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现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吏部的事情并未影响到王清晨,随着农禾的回归,王清晨身上的担子瞬间小了许多。

  因为河工案的具体情况并未披露,大家对于周侍郎的死因众说纷纭。

  而这也让梁朝怒不可遏。

  自己前脚刚审了邓恺,透露了幕后主使,后脚人就没了。

  这消息走漏的也太快了。

  “都撤换了吗?”梁朝只感觉自己监国以来脾气都好了许多,换作以往,紫微宫中这些内侍就不是撤换这么简单了。

  “全都撤换掉了,如今这批全都是奴才一个一个挑选的,绝对对主子忠心”冯化吉腰弯的更低了。

  太子让他办的事情越多,就代表着信任愈加隆厚。

  “皇爷爷现在到哪了?” 目前为止牵扯的几个人他都不能动,所以他迫切想要知道景佑帝何时才能回来。

  “陛下已经在扬州逗留半月有余,说是去茶山采茶,去坊间制陶,听说最近还迷上了钓鱼……”冯化吉说道。

  “邓恺的口供可送禀了?”梁朝也不知自家皇爷爷现在是什么心思。

  “当日就送禀了,估摸这两天就能送到陛下手上”冯化吉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做事一丝不苟。

  梁朝没有再问,自己在这烦心的话,自家皇爷爷总不能躲清闲吧!

  “希望陛下早些回来吧!”梁朝说道。

  心中却是对河工案更加重视了,一位侍郎说舍弃就舍弃,这背后的图谋可见一斑。

  如果真的是仁王的话,梁朝突然有点想派听子前往仁王封地打探一番了。

  虽然更大的可能是一无所获。

  毕竟有些事是肯定不会做在明面上的。

  “仁王是什么反应?”

  “吏部给的死因是自戕,仁王府只是把人接走了,并没有什么反应,不过仁王府婉郡主倒是哭的挺伤心的”

  对于朝中的风吹草动冯化吉必须清清楚楚,要不然梁朝问起什么都不知道就太难堪了。

  而他大多数收上来的孝敬都花在了这些地方。

  他只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投资都是为了以后的收益。

  只有自家主子顺利登基,他拥有的才是他拥有的。

  想要以后赚的更多,现在就要学会施舍。

  此时工部之中

  王清晨和农禾正在面面相觑。

  "这周侍郎说没就没了?"农禾有点难以置信。

  自己前脚到京师,周宗后脚就没,自己不会是把什么脏东西带回京师了吧!

  “大人此次润州一行可谓居功至伟,若是没有大人,江南现在说不得已经灾民遍地了”

  对于周宗的突然去世,虽然对外界说明是死于急症,但是王清晨也能猜测一二。

  只是他也没想到一个侍郎说舍弃就舍弃,这魄力着实不容轻视。

  “哪里?分内之事, 不过你主持新铸的金银元,我回来便看了,怪不得陛下发旨奖赏呢!着实有可取之处!”对于王清晨新铸金银,农禾还是很满意的。

  至少陛下是满意的,这就足够了。

  “目前金银压铸已经步入正轨,陛下内帑的银子年底之前肯定能够交付,而且户部钱铸监前几日也打了招呼,有意使用新式钱范,至于钱范后续的事还需尚书大人出面”王清晨说道。

  给陛下的内帑造银其实影响有限,如果是钱铸监正式发行金银币,那影响的何止大朔全国。

  依附大朔的几个国家都要受到影响。

  如果操作得好的话,说不得能从火耗中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工部能分得几分利,就看农禾如何争取了。

  这种事情,王清晨还不够资格牵头,只是如今户部出了这档子事,恐怕一应事务都要推迟了。

  “这个我稍后会和高尚书详谈”农禾心中也有了计较,这次工部说不得也能吃口肉。

  “另外黄河河道的事情安排的如何了?你这信件上也没说清楚!”

  “查出了不少贪腐,关键之处,下官已经派郎中前去处理了……”

  王清晨又详细讲解了河道上的种种,农禾听完也放心不少。

  只要主官心中有数,便足以应付大多数问题。

  这是他这么多年为官的经验之谈。

  “那就好……这次,水泥可是在润州立下了大功,效果出奇的好,我出道折子让工部大匠都重视一下,咱工部往年修什么都糜耗太大,这水泥可算是便宜耐用,宜家宜国啊!”农禾赞道。

  这次他最大的收获便是对水泥的认同,这玩意实在太高效了,即便是劳役,交代几句便能上手,而且质量并不会影响多少,这简直是土建的心头好。

  以往他只觉得坚固,但是真用到实处,才觉得方便。

  若不是水泥这般抗造,润州的青林堰能不能保住还真的难说。

  两人也并没有久聊,王清晨只是通报了一下工部这段时间的事情,做好交接,这才回到自己的值房继续处理公务。

  虽说今夏的汛期有了保障,但是仍旧不能放松警惕,水无常形,更无长势,万一给自己一个惊喜那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郑县知县邓恺,王清晨并没有过多关注,只知道被押进了大理寺,至于后续如何,则很少有人过问。

  王清晨更不好奇,前世的大*贪哪个不是以亿为单位的,这位才哪到哪。

  农禾回来之后,工部的变化是显着的,至少王清晨有时间到河堤上亲自视察一番。

  从河流的流速、水位、含沙量也能看到许多东西。

  因为有着诸多河工陪同,王清晨实实在在学到了许多东西。

  而朝廷支援段柳的物料也在农禾的协调下顺利调配下去。

  而户部调拨的河工银也再没有遇到什么阻挠。

  段柳承诺的劳工银也终于得到了兑现,他受不到现场的热烈气氛。

  但是段柳信件上笔笔感激之情,王清晨还是领会到的。

  对于这个兢兢业业的水部郎中,他也只是敬佩。

  能够在在这个时候扛住压力,王清晨其实是要说声感谢的。

  因为大多数事情都是这位郎中亲力亲为的,即便是王清晨也做不到事必躬亲,这倒不是失职,而是现实。