身边,突然开口,把赵铁牛吓得浑身一哆嗦。

  为人父母,着实不易啊。

  赵家当年要是宋春花只生下赵全福,他们的日子或许会很舒坦。

  子女一多,难免会有偏爱,人啊,就怕对比。

  赵全军从未感受过父爱和母爱,他想着以后也不会让陆小曼生二胎,这样赵醒醒就能得到全部的爱。

  “我.....我自己走着回去就好,还能消消食。”

  赵铁牛一下子变得十分拘谨,他也知道,一旦周围没了客人,赵全军就会变回以前那个样子。

  “上车吧,别啰嗦了。”

  赵全军打开大屁股吉普的副驾驶门,示意赵铁牛上车。

  陆元这个家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他虽不知赵全军跟赵家有什么恩怨,但看到赵全军这样,还是觉得有趣。

  “大哥,委屈你去后面坐着了。”

  赵全军指了指大屁股吉普的后部,让陆元从后备厢钻进去。

  后面一直备有小座椅。

  另外,赵全军跟县委换了车后,还找人在后车厢焊接了一些铁栏杆座椅,座椅上铺着木板海绵沙发,坐着还算舒服。

  “不委屈,不委屈,让叔叔坐在前面是应该的。”

  陆元钻进后车厢,便开始满心期待待会儿去马蹄屯摸枪了。

  然而,他的期待并未持续太久。

  赵全军开着车刚出县城,陆陆续续地,这辆吉普车的后车厢就被塞满了。

  从城里回马蹄屯的乡亲实在太多了。

  赵铁牛还开着车窗,看到人就热情打招呼,乡亲们也都知道这辆吉普是赵全军的。

  赵全军别无选择,只能顺道把这些乡亲带回去。

  一辆小小的吉普,竟直接塞进去十几个人。

  路上还有不少人要上车呢。

  但赵全军实在不敢再让他们上来了。

  他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乡亲们,先把这一波人送回去,再开车来接他们。

  人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赵全军只要带了一个乡亲,若不带别人,其余人就会在背后骂他。

  陆元在后面被挤得都快成纸片人了。

  还有个乡亲把孩子放在他身上,这让陆元哭笑不得。

  不过,开着车,马蹄屯很快就到了。

  两条腿要走几个小时的路,在发动机和四个轮胎的助力下,赵全军半个小时就能跑个来回。

  把车上的人都放下去后,赵全军让陆元跟着赵铁牛先去养鹿厂等着,然后他又回去接其他乡亲。

  就这样来回又跑了两趟。

  赵全军才把乡亲们全部拉了回来。

  乡下人图的就是个面子,他们哪怕自己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路,只要在到家之前,能坐上赵全军的吉普,就不会对赵全军有意见。

  赵全军心里肯定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可理智告诉他,该装的时候就得装。

  几十年后的那些大老板,又有多少人是真心想做慈善,真心希望老百姓好呢?

  不能说绝对没有,但估计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大家做慈善大多都是在作秀。

  要么就是为了其他利益。

  君子论迹不论心,只要做了,就比别人强,没人会去想赵全军心里会不会反感。

  调研组就在村子里,这些领导看到赵全军一趟一趟地送乡亲们回村,便把赵全军这个举动记在心里了。

  “三弟,辛苦了吧。下午我回来听说有人在问东问西,还说是药厂的过来看鹿茸,我就把他们带到养鹿厂去了。”

  马荒子中午自然也去城里吃酒席了,但他先跟着马二满、梁子回来了。

  回到屯子里后,马荒子就从乡亲们口中得知有陌生人到访的事情。

  七十年代,乡村的人口基本不流通。

  陌生人进村,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

  这也就是在北方了。

  要是在南方,一群陌生人进入村子,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赵全军心想,这调研组也够聪明的,找了个借口说是药厂的人,问的也是有关养鹿厂的事情,这才没被乡亲们赶出去。

  “他们是调研组的领导,省里下来的,你没说错话吧?”

  赵全军中午并未把调研组到马蹄屯来的事情告诉马荒子。

  省城领导都是人精,就马荒子这水平,根本打不了高端局。

  如果马荒子提前知道这事,在那些人精面前肯定藏不住。

  所以赵全军就没告诉他,也是想让领导们看到最真实的马蹄屯。

  “啊?三弟,你再说一遍?”

  马荒子的腿一下就软了。

  “他们都是省里的干部,调研组的人,组长怎么也是个厅级,搞不好还是个副部。马荒子,你没说错话吧?”

  赵全军看着马荒子,又问了一遍。

  马荒子彻底站不住了,两腿一软,眼前发黑,昏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