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凝之脱险-《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渡过汾水,谢玄率军来到临汾城外。

  绛邑城被毁之后,燕人在京城平阳以南,只剩下这座孤城,由慕容农带着两万人驻守。

  谢玄围着城池转了一圈,下令分兵驻守四门,摆出一副长期围困的架势。

  慕容农知道父亲的安排,是要在平阳城外和王凝之决战,所以对于被围并不紧张。

  于是双方各怀心思地保持了平静。

  晋军营地之中,谢玄正在写信,这次谢琰随他一起过来了,问道:“阿兄是要告知王公这边的情况吗?”

  谢玄点头,手中的笔没停,答道:“守军的数量不太对,比上次还少,应该是调到别处了,我怀疑他们是要集中兵力先对付姊夫。”

  “这倒是个思路,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尤其是主帅的那一路,”谢琰说道:“不过以王公的老练,这种伎俩对他不会奏效吧?”

  谢玄笑道:“不可大意,眼下我们占优,为什么要给他们搏命的机会呢?”

  谢琰表示受教,又问:“我们不攻城吗?”

  “先不急,攻城不差这几日,”谢玄写完了信,封好后让人赶紧送出,接着说道:“我们看看其他两路的情况,再做定夺。”

  杨县,王凝之收到了信,刘牢之差人送来的,表示平城守军在他围城之前,便弃城而走,退回了雁门,他现在去夺取盛乐。

  王凝之一拍脑门,有些懊恼,他早该想到的,这是慕容垂的最后一搏,所以放弃雁门关外的领土,并不是什么艰难的抉择。

  刘牢之没有大局观,这个时候还惦记着盛乐城,完全没想到燕军南撤是为了什么。

  王凝之赶紧差人喊来郑遇,直接下令道:“准备撤退,我们回上党关去。”

  郑遇面露难色,“斥候刚刚传回消息,襄陵和平阳方向同时出现大批燕军骑兵,正在加速袭来,不到半个时辰,就能赶到这里。”

  王凝之长吐一口气,摇了摇头,冷静道:“估计北面撤下来的燕军也快到了,那我们来不及进山,只能在这里据城而守。”

  他麾下步卒居多,走不了多远就会被燕军的骑兵追上,如此一来,还不如依托这座废弃的小城防守。

  郑遇急了,忙道:“不可,王公领骑兵离开,去找援军,我率步卒守城,拖延时间。”

  王凝之闭目思考了一小会,睁眼道:“好,就这么办,但对方调集的总兵力估计不会少于十万,你可以守多久?”

  郑遇言辞坚定,“城中存粮足以支撑一月,便以此为限。”

  王凝之点点头,不再犹豫,“那我给你留下一千骑兵,真要守不住,你就组织突围,别勉强,就算投降,我也不怪你。”

  郑遇跪地道:“王公这是哪里话,不用担心我,快走。”

  王凝之拉起他,看着他脸上那个百戏的面具,突然道:“面具差点意思,下次带个恶鬼的,灭燕之后,我把兰陵县封给你。”

  郑遇没明白什么意思,但还是躬身称是。

  王凝之则带着亲卫和数千骑兵,快速离开了杨县,返回上党关。

  这一次的较量,王凝之输给了慕容垂,他进攻平阳,确实有牵制燕军的想法,但慕容垂直接给他安排了个大的。

  燕军的行动远在王凝之进入平阳之前,就已经展开了,所以王凝之对时间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另一个失误则是刘牢之,他若是率军追击,进攻雁门,而不是去抢那个被燕人放弃的盛乐城,北方的燕军肯定不能如此快速地南下。

  好在眼下局面没那么坏,一是王凝之还是逃出了包围圈,二是大军停在了杨县,这个小县城虽然破了点,但王凝之的行军习惯很好,到哪都先做好防护,所以带着四万多人留守的郑遇不至于被燕军冲垮。

  在城头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慕容垂率军赶到了杨县城外,看着城上飘扬着的王凝之大旗,他忍住激动,命令众军准备攻城。

  杨县是个废弃的小城,城墙的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脱落、甚至缺口,但整体尚存。

  郑遇直接命人封死了城门,然后有缺口的地方,全部在里面重新垒墙。

  城中废弃的房屋不少,直接拆了拿来堵洞,勉强还能应付,虽然不牢固,但胜在够厚重。

  慕容垂率骑兵疾驰而来,自然没有携带攻城的器械,但面对这么一座年久失修、千疮百孔的小城,他还是信心十足的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燕军先将目标对准了腐朽的城门,一番撞击下来,他们很快就发现不对劲,烂木头被撞穿后,露出里面堆得严严实实的夯土块。

  不过这点小挫折并没有影响到慕容垂的信心,他甚至有些得意,因为在他看来,封锁城门无异于自断生路。

  接下来,燕军将进攻的目标放在了那些城墙上的缺口处,但很快又败下阵来。

  他们没带攻城器械,但晋军是带了的,现在正好用来守城,抛石机和床弩的不断输出,对燕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慕容垂这才发现不对,下令大军后撤。

  他小看对手了,没想到晋军居然抢修了这座废弃小城。

  不过慕容垂的信心丝毫不减,等后面的步卒带着攻城器械赶来,拿下这座小城,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看着燕军后撤安营,郑遇的眼神依旧清冷,带着人再次巡视城墙,连夜加固内墙,搬运守城物资,为来日的大战做准备。

  他清楚地知道今天只是刚开始,真正的考验马上就到了。

  翌日,慕容宝率军从北边赶回,加入到了攻城的队伍之中。

  正如王凝之猜测的那样,慕容垂调集了大半的燕军,足足十万之众,对杨县进行了包围。

  逃回上党关的王凝之庆幸自己没有深入平阳,不然在野外作战,这一仗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谁能想到憋了这么久的慕容垂突然来了个大爆发,豁出其他地方都不要了,也要置王凝之于死地。

  不过王凝之还是逃出来了,如此精心的布局也落到了空处。

  现在轮到王凝之反击了。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