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高踞其上,听着麾下文武激烈的争论,面沉如水,手指重新开始无意识地叩击案几。
他心中何尝不想立刻挥师南下,一雪前耻?渤海之败,如同毒刺,日夜扎在他的心头。刘德然那张智珠在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脸,更是他梦魇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对手露出破绽,他体内的血液都在叫嚣着复仇。
然而,沮授、田丰的话,又如同冰水,浇在他的心头。冀州新败,元气未复,这是事实。刘玄德并非易与之辈,青州军根基犹在。若真陷入两线作战……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是按兵不动,还是出兵复仇,正在他心中激烈交锋。作为四世三公的继承人,雄踞河北的霸主,他既有称雄天下的野心,也有着关键时刻难以决断的矜持多虑。
厅内的争论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主位上的袁绍,等待他的决断。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烛火噼啪的轻微爆响,和窗外愈发凄紧的秋风。
良久,袁绍终于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以往的雍容气度,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他先是肯定了双方,随即话锋一转,“颜良、文丑、麴义诸将,忠勇为国,求战心切,士气可用,此乃我冀州之福!”他对着武将们微微颔首,颜良等人脸上顿时露出激动之色。
但紧接着,他目光转向沮授、田丰:“然,沮公与、田元皓所虑,亦老成谋国之言,不可不察。我军去岁受挫,确需时日恢复元气。青州刘玄德刘德然兄弟,非是庸才,岂能无备?”
刘备兄弟固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宗亲里面最没含金量的中山靖王那一支。何况刘备当初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袁绍这出身名族的豪杰,自然是多少有些看不起他们的。尽管如此,但袁绍还不得不承认,刘玄德兄弟缺有些异于常人的本事,否则岂能在五七年间便建立起如此一个大势力?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重重在案几上一敲,做出了决断:“故而,即刻大举兴兵,南下青州,时机……尚未成熟!”
此言一出,沮授、田丰微微松了口气,而颜良、文丑等人则面露急色,刚要开口,却被袁绍抬手制止。
袁绍眼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继续道:“然坐视良机流逝,亦非我之所为!去岁刘玄德先败我军,夺得渤海,次灭桥瑁、鲍信,拓地东平、济北二郡。刘氏疆土,已跨冀、青、兖三州,如不遏止,其势早晚难敌。刘德然既然新败,此机不容完全错过。”
他目光扫向众文武,声音沉稳有力:“传令!各军加紧操练,广储粮草兵甲,各郡县加紧征募勇壮,充实行伍!沮授、田丰,此事由你二人总揽,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一支更胜从前的冀州雄师!”
“麴义、张合!”袁绍点名。 “末将在!”麴义、张合出列。 “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骑,增兵渤海郡边境诸要塞!多派精干斥候,深入青州境内,给我想方设法探查其虚实!尤其是临淄、平原等重镇之布防、粮草、军心士气!我要知道刘德然回程之后,青州的一举一动!若有小股敌军越境挑衅,准你等酌情反击,务必打出我冀州军威!但绝不可轻易挑起大规模战端,以免中了对方诱敌深入之计!”
“审配、逢纪!” “在!” “你二人负责,加派使者,携带重礼,再入黑山!告诉张燕,只要他肯出兵袭扰青州西部郡县,牵制刘玄德兵力,钱粮、铠甲、官爵,我袁绍绝不吝啬!甚至……许他事成之后,共分青州之利!”这是驱虎吞狼之策。
“许攸!” “属下在!”许攸眼中精光一闪。 “你亲自去一趟并州,见吕布。就说我袁氏,愿与他永结盟好,共图大事。青州若乱,请他务必陈兵边境,以为声援!至于他如何支援,出兵多少,但看子远本事如何!所需钱粮,我可先支应部分!”这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显示出袁绍并非毫无打算,也并非寻常庸主。这足以看出,他颇有些雄主的气概。袁绍既要恢复实力,又要积极探查、布局,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给青州制造麻烦,同时等待更好的时机。
最后,袁绍缓缓站起身,双手按在案上,身躯挺拔,目光扫视全场,带着一种霸主的自信:“雪耻之心,吾从未遗忘!然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今且砺我戈矛,积我粮秣,广我耳目,结我盟友!待时机真正成熟,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我手——”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在议事厅内回荡: “则我冀州大军,必以泰山压顶之势,南下中原!届时,莫说区区青州,便是这天下……”他话语微顿,眼中掠过一丝睥睨之色,“亦当重定乾坤!”
“主公英明!”厅内文武,无论先前主战主和,此刻皆被袁绍这番恩威并施的部署折服,齐齐躬身应诺。
袁绍满意地看着麾下臣工,微微颔首。虽然他内心复仇的火焰依旧在燃烧,但对全局的掌控和霸业的图谋,让他强行压下了即刻开战的冲动。他展现出了一个乱世雄主应有的气度——既能听取不同意见,又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断,并在等待中积蓄着致命一击的力量。
只是那眼底深处,对青州,对刘氏兄弟,尤其是对刘德然的刻骨恨意,如同冰层下的暗火,从未熄灭,只待某一天轰然爆发。
他心中何尝不想立刻挥师南下,一雪前耻?渤海之败,如同毒刺,日夜扎在他的心头。刘德然那张智珠在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脸,更是他梦魇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对手露出破绽,他体内的血液都在叫嚣着复仇。
然而,沮授、田丰的话,又如同冰水,浇在他的心头。冀州新败,元气未复,这是事实。刘玄德并非易与之辈,青州军根基犹在。若真陷入两线作战……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是按兵不动,还是出兵复仇,正在他心中激烈交锋。作为四世三公的继承人,雄踞河北的霸主,他既有称雄天下的野心,也有着关键时刻难以决断的矜持多虑。
厅内的争论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主位上的袁绍,等待他的决断。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烛火噼啪的轻微爆响,和窗外愈发凄紧的秋风。
良久,袁绍终于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以往的雍容气度,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他先是肯定了双方,随即话锋一转,“颜良、文丑、麴义诸将,忠勇为国,求战心切,士气可用,此乃我冀州之福!”他对着武将们微微颔首,颜良等人脸上顿时露出激动之色。
但紧接着,他目光转向沮授、田丰:“然,沮公与、田元皓所虑,亦老成谋国之言,不可不察。我军去岁受挫,确需时日恢复元气。青州刘玄德刘德然兄弟,非是庸才,岂能无备?”
刘备兄弟固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宗亲里面最没含金量的中山靖王那一支。何况刘备当初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袁绍这出身名族的豪杰,自然是多少有些看不起他们的。尽管如此,但袁绍还不得不承认,刘玄德兄弟缺有些异于常人的本事,否则岂能在五七年间便建立起如此一个大势力?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重重在案几上一敲,做出了决断:“故而,即刻大举兴兵,南下青州,时机……尚未成熟!”
此言一出,沮授、田丰微微松了口气,而颜良、文丑等人则面露急色,刚要开口,却被袁绍抬手制止。
袁绍眼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继续道:“然坐视良机流逝,亦非我之所为!去岁刘玄德先败我军,夺得渤海,次灭桥瑁、鲍信,拓地东平、济北二郡。刘氏疆土,已跨冀、青、兖三州,如不遏止,其势早晚难敌。刘德然既然新败,此机不容完全错过。”
他目光扫向众文武,声音沉稳有力:“传令!各军加紧操练,广储粮草兵甲,各郡县加紧征募勇壮,充实行伍!沮授、田丰,此事由你二人总揽,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一支更胜从前的冀州雄师!”
“麴义、张合!”袁绍点名。 “末将在!”麴义、张合出列。 “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骑,增兵渤海郡边境诸要塞!多派精干斥候,深入青州境内,给我想方设法探查其虚实!尤其是临淄、平原等重镇之布防、粮草、军心士气!我要知道刘德然回程之后,青州的一举一动!若有小股敌军越境挑衅,准你等酌情反击,务必打出我冀州军威!但绝不可轻易挑起大规模战端,以免中了对方诱敌深入之计!”
“审配、逢纪!” “在!” “你二人负责,加派使者,携带重礼,再入黑山!告诉张燕,只要他肯出兵袭扰青州西部郡县,牵制刘玄德兵力,钱粮、铠甲、官爵,我袁绍绝不吝啬!甚至……许他事成之后,共分青州之利!”这是驱虎吞狼之策。
“许攸!” “属下在!”许攸眼中精光一闪。 “你亲自去一趟并州,见吕布。就说我袁氏,愿与他永结盟好,共图大事。青州若乱,请他务必陈兵边境,以为声援!至于他如何支援,出兵多少,但看子远本事如何!所需钱粮,我可先支应部分!”这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显示出袁绍并非毫无打算,也并非寻常庸主。这足以看出,他颇有些雄主的气概。袁绍既要恢复实力,又要积极探查、布局,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给青州制造麻烦,同时等待更好的时机。
最后,袁绍缓缓站起身,双手按在案上,身躯挺拔,目光扫视全场,带着一种霸主的自信:“雪耻之心,吾从未遗忘!然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今且砺我戈矛,积我粮秣,广我耳目,结我盟友!待时机真正成熟,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我手——”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在议事厅内回荡: “则我冀州大军,必以泰山压顶之势,南下中原!届时,莫说区区青州,便是这天下……”他话语微顿,眼中掠过一丝睥睨之色,“亦当重定乾坤!”
“主公英明!”厅内文武,无论先前主战主和,此刻皆被袁绍这番恩威并施的部署折服,齐齐躬身应诺。
袁绍满意地看着麾下臣工,微微颔首。虽然他内心复仇的火焰依旧在燃烧,但对全局的掌控和霸业的图谋,让他强行压下了即刻开战的冲动。他展现出了一个乱世雄主应有的气度——既能听取不同意见,又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断,并在等待中积蓄着致命一击的力量。
只是那眼底深处,对青州,对刘氏兄弟,尤其是对刘德然的刻骨恨意,如同冰层下的暗火,从未熄灭,只待某一天轰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