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累死位,go两步,go两步!!-《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一早六点半,当好多人还在被窝里和闹钟做着斗争的时候,凯宾斯基酒店一间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有人老神在在闭目养神,有人低声打着手机,有人交头接耳笑声不断,有人眉头紧皱,不断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还有的打着哈欠揉着眼,一副轻松惬意。

  “郑厂长,好久不见?”

  “没多久吧,崔理事,新年之前不才在沪海见到?”

  “哈哈哈,听说你昨晚连夜从姑苏赶过来的?”

  “可不是?临时接到通知,连个机票都没,坐火车又慢,干脆让司机开车赶过来,这一路,一言难尽啊。”

  “你坐车的也累?”

  “可不?年纪大了,腰不行了啊。不如你,在燕京,早起就成了。”

  “您那边怎么样?我听说液晶厂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能超过Toshiba整个公司?”

  “Toshiba算什么?只有一条3.5代线和4代线,我们可是五代线,他们也就在脚盆自己那个封闭的圈子里打转。现在整个脚盆对于世界技术的发展,已经跟不上了。”

  “是他们过于自负的判断吧?”

  “可不,sony迟迟不愿放弃CRT技术,Panasonic和Hitachi主攻PDP等离子,Canon和Toshiba主导 SED,真正专注TFT-LCD开发的只有sharp,但是sharp又不愿意对外供应,现在,是我们全面超越脚盆的时代。”

  旁边一人笑道,“可不,你指望着现在还在用软盘、用传真机,用电报和BP机的一个国家,在新科技时代,还有多大的作为?”

  “哈哈哈,丁常务,您不是脚盆东大毕业的高材生么?怎么也对脚盆不抱希望了?”

  “正因为了解脚盆,才知道他们没有未来。大陆有句古话,叫抱残守缺,现在的脚盆就是这样,已经不是上世纪,二十年前那个锐意进取,领先世界科技潮流的脚盆了。”

  “难道不是广场协定的原因?”

  “这只是外因,内因还是过于重视自己的专利技术,不够重视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因为自己的技术优势而自满和封闭,拒绝了和其他国家的技术标准、市场需求相适应。归根到底,还是创新。”

  “前车之鉴?”

  “是啊。诶,郑厂长,恭喜了啊。”

  “什么意思?恭喜?”

  “怎么?崔会长还不知道?”

  “我知道什么?”

  “看来,你们保险公司消息还不是很灵通啊。郑厂长下半年,就要去津门负责新的手机厂了。”

  “啊,真的?”

  “秘书室那边已经拟好任命文件了,等等就能看到。”

  “那,郑厂长,真的祝贺了啊。”

  “崔会长,没到最后一刻,不可妄言啊。”

  “丁常务的消息还有假?他可是秘书室出来的。这样,晚上我做东,一起喝一杯?”

  “好啊,就是不知道燕京这边.....”

  “放心,我来安排,长安俱乐部,怎么样?丁常务,一起?”

  “不了,不了,已经约好,和投资公司这边的安副会长一起吃饭。”

  “行吧,那就下次找机会。”

  “两位,要不要喝杯咖啡?提提神?这么早就来开会,还真有些不适应。”

  “怎么,你忘了早几年在汉城那段一早七点就上班的日子?”

  “忘不了。不过,那时候,会长真是龙精虎猛啊。现在,哎~~~~”

  “是啊,也不知道大少爷以后.....”

  “难,不过,那时候,我们应该都退休了吧。”

  “两位,慎言,慎言啊。”

  “是是是,啊,会长来了。”

  会议室门被推开,一身西装领带,精神看起来挺好的李建熙走了进来。会议室所有人,好像被统一指挥了一样,“轰”的都站起了身,纷纷冲着老李鞠躬。

  等到李建熙坐下来,点点头,一群人才慢慢坐下。

  “开始吧。”李建熙面无表情的说道。

  九点钟,当燕京城里的许多上班族开始拎着煎饼果子包子豆浆进到办公室,开始准备开始一天的牛马生涯的时候,凯宾斯基的会议室门被打开,一群人在躬送李建熙离开之后,终于结束了两个多小时的煎熬,冲向卫生间。

  而一个秘书模样的年轻人则叫过那位丁常务,去了楼上的贵宾餐厅。

  “会长。丁元泰常务来了。”秘书走到餐桌前,说道。

  “元泰啊,吃过早饭了么?”正在往面包上抹着果酱的李建熙抬头,看到桌前的中年男人,笑问道。

  “吃过了。”

  “吃过了,那就再吃点。”

  “是。”

  丁元泰叉子还没怎么拿起来,又有两个人被领到餐桌上。

  “丁常务。”

  “金理事,孙副会长。”

  互相打了招呼,开始默不作声地低头吃饭。

  终于一段只有咀嚼和刀叉碰撞盘子声的沉默之后,李建熙拿起餐巾擦擦嘴,“行了,都到了。叫你们来,商量一件事,科建。”

  三人忙咽掉嘴里东西,放下手中的家伙事,等着下文。

  “金理事,和科建的合作,一直是你经手的,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头发有些秃的金理事组织了一下,说道,“七年前,我们刚进入大陆手机市场,因为我们公司尚未获得在大陆生产和销售手机的牌照,便选择有GSM和CDMA牌照的科建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由我们提供原型机,利用科建,更换logo的组装后在大陆进行销售。这家公司里,科建持股51%。处于控股地位,但是生产、经营上,并没有让科建插手,科建也乐于每年坐收分红。每年我们都会提供几个新的型号手机,给科建进行贴牌销售。”

  “但是去年,我们在津门建立了手机生产基地的同时,也拿到了手机牌照。”

  “所以,这就是个问题,我们还要不要和科建继续合作下去。”李建熙说道,“在你们发表意见之前,给你们看几个资料数据。”

  一旁的秘书,把几份打印好的资料递给三人。

  丁元泰接过来,看看了第一页就觉得有些头大,整篇资料看完,可以归纳为几个点。

  2002年,科建共销售211万部手机,实现主营收入31亿元,但毛利却在8.45%,而同期,波导的毛利率在22%,夏新的毛利为41%。

  科建手机零部件通过一家名为ez的公司进行采购,2002年的采购金额为17亿元,占供应链采购的63%。但,ez公司为亿通控股的子公司,亿通控股为科建董事长郝存在2001年私人收购的零部件公司。

  在销售环节,科建的手机销售2002年之前通过科建实业完成,2003年开始转为科建信息,而这两家公均为董事长郝存的控股销售公司。

  证监会鹏城证管办,正在调查科建在2002年和指定售后服务商,智科电子之间的价值2600万元的销售配件的合同定价,因为科建的上市财务报表显示,该合同的毛利率为负的45%,产生毛利负一千两百万元,但智科电子销售维修材料毛利率却高达45%。

  另外,截至2002年底,科建约有5亿多元人民币对外担保未履行审批程序,也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另一家叫做金竹的上市公司的财报中,科建共拖欠该公司2.1亿元的款项。这家上市公司,科建的董事长拥接近三成的股份。

  “金理事,这些你都知道么?”

  “呃.....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知道了,为什么没动作?”

  “2001年的时候,还.....”

  “我说的是去年,关前年什么事儿?”李建熙“哼”了一声,只是这一声,金理事的脑门上见了汗珠。

  “关联交易,定价虚高,债务担保,这些事情在一年之内出现,你一点都没察觉么?”

  “我们双方合资的公司没有....”

  “毛利呢?怎么解释,去年一年掉到不足10%,这也是你不了解的?”

  感受到李建熙怒火的金理事,在春天里,汗水从头顶流向耳后,从耳后流向脖颈,腰杆越来越塌。

  “终止合作吧。”李建熙说道,“丁常务。”

  “会长。”

  “你是负责营销的,从明天开始,重新评估科建的营销体系,寻找代替的销售代理商,转为多合作伙伴的模式。”

  “是。”

  “孙副会长。”

  “会长。”

  “一年时间,逐渐和科建切割,这种操作下的企业,无论业绩做的多好,都是个炸弹。”

  “好的,会长,我明白。”

  “还有,毕竟是合作多年的公司,别做的太明显,今明两年,彩屏手机的原型机和独占销售协议还是和他们签了,部分配件继续提供,之后,就说产能问题,让科建自己寻找替代供应商。”

  “好的。”

  “对了,津门手机工厂的零配件供应,我们自己内部自给率离规划的70%还差多少?”

  “现在自给率能达到57%,想达到70%的指标,要等到明年中旬,在大邱的元件厂投产。”

  “电池呢?”

  “原有电池产能有缺口,只能保证6成左右由SDI提供,剩下的,由在大陆和脚盆的几家供货商提供。”

  “知道了。”李建熙又看了眼金理事,撑着桌子起身,“金理事,你今年44了?”

  “啊,是,是的会长。”

  “你听没听过一句话,四五退,五六盗?”

  “听过。”

  “什么意思?”

  “45岁退休,如果到56岁还在上班就是盗贼。”

  “挺好。就这样吧。”李建熙冲剩下两人一点头,转身离开餐厅。

  三人起身躬送,丁常务隐约听到李建熙对身旁的秘书说了句,“李女婿手下的那家电池厂设备改造结束了么?什么时候能正式投产?”

  而金理事,“库通”一声,坐在了地上。

  后海边,广元寺南,鸭儿胡同深处,一座宅院前,不宽的巷子被两辆大奔占了半幅路。

  经过的人倒是没有抱怨堵路,因为注意力都被那扇门枋上绘有牡丹、仙鹤、葫芦、松柏,门上有四个门簪,上面四个大字写着“四海升平”朱漆广亮大门给吸引了。

  往日里,这扇大门,连同着旁边的车库都是大门紧闭,今天却大大的敞开着。

  有附近的几个老住户凑在门口向里面张望,想一探究竟,却被门里一左一右,两个西装领带的安保和一座雕刻着“鹤鹿同春”花样壁心的青砖影壁给拦住了视线。

  “这是,有主了?”

  “这话儿说的,本来就有。”

  “我知道,我是说新主。这旧主不早就听说要卖了么?”

  “哪那么好出手,这么大的宅院,得多少钱才能拿下来?”

  “几百万得有吧?”

  “几百万,您哪凉快哪歇着去吧。”

  “你说多少?还能上亿?”

  “您看,您这就抬杠了不是?”

  “就是,上亿得后海边上那些王府,这原来就一侍郎家的宅子,也就,千万?”

  “嚯~~~爷们儿,您可真特么阔气,千把万说出来,跟喝水似的。”

  “诶,你俩谁进去过?”

  “我。”

  “咋说?”

  “前房主装修时候,我跟着送木料的一起进去过。”

  “大不大?几进?漂亮不?”

  “三进院子,外加后面一个小花园儿,边上还分了两处东西跨院儿,您琢磨琢磨,大不大?”

  “呵~~这特么,得有一千多平?”

  “一千?拉倒吧,再翻个两翻儿。”

  “两翻?这特娘滴不得三千?”

  “可不。”

  “啧啧啧,谁家要是能在这儿住,不敢想,不敢想。”

  “得了吧,这么大的地儿,肯定不能一家人自己个儿住,你还得加上厨子,老妈子,花匠、司机一大堆,要是一家三口住这儿,晚上不瘆得慌?”

  “到也是,这老话说,宅子得配德行,配气场,要是气场小了,住大房大宅,容易宅压人,没个好儿。”

  “那你猜,这来看房子的,得多大的腕儿?”

  “不猜,就特么大过天去,他也得和我们家用一个管子的自来水。”

  “嘿,好,牛逼!!”

  老街坊在门口扯淡,而大院里,老李正拉着老李,悄悄地,趁着没人留意,钻进了二进院儿边上通往跨院儿的小门。

  “来,点上,点上。”

  “呵,歇歇!歇歇!呵呵呵。”

  “边儿上来来,累死位,go两步,go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